馬 怡
中國古代有以各式衣服從葬的禮俗。從文獻記載看,先秦時已存在相關(guān)的制度。①漢代亦有所承續(xù),考古資料提供了證據(jù):一是漢墓所出的服裝實物,二是漢墓所出的隨葬品清單。由于年代久遠,前者的數(shù)量頗少。但在個別保存完好的墓葬中,仍可見較豐富的服裝或織物殘片。而后者的數(shù)量相對較多。那些清單皆書于簡牘,學者根據(jù)典籍所載和一些清單的自名,稱之為“遣冊”(多指書于竹簡者)②或“衣物疏”(多指書于木牘者)。③簡牘的材質(zhì)及墨跡都相當耐久,故有些漢墓雖未能留下服裝實物,卻留下了隨葬品清單。④清單記錄隨從墓主入葬的各種物品的名稱,⑤服裝往往占很大的比例。除了服裝的名稱,其材質(zhì)、顏色、樣式和數(shù)量等也都被一一寫下。既往已有不少學者對這些服裝進行過研究,⑥但關(guān)注點多在名物考釋、服裝樣式、織繡工藝等,尤其側(cè)重精致的絲織品,對那些看似普通的布類服裝則不大留意。其實后者也含有大量信息,涉及漢代的禮儀、葬制和物質(zhì)文化、思想觀念等多個方面,很值得研究。本文即著眼于此,試以漢墓所出的隨葬品清單和實物為主要依據(jù),參以傳世文獻,對漢代的布類葬服進行探討。
漢代的織物,主要為絲織品(絲質(zhì))和麻織品(布質(zhì))兩大類。絲織品的生產(chǎn),從桑蠶到紡織,經(jīng)濟成本和技術(shù)要求都相當高,工藝復(fù)雜。其產(chǎn)品則豐富而精美,很多是高檔織物。在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留有隨葬衣物信息的漢墓中,絲織品的數(shù)量通常要超過麻織品,這與當時人們的“厚葬”觀念和喪葬的盛飾風俗是一致的。麻織品即麻布,徑稱為布。其原料主要為大麻、苧麻、葛等植物的韌皮纖維,成本相對低廉,工藝也相對簡單。其產(chǎn)品一般為普通織物,精度多不高,是民眾日常所服用的衣料。不過,盡管布類織物在隨葬品中的數(shù)量遜于絲類織物,但并不乏見。漢墓中的亡者,無論是生活水平尚可的平民,下層官吏,還是高官或貴族,其葬服中通常都含有以“布單衣”為代表的布類服裝。這是一個可留意的現(xiàn)象。
據(jù)統(tǒng)計,自20世紀中國古代簡牘大量出土以來,漢墓中發(fā)現(xiàn)的書于簡牘的隨葬品清單已達30余批。⑦將其中字跡不清者、無布類服裝記載者、尚未公布者剔除,然后加上墓中所出的多批布類服裝實物,可得20余宗資料。茲將這些資料所包含的相關(guān)信息(包括其出處、年代、墓主身份、清單記錄和實物情況等)排入表格,以供查考(見表1)。這里要說明,我們現(xiàn)今所發(fā)現(xiàn)的漢墓及墓中之遺存,同兩漢數(shù)百年豐富的歷史相比,就如長河中漂浮的碎片,有其偶然性與特殊性,零星散斷。更何況此表所采入的資料或有疏漏,對相關(guān)信息的辨識和理解亦或有誤,尚有待修改與完善。但是,它應(yīng)能約略顯示那些在漢墓中隨葬的布類服裝的簡況,有管窺之用。
表1:漢墓隨葬布類服裝管窺
毋尊禪衣一簡218/395緒(纻)胡衣一簡221/398緒(纻) 禪衣一簡222/355緒(纻)绔一、素里簡230/406白緒(纻)禪衣一簡327/347霜(緗)緒(纻)禪衣一,繢椽(緣)images/BZ_19_1333_569_1374_610.png6 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 西漢早期 長沙相轪侯利倉之子簡328/348青緒(纻)禪衣一簡329/349緒(纻)禪衣二簡332/352紺緒(纻)禪衣一簡333/353書于遣策(竹簡)。images/BZ_19_1181_969_1221_1009.png(綟)錫(緆)禪衣一簡334/354白錫(緆)禪衣一簡335/356緒(纻)images/BZ_19_1333_1070_1373_1110.png(images/BZ_19_1411_1069_1453_1111.png)三簡354/375麻images/BZ_19_1219_1119_1259_1159.png(images/BZ_19_1297_1119_1338_1159.png)一簡357/378毋尊禪衣一…緒(纻)胡衣一,緒(纻) 禪衣一…緒(纻)绔一…●乙笥凡十五物不發(fā)簡407/407images/BZ_19_1307_1219_1345_1257.png7 湖南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 西漢早期 女,某代吳姓長沙王王后青緒禪衣□□,絹緒襌衣三,白緒襌衣…相緒襌衣四□D18素、練、白綺、緒布襌襦卌五D3書于木楬。墓主可能是漢文帝之女。8 江蘇連云港市陶灣西郭寶墓? 西漢中晚期東??ぬ兀s25歲白縷襌衣一領(lǐng)A貳7?紪襌衣一領(lǐng)A貳9白毋尊襌衣一領(lǐng)A叄1白毋尊襌衣一領(lǐng)A叄2黃毋尊襌衣一領(lǐng)A叄3黃縷襌衣一領(lǐng)A叄4皁縷襌衣一領(lǐng)A叄5白布書于衣物疏(木牘)。images/BZ_19_1257_1865_1295_1903.png(襪)一兩A伍2 9 江蘇連云港市海州西漢侍其繇墓? 西漢中晚期 郡守?老年 枝images/BZ_19_1219_1962_1260_2003.png□衣、縷上襌各一叄5 書于衣物疏(木牘)。10 江蘇連云港尹灣6號漢墓? 西漢晚期 東??すΣ苁窌谝挛锸瑁緺?。自名“君兄衣物疏”。“白毋尊單衣一領(lǐng)”列于標題下的10件被、單之后。11 江蘇連云港海州白毋尊單衣一領(lǐng)A壹6白布單衣一領(lǐng)A壹7早(皂)布大绔二A叄6葛中單(禪)一B壹4凌惠平墓? 西漢晚期 女,西平侯夫人,約55歲母(毋)尊單衣A貳1母(毋)尊單衣A貳3書于衣物疏(木牘)。12 甘肅武威磨咀子48號漢墓? 西漢晚期 “官僚士大夫階層”男尸外穿黃褐絹面絲綿袍,,內(nèi)上身著藍絹襦,下著絹褲。外覆麻布單。女尸外穿黃褐色麻布禪衫,內(nèi)上身著淺藍色絹面絲綿襦,下著黃絹絲綿裙,無衾。實物13 山東青島土山屯147號漢墓? 西漢晚期 縣令 毋尊上單一領(lǐng)A壹3 書于衣物疏(木牘)。自名“堂邑令劉君衣物名”。14 山東日照海曲129號漢墓?西漢晚期至東漢早期女性,身份級別不高毋尊單衣一領(lǐng)129——04A壹1毋尊單衣一頜129——04A壹2白縷單衣一129——04B壹2書于衣物疏(木牘)。15 甘肅武威磨咀子62號漢墓?新莽 “官僚士大夫階層”男尸蒙麻布衾,身穿紅絹禪衫。女尸不詳。 實物
16 江蘇連云港尹灣2號漢墓?書于衣物疏(木牘)?!拔阕饐我乱活I(lǐng)”列于“霜散紟”之后,為衣物疏的第2項。17 浙江杭州古蕩漢代朱樂昌墓?新莽或東漢初女,中年毋尊單衣一領(lǐng)A壹2白縷單被一A肆6縷巨巾一A肆10“漢代中葉”男墓主屬“剝削階級”,“可能是個武官”夫妻二人的葬具皆朱漆木棺,身上蓋有絲織(或麻織)的被子。 實物18 武漢大學簡帛中心藏?毋尊禪衣一領(lǐng) A貳2 書于衣物疏(木牘)。自名“衣物數(shù)”。19 安徽南陵縣蕭氏家族墓地M 2?三國東吳早期“下層人物”纻布被一枚A壹2白纻布上(裳)五枚 A壹9白纻□□A貳2書于衣物疏(木牘)。墓主為“從事紡織的小手工業(yè)者或與紡織有關(guān)”。20 江西南昌東吳高榮墓? 三國東吳“約相當于孫將軍,或者略低一點”故緒布褠二枚 A叄6故麻踈單衣一枚A叄7故麻踈褠一枚A叄8故麻布單绔一枚 A叄9故麻布丘單一枚A叄10故緒布丘單一枚A叄11故緒布單绔一枚A肆1故帛(白)布□四兩A肆8故帛(白)纑不措(借)一量 A書于衣物疏(木牘)。肆9 21 甘肅金塔縣板灘漢晉墓?故布衫一領(lǐng)1纑羣(裙)一領(lǐng)2 書于衣物疏(木牘)。
在上表的21條中,有一條(編號3)系隨葬品清單(竹簡)與實物所共見;有一條(編號4)系情況不明;有四條(編號5、12、15、17)系來自實物;其余15條(編號1、2、6~11、13、14、15、18~21)系來自隨葬品清單(包括木牘11條、竹簡三條、木楬一條)。它們的出土地點,分布于湖北、廣西、湖南、江蘇、甘肅、山東、浙江、安徽、江西等九省自治區(qū)。其時段大致為西漢初至三國,以西漢時期為最多。
該表顯示,記錄于清單的布類織物的名稱并不算少。?它們包括:“布”(編號 1、2、10、20、21),“毋尊”(編號 2、6、8、10、11、12、14、16、18),“緒”(編號 2、4、6、7),“葛”(編號 3、10),“錫”(緆)(編號6),“麻”(編號6),“緒布”(編號 7、20),“?紪”(編號 8),“縷”(編號 8、9、11、16),“纻布”(編號 19),“麻踈”(編號 20),“麻布”(編號 20),“纑”(編號20、21)。其中,“布”與“麻”“麻布”或可合并為“布”;“緒”“緒布”“纻布”當可合并為“緒”;“縷”“纑”則可合并為“縷”(說詳后)。
這些布類織物經(jīng)過歸納整理后,大致為八種。查看它們各自所屬的隨葬品清單及清單的數(shù)量,可從多到少排列如下:
毋尊,見于九個清單;
布(包括麻、麻布)、縷(包括纑)、緒(包括緒布、纻布),各見于六個清單;
葛,見于兩個清單;
錫(緆)、?紪、麻踈,各見于一個清單。
織物的名稱不同,當表示其原料、質(zhì)地、粗精等方面各有差別。目前所見到的漢代布類織物的實物,其原料大抵為大麻、苧麻和葛。葛織物的歷史甚為悠久,且很早就有較復(fù)雜的織造工藝,但存留實物較少。大麻織物在北方、南方皆有出土,而苧麻織物在南方出土較多。這三種不同原料的麻布,品質(zhì)皆有粗、有精。用表示織物之精密程度的“升數(shù)”來說,?大麻布較低,十升以下的很多,少有超過十五升的;苧麻布則大多較高,甚至有超過二十升的。從色澤看,大麻布略顯灰暗,苧麻布則白凈明潔。?下面對這些布類織物的名稱略作考述。因“毋尊”的情況較為特殊,放到最后來談。
先來看“布”(包括“麻”“麻布”)。《說文·巾部》:“布,枲織也?!眲t布是以枲為原料的織物?!秲x禮·喪服·子夏傳》:“牡麻者,枲麻也?!?《周禮·天官冢宰·籩人》“其實?蕡”。鄭玄注“麻曰蕡”,賈公彥疏:“枲麻,謂雄麻也。”?則枲是大麻之雄麻。枲既是大麻,又可作麻的總稱。《說文·部》:“枲,麻也。”《漢書·地理志》“岱畎絲枲鈆松怪石”,顏師古注:“枲,麻屬也?!?同枲的情況略似,布既指大麻織物,又可作麻類(布類)織物的總稱,正如《小爾雅·廣服》曰:“麻、纻、葛曰布;布,通名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布多指大麻布,尤指升數(shù)較低的粗制大麻布。在隨葬品清單中,有用“布”制作的襌襦、單衣、衫、禪绔、大绔、襌裠、(,大巾)、、丘單等,幾乎囊括了表1中的各式服裝。
再來看“縷”?!翱|”,通“纑”。?《說文·糸部》:“縷,線也。從糸,婁聲?!薄袄r,布縷也。從糸,盧聲?!薄稄V雅·釋器》:“縷,纑也?!?“縷”“纑”音近,又其義互訓(xùn),故二字可通?!睹献印る墓戮湎隆贰氨松砜棇?,妻辟纑”,趙岐注:“緝績其麻曰辟,練麻縷曰纑?!?“縷”“纑”的本義是麻線,又指以麻線制作的織物?!妒酚洝へ浿沉袀鳌贰胺蛏轿黟埐?、竹、谷、纑、旄、玉石”,裴骃集解引徐廣曰:纑,“纻屬,可以為布?!彼抉R貞索隱:“纑,山中纻,可以為布。”?則“纑”的原料大約是苧麻。在隨葬品清單中,有用“縷”“纑”制作的白襌衣、黃襌衣、皁襌衣、單衣、上襌、白單被等,未見绔、帬等下服。
再來看“緒”。“緒”,通“纻”。《說文·糸部》:“纻,檾屬。細者為絟,布白而細曰纻?!倍斡癫米ⅲ骸啊及锥氃焕偂鞅咀鳌终邽槔偂?,今依玄應(yīng)書正?!惫痧チx證:“(纻)亦通作緒?!钟肿?。”?纻之為“檾屬”,知與大麻布原料的枲之為“麻屬”不同。唐蘭在考釋長沙馬王堆漢墓遣冊時指出:“緒即纻字,《說文》纻或作,從緒省,正是由于緒讀如寧,因而既從緒,又從寧聲的。《通典》說:‘晉俳歌云:交交白緒,節(jié)節(jié)為雙。吳音呼緒為纻,疑即白纻也?!?則此處的“緒”(包括“緒布”“纻布”),當為白而細的苧麻布。在隨葬品清單中,有用“緒”“緒布”“纻布”制作的襌衣、胡衣、褠、绔、單绔、被、丘單等,種類較多。
再來看“葛”?!案稹?,葛藤,這里指用葛皮纖維制作的葛布?!墩f文·糸部》:“绤,粗葛也?!薄敖偅毟鹨??!薄翱U,絺之細者也。”知葛布有粗、細與極細之分?!短接[·布帛部》引魏文帝曹丕詔:“江東為葛,寧比羅紈綺縠?!?知其細滑者不遜于精致的絲織品。在隨葬品清單中,有用“葛”制作的履和中單。
再來看“錫”?!板a”,通“緆”?!墩f文解字·糸部》:“緆,細布也。”《儀禮·大射》:“冪用錫若絺?!编嵭ⅲ骸皟?,覆尊巾也。錫,細布也。絺,細葛也。”?則“錫”即“緆”,與細滑的葛布“絺”相近。又《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被阿錫”,裴骃集解引《漢書音義》曰:“布也?!?《玉篇·糸部》:“緆,治麻布也,亦作裼?!?然而其原料是大麻還是苧麻,尚未敢遽定。在隨葬品清單中,有用“錫(緆)”制作的襌衣。
再來看“?紪”?!?紪”,應(yīng)即“緰貲”“緰?”。?《急就篇》:“服瑣緰?與繒連?!鳖亷煿抛ⅲ骸熬?,錫布之尤精者也。言此二種,雖曰布類,其質(zhì)精好,與繒相連次也??曊撸偯?,謂以絲織者也?!?如上文所述,“錫布”已是細布,而“?紪”又是其“尤精者”,可與絲繒并提。據(jù)此推測,其原料有可能是苧麻?!熬栙D”亦作“竇此”。?在居延漢簡中,有不少關(guān)于西北邊地布價的記載。其中,一匹普通布的價格,為200余錢到300余錢似較為常見。而一匹“竇此”的價格竟高達1000余錢,?此亦可證其品質(zhì)之精。在隨葬品清單中,有用“?紪”制作的襌衣。
再來看“麻踈”?!奥檑\”,“踈”即“疏”,“麻踈”應(yīng)即“疏布”?!抖Y記·禮器》“犧尊疏布鼏”,孔穎達疏:“疏,麤也……謂郊天時以麤布為巾,以覆尊也。”則疏布是粗布。又《周禮·天官冢宰下·冪人》:“祭祀,以疏布巾冪八尊?!编嵭ⅲ骸耙允璨颊?,天地之神尚質(zhì)?!奔漓霑r使用疏布巾有“尚質(zhì)”的意味,則疏布可象征質(zhì)樸。又《急就篇》:“绤纻(纻)枲缊裹約纏?!鳖亷煿抛ⅲ骸翱椑偅ɡ偅椴技笆柚畬僖病!眲t“麻踈”的原料或為苧麻?!逗鬂h紀·孝順皇帝紀》:“(朱寵)將薨,遺其子曰:‘……身沒之后,百僚所賻贈,一無所受。素棺殯斂,疏布單衣,無設(shè)紱冕?!薄逗鬂h書·袁安傳》注引《汝南先賢傳》:“(袁)閎臨卒,勑其子曰:‘勿設(shè)殯棺,但著裈衫、疏布單衣、幅巾,親尸于板床之上?!币陨蟽蓷l,皆史料記載以“疏布單衣”為葬服的例子。在隨葬品清單中,有用“麻踈”制作的單衣和褠。
最后來看“毋尊”。在傳世文獻中,似未見關(guān)于“毋尊”的直接記載。《說文·糸部》釋“繜”:“薉貉中,女子無绔,以帛為脛空,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卑创耍翱熞隆睘樗D貉女子衣名,但不能推定其是否與“毋尊”相關(guān)?!都本推吩唬骸耙R衣蔽膝布毋繜?!贝颂幪岬搅恕安嘉憧煛?。“繜”通“尊”,“毋繜”應(yīng)即“毋尊”,而“布毋繜”似應(yīng)與“布”相關(guān)。顏師古注:“薉貉者,東北之夷也。說者或云:毋繜,布名。非也。”顏師古用《說文》對“繜衣”的解釋來說“毋繜”,認為“毋繜”非布名,故仍未安。李家浩指出,原本《玉篇·糸部》釋“繜”引《蒼頡篇》曰“毋繜,布名也”,可知“毋尊(毋繜)”是布名;且居延漢簡中有關(guān)于“毋尊布”的記載:
觻得廄嗇夫欒子恩所貰買甲渠鉼庭燧卒兗科毋尊布一匹
(居延新簡E.P.T51:329)毋尊布一匹至□
簡文中,“毋尊”與“布”連言,構(gòu)成一個復(fù)合詞,并以“匹”作量詞,這表明“毋尊”的確是布名。在隨葬品清單中,有用“毋尊”制作的襌(單)衣和上單(襌)。
茲將上述布類織物同隨葬各式服裝的關(guān)系列為表格,略加統(tǒng)計,如表2:
表2顯示,漢墓中的布類服裝至少有17種(含單、被)。對于這些服裝,有幾點值得注意:第一,它們都是最基本的服裝,包括通身的長服(單衣、中單、褠),半身的上服(襦、衫、上單、胡衣)和下服(裠、绔、裳、),以及襪、履和單、被等,皆屬普通穿搭、傳統(tǒng)種類。未見形款特殊或別有考究者,如諸于(加有綴飾)、襜褕(寬身直裾)、直領(lǐng)(領(lǐng)式特殊)等。第二,它們多為單層(其名稱中往往有“單(襌)”字)的服裝,似未見夾層或絮綿的服裝。第三,除個別幾件服裝的顏色記為白、黃、早(皂)色外,絕大多數(shù)的服裝都不記其色。不記之色,當為織物之本色。第四,在所用衣料中,可確知為精細布類的只有“錫(緆)”和“?紕”,且使用這兩種織物的例子很少(僅馬王堆3號漢墓清單中有兩件“錫(緆)襌衣”、西郭寶墓清單中有一件“?紕襌衣”)。其它的質(zhì)料基本上是普通或中等的布類,其中“縷”或較粗厚,“麻踈”或較疏薄??傊?,這些布類服裝的品質(zhì)和樣貌大率樸素而簡單。(待續(xù))
表2: 各種布類織物在漢墓隨葬服裝中的使用情況
注釋:
① 例如,《禮記·喪大記》所載小斂、大殮所用的衣衾:“小斂于戶內(nèi)……君錦衾,大夫縞衾,士緇衾,皆一。衣十有九稱?!薄按髿殹技幎溃?、大夫、士一也。君陳衣于庭,百稱……大夫陳衣于序東,五十稱……士陳衣于序東,三十稱?!蓖跷腻\譯解:《禮記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646頁、647頁。
② 《儀禮·既夕禮》:“書遣于策”鄭玄注:“策,簡也。遣,猶送也?!辟Z公彥疏:“編連為策,不編為簡……遣送死者明器之等,并贈死者玩好之物名字多,故書之于策?!盵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王輝整理:《儀禮注疏》卷三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90頁。按“策”即“冊”。
③ 所謂“自名”衣物疏,是個籠統(tǒng)的說法。例如,江蘇連云港尹灣6號漢墓的衣物清單,題為“君兄衣物疏”;山東青島土山屯147號漢墓的衣物清單,題為“堂邑令劉君衣物名”;武漢大學簡帛中心收藏的衣物清單,題為“衣物數(shù)”等,它們的“自名”不完全相同。此外,有些書于木牘的清單上并無題名,還有個別清單係書于木楬。有研究者提出,應(yīng)將書于各種載體上的隨葬品記錄統(tǒng)稱為“物疏”(見洪石《東周至晉代墓所出物疏簡贖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考古》,2001年第9期,第60-61頁),此亦可為一說。因本文專論與服裝相關(guān)的隨葬品清單,故以“衣物疏”稱之。
大力強化國防意識培育。突出管委會和企業(yè)各級領(lǐng)導(dǎo)干部、管理骨干這個重點,推動國防理論知識進入管委會、企業(yè)管理層學習內(nèi)容,軍事機關(guān)組織重大活動邀請政企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骨干參加,深化其對武裝工作的認識。根據(jù)經(jīng)濟功能區(qū)特點,結(jié)合民眾關(guān)注的國際國內(nèi)經(jīng)濟軍事要點熱點、國家重大經(jīng)濟軍事政策出臺等時機,突出經(jīng)濟建設(shè)與國防建設(shè)關(guān)系的教育,積極開展國防法規(guī)和相關(guān)知識針對性宣傳教育,推動國防宣傳教育融入企業(yè)文化宣傳和管理要素,使員工在日常管理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國防教育,為經(jīng)濟功能區(qū)民兵建設(shè)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④ 可參看趙寧《散見漢晉簡牘的搜集與整理》序言及附錄《20世紀以來出土散見漢晉簡牘一覽表》,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⑤ 包括衣服、衾被、飾物、妝具、武器、文具、食物、錢帛等。應(yīng)指出的是,清單中可能含有部分赗賻之物,也可能與實際入葬的情況并不完全一致。因難以確辨,故暫且不論。
⑥ 對漢代從葬衣物的研究,較早、較重要者,當屬楊樹達作于上世紀30年代的《漢代婚喪禮俗考》。該書搜羅傳世文獻資料頗詳,對當時所能見到的考古新資料(如漢樂浪郡王盱墓的發(fā)掘成果)亦予以關(guān)注。多數(shù)學者的研究,大致始于上世紀70年代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fā)現(xiàn)。這三座漢墓所展示的豐富的考古資料,使學者有機會將傳世文獻與出土實物、出土簡牘上的文字記載進行比對和考證,獲得大量的新知。較重要的成果,如唐蘭的《長沙馬王堆漢轪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冊考釋》(《文史》第十輯,1980年)、沈從文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幾件衣服》(《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商務(wù)印書館香港分館,1981年)、孫機的《深衣與楚服》(《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出版社,1993年)、李家浩的《毋尊、縱及其他》(《文物》,1996年第7期)等。后因研究成果不斷累積,加之出土隨葬品清單的數(shù)量亦陸續(xù)增多,學者們認為有必要對既往的研究進行總結(jié),并將散見的隨葬品清單收集起來,加以整理。為此,毛靜的《漢墓遣策校注》(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趙寧的《散見漢晉簡牘的搜集與整理》、竇磊的《漢晉衣物疏集校及相關(guān)問題考察》(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彭琴華的《秦漢三國兩晉簡牘所見服飾詞匯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對相關(guān)的學術(shù)史進行了檢討,并收集、整理散見資料,點評前人諸說,力求深化研究,可以參看。
⑦ 毛靜:《漢墓遣策校注》說:“近百年來,漢墓遣策總共出土有36批?!保ㄒ姷?2 頁)
⑧ 張家山漢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303頁。
⑨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13-59頁。
⑩ 前引《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第195頁;湖北省考古研宄所:《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考古學報》,1993年第4期,第497-498頁,第509-510頁。
?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79-80頁,第89頁。
?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上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28-31頁,第52頁。并參馬怡:《漢代的麻布及相關(guān)問題探討》之第一節(jié)《原料》,收入邢義田、劉增貴主編:《古代庶民社會》(中研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研院,2013年,第171-176頁。
? 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第六冊,《三號墓竹簡遣冊》,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第227-265頁;湖南省博物館等:《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第一卷,《田野考古發(fā)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70頁、第72頁。
?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簡牘博物館:《湖南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發(fā)掘簡報》,《文物》,2010年第4期,第32頁。
? 連云港市博物館:《連云港陶灣黃石崖西漢西郭寳墓》,《東南文化》,1968年第2期,第17-21頁。
? 李均明、何雙全編:《散見簡牘合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95頁;南波:《江蘇連云港市海州西漢侍其繇墓》,《考古》,1975年第3期,第169-177頁。
? 連云港市博物館:《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YM6D12正、反。
? 連云港市博物館:《江蘇連云港海州西漢墓發(fā)掘簡報》,《文物》,2012年第3期,第4-17頁;凡國棟:《釋連云港海州西漢墓名謁中的“西平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5年第9期,第133-135頁。
? 甘肅省博物館:《武威磨咀子三座漢墓發(fā)掘簡報》,《文物》,1972年第12期,第9-21頁。
? 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黃島區(qū)博物館:《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四號封土與墓葬的發(fā)掘》,《考古學報》,2019年第3期,第405-459頁。
? 劉紹剛、鄭同修:《日照海曲漢墓出土遣策概述》,《出土文獻研宄》,2013年12輯,第202-216頁。
? 前引《武威磨咀子三座漢墓發(fā)掘簡報》,第11頁,第21頁。
? 前引《尹灣漢墓簡牘》,YM2D1正。
?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杭州古蕩漢代朱樂昌墓清理簡報》,《考古》,1959年第3期,第150-152頁。
? 李靜:《武漢大學簡帛中心藏衣物數(shù)試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12頁。據(jù)捐贈者稱,該木牘“出土于蘇魯交界處山東一側(cè)的一座漢墓”。
? 安徽省文物工作隊:《安徽南陵縣麻橋東吳墓 》,《 考古 》,1984年 11期,第978頁、1020頁;釋文參田河:《安徽南陵縣麻橋柬吳墓遣冊考釋》,《簡帛研究二〇一〇》,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63-174頁。竇磊依據(jù)衣物疏的內(nèi)容,對該木牘的正、背(A、B)面作了調(diào)整。前引竇磊:《漢晉衣物疏集校及相關(guān)問題考察》,第113-115頁。今從之。
? 江西省歷史博物館:《江西南昌市高榮墓的發(fā)掘》,《考古》,1980年第3期,第219-228頁。釋文參李均明、何雙全編:《散見簡牘合輯》,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89-93頁。竇磊將“帛”讀為“白”,將“不□”釋為“不措(借)”,可從。前引竇磊:《漢晉衣物疏集校及相關(guān)問題考察》,第104頁。
? 陶玉樂:《淺談金塔出土的衣物疏》,《隴右文博》,2012年第1期,第2-25頁。
? 表中所列出土布類衣服的實物,因未知它們在當時的確切名稱,故此處暫且不論。
? 漢代布的升數(shù)與經(jīng)密的換算:因1漢尺為23.1厘米,漢代布的幅寬為二尺二寸,合50.82厘米;80縷為1升,故漢代布的升數(shù)=經(jīng)密(根/厘米)×50.82÷80。
? 見馬怡:《漢代的麻布及相關(guān)問題探討》之第一節(jié)《原料》,第178-184頁。該文記述了各類麻織物的性狀、特征及品名,可以參看。
?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王輝整理:《儀禮注疏》卷三〇《喪服·子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中冊,第900頁。
?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卷五《天官冢宰·籩人》,《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671頁下欄。
? 《漢書》卷二八上《地理志上》,第1526頁。
? 黃懷信:《小爾雅匯校集釋》《廣服第六》,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374頁。《四庫全書總目》卷四三《經(jīng)部·小學·存目一》:“《小爾雅》一卷……是書漢末晚出,至晉始行,非《漢志》所稱之舊本?!?/p>
? 見馬怡:《西郭寶墓衣物疏所見漢代織物考》,《簡帛研究二〇〇四》,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52-253頁。
? [清]王念孫撰:《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236頁。
? [清]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卷十三《滕文公章句下》,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503頁。
?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第3253頁。
?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卷四一《糸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影印本,第1151頁。
? 唐蘭:《長沙馬王堆漢轪侯妻辛追墓出土隨葬遣冊考釋》,《文史》,第十輯,1980年,第47頁。
?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八一五《布帛部三》,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第3627頁。
?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王輝整理:《儀禮注疏》卷十六《大射》,第475頁。
?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第3011頁。
? [梁]顧野王:《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第125頁下欄。
? 前引馬怡:《西郭寶墓衣物疏所見漢代織物考》,第252-253頁。
? 張傳官:《急就篇校理》,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144頁。
? 參裘錫圭:《漢簡零拾》,《文史》第十二輯,1981年,第36頁。
? 居延漢簡262.28A:“ 竇此丈五尺直三百九十?!保ㄖx桂華、李均明、朱國炤:《居延漢簡釋文合?!?,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436頁)按漢代1匹=4丈=40尺,竇此15尺值390錢,則1匹(40尺)值1040錢。關(guān)于漢代布價的統(tǒng)計和評估,可參看前引馬怡《漢代的麻布及相關(guān)問題探討》之第四節(jié)《布價》,第 210-22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