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璐佳
【摘 要】同數(shù)連減解決問題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解決問題之一,筆者通過多次試教后,從改編例題、解題三步走、方法多樣化和問題設計四個方面進行思考。
【關鍵詞】同數(shù)連減;解決策略;教學思考
《同數(shù)連減問題解決》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新增加的內容。經(jīng)過一次次的試教,一次次的修改,筆者對“同數(shù)連減”問題解決的教學有所感悟。
一、改編例題,有效教學
研讀教材,筆者發(fā)現(xiàn)教材這一課時是選擇了一道例題和一道練習題,通過“28個橘子,9個裝一袋,可以裝滿幾袋”的問題情境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方法,進行解決新問題的嘗試。
學生只有全面地感知問題情境,抓住問題中的有用信息。分析例題發(fā)現(xiàn),在明確條件和問題的情況下,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關鍵詞“裝滿”的意思。
而認真研究了下面鞏固練習題,30根小棒拼一個六邊形,最多可以拼幾個?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拼一個六邊形的過程不就是“裝滿”的意思,沒有6根小棒是拼不出一個六邊形。因此可以把橘子問題變成鞏固練習,9個裝滿一袋就類似6個小棒拼一個六邊形。拼圖形變成例題還會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實物的操作到圖形的拼組,再到連減算式的出現(xiàn),讓學生有一個數(shù)學化的體驗。因為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通過介入圖形和實物的教學過程,可以使抽象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更容易理解。
最后,筆者重新改編了例題和鞏固練習,鞏固練習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
二、積累經(jīng)驗,解題三步走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解決問題,需要讓他們充分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經(jīng)常有家長跟我抱怨孩子題目讀不懂,導致題目做錯了。再細問孩子的做題情況,往往會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沒有讀題習慣,拿到題目就直接下筆按照自己認為的去解題,尤其題目中文字多一點就更不愿意去讀題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例題還是鞏固練習,都要學生去經(jīng)歷“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去讀題,去尋找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和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引導理解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在教學例題時,其中的一個數(shù)學信息(拼一個四邊形)是隱藏在圖中,需要學生去提取文字信息和圖畫信息,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驗到如何審題找出條件。在教學鞏固練習時,讓學生去體會關鍵詞“裝滿”的含義,并將其轉化為數(shù)學信息“每盒都裝9個”,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初步體會怎樣審題。
片段一(教學例題檢查環(huán)節(jié))
師:剛我們知道了14根小棒,最多可以拼3個四邊形,還剩2根小棒。這個結論正確嗎?做完題目之后我們都要檢查一下。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檢查呢?
生1:我想用圈一圈的辦法來檢查。
師:用其他不同的辦法來檢查題目,可以的。
生2:我打算把答案遮住,再算一遍。
師:再做一遍,這個方法也可以。
生3:我的方法跟他們的方法不一樣。我是倒過來算的,2+4+4+4=14,跟總數(shù)14根小棒一樣。
師:你用了一個加法來檢查,這個方法不錯。
在檢查的過程中,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去檢查,比如有再算一遍的,還有用其他方法來檢查的。最值得鼓勵的是,有學生逆向思維用加法來檢查。重視回顧與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是教學中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三、方法多樣化,數(shù)形結合來連通
由于生活經(jīng)驗不多,一年級的學生對很多題目難以理解,使得他們無法找出最優(yōu)的方法。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了拼四邊形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小棒、小棒圖等學習材料,教師通過有意識的圖文展示,來巧妙的引導鍛煉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
片段二(例題探究過程):
師:要求最多可以拼幾個四邊形,你打算怎么解決呢?
生1:我打算用小棒拼一拼。
師:這是你的辦法,還有其他辦法嗎?
生2:我打算在紙上圈一圈。
生3:我打算算一算。
師:小朋友們想了好多辦法,很能干。那現(xiàn)在請你用老師給你準備的小棒或者練習紙動手做一做。
回饋交流
(1)拼一拼
(2)圈一圈
(3)連減法
14-4-4-4=2
師:這個算式誰看懂了?
生:從總數(shù)14里面,減了3個4,就是搭了3個4邊形,最后還多了2根小棒。
師:你們怎么看出可以拼3個四邊形?
生:算式里減了3個4,所以可以拼3個。
師:為什么減了3個4,還能再多減1個4嗎?
生:不行,因為只剩下2根了,不能再拼一個四邊形。
(4)箭頭法
師:老師這有一種新方法,我們一起來看。
14-4→10-4→6-4→2
先寫總數(shù)14,寫個箭頭,拿出4根,就是減4,剩下了10根。接下來我寫什么呢?再拿出4根拼一個,剩下了6根。還能繼續(xù)寫嗎?再拿出4根拼一個,還剩下2根。還能繼續(xù)嗎?為什么不能了。
生:因為剩下的2根不能再拼一個四邊形。
(5)方法之間的溝通
師:那我們新學的箭頭法,跟之前的幾種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箭頭法里的減4,也就是拼一拼里面的一個四邊形,也就是圈一圈里面的一個圈,也就是連減算式里的一個減4。那第二個減4你能在上面的辦法里面找到嗎,第三個減4呢?
拼一拼的方法是最直白的,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圈一圈的方法有了一定的進階,也是比較清晰直白的,便于學生理解的。連減的方法比較簡潔,但是比較抽象,但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連減方法的理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箭頭法記錄連減的方法是還原了最原始的思維狀態(tài),比較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分的過程和結果,也是教材上特別提出的方法。
出示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在反饋時,教師有意識地從實物小棒拼組開始,到小棒圖的圈一圈,再到算式。從直觀形象的實物出發(fā),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數(shù)學模型。最后讓學生從箭頭法出發(fā),找一找減4在每一種方法的表達方式,再把抽象的“數(shù)”,還原到直觀的“形”中。這樣一來一去,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聯(lián)通每一種方法。通過數(shù)與形互相聯(lián)通的方法,學生可以把握數(shù)學的本質特征,更好地掌握解決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體會不同解題策略的具體操作,關注不同的解題策略形式。久而久之,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解決策略后,在解決新問題時他們可以在頭腦中提取不同方法,選擇最合適的策略。
四、精心設計問題,鋪墊除法
學生在充分經(jīng)歷了動手拼、圈、分和列算式的過程后,理解同數(shù)連減問題的本質,體會除法的意義,為二年級由減法順利過渡到除法做好準備。如提問“最多可以拼幾個”時,要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每種方法的最后都要問學生“小棒都用完了嗎?”,讓學生初步感受有余數(shù)除法中除數(shù)要比余數(shù)大。在鞏固練習階段,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選項①為什么是錯誤的。為理解余數(shù)和除數(shù)之間的關系進行前期滲透。最后對鞏固練習進行拓展,把問題改為“全部裝完需要幾個袋子?”,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初步感知“進一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
(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陳玲霞.談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形結合素養(yǎng)的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1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