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秋菊 馬小順 潘莉 丁旭 王香婷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深度融合,在線教學已成為教學新常態(tài)。文章以河北中醫(yī)學院為例,基于OBE理念,從教學督導角度,在優(yōu)化教學管理、提高在線教育技術能力以及構建良好在線教風、學風等方面探索實踐在線教學質量的提升路徑,保障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
關鍵詞:OBE;在線教學;教學質量;有效互動;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2-0129-04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er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 deeply integrated,and online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new normal of teaching. Based on OBE concept, this paper takes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nline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online technical ability and building a good online teaching style and learning sty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ervision so as to ensure the substantial equivalence between online learning and offlin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nline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effective interac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成果導向的高等教育質量觀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持續(xù)改進。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所有工作的目標,也是21世紀的時代命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深度融合,在線教學已成為教學新常態(tài)。從線下轉到線上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面臨著在線課程建設與在線教學能力提升的雙重考驗。為保障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如何開展線上教學,如何利用優(yōu)質教學資源、如何選擇和使用線上教學工具、如何實現有效互動、如何進行教學評價等一系列問題已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現以河北中醫(yī)學院為例,從教學督導角度,在優(yōu)化教學管理、提高在線教育技術能力以及構建良好在線教風、學風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
一、在線教學的基本特征
在線教學(e-Learning)是基于媒介的教育教學實踐,是遠程教育的一種形式[1]。在線學習是一場學習方式的革命,通過網絡進行交互式學習,交互成為保障教學質量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
陳麗在其講座提到,國際遠程教育知名專家德斯蒙德·基更指出:在線教育應該在教與學時空分離的情形下重建教與學的關系,而教與學關系的重建必須通過基于媒介的人際交互來實現[2]。在線教學與傳統以人際直接互動為主要形式的面授教學有著本質區(qū)別,從物理空間轉移到虛擬空間,教與學的行為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其學習方式[1]主要包括:一是與教師的交互;二是與學習資源的交互;三是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因此學校所采取的教學管理措施、教學組織方式、學生學習行為等方面都要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只有嚴格的教學管理,高素質的教學水平,積極向上的教風、學風,才能確保產出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在線教學質量監(jiān)控和管理
在線教學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重要的抓手。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
見》和《關于開展 2019年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社會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精神,學校發(fā)布在線教學管理與實施系列文件,要求充分認識在線教學對人才培養(yǎng)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借助網絡平臺組織教師培訓,疏通在線教學障礙,打出“統籌管理、技術支撐、專家督導”的線上教學組合拳。
(一)統籌在線教學管理
為適應在線教學,基于OBE理念,學校建立了“一統三聯五行動”的在線教學質量監(jiān)控保障體系?!耙唤y”即學校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三聯”即教務處、學生處、教師發(fā)展(教學評價)中心三部門聯合部署。“五行動”即教師、學生、督導專家、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全體動員,保證在線教學質量。
學校制定出《河北中醫(yī)學院線上教學組織與管理實施方案》,編制了在線學習操作手冊、教學平臺使用指南,制定了“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訓計劃。要求各教學單位按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統籌謀劃,精心安排,通過河北中醫(yī)學院網絡教學平臺、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等課程平臺,運用QQ、微信等交流互動工具,實行線上教學。
(二)發(fā)揮專家督導咨詢作用
學校組織專家團隊,建立“在線教學工作群”和“在線教學咨詢交流平臺”,為教師在線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指導、咨詢。校、院兩級教學督導組通力合作,“點面結合”,構建了“一體兩翼”的教學督導機制。
在線教學伊始,督導組首先針對在線教學準備、教學平臺、需要支持和幫助等問題進行廣泛調研。教學過程中及時跟進,對所有在線課程督導檢查、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從教學組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效果方面進行。檢查結果以督導問卷形式,在麥克斯平臺實時反饋,實現了督導評價全覆蓋,為提升教學質量這個學校的生命線保駕護航。
(三)實施在線教學動態(tài)監(jiān)控
在線教學質量管理中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學情數據分析,準確掌握學情是精準教學、個性化教學和因材施教的前提。學情數據分析[3]是對在線教學平臺記錄的學生學習過程數據和結果數據進行分析和深度挖掘,對分析結果進行可視化呈現,從而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投入、學習進度、學習效果。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及時匯總分析相關數據,為教師做出教學改進、開展教學干預和教學決策提供參考。
(四)優(yōu)化在線教學管理策略
線上教學的教與學,轉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管理內容與管理方式都要隨之發(fā)生改變。摒棄傳統線下教學管理的思路與辦法,運用互聯網思維方式調整管理模式。發(fā)布《關于靈活選用網絡平臺進一步提高在線教學效果的通知》;對教與學兩方面都沒有做出時間上的硬性規(guī)定與限制;組織教師進行微課教學比賽;開展本科教育線上教學優(yōu)秀課程評選活動。
三、提升教師在線教育技術能力
在線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行為是否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的行為,首先取決于教師的在線教育技術水平。教師只有掌握了嫻熟的線上操作技術,才能設計出優(yōu)秀的課程方案,才能使課堂變得有料、有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有效促進學生在線學習效果。
(一)選擇在線教學平臺
開展在線教學,首先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學習資源是學習任務落實的重要載體,是促進學生認知的學習媒介; 技術支持是在線教學的基石,如何從新技術中挑選出適應教師本人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工具,是在線教學必須要闖過的第一關即選擇關。
學校積極幫助教師在紛繁眾多的工具中選擇在線智慧教學平臺,開展教學平臺和直播工具的技能培訓,發(fā)布在線教學技術指南等資料。教師根據個人習慣不同可以選擇學習通、釘釘、騰訊會議、QQ等平臺,采用Camtasia Studio、PPT、EV等錄播軟件,使教師從最初的陌生變的運用自如,快速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育技術水平。
(二)發(fā)揮教學團隊優(yōu)勢
一個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必須具有共同目標、知識技能互補、分工協作、良好溝通和有效地領導[4]。在線教學初期,很多教師相當于一位“新入職”的教師,缺乏線上教學經驗,感到迷茫和困惑。此時,需要充分發(fā)揮教學團隊的優(yōu)勢,根據每位教師的特長,分工合作、各司其職。組織具有在線教學經驗的教師實施“一對一,結對幫扶”,開展在線教學研討和知識分享。團隊成員之間不僅在課程內容方面深入探討,而且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進行切磋,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達到集思廣益、優(yōu)勢互補的作用,在短時間內迅速摸索出在線教學規(guī)律。
(三)規(guī)范集體備課及專題研討
高質量的教學源于教師高質量的備課?!霸贫私虒W”與傳統課堂教學一樣需要組織化、規(guī)范化地進行專題研討活動,這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方法之一,也會對教師在線教學水平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學校要求基層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做到:1. 學院會議院領導參與,教研室派代表發(fā)言,學生輔導員帶著學生意見和建議參加;2. 教研室網絡集體備課全體教師參加,每人發(fā)言;3. 圍繞線上教學手段、技術和方法、課程思政等主題,會前確定研討內容;4. 再次活動時對擬解決方案進行優(yōu)化;5. 專題研討活動后做好會議主題總結;6. 集體備課得出的成果發(fā)布到微信交流群,運用到在線教學實踐中。
(四)設計在線課程方案
線上教學準備比線下教學更為復雜,需要重構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方案,精心選擇線上教學設備,關注網絡教學環(huán)境。在線課程方案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情景,將學習目標設計分解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贠BE理念,采用BOPPPS教學模式、情景導入模式,案例教學法、主觀視角教學法等,做到教而有法、教而有術、教而有道、教而有趣,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在線教學必須要闖過的第二關即設計關。
教師經過深入鉆研,改革教學方法,將案例情節(jié)設計“游戲化”,適時穿插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這種設計既要新穎,又要具有使用性,以知識點為核心,短小精悍,制作出適合線上教學,以高度凝練、思路清晰、重點醒目為特征的16:9的PPT課件呈現給學生,錄制時長以10-15分鐘為宜。在教學任務形式上設計搶答、闖關、點贊、病例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加開放性、探究性問題,關注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加知識的挑戰(zhàn)度,為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真正實現以“學生思維發(fā)展為中心”的個性化教學,將知識內化為能力、素養(yǎng),體現課程高階性。
(五)推動課程思政融入在線教學
教育之道,育人為本?!罢n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以德為先,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精神和人文情懷,實現知識傳授向價值引領的轉變。
開學伊始,學校組織全校師生3萬余人通過網絡同上一堂形勢與政策課。本校附屬醫(yī)院90后肖思孟“剪發(fā)抗疫”的故事、中醫(yī)中藥在戰(zhàn)役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都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從現實走進課堂,喚醒醫(yī)學生的“醫(yī)者仁心”,激發(fā)學生愛中醫(yī)、信中醫(yī)、學中醫(yī)的信念。
四、構建良好的在線教風學風
學生是在線學習的主人,在線學習主要依靠的是學生的自覺性。當在線教學失去了傳統課堂中教師的監(jiān)督,對學生的約束力明顯減弱,部分學生變得松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改變教師單向灌輸,與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需要教師、輔導員、學生干部、學生本人多方互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讓學生樂意學、主動學,督促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良好的教風帶動良好的學風,提升教學效果。
(一)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線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啟發(fā)引導并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采取“學生自主學習+作業(yè)檢驗效果+線上集中答疑”的線上教學模式。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為主導,是指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引導者、監(jiān)督者、線上教學空間環(huán)境氣氛的調劑者,其次才是知識的傳授者。
教師應把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放在重要位置,精心設計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任務。通過制定學生自主學習計劃、提供自主學習資源、調整“教”與“學”的時間分配,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維空間,由學生自己支配學習的節(jié)奏、內容,列出自己的學習時間表。同時教師在一定時間內進行監(jiān)管,可通過設置簽到、布置教學任務點、作業(yè)、預警等來約束學生,帶領學生一起實現教學目標。對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來說,利用微信、QQ等媒介,直接與學生聯系或通過輔導員、學生干部,采用動態(tài)交互的方式及時鼓勵、提醒學生不要掉隊。
(二)制定階段考核目標
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及課程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教學過程中以任務驅動為學生學習的“終極目
標”,將學習內容以知識點的形式為學生精心講解,并設置與之相匹配的習題、測驗鞏固所學知識。此外,教師還要把學生在線學習效果與學生獲得的課程成績密切聯系,包括簽到、任務點和作業(yè)完成情況、測驗、參與討論活躍度等,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毫無疑問,成績作為現階段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是不可否認的。針對特殊時期的在線教學,采用“云視訊”監(jiān)考、“超星學習通”平臺考試,根據學科特點加大平時學習成績在期末考核成績比例,一般不得低于50%。
(三)組織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班級授課背景基礎之上,利用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采用這種互助學習模式,教師通過精心策劃,提前布置學生探究性學習任務,學生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分工負責,任務完成后上傳平臺,進行成果展示與學生分享交流。根據完成情況教師給出小組教學活動成績,組內根據各成員貢獻確定每位學生成績,以教師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和自我評價綜合評判學生學習效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增加了生生之間的互動,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有助于提升學習深度和廣度,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臨床思維。
(四)開展有效互動
教育部吳巖司長曾提出“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
“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所謂“高階性”,就是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是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體現高階性,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有效地互動。教學之道,互動為本。教學過程中通常有三種互動方式,即生本互動、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5]。單純引入互動的課程,只能算是高層次低水平;只有激發(fā)學生潛能和思維,才算是高層次、高水平。課堂由教師“單聲道”轉變?yōu)閹熒摹半p聲道”,質疑聲或辯論聲的出現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提高了課程的“高階性”,這也是實現在線教學質量保障重要的一關即互動關。
互動的關鍵是通過問題去驅動,通過問題的提出、解答、探究、解決最終實現有效互動。師生互動是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師可以設計多種互動方式達到這一目標。其一,語音語調。教師設計出互動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設計可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教學語言增加對話感,將重、難點知識生活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區(qū)回答問題,最后教師總結歸納得出結論。其二,課后在線答疑。學生可以把問題以文字、語音、圖片等方式發(fā)送到互動區(qū),教師在第一時間答復;其三,批改作業(yè)。課后教師可利用追蹤學生學習數據和學習效果與學生進行互動,根據學生作業(yè)中錯誤較集中的問題采集學情,錄制微視頻或以文字形式進行解析反饋給學生;其四,病例討論。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橫向聯系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其五,在線直播。努力營造課堂的熱烈氣氛,是提升學生能力、發(fā)展思維,開辟智能教育的重要途徑。
(五)合理評價在線教學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具有反饋調節(jié)、診斷指導、強化激勵、教學提高、目標導向的作用[6]。在線教學評價應特別注重課程方案評價、教學過程評價和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贠BE理念、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7]以及教書育人的教育思想,構建了“立德樹人+教學設計+教學技能”的三維課堂教學評價模型,采用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多元化評價,突出學生中心地位,及時反饋、持續(xù)改進,以“評教”和“評學”雙核驅動,全方位、多角度開展“教”與“學”的評價。通過調查了解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正意見。有利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糾正學生不良學習習慣,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可根據課程平臺進行設置和記錄,以“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為評價目的,評價過程可分為評價規(guī)則、評價實施、評價處理與評價反饋四個階段[8]。在線教學開課前首先確定評價規(guī)則,有章可循。學生在線學習行為主要體現在學習過程中,如登錄平臺次數、課程瀏覽、視頻觀看、參加討論次數、作業(yè)成績、章節(jié)測驗、課堂活動搶答、資料下載等。教師匯總學習數據作為形成性評價反饋給學生,其結果不僅是對學生掌握課程知識和技能情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成長發(fā)展、學習態(tài)度和學業(yè)水平的評價。全過程中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yōu)樵u價的主體參與者,激勵學生堅持長效學習,診斷學生學習效果,引導教師優(yōu)化教學,因材施教、精準育人。
五、結束語
在線教學作為一種時代的產物,其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通過一系列實踐和探索,深切感受到在線教學中學生可同時同地、同時異地、異時異地、隨時隨地地學習,師生可以跨越時空和地域界限,具有形式靈活性、時空靈活性的優(yōu)勢。從長遠來看,這種學習行為自主化、學習方法個性化、學習形式交互化的教學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丁新.國際化視野下的遠程教育基本理論框架——德斯蒙德·基更《遠程教育基礎》中文第二版闡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2):8-10+71.
[2]陳麗.在線教育,不是照搬課堂教學那么簡單[EB/OL].(2020-02-18)[2020-04-07].https://www.sohu.com/a/373735223_484992.
[3]武法提.在線學習的學情數據分析[EB/OL].(2020-03-01)[2020-04-07].https://www.sohu.com/a/376864559_680865.
[4]劉寶存.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J].中國高等教育,2007(5):29-3l.
[5]汪澤焱,范榮平.推進SPOC在線教學需要把好三個關口[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7,21(2):93-96.
[6]陳曉寧.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探
索——以廣西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5):5-6.
[7]陳維維.審視與反思:戴爾“經驗之塔”的發(fā)展演變[J].電化教育研究,2015(4):9-14.
[8]余勝泉,李世亮,謝曉林.在線測試分析與數據挖掘系統的設計[J].開放教育研究,2005,11(5):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