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瑾蘭
[摘 要]目前的古詩詞拓展教學存在目標偏離、資源濫用、積累流于形式等問題,致使效果不佳。要想古詩詞的拓展教學達成感悟詩詞內涵、增大閱讀量、拓寬閱讀視野的目標,教師就要把準學習目標、用好拓展資源、夯實多元積累,引導學生在拓展閱讀中獲得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文本拓展;學習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13-0042-02
古詩詞的有效教學是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欠缺、知識儲備較少,對古詩詞難以理解、感悟,因此教師各顯神通:素讀感悟、文本拓展、圖文結合……其中,文本拓展因有利于學生視野的拓寬、古詩詞的積累,被廣泛運用。然而,靜觀課堂,筆者發(fā)現(xiàn)古詩詞的文本拓展存在目標偏離、資源濫用、積累流于形式等問題,致使教學效果不佳。如何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改變這種現(xiàn)狀呢?
一、文本拓展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拓展維度泛化目標
文本拓展維度是指文本拓展所選取的思維角度,或從詩人、題材入手,或根據(jù)結構特點、語言風格進行拓展,或從表達技法、思想情感角度拓展,以期實現(xiàn)感悟詩詞內涵、增大閱讀量、拓寬閱讀視野、豐富知識的目標。但這樣發(fā)散式的文本拓展忽視了教材的地位,忽略了學情特點,從而導致教學目標的泛化與虛化問題的產生。
(二)拓展資源貪多求全
文本拓展資源是指通過對教材進行延伸、遷移、補充,以促進學習主體有效地學習文本材料。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常因盲目追求海量閱讀,而把眾多主題雷同、寫法相似的文本資源不經選擇地堆砌于教學中,這種文本資源的“貪多”,使學生因應接不暇而喪失學習積累的興趣。
(三)積累運用流于形式
教師往往把拓展文本當成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或延伸,貪多求全,由著學生有口無心地朗讀,這不僅無法有效建立古詩詞與學生生活的關聯(lián),也無法打通古典文學與現(xiàn)代文學的通道,導致學習和運用語文、進行語文積累、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成為空談。
二、提升文本拓展實踐成效的策略
(一)根據(jù)語文要素,把準學習目標
溫儒敏教授說:“參照教師用書、單元導語,研究課后思考題和各個欄目的要求,就基本把準了教學目標?!笨梢?,學習活動設計應根據(jù)語文要素來確定教學目標。
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的《絕句(遲日江山麗)》一詩,教師依據(jù)本課的語文要素 “邊讀邊想象,體會優(yōu)美語句,寫清觀察事物”的要求,對文本進行這樣的拓展教學。一是聯(lián)系生活體驗,回顧已學的與春天有關的文段和古詩詞;二是引入詩句“誰家新燕啄春泥”“檢點新泥筑舊巢”,引導學生想象“飛燕子”“睡鴛鴦”兩個意象的動態(tài)美;三是對比“燕子款款飛,鴛鴦沉沉睡”一句,引發(fā)探究:何為“泥融”,何為“沙暖”;四是課末拓展《絕句(兩個黃鸝)》和《江畔獨步尋花》,鞏固想象畫面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拓展,緊抓人文主題“春”,遵循語文要素的要求,讓拓展成為學生想象春景的支點,使學生不僅走入了詩的意境,而且收獲了賞讀古詩之法。
(二)溝通學生心理邏輯,用好拓展資源
施茂枝教授認為 :“教學是學科邏輯與學生心理邏輯的溝通。學生心理邏輯包括學生的身心特點、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的內在需要等。只有學科邏輯與學生心理邏輯的有效溝通才是有效教學的主要標志?!币虼耍處熞趯W生的認知起點和古詩的獨特性,精選拓展資料,巧設拓展步驟,努力實現(xiàn)學生學習古詩的內在需求和古詩教學邏輯的有效聯(lián)系。
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語言淺顯、畫面感強,加上學生已具備借助注釋、插圖等自主理解詩意的能力,因此在自悟詩意后,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學習。首先,從已學詩句中選擇與“煙花三月”意蘊相似句子,讓學生體悟意境之美。接著,教師補充故事——《李白,孟浩然的“忠粉”》,引導學生了解“李孟之誼”,體會李白內心的憧憬。最后,教師抓住第三學段學生獨立思想逐漸萌芽的心理特征,引發(fā)認知沖突:“長江在當時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的交通要道,李白卻寫‘孤,合適么?”至此,詩人與孟浩然的惜別之情層層渲染開來,不著痕跡地實現(xiàn)了學生心理邏輯與學科邏輯的有效溝通。
(三)扎實讀寫聯(lián)動,夯實多元積累
1.評鑒式讀寫聯(lián)動
評鑒是指閱讀活動中評價和鑒賞讀物的能力。祝新華教授認為:“評鑒式閱讀就是對讀物的性質、價值、正確性和真實性等方面做出個人的反應與判斷?!痹u鑒式讀寫聯(lián)動就是通過撰寫閱讀評鑒,并與名家賞讀進行比照,以讀引思、以思促寫,從而達到積淀語感的目標。
如,呂俐敏教授教學《泊船瓜洲》一詩,在課堂的尾聲,呂老師出示選自《容齋續(xù)筆》的古文片段:“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并提出寫作任務:“鑒賞的過程是一個跟作者、作品對話的過程,請結合剛才同學的發(fā)言,寫下我們對‘綠的鑒賞和體會?!憋@而易見,評鑒式讀寫聯(lián)動,積累的不僅僅是語料素材、語感經驗,而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淀了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
2.創(chuàng)編式讀寫聯(lián)動
創(chuàng)編式讀寫聯(lián)動是指教師抓住與該詩詞相關的某一主題為切入點,設計與語言創(chuàng)作、故事創(chuàng)編有關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詩歌的表達主題或創(chuàng)作特色的讀寫形式。
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一詩時,在課的尾聲,出示拓展散文《蘇軾的“人生地圖”》,讓學生了解蘇軾兩次在西湖為官后的人生經歷,并猜測:“經歷了這十五年,蘇軾還會陶醉于西湖嗎?為什么?如果蘇軾能再到西湖,這詩又會怎么寫呢?”出示學習單:
1.嘗試補白詩句:“還來 西湖雨,不見十五年。”
2.你對詩中哪個字印象最深?最觸動心弦的一個景物又是什么?嘗試寫詩表達收獲。
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詩人的背景資料,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悟,填充或創(chuàng)編新詩,不僅是在考驗學生的閱讀深刻性,更是在啟迪他們言語表達的創(chuàng)造性,而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積淀古典詩詞的言語形式之美、傳統(tǒng)文化之美,實現(xiàn)豐富語言經驗的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龍飛.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進行文本拓展的思考[J].現(xiàn)代語文,2010(05).
[2] 溫儒敏.如何用好“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材[J].課程·教材·教法,2018(02).
[3] 施茂枝.語文教學:學科邏輯與心理邏輯[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4] 祝新華.促進學習的閱讀評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 呂俐敏.小學古詩教學的審視與改進——以《泊船瓜洲》為例[J].語文建設,2018(34).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