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樂,蔡肇栩,謝麗妍,梁龍清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a.CCU;b.藥學部;c.特需診療中心,廣東 肇慶 5260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血管腔狹窄或堵塞引起冠狀動脈循環(huán)受阻,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的一種心臟疾病[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CHD在我國的發(fā)病率正逐年上升,已嚴重危害著人類的生命健康。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shù)(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已成為CHD患者重要的治療手段。PCI術(shù)后進行抗血小板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再梗風險及病死率。盡管新的P2Y12抑制劑(如替格瑞洛等)比氯吡格雷更有效[2],然而氯吡格雷具有出血風險小、成本效益相對較高的優(yōu)點,因此氯吡格雷大多數(shù)情況下仍被作為首選治療藥物[3-4]。然而,在使用氯吡格雷進行治療的同時,部分患者被發(fā)現(xiàn)對該藥物的抗血小板療效呈現(xiàn)低應答或無應答現(xiàn)象,出現(xiàn)氯吡格雷抵抗。氯吡格雷抵抗現(xiàn)象與細胞色素CYP2C19基因的多態(tài)性相關(guān),CYP2C19等位基因功能缺失患者與正?;蛐偷幕颊呦啾?,再發(fā)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增加[5-6]。據(jù)文獻報告,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的地域分布不盡相同,存在顯著差異[7]。然而,本地區(qū)CHD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鮮有研究。因此,本研究擬探索廣東省肇慶地區(qū)CHD患者的CYP2C19*2、*3和*17的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情況,為臨床合理應用氯吡格雷進行抗血小板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1.1病例選擇 2019年6月-2020年11月我院病案系統(tǒng)診斷為CHD患者共501例,男359例,女142例,年齡34~94歲,平均(67.27±12.12)歲。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為CHD住院患者,常住肇慶地區(qū),并接受CYP2C19*2、*3和*17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在病史詢問中都否認家族遺傳病史,并且血緣上無相互聯(lián)系。排除標準:患有重要器官疾病者,如嚴重心肝、腎病變,各種血液系統(tǒng)疾??;有明確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活動性消化性潰瘍等。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2 ml,混勻后取200 μl血加入1 ml稀釋后的NH4Cl溶液裂解紅細胞,靜置5 min,將其置于高速離心機(H1650,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fā)有限公司)在3 000 r/min下離心5 min,離心完成后棄上清,然后加入耀金保核酸純化試劑(北京華夏時代基因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與下層白細胞混勻,靜置至少20 min加入相應的耀金分測序反應通用試劑(北京華夏時代基因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按指定標號位置放進微量熒光檢測儀(Fluotec 48E,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并在電腦系統(tǒng)軟件記錄保存,最后采用熒光染色原位雜交法對患者DNA樣本進行CYP2C19*2、CYP2C19*3和CYP2C19*17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并統(tǒng)計基因型、代謝表型、等位基因以及突變位點數(shù)。
2.1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 本次研究針對501例廣東省肇慶地區(qū)CHD患者的CYP2C19*2、*3、*17基因多態(tài)性進行了檢測與分析,檢測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結(jié)果符合Hardy-Weiberg平衡定律(P>0.05),表明研究對象來自同一群體,群體基因遺傳平衡,代表性較好。
2.2CYP2C19基因型、等位基因及代謝型頻率分布情況 本研究收集501例檢測樣本,CYP2C19基因型分布分別為*1*17、*1*1、*1*2、*1*3、*2*2、*2*3,分別占患者總數(shù)的0.80%、44.11%、36.13%、6.39%、8.98%、3.59%,見表1。CYP2C19的代謝表型分布分別是超快代謝型(UM)(*1*17)為0.80%,快代謝型(EM)(*1*1)為44.11%,中間代謝型(IM)(*1*2、*1*3)為42.51%,慢代謝型(PM)(*2*2、*2*3)為12.58%,見表2。CYP2C19*1、*2、*3和*17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65.77%、28.84%、4.99%、0.40%,見表3。
2.3不同性別CHD患者CYP2C19基因型、等位基因及代謝型頻率分布 本研究將CHD患者分為男、女兩個組,男、女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63,P=0.840),等位基因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999,P=0.801),代謝型分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16,P=0.678)。見表1~3。
表1 肇慶地區(qū)CHD不同性別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例(%)]
表2 肇慶地區(qū)CHD不同性別患者CYP2C19代謝表型分布[例(%)]
表3 肇慶地區(qū)CHD不同性別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分布[例%)]
2.4肇慶地區(qū)CHD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和代謝表型與廣東省其他地區(qū)人群的比較 本次研究將肇慶地區(qū)CHD患者與廣州、佛山、東莞、梅州客家、粵北地區(qū)CHD患者的CYP2C19等位基因和代謝表型進行比較。肇慶地區(qū)CHD患者與廣東省上述地區(qū)CHD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和代謝表型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廣東省不同地區(qū)CHD患者CYP2C19等位基因和代謝表型比較[例(%)]
氯吡格雷作為第二代噻吩吡啶類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是能有效預防CHD患者介入治療術(shù)后血栓形成的經(jīng)典藥物之一。氯吡格雷作為前藥,需在體內(nèi)經(jīng)過肝藥酶P450(CYP)代謝后形成活性產(chǎn)物,與表面的二磷酸腺苷(ADP)受體不可逆地進行結(jié)合,進而發(fā)揮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療作用[13]。隨著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與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密切相關(guān),CYP2C19*1作為正常編碼活性的等位基因,而CYP2C19*2和*3為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可引起酶活性降低,從而減弱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活性,導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明顯提高[14]。CYP2C19*17為功能增強型等位基因,該基因會導致機體對氯吡格雷的反應性增強,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出血性事件[15]。因此,我們應該根據(jù)CHD患者的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來調(diào)整氯吡格雷的標準維持劑量,從而給予患者個體化的醫(yī)療服務。
本研究對廣東省肇慶地區(qū)501例CHD患者的CYP2C19*2、*3和*17基因多態(tài)性采用數(shù)字分子雜交技術(shù)進行檢測并分析,本次研究人群的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結(jié)果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表明研究對象來自同一群體,群體基因遺傳平衡,代表性較好。研究發(fā)現(xiàn)肇慶地區(qū)CHD患者CYP2C19*1、*2、*3和*17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65.77%、28.84%、4.99%、0.40%和CYP2C19的代謝表型分布分別是UM(*1*17)為0.80%、 EM(*1*1)為44.11%, IM(*1*2、*1*3)為42.51%、PM(*2*2、*2*3)為12.58%。 本次研究結(jié)果與先前的一些研究[8-12]結(jié)果一致,從而揭示了肇慶地區(qū)CHD患者CYP2C19*2、*3、*17等位基因和代謝表型分布與廣州、佛山、東莞、梅州客家、粵北地區(qū)CHD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只選取本地區(qū)CHD患者,入組樣本量有待提高,不能完全反映肇慶地區(qū)人群中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分布的客觀情況,后續(xù)還需納入其他心腦血管患者以及正常體檢人群進行研究,從而可以真實客觀地分析本地區(qū)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的分布特征。
Sun等[16]研究報道,至少含1個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CHD患者PCI術(shù)后應用氯吡格雷進行抗血小板治療1年后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是正常代謝型基因的2.66倍。同時,有研究指出歐美人群中氯吡格雷相關(guān)CYP2C19基因的突變率約為30%,但在亞洲人群中有至少1個CYP2C19功能缺失基因的CHD患者比例超過50%,其中PM約占10%[17],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近。廣東肇慶地區(qū)CHD患者CYP2C19的IM與PM所占比例達50%以上,提示患者攜帶CYP2C19*2和*3的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概率較大,易導致CHD患者使用氯吡格雷進行抗血小板治療效果降低,從而使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增加。因此,鑒于本地區(qū)CHD患者CYP2C19的IM和PM所占比例較高,建議首次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CYP2C19基因檢測,以及時知曉患者的基因型,提高診療水平,從而調(diào)整抗血小板治療策略,為患者提供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旨在降低CHD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減少患者住院天數(shù),使患者真正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