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暉 孟 佳 張志芳
(山東省濱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濱州 256613)
腸易激綜合征(IBS)是一種以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異常、反復腹痛為主要癥狀的功能性腸病,是消化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根據(jù)羅馬Ⅳ診斷標準,可將IBS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其中腹瀉型IBS最為常見[2]。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3],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腹瀉型IBS發(fā)病率逐年增長,且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日常工作。目前研究認為IBS的發(fā)病多與腸道感染、胃腸動力異常、炎癥、腦腸軸異常等多因素有關(guān)[4]。西醫(yī)治療以解痙劑、止瀉劑、神經(jīng)遞質(zhì)調(diào)節(jié)等藥物為主,但長期使用毒副作用大,停藥后易復發(fā),增加了患者醫(yī)療負擔。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腹瀉型IBS優(yōu)勢逐漸凸顯,且副作用小、療效良好、價格相對低廉[5-6]。中醫(yī)學認為腹瀉型IBS屬于“泄瀉”范疇,病位在腸,與肝腎脾諸臟功能失調(diào)有關(guān),治療宜疏肝健脾補腎、固腸止瀉。因此本研究通過選取100例腹瀉型IBS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溫腎健脾方治療腹瀉型IBS(脾腎陽虛證)的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參照2016年羅馬Ⅳ腹瀉型IBS診斷標準[7]制定;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腸易激綜合征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8]中脾腎陽虛證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者;年齡18~65歲;2周內(nèi)未服用其他止痛、止瀉等藥物;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器質(zhì)性病變或感染因素引起的腹瀉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精神障礙者;近期有腹部手術(shù)史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對所用藥物成分過敏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腹瀉型IBS(脾腎陽虛證)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19~64歲,平均(39.25±6.51)歲;病程 0.5~8年,平均(4.54±0.87)年。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23~62歲,平均(39.91±6.52)歲;病程1~8年,平均(4.67±0.62)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基礎(chǔ)治療,包括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心電圖等檢查。對照組患者予以馬來酸曲美汀膠囊(山西安特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13)口服治療,餐前30 min服用,每次2粒,每日3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增用溫腎健脾方:補骨脂、肉豆蔻、黨參各30 g,郁金18 g,白術(shù)15 g,生姜、大棗各10 g,吳茱萸、五味子各9 g。每日1劑,水煎取汁250 mL,分早晚2次飯后溫服。兩組療程均為4周。
1.4 觀察指標 1)主要癥狀評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4、28 d的腹痛欲瀉瀉后痛減、大便泄瀉、腹脹腹痛、畏寒肢冷癥狀進行量化評分,分值范圍為0~4分,得分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2)腸道菌群評分:采集兩組患者自然排便新鮮糞便中段0.5 g樣本,置于-20℃保存待測,提取標準菌株和樣本細菌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腸球菌的DNA,對DNA提取液進行PCR反應,生成樣本細菌Ct值,采用lg拷貝數(shù)/g表示。3)生活質(zhì)量評分:采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IBS-QOL)[9]對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分,包括情緒狀態(tài)、工作、日?;顒拥龋种捣秶鸀?~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4)嚴重程度評分:采用嚴重程度量表(IBS-SSS)[10]對兩組患者IBS病情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包括腹痛頻率、腹痛程度、排便滿意度等,總分為500分,得分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
1.5 療效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療效評價標準[11]。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改善率≥95%。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改善率≥70%,<95%。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較治療前有所改善,中醫(yī)證候改善率≥30%,<70%。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者??傆行?[(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結(jié)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癥狀評分均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14、28 d腹痛欲瀉瀉后痛減、大便泄瀉、腹脹腹痛、畏寒肢冷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比較,△P<0.05。下同。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28 d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28 d腹痛欲瀉瀉后痛減3.12±0.43 1.41±0.18*△0.81±0.15*△3.28±0.41 2.04±0.25*1.74±0.38*大便泄瀉3.11±0.48 1.84±0.25*△1.02±0.19*△3.14±0.47 2.29±0.35*1.86±0.33*腹脹腹痛3.09±0.45 1.71±0.27*△1.32±0.21*△3.18±0.44 2.29±0.38*1.94±0.35*畏寒肢冷2.89±0.33 1.65±0.28*△0.75±0.16*△2.92±0.34 2.12±0.29*1.61±0.25*
2.3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比較 見表3。兩組治療后乳酸桿菌、雙歧桿菌較治療前明顯上升,大腸桿菌、腸球菌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腸球菌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比較(lg拷貝數(shù)/g,±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比較(lg拷貝數(shù)/g,±s)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乳酸桿菌6.79±0.86 9.18±1.13*△7.12±0.74 7.96±0.82*雙歧桿菌7.91±0.84 9.44±1.21*△8.05±0.74 8.63±0.86*大腸桿菌10.41±1.26 9.01±1.11*△10.92±1.17 9.93±1.12*腸球菌9.44±0.85 8.85±0.53*△9.57±0.72 9.14±0.68*
2.4 兩組IBS-QOL、IBS-SSS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4。兩組治療后IBS-QOL、IBS-SSS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治療14、28 d后觀察組IBS-QOL、IBSSSS量表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IBS-QOL、IBS-SSS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IBS-QOL、IBS-SSS量表評分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5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28 d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28 d IBS-QOL 65.32±8.21 71.22±8.69*△82.31±9.65*△65.79±8.14 67.66±8.56*74.36±8.62*IBS-SSS 236.18±25.33 115.21±18.71*△97.54±13.21*△237.02±25.16 187.25±20.18*125.63±18.12*
我國IBS發(fā)病率約為0.82%~5.67%,其中腹瀉型IBS占比較高[12],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隨著學者們對IBS發(fā)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其可能與神經(jīng)、精神因素、腸道動力學改變、內(nèi)臟高敏感性以及腸道菌群失調(diào)有關(guān)[13],但具體發(fā)病機制并未完全闡明,因此臨床多采用聯(lián)合治療的方法,如解痙劑、止瀉藥、腸道微生態(tài)制劑、抗焦慮等藥物,以緩解患者胃腸道痙攣、調(diào)節(jié)胃腸動力、降低內(nèi)臟敏感性、調(diào)節(jié)腸道菌群等,但總體療效不甚理想[14]。由于腹瀉型IBS屬于功能性腸病,是中醫(yī)藥治療的優(yōu)勢領(lǐng)域,有學者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治療腹瀉型IBS療效良好,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生活質(zhì)量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15]。
根據(jù)腹瀉型IBS可歸屬于中醫(yī)學“泄瀉”“腹痛”等范疇?!峨y經(jīng)·五十七難》中記載“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腸泄……大腸瀉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F(xiàn)代學者認為該病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臟腑虛弱等,辨證分型包括肝郁脾虛、脾腎陽虛、脾胃虛弱等[16],本研究所討論的脾腎陽虛證患者多因脾氣虛弱,運化失職,水谷精微不化則滯,水滯日久則化生濕邪,濕邪更甚,混雜而下,則作泄瀉,因此治療宜疏肝健脾補腎、固腸止瀉。本研究所用溫腎健脾方基于四神丸藥方增減,方中補骨脂溫腎固陽,肉豆蔻澀腸止瀉、溫中行氣,黨參補氣升陽、甘溫補中,郁金祛瘀止痛,白術(shù)補氣健脾,吳茱萸散寒除濕,生姜散寒,大棗補中益氣,五味子溫腎固澀,全方合用共奏溫腎助陽、健脾化滯、勝濕止瀉之功?,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補骨脂中有效成分可通過降低CGRP水平以加快腸道排空及緩解內(nèi)臟高敏性[17];肉豆蔻中揮發(fā)油具有良好的止瀉作用[18];五味子可通過抑制胃酸的分泌有效抑制潰瘍的發(fā)生[1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治療后各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溫腎健脾方治療腹瀉型IBS(脾腎陽虛證)療效良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這與焦良山[20]研究結(jié)果一致。
有研究發(fā)現(xiàn)[21-22],腹瀉型IBS患者腸道菌群數(shù)量與健康人比較存在明顯差異,以有害菌腸桿菌和腸球菌升高、有益菌雙歧桿菌和乳桿菌降低等表現(xiàn)為主,此外腸道菌群失調(diào)會導致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發(fā)生紊亂,使腸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喪失,加重患者病情。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大腸桿菌、腸球菌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溫腎健脾方可改善腹瀉型IBS(脾腎陽虛證)患者的腸道菌群。同時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IBS-QOL、IBS-SSS量表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溫腎健脾方可緩解腹瀉型IBS脾腎陽虛證患者的病情,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對腹瀉型IBS脾腎陽虛證患者采用溫腎健脾方治療,療效良好,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腸道菌群,緩解病情發(fā)展,改善生活質(zhì)量。但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未進行遠期療效觀察、樣本量過小等,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增加隨訪時間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