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曉泓
想象作文不是天馬行空般的胡思亂想,而應該是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想象作文教學需要讓學生從本單元的課文載體中獲得合理想象的方法,需要幫助學生尋找到想象的有力憑借。譬如,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人文主題是“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想要學生寫好本單元習作《奇妙的想象》,教師需要通過對《宇宙的另一邊》《我變成了一棵樹》兩篇經(jīng)典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需要引領學生深入學習《一支鉛筆的夢想》《尾巴它有一只貓》兩篇習作例文,創(chuàng)編出屬于自己的想象故事。
張弛有度的課堂上,一位執(zhí)教《神奇的想象》一課的老師通過巧搭主支架,將復雜的想象世界變得明晰而系統(tǒng)化。所謂支架,即支持物體用的架子。延伸到作文中,指一些具體、有效的方法、技巧,像扶著欄桿過河一樣,可以輔助他們快速地根據(jù)題目厘清思路,得心應手地寫出優(yōu)秀作文來。繪制思維導圖,是寫作學習支架的一種類型,可以幫助學生緩解習作的難度。這位教師以《滾來滾去的小土豆》為例,引導學生想象小土豆會滾到哪里,去干什么。比如:它滾到了幼兒園,變成了皮球,給小朋友們帶去了歡樂;它滾到了沙漠,變成了西瓜,給那里的人們送去了清涼;它滾到了工地,變成了石頭,為當?shù)氐娜藗兘ㄔ斐鲆粭潡澐孔印瓕W生順著清晰的思路繼續(xù)往下想,在想象中完成了小土豆行程圖的繪制。
可見,思維導圖的繪制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明晰想象路徑,列好寫作提綱,構(gòu)思細節(jié)之處。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即學生想象、構(gòu)思的過程,它能把抽象的想象變得更直觀、具體,是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有效工具,能為他們的寫作提供方向性引領。
那么,學生的言語表達如何才能在主支架的幫助下變得清晰連貫呢?我們不妨在這一單元的課文和例文中尋找答案。在《宇宙的另一邊》是作者換個時空來想象,《我變成了一棵樹》是換個角色想,《一支鉛筆的夢想》是把鉛筆當作人來寫,而《尾巴它有一只貓》則是打破常規(guī)想法來想象的??梢?,作者們的想象并非毫無思路、雜亂無章,而是按照某種特定的角度來思考的。按照這一思路,我們可以抓住事物的特點來進行想象。根據(jù)土豆圓圓的特點,可以寫它變成皮球、氣球、輪胎等,也可以根據(jù)它黃色的特點,寫它變成了乒乓球、太陽、金幣等。在主支架的牽引下,學生的寫作思路是清晰而又開闊的,當他們明確了寫作的方向和角度時,寫起來自然輕松許多。
有了范文的引領,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借力輔助性支架(即關鍵詞)。如《最好玩的國王》中主支點為“好玩”,《手罷工啦》的主支點為“罷工”,《假如人類可以冬眠》中的主支點為“冬眠”,等等。明確了主支點(關鍵詞),學生在寫作時就不會出現(xiàn)想象漫無邊際的現(xiàn)象,也能讓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
筆者在教學《奇妙的想象》時進行了嘗試。我選擇了學生最感興趣的《最好玩的國王》一題,放手讓他們想象,結(jié)果出現(xiàn)了評語式的寫作:這個王國的國王特別好玩,他反穿鞋,穿尿不濕,說反話,把襪子當帽子戴在頭上,和子民開玩笑,玩游戲……誠然,這些例子都能反映出國王好玩,但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或者說怎樣讓這些例子之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學生說不出來。他們只能簡單地將自己能想到的關于國王好玩的事例羅列出來,這時候,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也是雜亂無章的。于是,我在黑板上寫了幾行寫作提示:
①找找題目中的關鍵詞;
②根據(jù)你所寫的關于國王好玩的事例,設計一個合理的故事情節(jié);
③好玩是表象,實質(zhì)上這是一個怎樣的國王?
經(jīng)過提示,一名學生這樣寫道:“天剛剛亮,國王便起來了,急急忙忙往外跑。王后一把拉住他,問:‘陛下啊,您起這么早,是要去做什么?‘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有個大臣家著火了,我要帶人去他家救火。國王邊說邊向外走。由于著急,他竟將兒子的尿不濕穿在了身上,把襪子當作帽子戴在了頭上,就連腳上的鞋都穿反了。路人看到了都紛紛問他要做什么,他一邊跑一邊喘著氣:‘有個大臣家著火了,我?guī)Щ鹑ゾ热?,帶火去救人。呀,他一慌,連話都不會說了。眾人一聽,哈哈大笑起來!”
經(jīng)他這么一寫,國王的一些古怪行為都變得合情合理了,而“和子民開玩笑”“玩游戲”的內(nèi)容和國王救火主題關聯(lián)不大,就可略寫或不寫。
作者簡介:江蘇省揚州市育才教育集團育才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