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體驗式學習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實施策略研究》一文中,我們總結了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存的三大問題,并提出了教師需要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創(chuàng)新性的情境式教學方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對語言的解析,增強學生的體驗;注重學與用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诖?,本文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深入探討體驗式學習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實施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中學語文課堂;實施策略;學習效率
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體驗式學習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親自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切身進入某一具體的教學場景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成為課堂主體,不斷培養(yǎng)自身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體驗式教學法能夠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學生也能夠在不斷參與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找到自信,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一、實踐與理論相融合是順利開展體驗式學習教學的前提
《體驗式學習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實施策略研究》一文中曾提道:“教師對體驗式教學方法的認識存在不足,很難將體驗式教學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過程太過注重形式化?!痹诤竺娴慕虒W過程中,我們將學習體驗式教學方法作為一個重要的板塊,將實踐與理論的融合作為順利開展體驗式學習教學的前提。為了讓教師對體驗式學習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學校和課題組分別組織了關于體驗式學習法的教研活動。學校邀請經驗豐富的教師來校開展座談會,組織中學語文教學部的各位教師進行學習和交流,在經驗豐富的前輩的指導下,我們受到了很多啟發(fā),尤其是結合教學實例進行分析。例如,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的教學場景,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預習,課上讓學生自由結組討論問題,等等。其中,讓筆者記憶深刻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介紹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會注重對作者思想情感的解析,引導學生尋找“字眼”,通過某一字或詞讓學生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這是筆者之前并未真正做到的。不僅如此,這位教師還將課文的講解工作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教師”,帶給學生更真實的體驗。與此同時,教學課題組教師也經常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提出自己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一起探討解決方法,相互借鑒,為體驗式學習教學模式的落實而努力。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
學習成績是評價學生最近學習效果的參考,卻不是唯一指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心理素質、學習態(tài)度、記憶力、理解力等,因此,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否則不僅不利于學生的進步,還會打擊學生的信心,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2]。體驗式學習強調的是學習的過程及學習動作,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真實體驗,想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能夠在真實的體驗中收獲知識、累積經驗,不斷提高學習水平和綜合能力,而非單純地提高學習成績。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有時候表面看似相同的學習結果,卻有著不同的學習過程。例如,同樣的一道詞義辨析選擇題,有的學生是在真正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推敲得出的,而有的學生可能只是通過猜測完成的,前者是對文章內容的真正理解,是可取的做法,而后者并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為了讓學生對課堂學習有更濃厚的興趣,筆者有時會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上,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小老師”。例如,在講解《桃花源記》一文時,前一堂課結束時,筆者將教學任務交給班級的一個小組,由組內的學生自己分配教學工作,有的學生負責講解背景知識,有的學生負責翻譯文章內容,有的學生負責重點字詞的解析,有的學生負責文章具體內容及結構的梳理工作……在課堂上,每位學生依次將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分享,在真實的參與中體驗了教師的教學工作。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學生會主動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充分預習和學習文章內容,并主動與組內的其他同學交流,相互幫助,共同完成課堂的“教學工作”,從而更好地鍛煉自己信息提取、整理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教師在學生分享結束后,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學生在這場“教學體驗”中收獲的不僅是專業(yè)課知識,還借機鍛煉了自身的綜合能力。
三、注重教學實踐工作,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習語文不僅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學素材,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學科知識。識字是學習語文的第一步,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然而只是識字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應掌握字詞的具體含義及用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式學習強調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豐富學生的真實學習體驗[3]。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語文學科的教學實踐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愛蓮說》一文全文托物言志,以蓮喻人,通過描寫蓮花的形象與品質,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通過“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等語句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及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同時,文章還使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如“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突出文章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文章將牡丹的富貴、菊花的隱逸與蓮花的高潔相比較,突出“予獨愛蓮”。這樣的寫作手法不僅不會讓人感到空洞,還會加深人們對蓮花的印象,更突出了文章的立意。為此,在學習完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文章中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寫一篇小作文,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學科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積累大量知識,拓寬自身視野,還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在閱讀別人的故事中得到人生啟示。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色彩,對學生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有的文章情感激揚,有的文章低沉婉轉,有的文章節(jié)奏緩慢,有的文章節(jié)奏較快,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文章基調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從而使其產生與文章內容相似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真正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這樣的課堂學習不僅僅是一堂課,更像是一種經歷,能夠讓學生經歷作者生活的年代及其身邊所發(fā)生的事情。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作者生活的年代,在了解既定歷史事件后,更加準確地了解和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某種情感。
例如,《桃花源記》一文中,陶淵明借武陵漁人行蹤這條線索,運用虛景實寫的手法,將現(xiàn)實與理想境界聯(lián)系起來。如果教師沒有向學生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學生可能會沉浸于桃花源美麗的生活場景中,認為這是真實存在的,進而只能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對桃花源安寧、和諧、快樂、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但當了解了文章寫作背景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是晉宋易主之際,統(tǒng)治者生活荒淫,軍閥連年混戰(zhàn),賦稅徭役繁重,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壯志難酬的陶淵明只能借助創(chuàng)作來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通過描寫一個與現(xiàn)實社會對立的美好生活場景,來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诖耍瑢W生便能深入故事情節(jié)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主線,加強與作者情感之間的共鳴。這樣,學生在堅持閱讀的過程中,會逐漸養(yǎng)成將自己代入文章故事中的良好習慣,久而久之,他們會主動將自己融入文章中,在閱讀的過程中“經歷不一樣的人生”,獲得不一樣的人生感悟。這對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質具有積極意義。比如,閱讀紅色經典作品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閱讀名人傳記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韌、勇敢的品格;閱讀散文詩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豁達的態(tài)度等。
簡而言之,體驗式學習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眾多體驗與經歷,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全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韓宏.體驗式學習在中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實施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11):69.
李文秀.體驗式學習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實施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19(39):80.
季洲.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及其建構[J].名師在線,2016(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