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聰,吳 岳&,趙洪乾,趙 海,李 婷
(1.青海大學醫(yī)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1;2.青海省刑事警察總隊,青海 西寧 810001)
運用玻璃體液內物質濃度的變化推斷死亡時間(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難點在于其受多種條件影響,尤其在高原。本課題就濕度(H)對PMI推斷的影響進行了相關研究。
成年SD雄性大鼠(105只,體重200±20g)由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實驗動物中心生產(chǎn),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陜)2018-001。在2 260米海拔處飼養(yǎng)一周。將大鼠以心臟空氣栓塞法處死后,分為A、B、C 3個大組,A組置恒溫(15℃)恒濕(45%)箱;B組置恒溫(15℃)恒濕(75%)箱;C組置恒溫(15℃)雙蒸水浴箱(100%H)。A、B、C組分別于0(死亡即刻)、3、6、9、12、18、24 h提取玻璃體液。用無菌去離子水以1:8比例稀釋,離心(4℃,12000r·min-1,3min)取上清液,編號入EP管中,置-80 ℃冰箱凍存。
將待測樣本常溫解凍,取玻璃體液150 μL于檢測瓶中,應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檢測儀檢測CHE、LDH、Na+濃度。
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結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達,顯著性檢驗采用單因素方差法分析,并行Pearson和一元、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大鼠死亡后在不同H與PMI下,玻璃體液中CHE濃度結果如表1所示,折線圖如圖1所示。隨著PMI的延長,CHE濃度呈下降趨勢(P<0.05)。在死亡0、12、18 h時,隨著H的增加CHE濃度增大。在死亡3、6、9、24 h時,在H為45%~75%條件下,CHE濃度在同一時間減小,在H為75%~100%條件下,CHE濃度增大,隨著H增加,濃度呈現(xiàn)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死亡0~3 h內CHE濃度下降最快,可見圖1中該時間段傾斜度最大。死亡12~24 h內CHE濃度波動很小,可見圖1中該時間段趨于平緩。
表1 大鼠不同H、PMI時的玻璃體液CHE濃度
圖1 大鼠不同H、PMI時的玻璃體液CHE濃度變化圖
大鼠在不同H與PMI下,玻璃體液中LDH濃度結果如表2所示,折線圖如圖2所示。隨著PMI的延長,LDH濃度呈下降趨勢(P<0.05)。在死亡0、9、12、18、24 h時,隨著H的增加LDH濃度增大。在死亡3、6 h時,H在45%~75%條件下,LDH濃度在同一時間增大,H在75%~100%條件下,LDH濃度減小,隨著H增加,濃度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死亡0~3 h內H在100%條件下,LDH濃度下降最快;在死亡0~6 h內H在45%與75%條件下,LDH濃度下降最快,可見圖2中該時間段傾斜度最大。在H為45%條件下LDH的濃度波動幅度較大;在H為75%、100%條件下,死亡12~24 h內LDH的濃度波動很小,可見圖2中該時間段趨于平緩。
表2 大鼠不同H、PMI時的玻璃體液LDH濃度
圖2 大鼠不同H、PMI時的玻璃體液LDH濃度變化圖
大鼠死亡后在不同H與PMI下,玻璃體液內的Na+濃度結果如表3所示,折線圖如圖3所示。隨著PMI的增加,Na+濃度呈下降趨勢(P<0.05)。在H為45%~75%條件下,Na+濃度在同一時間增大,在H為75%~100%條件下,Na+濃度減小,隨著H增加,Na+濃度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死亡0~3 h內,Na+濃度下降最快,可見圖3中該時間段傾斜度最大。在H為75%條件下,Na+濃度波動幅度較大;在H為45%條件下,在死亡3~24 h內Na+濃度波動很小;在H為100%條件下,在死亡9~24 h內Na+濃度波動很小,可見圖3中該時間段趨于平緩,18 h與24 h濃度相等。
表3 大鼠不同H、PMI時的玻璃體液Na+濃度
圖3 大鼠不同H、PMI時的玻璃體液Na+濃度變化圖
Pearson分析結果見表4,CHE、LDH、Na+濃度在不同H下與PMI呈負相關,P<0.01。
表4 PMI與濃度值的Pearson分析結果
對不同H條件下的CHE、LDH、Na+濃度值與 PMI進行回歸分析,其中PMI作為自變量x,濃度值作為因變量y,作一次、二次及三次曲線估計分別得到三條回歸模型,如表5所示。H在45%時LDH的r2值較高,說明其與PMI相關性高;在75%時CHE與PMI相關性高;在100%時Na+與PMI相關性高。綜上所述,三種H條件下,H為100%的三次回歸方程r2值較高,對推斷PMI影響較大,Na+在100%H下推斷PMI更準確。
表5 PMI與濃度值的回歸分析結果
西寧海拔2 261 m,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1]。西寧年平均氣溫15 ℃,冬春季H介于40%~50%;夏秋季H介于55%~75%。本實驗分組設定了45%H代表西寧冬春季節(jié),75%H代表西寧夏秋季節(jié),100%H模擬死后拋尸入水的情況,可與溺死進行比較。
到目前為止,探究環(huán)境溫度[2]、海拔[3]對死后推斷PMI的報道多見,但在高海拔下研究環(huán)境H對推斷PMI影響的研究未見報道。玻璃體液的組成約99%為水、1%為蛋白質,其余為無機鹽、糖、乳酸、尿素、維生素、氨基酸、脂質等,目前僅對其中少部分物質進行了研究[4]。王偉平[5]等用光度法檢測不同溫度下玻璃體液中CHE的活性,死后即刻至54 h之間,CHE的活性逐步降解趨于零,與PMI呈顯著負相關。劉承泉[6]等用比色法研究發(fā)現(xiàn)LDH在死后穩(wěn)定一段時間后迅速下降,與PMI呈負相關。眾多法醫(yī)學者[7-10]研究證明玻璃體液中的Na+可以用于推斷PMI,其與PMI呈負相關。
本實驗結果顯示,CHE、LDH、Na+濃度與PMI呈負相關。CHE、LDH、Na+的回歸方程系數(shù)在100%H條件下比較大,說明在100%H條件下,物質濃度變化與PMI相關性高。將所測CHE、LDH、Na+濃度分別帶入不同H下的線性回歸方程進行驗證,求得預測PMI的平均值。隨著PMI的延長,預測的PMI值偏離越大,死亡即刻的預測時間最接近實際PMI,死后6 h內使用不同H下線性回歸方程推斷PMI最準確。實驗檢測發(fā)現(xiàn)LDH的濃度很高,我們認為,LDH是參與糖酵解和糖異生工程中催化乳酸和丙酮酸之間氧化還原反應的重要酶類。死亡后玻璃體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迅速下降,導致LDH無法進行糖酵解,所以濃度很高。在100%H下,外周低滲透壓可致水分滲入玻璃體液造成誤差。
龔志強[7]等做了玻璃體液內的13種元素與PMI的回歸方程, 并指出離子的r2>0.9時,其方程可用于推斷PMI。許小明[11]等建立了48 h內玻璃體液內物質與PMI的二項回歸方程。劉茜等[12]提出,建立多指標多元回歸方程要將推斷 PMI時產(chǎn)生的預測偏離時間考慮在內。Sun等[13]提出利用插值函數(shù)進行分析更符合實際情況。楊明真等[14]將環(huán)境溫度作為參數(shù),應用插值函數(shù)在溫度變化條件下實現(xiàn)了對PMI準確推斷。楊明真等[15]還應用混合效應模型和雙參數(shù)擬合分析方法準確推斷出PMI。本實驗只有在100%H條件下LDH與Na+的r2>0.9,因此可能存在誤差,可以考慮應用插值函數(shù)模型或者混合效應模型再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高海拔環(huán)境下,H對推斷死亡雄性大鼠PMI有影響,Na+更適用于100%H下的PMI推斷。死亡雄性大鼠玻璃體液內的CHE、LDH、Na+濃度隨PMI的延長呈遞減趨勢,可作為推斷PMI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