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鳥苷酸結合蛋白α亞基變異與腹膜假黏液瘤關系的研究進展*

2021-05-24 08:51:06徐大釗林育林李雁
中國腫瘤臨床 2021年8期
關鍵詞:模體構象信號轉導

徐大釗 林育林 李雁②

鳥苷酸結合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G protein,G蛋白),是哺乳動物細胞信號通路的關鍵調控因子[1],哺乳動物細胞絕大多數受體通過與G蛋白偶聯(lián)而將信號轉導至胞內。G蛋白由α、β、γ 3個亞基組成異源三聚體,信號轉導依賴于Gα在靜止構象(結合二磷酸鳥苷,guanosine diphosphate,GDP)與活化構象(結合三磷酸鳥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之間的循環(huán)交替[2]。與β、γ亞基相比,α亞基具有催化和結合位點,當胞外信號分子與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合時,后者發(fā)生構象變化,催化Gα蛋白上GDP置換成GTP,促進Gα活化,提高與下游效應分子的親和力,同時減少與Gβ、Gγ的親和力[3]。Gα亞基蛋白(Gα)是G蛋白異源三聚體的結構核心和功能核心,是G蛋白轉導信號通路的中樞。深入研究Gα基因表達與調控,對認識該信號轉導蛋白的表達和功能機制,探索該基因突變與疾病的相關性,尋找臨床治療的新靶點等,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簡述Gα蛋白基因表達,重點綜述Gα蛋白結構和功能變異與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中的關系,以期探索腹膜假黏液瘤發(fā)病的分子病理學機制。

1 Gα基因轉錄表達

1.1 GNAS基因生物學特征

Gα 基因(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 alpha-subunit,GNAS)位于染色體20q13.32,又稱GNAS復合體基因位點(GNAS complex locus),堿基對總長度71 495 bp,包括13 個外顯子和12 個內含子,主要編碼激動型Gα蛋白(stimulatory G protein α-subunit,Gsα)及其同源異構體,屬于G蛋白偶聯(lián)受體家族。

1.2 GNAS基因的轉錄和表達

GNAS編碼Gα的啟動子位于最下游,呈雙親源性等位基因表達。外顯子1上游45 kb、35 kb和2.5 kb處有3個選擇性啟動子,對應3個第一外顯子,分別啟動轉錄神經內分泌蛋白55(neuroendocrine secretory protein 55,NESP55)mRNA、超大α蛋白(extra-large alphas protein,XLαs)mRNA 和外顯子A/B mRNA,其中外顯子A/B mRNA為非翻譯性mRNA;在上游啟動子調節(jié)下,這3個第一外顯子與外顯子2~13拼接產生不同的轉錄本(圖1),故這些轉錄產物被稱為同源異構體[4]。上述選擇性啟動子表現出不同的轉錄表達模式:NESP55由母源等位基因專一性表達,啟動子在父源等位基因中甲基化;NESP55 下游有一個反義轉錄子(反義NESP,NESPantisense,AS),其和XLαs、外顯子A/B均由父源等位基因專一性表達,啟動子在母源等位基因中甲基化(圖1)。

2 Gα蛋白結構與功能

2.1 Gα蛋白結構

GNAS 基因編碼Gα 蛋白,由α 螺旋、β 折疊和無規(guī)卷曲按下列方式連接:β1→α1→αA→αB→αC→αD→αE→αF→β2→β3→α2→β4→α3→β5→αG→α4→β6→α5(圖2A)。包括2 個結構域(圖2B):1)GTP/GDP 結合域(GTP 酶結合域,GTPase domain),通過由第39~394 位氨基酸折疊成5 個α 螺旋(α1~α 5)圍繞著6 個β 折疊(β1~β6)所組成,其中6 個β 折疊中除了β2 為反向平行排列,其余β 折疊均為正向平行排列,GTP/GDP 結合域除了具有結合鳥苷酸位點之外,還具有結合β、γ亞基以及偶聯(lián)受體和效應器的位點;2)螺旋結構域(helical domain),由6個α螺旋(αA~αF)組成,形似“蓋子”覆蓋在GTP/GDP結合域上[5],其功能是阻滯GDP 與非活化狀態(tài)Gα 解聚,對GDP與GTP內在轉換效率起限速作用[2]。

Gα 蛋白包含5 個模體(圖2C):G1(第42~55 位氨基酸),G2(第196~204 位氨基酸),G3(第219~228 位氨基酸),G4(第288~295 位氨基酸),G5(第364~369位氨基酸)。Gα有4個GTP/GDP結合域,分別位于第47~55位、第197~204位、第223~227位、第292~295位氨基酸;1個通過酰胺基結合GTP的結合位點,位于第366 位氨基酸。Gα 中4 個GTP/GDP結合域和1個GTP結合位點,分別對應模體G1~G5,故模體是Gα的功能和結構中心。

圖1 GNAS基因復合體同源等位基因表達模式

圖2 Gα蛋白三維空間構象及5個模體結構域

2.2 Gα蛋白介導細胞信號轉導功能

通過7次跨膜的G蛋白循環(huán),G蛋白偶聯(lián)受體完成細胞信號傳導,主要過程如下:1)配體激活偶聯(lián)的受體后與Gα蛋白結合,導致G蛋白的構象改變,Gα蛋白與GDP親和力下降,釋放GDP,并隨即與GTP結合;2)Gα蛋白結合GTP后,與β、γ亞基解聚,成為活化態(tài)Gα蛋白,激活下游的效應分子,介導細胞信號通路的轉導;3)由Gα蛋白激活的效應分子,反過來同時激活Gα蛋白自身的GTP酶活性,后者將GTP水解成GDP,導致Gα蛋白與效應分子解聚,Gα蛋白恢復至原來構象,重新與β、γ亞基結合形成三聚體,回到靜止狀態(tài)?;罨腉α(Gsα)蛋白通過激活下游的腺苷酸環(huán)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催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脫去一個焦磷酸分子而生成第二信使環(huán)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介導cAMP/PKA細胞信號傳導通路[6]。

2.3 Gα蛋白介導細胞信號轉導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2.3.1 Gα 蛋白介導cAMP-PKA 信號通路 Gα 蛋白介導cAMP-PKA 信號通路活化的Gα 蛋白首先激活AC,產生第二信使cAMP,并能調節(jié)cAMP 表達水平,后者激活cAMP 依賴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PKA 再激活cAMP 效應元件結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轉錄激活因子(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ATF)等基因調控蛋白,調控基因轉錄,構成完整的cAMP-PKA 信號轉導通路(圖3)。激活的CREB/ATF分子可與胞核內的黏蛋白基因的順式作用元件結合,調節(jié)黏蛋白分泌。研究證實PKA抑制劑[7]、異源三聚體G蛋白復合物抑制劑[8]均可抑制黏蛋白分泌。

2.3.2 Gα蛋白介導磷脂酰肌醇信號通路 Gα蛋白介導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信號轉導通路(圖3),主要過程如下:配體結合G蛋白偶聯(lián)受體后,導致后者構象改變,活化的Gα蛋白激活下游PLC,PLC催化磷脂形成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和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phosphate,IP3),IP3會導致細胞內Ca2+濃度升高。研究發(fā)現Ca2+依賴性蛋白激酶Cε(PKC-epsilon,PKCε,)可上調黏蛋白2(mucin2,MUC2)、黏蛋白5AC(mucin5AC,MUC5AC)的表達[9];DAG則會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導致PKC磷酸化[10],PKC可激活Raf-1,發(fā)揮與cAMP-PKA的協(xié)同作用[11]。

2.3.3 Gα 蛋白介導其他信號通路 與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和大鼠肉瘤蛋白(RAS)-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交叉,通過ATF/CREB、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入核,調節(jié)黏蛋白基因表達,間接調節(jié)黏蛋白的分泌[11];PI3K-Akt 信號通路激活的磷酸二酯酶4B(phosphodiesterases 4B,PDE4B)可清除cAMP,拮抗cAMP-PKA信號通路[12]。

圖3 Gα蛋白介導細胞信號通路模式圖

3 GNAS和Gα蛋白突變與PMP的關系

3.1 GNAS突變與PMP的關系

PMP是一種以黏蛋白持續(xù)分泌為主要病理特征的惡性腫瘤綜合征。盡管目前無PMP基因突變譜的大樣本數據,但多項研究表明,PMP患者中GNAS為高頻基因突變[13],Sio等[14]研究40例PMP腫瘤組織樣本,通過高通量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發(fā)現GNAS突變率為52%;Matson等[15]研究10例PMP患者,檢測了石蠟包埋切片中236個癌相關基因,其中4例患者出現GNAS突變(R201H/R201C轉換)。有研究發(fā)現PMP中存在BRAF基因突變[16],通過NGS測序發(fā)現PMP中高頻突變的仍是GNAS和KARS基因,很少有BRAF-V600E、PIK3CA和APC基因突變[17]。因此GNAS基因突變是PMP發(fā)生的重要分子機制之一[11]。

GNAS基因突變已在多種惡性腫瘤研究中得到證實[18],尤其是來源于外分泌和內分泌器官的黏液性腫瘤,如結直腸黏液性癌和闌尾黏液性癌,可高頻出現GNAS基因突變,提示該基因的致癌和致分泌作用[19]。

PMP中GNAS突變位點相對穩(wěn)定,通常為Chr20:57484420(堿基:C-G)和Chr20:57484421(堿基:GC)[11]。PMP 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諸多細胞信號轉導通路相關,如PI3K、Akt[20]以及前列腺素EP4 受體(prostaglandin E2 receptor 4,EP4)/cAMP/PKA/CREB等[19],但PKA 途徑是黏蛋白持續(xù)分泌的主要參與者,是PMP病理特征的主要因素,抑制PKA 途徑會減少大多數PMP 患者的黏蛋白產生[21]。典型的GNAS 突變導致Gα蛋白GTP酶活性降低,GTP不能水解釋放磷酸,使GTP 與Gα 蛋白持續(xù)結合,后者激活cAMP-PKACREB 信號傳導通路,CREB 結合MUC2 啟動子,上調MUC2 基因表達,最終導致黏液分泌持續(xù)亢進,是PMP發(fā)生、發(fā)展的核心分子病理機制,該機制也提供了以cAMP/PKA 信號通路為分子靶點治療PMP 的理論依據[19]。

3.2 Gα蛋白變異與PMP的關系

Gα 蛋白變異與PMP 密切相關,其機制與Gα 蛋白變異后持續(xù)激活cAMP-PKA 信號轉導通路相關。PMP 中最常見 的Gα 蛋 白變異位點是R201H 或R201C。Gα蛋白R201變異還可見于胰腺癌、卵巢癌和乳腺黏液腺癌[22]。

GNAS 突變作為PMP 分子病理機制已得到研究證實。作為GNAS 突變后的關鍵蛋白,Gα 形態(tài)與功能將成為今后研究PMP的重要內容,包括GNAS-Gα變異與PMP病理特征,預后生存的相關性研究。Noguchi 等[23]在18 例PMP 患者中發(fā)現5 例低級別PMP患者存在GNAS突變,而僅在3例高級別PMP中發(fā)現GNAS 突變;Alakus 等[12]也發(fā)現GNAS 在高級別PMP患者中的突變率較低,而在低級別PMP 存在高頻的GNAS突變。預后方面,一項闌尾腫瘤預后的研究[24]認為GNAS 突變的闌尾腫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達到115.5 個月。但上述報道均為小樣本的回顧性研究,有待大樣本臨床數據的進一步驗證。

3.3 PMP中Gα蛋白的突變結構

本研究根據篩查出的GNAS基因突變后Gα蛋白的突變位點R201H 或R201C,利用化學分子式構建突變前后Gα 蛋白的化學基團。根據化學基團的化學特性和化合鍵變化來判斷Gα 蛋白突變的結構和功能。在R201H突變中,第201位的精氨酸突變成組氨酸,組氨酸的分子結構中具有一個苯環(huán)結構,含有苯環(huán)的化合物具有不易氧化、碳環(huán)異常穩(wěn)定的特性。在R201C突變中,第201位的精氨酸突變成半胱氨酸,其與第200 位的半胱氨酸形成了2 個毗鄰巰基,兩者構成二硫鍵,具有穩(wěn)定蛋白質構象的功能。因此,不論是R201H 還是R201C,突變后的Gα·GTP復合體化學結構更加穩(wěn)定,使GTP更不易被解聚。

根據Gα蛋白一級結構(UniProtKB數據庫提供)及篩查出的Gα蛋白突變位點R201H或R201C,利用Swiss-PDB Viewer 4.1.0軟件構建出突變前后Gα蛋白的三維空間結構來判斷突變后Gα蛋白的功能變化(圖4)。

模體1~5(G1~G5)為Gα蛋白與GTP結合的功能結構域,該結合過程必須有Mg2+螯合參與,Mg2+是Gα酶促結合反應的關鍵輔基,Mg2+的空間位置和濃度是該結合反應的關鍵限速因素。正常Gα蛋白三維空間構象中,G1~G5空間構象為緊密異構體,Mg2+完全包埋于G1~G5 模體組成的空間結構中,Mg2+位置限制了Gα 蛋白與GTP的結合效率(圖4A);而R201H構象中G1~G5空間構象特征為疏松異構體,Mg2+全暴露于模體G1~G5功能結構域表面,與H201氨基酸形成平面結構,因此Gα蛋白與GTP結合效率增加,Mg2+能保持Gα·GTP復合體結構的穩(wěn)定,使GTP不易解聚,研究證實如果不存在Mg2+,則Gα 解聚GTP 效率至少會增加10 倍(圖4B)。在R201C構象中G1~G5空間構象特征也為疏松異構體,Mg2+半暴露于G1~G5模體組成的空間結構中,與C201氨基酸形成近似平面結構,也會促進Gα與GTP結合速率,并保持Gα·GTP復合體構象的穩(wěn)定,使GTP不易解聚(圖4C)。

通過Gα蛋白突變前后不同的的三維構象圖譜,Mg2+空間位置對Gα蛋白與GTP結合效率起重要作用。Mg2+的空間位置若完全包埋于G1~G5空間構象中,Gα蛋白與GTP結合為正常速率,相應的cAMP為正常水平;Mg2+半暴露于G1~G5空間構象中則有限加速Gα蛋白與GTP的結合速率,cAMP水平相對升高;Mg2+完全暴露于G1~G5空間構象中,無限加速Gα與GTP的結合速率,cAMP水平大幅升高(表1)。

圖4 Gα突變前后的三維構象圖

表1 Gα蛋白突變前后的三維空間構象及功能變化

4 結語

PMP 相關的Gα 蛋白結構、功能的研究正處于探索起步階段。GNAS-Gα變異的探索有可能帶來PMP診療領域的新突破。明確PMP 中Gα 蛋白突變的關鍵分子特征,將有助于發(fā)展針對PMP 的治療新靶點[24]。目前通過NGS檢測PMP患者的高頻突變基因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和規(guī)范,下一步的研究重點將集中在GNAS突變后Gα蛋白的定性與定量研究以及Gα蛋白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研究。確保從GNAS 基因轉錄水平、Gα 蛋白翻譯水平以及細胞信號轉導功能方面形成完整的PMP分子病理機制的閉環(huán)研究。但PMP中細胞較少,富含大量黏液,目前缺乏從富含黏液間質的PMP腫瘤組織中提取富集突變Gα 蛋白的關鍵技術,是在PMP 中研究Gα 蛋白變異的最大挑戰(zhàn)。

猜你喜歡
模體構象信號轉導
Wnt/β-catenin信號轉導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基于Matrix Profile的時間序列變長模體挖掘
植入(l, d)模體發(fā)現若干算法的實現與比較
基于網絡模體特征攻擊的網絡抗毀性研究
一種一枝黃花內酯分子結構與構象的計算研究
基于模體演化的時序鏈路預測方法
自動化學報(2016年5期)2016-04-16 03:38:40
HGF/c—Met信號轉導通路在結直腸癌肝轉移中的作用
玉米麩質阿拉伯木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和構象
應用化工(2014年7期)2014-08-09 09:20:23
Cu2+/Mn2+存在下白花丹素對人血清白蛋白構象的影響
鈣敏感受體及其與MAPK信號轉導通路的關系
湛江市| 敦煌市| 沭阳县| 禹州市| 淮滨县| 友谊县| 巴中市| 东平县| 五原县| 墨脱县| 宁德市| 昭觉县| 库尔勒市| 惠东县| 英超| 洛宁县| 西林县| 沙田区| 大兴区| 乌恰县| 岳池县| 固始县| 睢宁县| 吴江市| 临洮县| 永川市| 驻马店市| 稻城县| 东乡县| 江西省| 湟源县| 宿州市| 屏东县| 潮州市| 深泽县| 婺源县| 鹤庆县| 南和县| 沙河市| 盐城市|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