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分: 52分
? 對于因為出身而引起的擅長應試、缺乏視野和資源的現(xiàn)象,我認為應試固然重要,但視野必不可少。
? 應試教育從古沿襲至今。清朝科舉制度十分完善,奠定了如今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人素質(zhì)的重要標準。然而,擅長應試就一定有豐富的視野和資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究其根源,這種強應試弱視野是由社會決定的。貧富差距是一種客觀存在,因為出身的不同,人們所獲得的視野和資源必然不同,甚至會導致兩極分化的后果。另外,由于書本知識本身有局限,人們難以加以創(chuàng)新,不免被書本束縛,缺少實踐能力和經(jīng)驗。
? 視野越狹窄,資源越貧乏,可能越會引起人才的埋沒。盧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鄙鐣弦曇昂唾Y源有限的種種束縛,阻礙了那些出身不起眼的人才的前進步伐。假使此風愈演愈烈,社會矛盾不斷,沖突加劇,甚至引起對立,那么社會秩序?qū)⒃獾狡茐?,社會穩(wěn)定性也是如比。
? 從更深層次上說,視野和資源的缺失可能會引起國家的衰落。明清時思想文化禁錮政策的產(chǎn)物“八股取士”,由單一毫無創(chuàng)新的考試內(nèi)容篩選出專門為國家忠心服務的提線木偶。可在當今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是國家乃至世界的主題,視野和資源可以輔助國家的發(fā)展。因此,視野就顯得尤為重要。
?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面對視野和資源的缺失,我們該如何應對?就個人而言,我們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打好應試的基礎,然后再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走出去,拓寬視野,獲取豐富的資源,努力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就國家而言,應積極出臺優(yōu)化教育資源分配的政策,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支持。
? “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面對缺乏視野和資源的現(xiàn)狀,我們不能夠妥協(xié),而是應積極與之抗爭??v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以應試為輔,以視野為要,來日必將扶搖直上。
第①段針對現(xiàn)象提出觀點“應試固然重要,但視野必不可少”,觀點鮮明簡潔不贅述,契合材料。但在語言表達上,“對于……的現(xiàn)象”一句與后面的內(nèi)容聯(lián)系不緊,若在之后加上“有人認為不必太苛求”,針對性會更強,語意也會更清晰。
第②③段承接觀點,闡述“應試”的弊端和形成原因。
第②段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指出“應試”的弊端,加以否定;第③段從社會的角度指出了這種“強應試弱視野”模式形成的深層原因:社會的貧富差距和被書本束縛。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思考深入。
第④⑤段由淺入深,由個體到國家層面闡述視野狹窄的后果:會引起人才的埋沒和導致國家的衰落。能援引歷史,立足當下,層次清晰,論證有序。但限于篇幅,論證過程略顯單薄。其中,第④段引用盧梭的名言與觀點的契合度不夠。
第⑥段談應對方法,提出了個人加強自身努力和國家出臺優(yōu)化資源分配政策的解決方法,從一個中學生的角度給出了有一定深度的思考。
最后引用孟子的話,增強文章可讀性,使得文章收尾有力。同時,再次重申觀點,照應標題,結構完整。
文章優(yōu)點
(1) 審題準確,指出“應試固然重要,但視野必不可少”,前者重要,后者必要,兩者的關系一目了然,具有思辨性。
(2) 論證思路清晰,“提出觀點—分析弊端及產(chǎn)生原因—論證負面影響—提出解決方法—重申觀點”五個部分形成了比較嚴謹?shù)恼撟C過程,能層層推進,體現(xiàn)了思維的縝密。
(3) 文章側重剖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及負面影響,從歷史到當下,從個人到國家,這讓文章的思考角度有別于其他文章,也體現(xiàn)了思維的深度。
不足之處
(1) 材料與論點不夠契合。比如第④段盧梭“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的名言,表達的是束縛與自由的對立統(tǒng)一,但引用的目的卻是論證資源的限制、視野的束縛激化了社會矛盾,不甚恰當。
(2) 分點說理的過程概述過多,略顯籠統(tǒng)。比如第③段提出“強應試弱視野是由社會決定的”,社會如何?又是如何影響應試和視野的?沒有展開說清楚。第⑤段談八股取士的危害時只點到了選拔出的人才是提線木偶,而想要論證八股取士“引起國家的衰落”,就應該進一步深入呈現(xiàn)八股取士的危害。后面論及“當今社會”也同樣存在這一問題。
(作文提供: 縉云中學 陳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