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瑛瑜
摘? ?要:空間觀念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基礎素養(yǎng),在新課標深化實施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更是成為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采用優(yōu)化操作活動,培養(yǎng)形象思維;優(yōu)化問題設計,培養(yǎng)抽象思維;優(yōu)化變式比較,促進思維發(fā)散;優(yōu)化實踐練習,促進思維創(chuàng)新等教學策略,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觀念;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07-0036-02
空間觀念主要是指對物體以及幾何圖形的大小、形狀、位置關系及其變化的知覺,是一種認識和描述幾何圖形的重要途徑。通過對空間觀念形成過程的觀察,可發(fā)現空間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是建立在觀察、比較、操作、感知、想象以及思考等基礎上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空間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更是需要一個系統(tǒng)化的思維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依據新課標的要求設計具體的教學手段。同時,隨著學生的發(fā)展變化,還應該及時對具體的教學手段進行調整,以此來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一、優(yōu)化操作活動,培養(yǎng)形象思維
從個體學習規(guī)律的變化來看,小學階段學生幾何知識的獲得和空間觀念的形成,更多是要依靠動手操作活動實現的。同時,動手操作又是其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所以合理開展動手操作,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量的教學實踐研究證明,動手操作是建構空間表象的重要途徑。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具體的形象作為思維的主要內容,從而很快形成表象,并對相關的數學概念有所感悟。
如:教學“平行線”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在紙上任意畫出一條直線,并讓學生描述這條直線的特點。然后在這個平面內再畫出一條直線,并讓學生思考這兩條直線可能會怎樣?兩條直線可能會存在幾種位置關系?多次動手操作后對比、討論得出兩條直線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學生對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了初步地認識。接著,筆者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兩條直線相交及平行的變化過程。使學生認識到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除了相交之外,還可能存在平行的情況,使學生對平行的概念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不難發(fā)現,這一操作過程反映出了小學生從無序思維向有序思維的過渡。在這種形式的認識活動中,逐步幫助學生構成了一個有序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在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實現了數學概念的理解。
二、優(yōu)化問題設計,培養(yǎng)抽象思維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過渡時期,所以應充分重視其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激發(fā)學習動機,拓寬思維,誘導學生進行更深入地思考。
同樣以“平行”為例,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概念后,筆者拿出一個長方體,讓學生指出長方體存在哪幾組平行線。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補充:長方體每個面都有兩組平行線。接著在長方體的前面上畫出了一條與長方體的長平行的直線a,并在相鄰側面上畫出了一條與長方體的高平行的直線b。然后提出問題:a和b這兩條直線存在怎樣的位置關系?經過思考、對比、討論之后,大部分學生認為這兩條直線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教師繼續(xù)追問:之前大家都認為兩條直線不是相交就是平行,那現在這種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情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一個學生大膽地說:“因為不在同一個平面內?!表樦鴮W生的思路,教師在長方體中又指出了幾組不在同一個面但是卻平行的直線。通過教師一系列問題的引導,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間,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三、優(yōu)化變式比較,促進思維發(fā)散
變式比較是指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存在聯(lián)系與差異的知識進行分析、區(qū)別、歸納,從而促進學生實現辨析異同、掌握特征、形成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學習活動。其中,“變式”是通過必要的變和不變,幫助學生對知識內容的關鍵屬性形成準確認識。由于幾何圖形知識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所以在教學中,變式比較是強化空間觀念、鍛煉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可利用變式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靈活解題與創(chuàng)造性訓練,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如:教學“三角形”時,筆者給學生提供了三根小棒(藍色12厘米、黃色3厘米、紅色8厘米),讓學生觀察和思考用這三根小棒是否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學生給出否定答案之后,筆者提出了變式問題:(1)如果黃邊與紅邊的長度不變,藍邊長度可以取多少(取整數)?(2)如果紅邊與藍邊的長度不變,黃邊長度至少是多少(取整數)?(3)如果黃邊與藍邊的長度不變,紅邊長至少要取多少(取整數)?然后,筆者用藍色小棒長度縮短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得到的知識結論。最后,分別改變紅色小棒與黃色小棒的長度,使學生明白之前的結論可以擴大適用范圍。教師在比較中引導學生進行了逆向思維,使學生從不同的思路出發(fā)尋找新的方法。
四、優(yōu)化實踐練習,促進思維創(chuàng)新
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具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在空間觀念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中,教師避免將教學活動局限于課堂中,可以結合課內知識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課外實踐活動。
如:學習“體積與容積”時,學生對體積與容積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差別與聯(lián)系有了初步了解。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來看,引導學生感受物體體積與容積的大小,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生活中很多物體的形狀是不規(guī)則的,通常難以直接測量和計算其體積與容積。于是,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外實踐任務,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對一些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或容積進行測量。通過這一活動,進一步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與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且使學生對知識有了更加靈活地掌握。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與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不斷對小學數學的教學規(guī)律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深入的探索,然后對學生進行更具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要,從而幫助學生取得更加理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郝德英.小學數學教學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11):139.
[2]徐江蓮.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0):76~77.
[3]劉? ?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7,(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