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鳳高
一個旅游者去以色列旅游,一路上都像平日那樣清醒自然,并無任何疾病的征兆。但是當他最后來到圣地耶路撒冷的時候,他突然一本正經地向旁人宣稱,說自己即是《圣經》中所說的古以色列英雄參孫,曾赤手空拳殺死一只獅子,搬走迦薩的城門;現(xiàn)在他就是奉上帝的旨意來拯救以色列人的,他要將哭墻(Western Wall)旁的一座座墻推倒。
這不是一段傳說,更不是笑話,而是曾經發(fā)生過的真實的事。類似的事,發(fā)生過不止一次,有統(tǒng)計說,在耶路撒冷,每年大約有150人次。
20世紀的30年代,以色列現(xiàn)代精神病學奠基人之一的海因茨·赫爾曼首次描述了這種由于訪問耶路撒冷城而觸發(fā)的這類精神現(xiàn)象。隨后,對這種被稱為“耶路撒冷綜合征”的研究相信,這是在訪問或生活在耶路撒冷時突然產生的強烈的宗教妄想狀態(tài),臨床癥狀通常始于模糊和極度的興奮?;颊咄ǔ3鲇谧诮绦叛觯苑Q在執(zhí)行《圣經》的教導,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對《圣經》文物賦予不尋常的意義。如英國的軍官和遠征考察隊的領導人蒙塔古·帕克(Montague Parker),他相信古以色列最偉大的國王所羅門的靈魂已經附入到他的體內,并把他保藏在“圣殿”中的寶物的位置顯示給他看。帕克深信自己受到神的啟示,可以獲得這一圣物。于是,他從1909年起,在耶路撒冷圣殿南面的大衛(wèi)城奧菲爾(City of David,Ophel)開始他的挖掘工作,甚至將《創(chuàng)世紀》說到的從伊甸園分出的第二道河流——基訓(Gihon)中的淤泥全部清理干凈。結果自然一無所獲。甚至1969年8月21日,也有一位年輕的奧地利基督徒德尼·米夏埃爾·羅昂(1941— ),他來耶路撒冷旅游時,聲稱自己是“主的特使”,依照《圣經》《撒迦利亞書》中所說的不能讓以色列的猶太人在圣殿山上重建圣殿的指令,因此,他就要將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燒毀,并真的便往寺里放了一把火。幸虧只使寺頂和寺中的講壇遭受些許的損毀。
俄國作家尼古拉·果戈里也發(fā)作過一次這種“耶路撒冷綜合征”。
尼古拉·果戈里(1809—1852)是俄國19世紀前半期最優(yōu)秀的諷刺作家。
最初,果戈里在1831年—1832年出版了第一部、第二部《狄康卡近鄉(xiāng)夜話》,以生動的、有時是口語化的散文為俄國文學增添了清新的因素。1835年,他的《密爾格拉得》和《小品集》相繼出版后,又被大批評家維薩里昂·別林斯基評為“屬于我們文學中最不平凡的現(xiàn)象之列”,別林斯基在《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里的中篇小說》中詳細闡述了他的小說對俄國文學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果戈里的大型諷刺喜劇《欽差大臣》(1836年)更受到俄國思想家亞歷山大·伊凡諾維奇·赫爾芩的稱贊,說它是迄今為止“最完備的俄國官吏病理解剖學教程”。
1842年5月,果戈里的《死魂靈》第一部問世。此書再次“震撼了整個俄羅斯”,表明這位作家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頂峰,這部小說無論在情節(jié)結構、人物塑造和語言運用上都突破了舊的文藝美學規(guī)范,為以后繁榮俄國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
果戈里深信,上帝賦予他如此偉大的文學天才,是要讓他不僅用笑聲針砭時弊,還要他向讀者指明在罪惡的世界應該如何正確生活。為此,他決定繼續(xù)《死魂靈》的創(chuàng)作,像但丁的《神曲》那樣寫成三部曲:原來的第一部相當于俄國生活的《地獄篇》,未來的第二部、第三部要描寫主人公乞乞科夫精神上的新生,相當于《神曲》的《煉獄篇》和《天堂篇》。
但是這時,果戈里的創(chuàng)造力已經開始在逐漸衰退,創(chuàng)作時著筆屢屢不順,讓他感到萬分苦悶。此刻,青少年時期所受的宗教教育從他的心靈深處漸漸回升,使他的思想陷入神秘主義的迷?;靵y之中。這種混亂思想在他1847年發(fā)表的《與友人書簡》里流露得十分明顯,在這些信里,果戈里不僅歌頌了保守的官方教會,還為自己以前無情鞭笞過的農奴制俄國辯護,以致受到原來敬仰他的別林斯基的尖銳批評。
嚴重的精神困擾使果戈里覺得,他必須到耶路撒冷去朝圣,如俄國傳記作家伊戈爾·佐洛圖斯基在《果戈里傳》中說的,必須“在耶穌墓前(也只有在那里——原文)為自己祈求繼續(xù)生活和寫作的權利”。于是,1848年春,果戈里“就帶著這樣的心情前去耶路撒冷”。
耶穌當年是騎驢進耶路撒冷的。古代的基督徒也都騎驢進這座圣城。果戈里也仿效古代的基督徒,騎上一頭毛驢,虔誠地沿著石板路進去??墒沁M入“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時,激動之心使果戈里像諸多“耶路撒冷綜合征”患者那樣,突然感到腦際一陣嗡嗡喧囂。圣墓教堂的基址是《 圣經》中描述的耶穌基督被釘死的地方,據(jù)說耶穌的圣墓也在此處。這使果戈里十分困惑。他給朋友的信中描寫自己當時的感覺說:“我的祈禱不僅無法從我的胸中飛出來,連掙扎出來都做不到,我還從來沒有這樣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麻木、冷木和僵硬?!薄拔覐膩頉]有像在耶路撒冷和來此之后,對自己的心境這樣不滿過。我恐怕只是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冷酷心腸和自私自利——這就是全部收獲?!惫昀锾貏e提到:“我懷著某種恐懼之心感覺到……我沒有信仰……”佐洛圖斯基就此這樣寫道:“他是為了要證實這一點,才到耶路撒冷去的。他去的時候,心里懷著恐懼,怕親眼看到自己沒有信仰,——可是他看到了,證實了。這使他大為震驚?!保▌愓褡g文)
在圣地,在耶穌基督面前發(fā)作的“耶路撒冷綜合征”,極大地撼動了果戈里的心靈,致使他從耶路撒冷回國后,便瀕于瘋狂狀態(tài)。1852年2月11日,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在《尼古拉·果戈里》的果戈里“年譜”中寫道:
那天夜里果戈里獨自一人在他房間祈禱了很長時間。凌晨三點他叫醒小男仆,想知道屋子另一頭的房間是否暖和(當時他住在馬太神父的狂熱追隨者A·P.托爾斯泰伯爵在莫斯科的住宅里)。小男仆說不暖和?!敖o我拿一件外套,”果戈里說道,“你來,我有事要到那邊去。”他手拿蠟燭去了,在他穿過的每一個房間他都在胸口劃十字。到了一個房間他叫仆人打開煙道,要盡量小聲,不要把人吵醒,然后叫他從一個五斗櫥里把一個公文包拿出來。公文包拿來以后,他從里面取出一捆用緞帶捆扎的習字本,放進爐子,用蠟燭點著。小男仆(波戈金敘述《死魂靈》第二部、第三部燒毀經過的時候這樣說)明白了這是怎么一回事,跪下來懇求他不要燒?!安魂P你的事,”果戈里說道,“你還是祈禱吧?!毙∧衅烷_始抽泣,繼續(xù)懇求。果戈里注意到火熄滅了——只燒焦了本子的四角。于是他把這捆本子又取出來,解開緞帶,把稿子拆散,讓它便于燃燒,然后又側過蠟燭點火,自己則在爐火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來等候稿紙燒盡。燒盡以后他在胸口劃了十字,回到自己的房間,親吻了一下小男孩,在睡榻上躺下來,突然大哭起來。(金紹禹譯文)
像其他發(fā)作這類“耶路撒冷綜合征”的人一樣,果戈里的“耶路撒冷綜合征”也呈現(xiàn)出躁狂抑郁癥的瘋狂狀態(tài),躁狂和抑郁交叉出現(xiàn)。發(fā)作躁狂時,他將手稿燒毀;轉入抑郁后,他又陷入沉思。佐洛圖斯基說,在燒毀手稿時,果戈里時而會喃喃地說:“您瞧我干了件什么事!原想燒掉早就打算燒掉的東西,可是把所有的手稿都燒掉了!魔鬼真夠厲害的——他竟讓我干出了這樣的事!”因為在陷入宗教狂迷的果戈里看來,到了耶路撒冷后,他被一直與基督為敵的魔鬼所纏繞,才使他“干出了這樣的事”。
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1844—1930)是俄國現(xiàn)實主義畫家,作為19世紀俄國最著名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以與列夫·托爾斯泰在文學上的地位相媲美。列賓的繪畫,著名的有 《宗教行列》《伊凡雷帝和他的兒子伊凡》《扎波羅熱的哥薩克》等。他也畫過一些作家的肖像,如《穿農民服裝的托爾斯泰》。
不像托爾斯泰,列賓與他建有親密的友誼。生于1844年的列賓不可能認識果戈里。但是憑借有關的回憶錄和其他傳記材料,這位現(xiàn)實主義畫家還是能夠真實地再現(xiàn)果戈里當時的情景。列賓1909年創(chuàng)作的《果戈里焚稿》描繪了果戈里手里拿著書稿,推開想要阻擋他的小男仆,決心要將書稿投入火爐。畫家突出表現(xiàn)這位作家半傾倒的身軀和爆出的眼睛,顯示他已經深沉地陷入瘋狂狀態(tài),使作品具有一種真切的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