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摘 要: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很快就在中國得到長足的發(fā)展,經(jīng)過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努力和“中國化”過程,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形式,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最近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革命的長期實踐已經(jīng)無可辯駁地證明,毛澤東思想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直接產(chǎn)物。其在文學藝術上的遺產(chǎn)已經(jīng)由新一代領導人繼承并發(fā)揚光大。在今天的世界文學語境中,重讀毛澤東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一系列關于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的著述,結(jié)合閱讀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就能更為深刻地理解這兩篇講話的理論意義和對中國的世界文學研究的重要指導作用。毛澤東的講話著重強調(diào)了特定時代文學的階級性和民族性,而在今天的新時代,習近平的講話則更加強調(diào)文學的世界性以及中國文學可能對世界做出的貢獻。他們的講話分別體現(xiàn)了不同時代的精神和歷史的必然發(fā)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世界文學;毛澤東思想;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世界文學觀
中圖分類號:I109;I20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8634(2021)02-0056-(10)
DOI:10.13852/J.CNKI.JSHNU.2021.002.006
馬克思主義一經(jīng)傳入中國,就立即與中國本土的實踐產(chǎn)生了交互作用,并生成一種新的東西,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主要包括毛澤東思想以及后來逐步演化和發(fā)展延續(xù)下來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因此,要想使得馬克思主義這一“舶來品”在中國的語境下取得長足的發(fā)展,就必須使之經(jīng)過這樣一個“中國化”的過程。今天,我們欣慰地看到,經(jīng)過幾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共同努力,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在當今時代已經(jīng)不算是一個全新的話題了,因為我們都知道,中國革命的長期實踐證明,毛澤東思想已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直接的產(chǎn)物。在今天的世界文學語境中,毛澤東寫于70多年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或簡稱《講話》)等一系列關于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的著述,有著更為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中國的世界文學研究也有著極大的啟迪和指導作用。毋庸置疑,作為一篇綱領性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文獻,《講話》同時也一直被認為對新中國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它對全球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也有著卓越的貢獻,它的許多精辟理論和思想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沒有過時。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的文學藝術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毛澤東的文藝思想也應該不斷為后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加以發(fā)展,以便能指導新時代中國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在本文中,將從毛澤東的《講話》開始,對毛澤東的文藝思想進行新的闡釋。并且,通過對比鄧小平的一些關于文學藝術的講話以及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進行研究,我們將展現(xiàn)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軌跡和延續(xù)脈絡。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毛澤東文藝理論的形成
任何來自國外的文學理論思潮一旦進入中國,都會經(jīng)歷某種“中國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也是如此。1 作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毛澤東的文學和文化理論不僅在國內(nèi)有著廣泛的影響,在全世界也備受關注,并已成為國際學界的一個前沿理論課題,尤其在英語世界更是影響巨大。在本文中,將通過聚焦毛澤東的文藝理論和思想來繼續(xù)我們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文學觀的研究。2
我們首先集中探討毛澤東文藝理論的綱領性文獻《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因為它在毛澤東所有關于文學藝術問題的著述中有著最廣泛和持久的影響,因而被認為是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最重要文獻。毫無疑問,《講話》是中國文化土壤里長出的碩果,曾經(jīng)啟迪了許多東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和左翼知識分子,因而實現(xiàn)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國際化和全球化。本文在此想證實,馬克思主義的全球化也像文化的全球化一樣沿著兩個方向發(fā)展:一個方向是,將馬克思主義當作一種普遍的革命原理引入一個特定的文化語境,這樣便促使一種有著鮮明本土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誕生;另一個方向則在于,將諸如毛澤東思想這樣一種強有力的、產(chǎn)自特定地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向全球,使之產(chǎn)生世界性的影響。如果我們注意到毛澤東思想的全球化經(jīng)歷,我們就會很容易地發(fā)現(xiàn)它是一種典型的、“全球本土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其文藝理論部分更是如此。3 毛澤東文藝理論是毛澤東受到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啟迪,將其與中國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實踐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作為一個東方社會主義大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必定成為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也即中國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但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并非教條主義、機械地從西方或俄國“進口”到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而是毛澤東以及另一些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先驅(qū)者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jié)合發(fā)展建構出來的產(chǎn)物。正如美籍華裔學者劉康所正確指出的:“毛澤東的遺產(chǎn),盡管有著爭議和矛盾,但一直有著持久的影響,因為他不僅為中國革命制定了政治基礎,同時也提供了一種有著全球意義的理論,至少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如此,那個時代以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政治和社會波動而著稱。毛的理論尤其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諸國得到響應,正是那些國家和地區(qū)共同形成了一個第三世界?!?
確實,在漫長的革命進程中,由毛澤東等人能動地“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確實具有這樣的特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jié)合的時代特征和本土特征。甚至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執(zhí)政黨之后也是如此。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依然號召人們在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盡管這一實踐后來被證明是失敗的。但在毛澤東本人看來,這仍然是實踐馬克思主義的一次嘗試。好在毛澤東未竟的事業(yè)最終由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黨的領導集體完成了。
由此可見,如同其他從西方引進的哲學和文化思潮,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是一種“翻譯過來”并在中國本土建構的馬克思主義。在翻譯的過程中,自然不可避免地帶有譯者和闡釋者的能動理解與創(chuàng)造性建構意識,同時也加入了一些中國的元素,例如儒學及其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些元素就浸潤在毛澤東及其他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中。不可否認,在過去的一百年里,中國共產(chǎn)黨及其早期領導人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通過翻譯馬、恩、列、斯的著作將馬克思主義完整地譯介到中國。而在建黨之前,馬克思主義則是碎片式地被譯介過來的,它最初的譯本并非譯自德文原著,而是從日文或俄文轉(zhuǎn)譯過來。在這方面,熊得山、朱執(zhí)信、李大釗等人對將馬克思的著作譯介到中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李大釗的長篇論文《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率先全面地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介紹給中國讀者。他的這些奠基性工作,無疑對當時正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的青年毛澤東產(chǎn)生了某種啟迪作用。
毛澤東成功地領導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國民黨政府的統(tǒng)治,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因此,毛澤東在長期的中國革命實踐中發(fā)展了一種“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在國內(nèi)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在國外則被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和左翼知識分子稱為“毛主義”(Maoism)。應該承認,這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和左翼知識分子主要出于對毛澤東本人的崇拜和對他的學說的興趣,而并非真正掌握了毛澤東思想的真諦。特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毛澤東生前并不喜歡自己的學說被稱為“毛澤東主義”,他認為用“毛澤東思想”是一個比較恰當?shù)母拍?。但在國際上,人們卻依然將他的思想和教義稱為“毛主義”,并且在這面大旗下集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追隨者,尤其是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領導人和文學家也結(jié)合本國的實踐建構出不同形式的“毛主義”。因而毫不奇怪,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又通過國外追隨者翻譯的中介從中國走向世界,為全球馬克思主義做出了中國的獨特貢獻,并提供給他們中國的經(jīng)驗和教訓。筆者認為,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的雙向旅行之結(jié)果。
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看,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領袖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文學家。他熱愛文學藝術,對中國古典文學和中國的各種地方戲曲情有獨鐘。他尤其擅長作古體詩詞,并寫下了一些不朽的詩作。正是出于對文學藝術的鐘愛,他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并將其與中國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相結(jié)合。同樣,毛澤東也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和批評,將其用于中國的文藝批評和研究。即使在中國共產(chǎn)黨未掌握政權的年代,他依然十分重視文藝人才的培養(yǎng),將其當作對中國革命事業(yè)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而,他那篇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發(fā)表,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學藝術生產(chǎn)和批評的指導原則的形成。在《講話》中,他首先回答了這樣一些對中國文學藝術界十分緊迫的問題:文藝究竟是為誰創(chuàng)作的?文藝的作用是什么?在毛澤東看來,中國的文學藝術應當首先為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服務。具體說來,首先是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并且是為工農(nóng)兵而創(chuàng)作的。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后,他仍然堅持這一原則。毛澤東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文學藝術應當“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jié)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1 因此,在他看來,與其審美和娛樂性相比,文學藝術的政治實用性或許更為重要。當然,這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同時也很有必要。在毛澤東文藝理論的指引下,我們對中文語境下的世界文學作品也做了自己的選擇,2 這當然不可避免地受到蘇聯(lián)文學教義的影響。3 在大學里開設的世界文學或外國文學課上,通常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和高爾基這五位世界文學經(jīng)典作家是必須講授的,盡管在有些大學對世界文學經(jīng)典作家的選取名單還包括荷馬史詩和但丁,甚至包括拜倫、雪萊和雨果等浪漫主義作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對上述這些作家都有著批評性的評點,并給以較高的評價。
當然,令人遺憾的是,毛澤東對文學藝術的政治標準和傾向性的強調(diào)被一些極“左”分子推向了極端,以致在“文革”中甚至之前形成了一種片面弘揚“三突出”的作品模式。這種模式曾一度在廣大讀者中十分流行,尤其在那些青年讀者中更是頗受歡迎。這些作品中人物的一些格言已經(jīng)深深地銘記在他們的腦海里,甚至成為他們的言論和行動的座右銘??梢娢膶W作品的寓教于樂作用是多么重要。當然,毛澤東對于這一點也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他時刻不放松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nèi)的斗爭,在他看來,文學藝術正是這一意識形態(tài)的具體審美表現(xiàn)。
二、毛澤東的文學遺產(chǎn)及其在當下的意義
關于《講話》的內(nèi)涵及其在當下的意義,此處毋庸贅言。1 毫無疑問,在毛澤東所有關于文學藝術的講話、文章和書信中,《講話》在海內(nèi)外最有名,并且最經(jīng)常地被人們討論和引證。它不僅對國內(nèi)的文學藝術研究一直起著指導性作用,而且還對當代世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2 今天,這篇重要的《講話》已經(jīng)成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經(jīng)典著作,其中許多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觀點已經(jīng)得到今天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繼承和發(fā)展。3 因此,我們今天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重讀這篇經(jīng)典文獻,便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對那些教條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的人十分討厭,因為他自己曾經(jīng)深受其害。因此他在《講話》中告誡人們:“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fā)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把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變成實際生活里的馬克思主義,就不會有宗派主義了?!? 他一直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應當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jié)合,只有這樣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這顯然是他畢生強調(diào)的一個基本原則,這一點也體現(xiàn)于他的文藝思想和理論中。他不同于那些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那些人只會照本宣科地傳達斯大林的旨意和共產(chǎn)國際的指令,頤指氣使地試圖以此來指導中國的革命和抗日戰(zhàn)爭。毛澤東則堅持活的馬克思主義靈魂,而非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這一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精神后來也在中國幾代領導人建構中國的文學理論話語中得到了繼承和發(fā)揚光大。在這方面,應當說毛澤東發(fā)表于70多年前的《講話》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沒有過時。雖然它的有些提法在現(xiàn)在看來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但如果我們將其放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條件下來理解,就不會有所誤解了??梢哉f,《講話》依然對今天的中國領導人及文學理論家和學者有所啟迪。這一點我們將在下面要討論的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具體展現(xiàn)。此外,通過翻譯的中介,《講話》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并且依然不斷地引發(fā)批評性討論、學術研究甚至辯論。這種廣泛的影響是任何一位中國文學理論家的著作都無法比擬的。5
對那些試圖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取代一切的教條主義者,毛澤東予以了嚴厲的批評:“馬克思主義只能包括不能代替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現(xiàn)實主義,正如它只能包括不能代替物理科學中的原子論、電子論一樣??斩锤稍锏慕虠l公式是要破壞創(chuàng)作情緒的,但是它不但破壞創(chuàng)作情緒,而且首先破壞了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并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反馬克思主義的。”6 毛澤東在號召作家、藝術家學習外國的東西的同時,也反對“全盤西化”的實踐。在他看來:
所謂“全盤西化”的主張,乃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中國共產(chǎn)主義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應用也是這樣,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shù)亟y(tǒng)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jié)合,經(jīng)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公式的馬克思主義者,只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開玩笑,在中國革命隊伍中是沒有他們的位置的。中國文化應有自己的形式,新民主主義的內(nèi)容——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新文化。7
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依然堅持文學藝術的民族方向,但是他始終不忘學習國外先進的東西。1956年,針對文學藝術界有人認為學了外國的東西會影響本民族的東西,他認為這并不一定:“學了外國的,就對中國的沒有信心,那不好。但不是說不要學外國。”在文化上,他認為該學的也要學,“近代文化,外國比我們高,要承認這一點。藝術是不是這樣呢?中國某一點上有獨特之處,在另一點上外國比我們高明。小說,外國是后起之秀,我們落后了。魯迅對于外國的東西和中國的東西都懂,但他不輕視中國的……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我們自己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的和外國的要有機地結(jié)合,而不要套用外國的東西”。1 由此可見,在毛澤東看來,即使學習外國的東西,其目的也如同當年魯迅的態(tài)度一樣,是為了“為我所用”,即借鑒和學習外國的文學藝術來用于發(fā)展中國自己的文學藝術。應該說,這是毛澤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文學觀對中國的文學藝術發(fā)展所給予的指導性意見。
盡管毛澤東于1976年去世后受到國內(nèi)一些人的批評甚至詆毀,但毛澤東思想依然被當作今天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方針。當然,毛澤東思想并非毛澤東一人的思想,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產(chǎn)物,只是毛澤東在這方面的貢獻最大。在鄧小平看來,今天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集體應當完整地、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而不能停留在照搬他們的一些只言片語層面上。任何一位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領袖和黨的領導人都不可能是完人,他們的思想理論也不可能一點缺陷都沒有。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同樣,對待毛澤東本人以及毛澤東思想也是如此,不能認為凡是毛澤東在某個特定的場合說過的什么話就都是金科玉律,而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來對待毛澤東本人和他的思想。在這方面,鄧小平通過對毛澤東的功績和錯誤的實事求是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毛澤東的遺產(chǎn),并在新的歷史時期做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習近平作為一位曾經(jīng)的文學青年,一直對中外文學情有獨鐘,他在近幾年的一系列講話中不時地引證他所讀過的中外文學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重視。2 在習近平看來,當下的中國正處于全面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和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在這樣一個新時代,確立文化自信尤為重要。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毛澤東的巨大國際影響和聲譽已經(jīng)得到了國內(nèi)外的廣泛認可。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認為:在整個20世紀,沒有哪一位馬克思主義者可以與毛澤東相比。毛澤東思想不僅影響了法國的阿爾都塞、薩特等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3 即使對波伏娃這樣的女權主義思想家4 和巴迪歐這樣的“毛主義”崇拜者,也有著極大的啟迪和影響。5 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的法國左翼知識分子、結(jié)構主義理論家、符號學家克里斯蒂娃在談到毛澤東及其新中國的成就時,滿懷深情地回顧了她首次訪問中國時的觀感和對中國的好奇和興趣:“在70年代,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我的主要目的不是來研究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我是想了解中國人的思想,最想了解中國文化。所以我當時來時,對毛主席有些地方我們是有保留,而對有些地方我們又很羨慕他。當時我發(fā)現(xiàn)毛主席的思想當中,他對中國文化的特點,有時候也會提出來。我們來時就想知道中國的老百姓與其他的人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是我最想了解的一個問題。而且我也很想了解中國當時的知識分子對自己文化的特性,是不是有一種意識,是不是有所了解或者會不會經(jīng)常反省,那就是中國文化到底有這個特性還是沒有這種特性。這也是我想了解的問題。有些人在研究中國文化時,對中國的科技史,或者中國傳統(tǒng)的生物學、數(shù)學等感興趣。而我是對中國文化中的文科最感興趣,就想了解中國婦女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通過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等等,了解婦女的條件是怎樣演變的,在經(jīng)過社會主義之后婦女的狀況也有一些變化,這些都是我很想了解的方面?!?
盡管克里斯蒂娃并不能算作一位馬克思主義者,但她早期所受到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影響以及對毛澤東“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興趣已經(jīng)深深留在她的記憶中,使她難以忘卻。此外,毛澤東的學說也吸引了美國的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詹姆遜,他每次來中國訪問講學時都要設法尋訪毛澤東的足跡,以便表達他對毛澤東本人的敬意。在今天的一些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毛澤東的崇拜者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這不僅與毛澤東的個人魅力有關,更是因為他的思想和理論對這些國家擺脫殖民統(tǒng)治、發(fā)展自己國家的經(jīng)濟和文化有著重要的啟迪及影響。根據(jù)一些中國學者的研究,在中國的所有外譯文學作品和理論著作中,毛澤東著作的外譯數(shù)量最多,所涉及的語種也最多。僅根據(jù)一些不完全的數(shù)據(jù)顯示,除中國之外,已有數(shù)十個國家建立了近百家專門研究毛澤東及其思想的機構。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已出版的毛澤東研究著作達1600多部,論文超過了1萬篇。不容忽視的是,中國的外文出版社也不遺余力地在全世界出版《毛澤東選集》的各種版本,但是,大多數(shù)毛澤東著作的外譯還是國外學者主動發(fā)起并承擔的。他們之所以關注毛澤東及其著作,主要是為了通過對毛澤東的了解來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發(fā)展,進而從中國現(xiàn)象來看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正如李君如所指出的:“在目前經(jīng)濟全球化格局愈來愈明顯的趨勢下,毛澤東及其思想的研究也愈來愈超越國界而具有了國際化特征?!? 另外,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新中國成立直到1967年10月,世界各國翻譯出版的毛澤東著作共達853種,涉及65個語種;其中《毛澤東選集》48種,單篇本、文集、匯編本、語錄等805種。3 到了今天,其數(shù)量顯然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早先的數(shù)據(jù)。確實,除了中國外,有54個國家和地區(qū)也翻譯出版了毛澤東著作,有39個國家與地區(qū)在報刊上發(fā)表了毛澤東的著述和詩詞,全世界共有20種文字、35個版本的《毛澤東語錄》。這一切都已成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必須面對并進行研究的一個世界性的現(xiàn)象。4
應該承認,毛澤東的遺產(chǎn)已經(jīng)成功地被之后中國幾代領導人繼承了下來,盡管有時也不乏對他的錯誤的批評。這應該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公正的評價。后來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都是繼承毛澤東的遺產(chǎn)的產(chǎn)物,也都是由毛澤東思想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而來的。或者用毛澤東本人的話說,這就是當代中國的一種活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關于文學藝術的思想和理論也是如此,它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文學藝術的具體實踐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同時,這些思想觀點也不斷地得到他的戰(zhàn)友們和繼承者們的補充、完善。因此毛澤東的遺產(chǎn)不僅屬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它也屬于全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和一切進步人民。由毛澤東等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發(fā)展建構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說明,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絕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和發(fā)展的,需要由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具體實踐來不斷地加以補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中所獲得的成功經(jīng)驗也對世界馬克思主義運動做出了中國的獨特貢獻。對于這一點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毋庸諱言,毛澤東和他的許多同時代戰(zhàn)友的不同之處在于,他除了去過蘇聯(lián)兩次以外,一生基本上再未去過其他國家。他早年曾有機會和周恩來等一起赴法國勤工儉學,但直到最后一刻卻因故未能成行。因此,他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本土生長起來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十分熱愛自己的祖國,從不允許自己國家的主權受到任何人的侵犯,不管是像美國那樣的國家,還是蘇聯(lián)那樣的國家。雖然毛澤東主要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但他從不拒絕一種新的文化應當繼承古代的和外國的進步文化,他也十分重視建構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文學藝術理論和原則。革命現(xiàn)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的結(jié)合就是他能動地對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思想加以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結(jié)果,這顯然超越了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教義。也就是說,毛澤東對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給予了同樣的重視,認為它們都應該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他本人作為一位詩人熱愛浪漫主義詩歌不無關系。
如前所述,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并不僅僅來自毛澤東個人的思想,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在這方面,鄧小平也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作為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層中的重要成員、第二代領導層的核心和掌舵人,鄧小平和毛澤東一樣歷來重視意識形態(tài)問題。由于文學藝術是一種獨特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形式,因而也受到鄧小平的高度重視。他在1979年10月30日的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致辭。他在致辭中總結(jié)了粉碎“四人幫”以來文學藝術界出現(xiàn)的新氣象,認為: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文藝界已經(jīng)和正在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過去受到人民歡迎的一大批文藝作品重新和人民見面。文藝工作者心情舒暢,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短短幾年里,通過清算林彪、“四人幫”的罪行和謬論,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小說、詩歌、戲劇、電影、曲藝、報告文學以及音樂、舞蹈、攝影、美術等作品。這些作品,對于打破林彪、“四人幫”設置的精神枷鎖,肅清他們的流毒和影響,對于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鼓舞人民同心同德,向四個現(xiàn)代化進軍,起了積極的作用。回顧三年來的工作,我認為,文藝界是很有成績的部門之一。文藝工作者理應受到黨和人民的信賴、愛護和尊敬。斗爭風雨的嚴峻考驗證明,從總體來看,我們的文藝隊伍是好的。有這樣一支文藝隊伍,我們黨和人民是感到十分高興的。1
在這篇致辭中,鄧小平依然繼承了毛澤東的文學藝術觀,強調(diào)了文藝的人民性,而不僅僅是像抗戰(zhàn)時期那樣主要為工農(nóng)兵服務。此外,他也強調(diào)了文藝的斗爭功能,即在揭批林彪、“四人幫”方面所起到的揭露黑暗、教育人民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鄧小平又強調(diào)了文學藝術之于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建設性作用。這顯然對比過去毛澤東更加強調(diào)文學藝術的斗爭而非建設性有所發(fā)展。
長期以來,西方學界流行一種看法,認為鄧小平放棄了毛澤東的遺產(chǎn),其實這是極大的誤解。即使在文學藝術方面,鄧小平也繼承了毛澤東的遺產(chǎn),并根據(jù)改革開放的新的時代特征加以了發(fā)展。例如,他在《黨的組織和思想戰(zhàn)線上的迫切任務》這篇文章中討論了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一系列問題。他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極端:一是“一切向錢看”,放棄了文藝創(chuàng)作的方向和作家、藝術家的社會良知;二是放棄原則,一切迎合西方資產(chǎn)階級所好。2 如果我們對照這篇文章與毛澤東的《講話》精神,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們對文學藝術的功用有著基本一致的看法:在毛澤東看來,由于當時的中國處于特定的歷史時期,因此文學藝術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工農(nóng)兵;而在鄧小平看來,在今天的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新時期,文學藝術主要應體現(xiàn)一種鼓舞人民斗志的正能量,不能忘記文藝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這一方向。毛澤東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諸如梁實秋、周作人和張資平等資產(chǎn)階級作家和知識分子;鄧小平則結(jié)合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文化形勢,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的“現(xiàn)代派”思潮,反對在文藝作品中一味地“表現(xiàn)自我”,或宣傳抽象的人性論、人道主義。盡管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對文學藝術的期待仍是一致的。
三、習近平與新時代中國的世界文學研究
在毛澤東以后的幾代中國領導人中,習近平與文學的關系也許最為密切,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他當年在陜北插隊時就如饑似渴地閱讀了許多文學作品,從而對文學藝術有著特別的鐘愛,所以在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后,很快就表現(xiàn)出對文學藝術的重視。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了一次文藝工作座談會。他在這次會議的講話中著重談了五個問題:1.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2.創(chuàng)作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4.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5.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毛澤東的《講話》精神一致,只是他更加強調(diào)文學藝術的時代特征和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新的功能,同時,也強調(diào)了文學藝術的人民性和民族性,以及黨對文學藝術的領導。顯然,習近平及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已經(jīng)繼承了毛澤東的文學藝術遺產(chǎn)。這一點還體現(xiàn)于中共十九大及其一系列文件中。這次會議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毛澤東思想仍然受到高度重視,并被發(fā)展到了一個新階段。1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方面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的文藝理論,并試圖將其作為中國的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的指導原則;另一方面又向中國的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務。如果我們比較一下毛澤東和習近平的講話,就可以輕易地發(fā)現(xiàn)它們都體現(xiàn)了各自所處的時代的精神:在毛澤東的講話中更為強調(diào)的是民族性,而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則尤其強調(diào)了中國文學藝術的世界性。而且,習近平的講話提及了許多世界文學名著,這不僅表明他本人對這些作品的鐘愛,更是試圖表明,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不僅是為中國人民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是為全世界人民所創(chuàng)作的。因此,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可以說習近平將繼續(xù)毛澤東的宏大抱負,即中國應當對于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不僅在全球政治和經(jīng)濟方面如此,而且在文學藝術方面也應該如此。確實,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發(fā)展強大,毛澤東思想的普遍價值和意義,尤其是他的文學藝術觀點,也將越來越得到世人的重視。他的文藝理論對全球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貢獻將越來越得到世人的認可。在這接下來的部分,初步嘗試著對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的精神做一個簡略的闡釋。
首先,習近平對文學藝術的興趣十分濃厚,并且閱讀過許多中外文學名著,因此他在講話中提及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如數(shù)家珍,并不時地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談體會。他指出:
古希臘產(chǎn)生了對人類文明影響深遠的神話、寓言、雕塑、建筑藝術,埃斯庫羅斯、索??死账埂W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的悲劇和喜劇是希臘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俄羅斯有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拉赫瑪尼諾夫、列賓等大師。法國有拉伯雷、拉封丹、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薩特、加繆、米勒、馬奈、德加、塞尚、莫奈、羅丹、柏遼茲、比才、德彪西等大師。英國有喬叟、彌爾頓、拜倫、雪萊、濟慈、狄更斯、哈代、蕭伯納、透納等大師。德國有萊辛、歌德、席勒、海涅、巴赫、貝多芬、舒曼、瓦格納、勃拉姆斯等大師。美國有霍桑、朗費羅、斯托夫人、惠特曼、馬克·吐溫、德萊賽、杰克·倫敦、海明威等大師。2
雖然這些文學藝術大師都是西方國家產(chǎn)生的,但是他們的作品通過翻譯的中介已經(jīng)旅行到世界各地,對包括中國文學在內(nèi)的全世界文學和藝術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作為中國的文學藝術家,應該對這些世界文學藝術大師的作品非常熟悉。在這方面,習近平作為一位曾經(jīng)的文學青年深有體會。他從這些文學大師的作品中汲取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營養(yǎng),所以在講話時能夠信手拈來一些例子,使得他的語言很接地氣,并富有魅力。3
習近平還表明,作為中國的文學藝術工作者,不僅應該對世界文學藝術頗為熟悉,而且更應該扎根在中國的文化土壤里,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人民歡迎的優(yōu)秀作品。此外,在閱讀外國文學作品時,不能僅關注西方的文學藝術作品,對東方國家的優(yōu)秀文學藝術作品也應該有所了解。在這方面,習近平顯然超越了過去那種提到世界文學或者僅關注蘇聯(lián)文學,或者一味追求西方文學的簡單做法,而是更加強調(diào)文學的世界性。講到這里,他還回顧了訪問印度經(jīng)歷的感受:
我最近訪問了印度,印度人民也是具有非凡文藝創(chuàng)造活力的,大約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形成了《梨俱吠陀》、《阿達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四種本集,法顯、玄奘取經(jīng)時,印度的詩歌、舞蹈、繪畫、宗教建筑和雕塑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泰戈爾更是產(chǎn)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我國就更多了,從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關漢卿、曹雪芹,到“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聶耳、冼星海、梅蘭芳、齊白石、徐悲鴻,從詩經(jīng)、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從《格薩爾王傳》、《瑪納斯》到《江格爾》史詩,從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產(chǎn)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1
確實,正如已故東方文學大師季羨林多次強調(diào)指出的,中印文學關系源遠流長,并且體現(xiàn)在諸多方面?!暗搅肆瘯r代,印度神話和寓言對中國文學影響的程度更加深了,范圍更加廣了。在這時候,中國文學史上出現(xiàn)了一類新的東西,這就是鬼神志怪的書籍。只要對印度文學稍稍涉獵過的人都能夠看出來,在這些鬼神志怪的書籍里面,除了自秦漢以來中國固有的神仙之說以外,還有不少的印度成分?!? 而在近現(xiàn)代,中印文學關系就更為密切了,印度現(xiàn)代作家泰戈爾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以及其與中國作家的交往就是一例。3
在這里,我們應注意到,習近平并沒有簡單地把文學分為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而是將其整體視為世界文學。他也沒有僅關注俄羅斯和西方文學,同時重視東方文學,并在談到東西方文學時自覺地將中國的文學看作世界文學的一部分。這無疑體現(xiàn)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和對世界文學理念的敏感。這種思想也體現(xiàn)在他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所展現(xiàn)出的世界主義思想。在習近平看來,世界文學不僅包括前面提及的那些西方文學藝術大師的作品,東方國家的文學藝術也對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作為一個古老的東方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學和哲學為世界產(chǎn)出了豐富的文化藝術珍品,它們“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作為一位愛好文學并在這方面有所造詣的領導人,習近平對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確實感到由衷的自豪,并希望中國文學能夠走向世界,為世界人民所共同分享。
我們都知道,在習近平成長的時代,俄羅斯和西方文學對那一代中國青年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許多文學青年都曾經(jīng)如饑似渴地閱讀這些作品,汲取其中的豐富文化精神食糧。今天,習近平雖然肩負著領導14億中國人民的重任,但他依然對過去的事情記憶猶新,并且絲毫不回避世界文學曾經(jīng)給他的幫助和啟示:
去年3月,我訪問俄羅斯,在同俄羅斯?jié)h學家座談時就說到,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年輕時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后,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今年3月訪問法國期間,我談了法國文藝對我的影響,因為我們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到法國求過學,所以我年輕時對法國文藝抱有濃厚興趣。在德國,我講了自己讀《浮士德》的故事。那時候,我在陜北農(nóng)村插隊,聽說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里路去借這本書,后來他又走了30里路來取回這本書。我為什么要對外國人講這些?就是因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4
顯然,習近平不僅繼承了毛澤東和鄧小平對中國的文學藝術的人民性和民族性的強調(diào),而且更加致力于在新的時代弘揚文學藝術的世界性。既然文學藝術是一種“世界語言”,那么它們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無國界的,外國的文學藝術固然啟迪了中國的廣大讀者觀眾,中國的優(yōu)秀文學藝術也應該為世界人民所分享。這顯然與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望是一致的。因此,習近平十分重視中國文學藝術走向世界:
還有,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想知道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想知道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想知道中國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等。這些光靠正規(guī)的新聞發(fā)布、官方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靠外國民眾來中國親自了解、親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這方面可以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京劇、民樂、書法、國畫等都是我國文化瑰寶,都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fā)中國精神、展現(xiàn)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yōu)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1
毫無疑問,習近平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后,除了主持繁重的國內(nèi)黨、政、軍工作外,還頻繁地出國訪問,為在國際社會樹立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形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一系列國際活動中充分展示了一個大國領導人的風范和才能。由于本人具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他能夠?qū)χ型馕膶W名著中的一些名言信手拈來并運用得恰到好處。同時,他也清醒地意識到,較之中國的政治和經(jīng)濟之于世界的影響,中國的文化和文學的影響要小得多。因此,他號召中國的作家和藝術家不僅要為中國人民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精神食糧,同時也要為世界貢獻中國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他從毛澤東早年的教導中得到啟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那么,這樣的貢獻具體體現(xiàn)在何處呢?毋庸置疑,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已經(jīng)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而中國的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其作用并沒有得到全世界應有的重視。因此,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習近平試圖通過與文學藝術家的直接交流,號召他們不僅為中國人民而創(chuàng)作,同時也要為全世界一切熱愛中國文化的人民而創(chuàng)作。這顯然與他的世界主義寬闊胸襟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抱負是一致的。
(責任編輯:陳?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