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 賀達源 丁卉 劉一霖 胡世鑫 管薇 蔡依琳
成功通過了2020年大考的我們,又將迎來一個新的春節(jié),這也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最重要的節(jié)日。
然而,在“非必要不返鄉(xiāng)”的倡議下,有千千萬萬的人選擇留下。有人又要開始云團聚,有人學(xué)會了做整桌年夜飯,也有人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每個人,都有一個特別的春節(jié)記憶。一張被取消的車票、一張手寫菜單、一雙被雪濕透的靴子、一段和親人打個電視的云拜年……
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九畹和巖泉,85后,老家內(nèi)蒙古烏蘭浩特、四川綿陽,在廣東就地過年
新婚燕爾的九畹和巖泉,是第一次一起在廣東過年。
“三觀相似,五官標致。”此前朋友問巖泉想找個什么樣的女生時,他半開玩笑地這么回答。第一次見到九畹時,他知道他找到了。
而九畹比較慢熱。作為一個缺乏安全感的摩羯座,她習(xí)慣用一副冰冷的外殼保護自己,所以并沒有對巖泉一見鐘情。
直到有一次,兩人約在一個轟趴館做飯。巖泉用自帶的琺瑯鍋煲了一鍋靚湯,九畹喝了后贊不絕口。“作為一個吃貨,無法抗拒美食的誘惑。食物與舌尖觸碰,激發(fā)味蕾的驚艷瞬間,滿滿的幸福感讓人癡醉?!?p>
相熟之后,巖泉發(fā)現(xiàn)九畹冰冷的外表下,原來是一個愛說、愛笑、熱情的北方姑娘。兩人一個來自四川、一個來自內(nèi)蒙古,口味卻幾乎一模一樣,都深愛著粵菜的鮮美。更神奇的是,兩家至少有三個直系親屬的生日是同一天,“仿佛命中注定一般?!?九畹說。
巖泉平時喜歡研究美食,興致來了一個人也會做一大桌子菜,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大廚。
即使這樣,每次過年回家,他也只有給姐夫打下手的份兒:“貌似四川男生都挺會做飯的,每次過年,家里廚房的男人是最多的。”
今年春節(jié),他們原本打算回九畹老家烏蘭浩特,但冬季東北疫情的反復(fù),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冰箱里如今塞滿了兩邊父母寄來的年貨:內(nèi)蒙古的羊肉牛肉,四川的臘肉香腸,還有新鮮的土雞土鴨。過年前的一個周日,他們用這些飽含父母愛意的食材,在父母的遠程指導(dǎo)下,一起做了一桌團圓飯,連青菜都是巖泉前一周回四川老家摘的。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對家鄉(xiāng)食物的想念,代表著離家在外游子對故鄉(xiāng)的牽掛。在巖泉看來,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心把食材變?yōu)槊朗常c最愛的人一起吃掉它。
出門買年貨回來時,兩人在小區(qū)門口看到了一個寫春聯(lián)的攤位。他們沒有在給定的春聯(lián)大全里選出一對,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擬了一對。在小兩口看來:“兩個人過年,也要有儀式感?!?p>
王洋 20歲?老家吉林通化,在長沙讀書并就地過年
我們學(xué)校門口,是一條匯聚了中南、湖大、師大三校學(xué)子的小吃街。平時在奶茶店排隊的人龍里外三圈,談笑聲、店員的口號、公交電驢的喇叭聲喧囂不停。而現(xiàn)在,冷冷清清,大部分店都歇業(yè)了,一日三餐只能是哪家還開著門,我就吃啥。
長沙的米一嚼就碎,讓我格外想念老家飽滿軟糯的東北米。去年底學(xué)校一發(fā)放假通知,我就買了機票。沒想到,疫情席卷東三省,通化成了高風(fēng)險區(qū)。
新聞報道通化檢測出陽性病例的那天,爸爸發(fā)燒了,全家人特別擔(dān)心,我更是一晚上輾轉(zhuǎn)反復(fù)睡不著覺。幸好幾天后檢測結(jié)果是陰性。
但老家的人還是沒什么防范意識,連做檢測時也聚集在一起,還常有不戴口罩的。所以我一直對父母絮絮叨叨,要他們注意防范,進屋要做全面消殺,突然體會到了他們以前嘮叨我的心情。
那幾天我一睜眼,就打開手機刷熱搜?!巴ɑ薄耙咔椤钡汝P(guān)鍵詞出現(xiàn)的比例越來越高。而以前一周一次和家人的視頻聊天,變成了隔天一次,加上每天幾十條語音。
爸媽有時還跟我講笑話,說通化人近期最討厭的詞就是“領(lǐng)雞蛋”,因為有幾十個老人參加了一個養(yǎng)生課堂,結(jié)果里面有陽性病例。免費雞蛋一領(lǐng),病例成倍數(shù)增加。
但我媽偷偷告訴我,那幾天我爸一起床就念叨:“我女兒不能回家怎么辦、怎么辦……”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回不去是大概率的事情,一來路途遙遠有風(fēng)險,二來通化已經(jīng)全面封戶,回家不僅面臨重重關(guān)卡,可能還要隔離很多天。
但大家都不敢敞開談。我怕父母傷心,他們怕影響我備考。直到所有專業(yè)課考完,我們才商量一致:我留在學(xué)校過年。
宿舍里有另一位學(xué)姐一起過年,老師還邀請我們?nèi)ニ?,所以還不算太孤獨。幸好回家前跟爸媽點了愛吃的菜,他們老早囤了一冰箱的排骨、肉菜,正好緩解了疫情初期物資匱乏的問題。
期待這個年平平安安過去,春暖花開的時候,爸媽能來長沙和我相聚。
辰洋 20歲??老家安徽滁州,現(xiàn)就讀于中國消防救援學(xué)院在北京就地過年
從18歲之后,我就再也沒有回家過年。今年我依然會在學(xué)校執(zhí)勤,直到開學(xué)。
剛?cè)雽W(xué)時,我就滿腔熱情地報名了學(xué)校的戰(zhàn)備分隊,準備在重大時期留在北京作為應(yīng)急儲備力量,參與救援任務(wù)。
去年剛好趕上疫情,執(zhí)勤任務(wù)延長到了5個月。每天從6點起床到10點熄燈,我們都在學(xué)校里操練、做防疫任務(wù):單雙杠訓(xùn)練、10公里跑、負重越野、熟悉滅火工具和無人機勘查、在校門口給進出人員登記、消毒,運送物資……
那個跨年夜,出奇的安靜。
馬路上只亮著 幾盞昏黃的路燈,一輛車也沒有。
遠處的村莊零零散散傳來一些鞭炮聲, 臨近24點時,鞭炮聲才越來越密,連成一片。
去年的北京很冷,大年三十那晚只有零下20°C。我被安排在校門口站跨年崗,從22:00直到24:00。盡管在腿上貼了5片暖寶寶,但是只站了不到10分鐘,我的腿就完全僵了,身上也是冰冷的。
那個跨年夜,出奇的安靜。馬路上只亮著幾盞昏黃的路燈,一輛車也沒有。遠處的村莊零零散散傳來一些鞭炮聲,臨近24點時,鞭炮聲才越來越密,連成一片。
我站在被黑暗吞沒的崗哨中,想象著家中的情景。爸媽應(yīng)該從下午就開始張羅了,一家人擠在廚房里,熱熱鬧鬧地忙活到晚上,做一大桌菜。
媽媽每年都會包我最愛吃的豬肉餡餃子,然后我們和爺爺、外公外婆圍成一桌,談?wù)劶议L里短,分享新年愿望。
新年零點的鐘聲響起后,我拖著站麻的雙腿,搓著凍僵的雙手,一個人走回寢室。手機朋友圈里都是高中、大學(xué)同學(xué)曬的年夜飯照片和各種祝語,看得我肚子也開始有點餓了。
推開寢室門,7個室友已經(jīng)睡下了。我摸著黑,輕手輕腳地迅速洗漱了一下,倒頭就睡。第二天6點還得準時起床跑操呢。
其實報名執(zhí)勤時的一腔熱血過后,臨近春節(jié),看著同學(xué)陸續(xù)回家,我是有點難受的。頂著寒風(fēng)在零下20°C中晨跑時,也特別抗拒。
媽媽在電話里說:“家里今年過年少了一個人,都沒有過年的感覺了,我們特別特別想你。”我啃著她寄來的蘋果,心頭一酸,差點就哭出來。
但跟同學(xué)們聊天后我才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xué)在入學(xué)前當(dāng)過義務(wù)兵,幾年都沒回家了。和我同級的一個班長,8年前去了部隊,去年通過部隊考上軍校時,已經(jīng)26歲,還和我們一起讀大一。去年他本打算回家結(jié)婚,但因為疫情突然暴發(fā),還是留在了學(xué)校執(zhí)勤,直到夏天才終于完婚。
爸爸叮囑我說,雖然家里很想我,但既然我是紀律部隊的一分子,就要執(zhí)行本職任務(wù),多學(xué)習(xí),這也是我當(dāng)時報名戰(zhàn)備分隊的初衷。我留守,可以換來別人的全家團聚,
今年除夕夜,也許我依然會站在崗哨上,凍得渾身冰冷。但一想到自己的堅守,可以讓同學(xué)們回家團聚,心里就升騰起了一份使命感。周圍是沉沉黑夜,但我頭頂有燦爛星光。
不論是回了家,還是與家人遙相掛念,彼此安全,才是最好的年。
就地過年云團圓,用華為智慧屏打個電視拜個年,今年過節(jié)新風(fēng)尚,親情聯(lián)系不受限。
呼斯楞一家三口 夫妻倆80后
老家在內(nèi)蒙古通遼、廣東梅州
在廣東工作上學(xué)并就地過年
“小學(xué)說離開市區(qū)的必須報備,可能還會影響開學(xué),還是不考慮回家了?!?/p>
“真的回不來了?”
“過年要值班,假也不太好請……”
“也是,路遠,啥人都有,容易傳染……”
我們和父母在視頻兩邊同時沉默了。媽媽躲到屏幕外擦了擦眼睛,爸爸半晌沒說話,末了說了句:“我們都挺好的,別擔(dān)心。你們自己要注意安全,顧全大局?!?/p>
這是今年春節(jié)前的一次對話。從此,和老家的通話從以前的一個月一兩次,變成了每周好幾回。
爸媽輪番盤問:年貨備好了沒?大掃除了嗎?年夜飯怎么做?小寶的紅包要記得準備啊……老媽有時也發(fā)發(fā)牢騷:“這年過得,連餃子餡兒都不想剁了?!?/p>
老爸一開始還打趣說:“今年清凈了,終于可以少做點菜,省得一整天都扎在廚房里!”但過幾天他又發(fā)來信息說,“早上去市集,凈買了小寶愛吃的:排骨、羊肉、粘豆包……回家才想起來,你們過年不回來。”
過了兩天,快遞員送來一個大包裹,里面居然是一整頭宰好的羊。媽媽在視頻那頭顯得特別興奮:“這可是草場放養(yǎng)的羊,專門找人買的,你們那邊吃不到!”
老爸湊到屏幕前,得意地舉著手腕說:“寄來的設(shè)備都戴上啦,我會看血氧和心電圖了。昨天走了一萬多步,厲害吧?小寶,我們來每天PK,鍛煉好身體,好好對抗疫情!”
媽媽把他趕開,迫不及待地在那頭現(xiàn)場教學(xué),云指導(dǎo)我們處理羊肉、準備年夜大菜。小寶也在旁邊摩拳擦掌,說要給爺爺奶奶露一手,看到我們自己在外過年,也能好好做飯。等來年新草冒尖了再回去,讓他們嘗嘗手藝。
結(jié)束了通話,我腦海中一直回響著鹿先森樂隊的一首歌:
“我在二環(huán)路的里邊,想著你,你在遠方的山上,春風(fēng)十里。”
葉子,1992年生,家鄉(xiāng)貴陽
全職公益人,在南京工作并就地過年
今年是我第一次過年不回家,在過去29年里從來沒有想象過。
我在南京工作,老家貴陽。過年放假7天,加上來回兩邊的隔離時間,將近一個月了,實在讓人勸退,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留下來。
我最遺憾的就是見不到我媽,只能靠視頻通話聊以慰藉。幸好爸媽理解我,姐姐也勸我別回來,還給我寄了一大堆年貨。
往年的年三十晚上,我家親戚都會回來,近20個人熱熱鬧鬧地吃年夜飯,然后開兩桌麻將和一桌斗地主,打到春晚結(jié)束,一起唱《難忘今宵》。
我們早上還會集體去給姥姥磕頭,領(lǐng)紅包。先是我爸媽那一輩磕,然后是我們,最后是小輩。今年這些都感受不到了,有點惆悵吧。我只好在網(wǎng)上買了很多貴州年貨,牛肉粉啦、糯米飯啦,給自己營造點年味。
但就地過年也不全然是壞事。周圍姐妹都結(jié)婚生子了,如果我今年回家,6個姑4個姨的催婚火力一定會瞄準我,施以開枝散葉的“期望”和“祝?!?,想想都可怕。
“家”的概念在春節(jié)承載了多么重大的意義,“成家”的重擔(dān)壓在年輕人心里就有多深的恐懼。想到今年逃過一劫,心里還是有點暗爽的,也沒有那么難受了。
“家”的概念在春節(jié) 承載了多么重大的意義, “成家”的重擔(dān)壓在 年輕人心里就有多深的恐懼。
想到今年逃過一劫,心里還是有點暗爽的, 也沒有那么難受了。
我身邊不回家的朋友很多,春節(jié)剛好互相攢局。我約了大家一起來我這兒吃年夜飯,廣東的、黑龍江的、貴州的,大家各出幾道家鄉(xiāng)菜,佛跳墻、椰子雞、鍋包肉、苗家小米渣等等,全都安排上了,湊個12道,討個新年吉兆。
千語,2001年生,老家陜西
在廣西南寧上學(xué)和過年
原本要坐飛機回家那天,南寧最高溫度19°C,校園里陽光和煦。但早晨一醒來,我的頭卻隱約作痛。翻出體溫計,一測,37.3°C,心里立刻涼了半截。
我匆忙打電話給媽媽:“媽,我現(xiàn)在有點發(fā)燒,該怎么辦呀?”媽媽的聲音卻出乎意料的冷靜:“你再量一遍體溫,確認一下?!彼o接著又問,我是不是去過什么不該去的地方,讓我先找點感冒藥吃。
再測,還是37.3°C,過了約一個小時,媽媽的信息發(fā)來了:“要不你今年就不用回來了?”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疫情之下,“塑料母子情”就這么破裂了?其實我是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的,可能只是踢被子著涼,但一想到這個體溫?zé)o法過安檢,只能接受了留校過年的現(xiàn)實。
后來我才從姨媽口中知道,掛掉我電話的下一秒,媽媽就打給她了,然后一直糾結(jié)該不該讓我回來:“回來要隔離14天,路上又擔(dān)心不安全!”但一說到女兒要獨自在外過年,媽媽的聲音就開始微弱,還帶著點哽咽,最后她才狠了狠心,給我發(fā)了信息。
當(dāng)天下午我立刻去做了核酸檢測,6小時后結(jié)果出來,陰性,松了一口氣?;匦5穆飞希娦iT口零星幾輛等候?qū)W生的出租車緩緩駛離,有種異樣的感覺。
那天晚上,我整宿盯著天花板,想著媽媽獨自撫養(yǎng)我,平時工作很忙,我又去了外地讀書,這次回不去,下次再見她要等好久了。一宿沒睡著。
室友們一個個回家了,最后一個臨別時安慰我:“再過一個月咱們就又要見面啦?!蔽矣谑情_始了一個人的生活:每天大概八點半起床,跟宿管阿姨們打聲招呼,就去大學(xué)生活動中心看看書、刷刷劇、獨自逛逛校園、再學(xué)幾個小時工程力學(xué)的網(wǎng)課,晚上再和媽媽通一下電話或視頻。
我是陜西人,特別愛吃面,可惜學(xué)校食堂吃不到,外賣也搜不到。有一天,快遞員的電話打來,我下去一看,居然是個10公斤的大箱子。搬上樓一看:方便面、刀削面、豬肉脯、奶酪、雞爪......全是我愛吃的。媽媽給我準備了這么多“年貨”,事先也沒告訴我!
我今年的過春節(jié)儀式,就是一個人開著平板,看著春晚,點一份最愛吃的燒雞、一杯熱奶茶、一盒鴨脖,然后和媽媽通電話。讓我開心的是,她并不是一個人,而是去了姨媽家,過了個熱熱鬧鬧的年。
喬女士,22歲
老家在山東,現(xiàn)于湖南長沙讀書和實習(xí)
你知道“懸浮青年”嗎?就是那些不回家過年,但內(nèi)心也并不渴望,對于家鄉(xiāng)沒有歸屬感的年輕人。
不久前,我加入了麓圖工作室,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制作紀錄片,由此認識了不少“懸浮青年”,看到了每個普通人背后不普通的故事。
今年,我和許多人一樣,決定就地過年。我突然想,如果把大家聚在一起過除夕,互相交流,產(chǎn)生碰撞,或許會比單獨采訪更有意思。
于是,我在豆瓣、微博還有長沙本地的貼吧都發(fā)布了信息,召集8位對“懸浮青年”有著獨特理解的小伙伴,加上我和攝像,正好不超過10人的規(guī)定線。不到一天時間,已經(jīng)有五六個人來詢問了。
我還聯(lián)系了一家在岳麓山大學(xué)城的、很有設(shè)計感的手作工坊,獨棟小樓,外加一個院子,里邊有廚房、手工坊、投影儀、桌游等。
到了大年三十,我們提前準備好餃子皮、娃娃菜、蘿卜、丸子等食材,洗洗切切,包包餃子,等待夜幕降臨。每一個小伙伴還帶上了一道對自己有特別意義的菜,講述自己和食物的故事。
到了晚上,大家擺上大火鍋,圍成一圈,舉杯慶祝,一邊看看春晚。零點到來時,大家一起在天臺舉起仙女棒,劃過黑夜,迎接新年的來臨。
我記錄下了這些畫面:除夕夜,一群身處他鄉(xiāng)的年輕人,從陌生逐漸到熟悉,從拘束逐漸到自在,舉杯歡慶,互訴衷腸。
懸浮青年們一直都在尋找一個“故鄉(xiāng)”,也許能找到,也許在路上。不管怎樣,希望最后拍出來的紀錄片,可以給更多留在他鄉(xiāng)過年的人們一些安慰、一些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