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魯迅與《文心雕龍》研究①

2021-04-15 03:46業(yè)
東方論壇 2021年5期
關(guān)鍵詞:心力文心雕龍劉勰

劉 業(yè) 超

湘潭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二十世紀初,是中國社會發(fā)生劇烈變革的時期,也是中國的文化思想發(fā)生革命性飛躍的時期。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的專制統(tǒng)治受到了時代潮流的強大沖擊而終于土崩瓦解,現(xiàn)代科學與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在中華大地上洶涌澎湃。這一時代的新潮賦予了國人以現(xiàn)代化的新視野,也給了他們以許多新的思維方法,促使他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這種情況下,對《文心雕龍》的研究也必然產(chǎn)生革命性的飛躍,進入了一個現(xiàn)代化的嶄新時期。而魯迅,則是這一革命性飛躍的奠基者與前驅(qū)者。

魯迅對《文心雕龍》研究的開拓之功與奠基之功,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文心雕龍》“心力”說的歷史繼承和現(xiàn)代深化

魯迅對《文心雕龍》研究的革命性開拓,首先表現(xiàn)在他對《文心雕龍》“心力”說的歷史繼承和現(xiàn)代深化上。

“文心”是《文心雕龍》中的核心范疇,而“心力”則是這一核心范疇中的核心價值取向。這一價值取向,明確表述在《神思》的論斷中:“博見為饋貧之糧,貫一為拯亂之藥,博而能一,亦有助于心力矣?!币蝉r明表述在《風骨》生動的比喻中:“夫翚翟備色,而翾翥百步,肌豐而力沉也,鷹阜乏采,而翰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彼^“風骨”,所謂“骨勁而氣猛”,實際就是對文心中的力學追求的崇尚和標舉。由于這一崇尚和標舉,將始自魏晉的“文學自覺”推至歷史的極致。這一以“心力”相尚而以“風骨”作為表征的美學理想,正是大唐文學繁榮的理論前導,也是我國文學歷代相承的民族風格的精神支柱。

但是無庸諱言,任何歷史的現(xiàn)象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劉勰所標舉的“骨勁而氣猛”的“心力”,畢竟是封建體制內(nèi)的心力,它只能在“征圣”“宗經(jīng)”的前提下,推動著民族文化的進步過程,而不可能具有對封建體制進行突破的力量。特別是當這一陳舊的社會體制和思想體制已經(jīng)過于成熟而失去原來的積極意義的時候,在這體制中成長的美學理想也必然會失去原來的積極意義而面臨著革命性的變革,在通與變的雙重契合中融進時代的新質(zhì),在理論上獲得一種全新的詮釋。魯迅對“心力”的繼承與開拓就是如此。

魯迅早期發(fā)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破惡聲論》等“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重要論文,提倡“二十世紀的新精神”,批判封建專制的罪惡和改良派的欺騙行為,借以喚醒國人“立狂風怒浪之間,恃意力以辟生路”①魯迅:《墳·文化偏至論》,《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57頁。,為沖決網(wǎng)羅而斗爭。

魯迅的基本思路是:救國必先救心,救心必經(jīng)由文學的發(fā)動。文學發(fā)動的關(guān)鍵,就在于發(fā)揮文學中的“心力”?!靶牧Α笔恰段男牡颀垺分歇毺氐恼J識范疇,魯迅“妙抉其心”,將它與“摩羅”的事業(yè)融合,作為革命性的思想武器加以標舉。他明確認為:“蓋人文之留遺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聲。”心聲的集中表現(xiàn)就是詩心,詩心是民族靈魂的標志,與民族的生命共終始:“古民神思,接天然之宮,冥契萬有,與之靈會,道其能道,爰為詩歌。其聲度時劫而入人心,不與緘口同絕;且益曼衍,視其種人。遞文事式微,則種人之運命亦盡,群生輟響,榮華收光;讀史者蕭條之感,即以怒起,而此文明史記,亦漸臨末葉矣?!雹隰斞福骸秹灐つ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65頁。詩人之職責,就是振奮人心,給人心灌注一種特別的積極向上的精神活力,推動生活前進。“蓋詩人者,攖人心者也。凡人之心,無不有詩,如詩人作詩,詩不為詩人獨有,凡一讀其詩,心即會解者,即無不自有詩人之詩。無之何以能解?惟有而未能言,詩人為之語,則握撥一彈,心弦立應,其聲澈于靈府,令有情皆舉其首,如睹曉日,益為之美偉強力高尚發(fā)揚,而污濁之平和,以之將破。平和之破,人道蒸也?!雹埕斞福骸秹灐つ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0頁。這些見解,無論是范疇上還是方向上,與劉勰的“文心”說及“心力”說是完全一致的。

正因為“文心”有如此偉力,歷代統(tǒng)治者都決不允許這種深蘊在詩歌中的心力自由釋放,而必然將其納入自己的正統(tǒng)與道統(tǒng)的嚴格控制之下,“設范以囚之”,不給它以半點松動的可能。對此,魯迅舉出了屈原的例證。屈原同樣是一個飽受倫理拘囿的詩人,他的“心力”的充分燃燒,是在“茫洋在前,顧忌皆去”的最終時刻,實際上是憑借生命的犧牲所作出的最后的反抗。“惟靈均將逝,腦海波起,通于汨羅,返顧高丘,哀其無女,則抽寫哀怨,郁為奇文。茫洋在前,顧忌皆去,懟世俗之渾濁,頌己身之修能,懷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瑣末,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④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但縱令這一最大膽的生命放歌,仍是有許多顧慮的。“然中亦多芳菲凄惻之音,而反抗挑戰(zhàn),則終其篇未能見,感動后世,為力非強?!雹亵斞福骸秹灐つ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這正是劉勰與魯迅古今同慨的地方:“劉彥和所謂才高者菀其鴻裁,中巧者獵其艷辭,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皆著意外形,不涉內(nèi)質(zhì),孤偉自死,社會依然,四語之中,函深哀焉?!雹隰斞福骸秹灐つ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皭澩镆粸I,蕭條異代不同時”(杜甫:《詠懷古跡》),這就是中國詩人和中國詩壇的共同命運。詩歌中的“心力”不僅得不到與時俱進的積累和強化,反而在歲月的流逝中日趨黯淡,文學對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小?!肮蕚ッ乐?,不震吾人之耳鼓者,亦不始于今日。大都詩人自倡,生民不耽。試稽自有文學以至于今日,凡詩宗詞客,能宣彼妙音,傳其靈覺,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者,果幾何人?上下求索,幾無有矣?!雹埕斞福骸秹灐つ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這就是我國除了建安時代和大唐盛世之外通常都是詩心無力的真正原因,也是從劉勰開始一直延至魯迅,都在尋找“建安風骨”這種詩心中的力學因素的原因。

劉勰提出了“心力”的范疇,他將這種“鼓天下之動”的力量,歸結(jié)為“自然之道”——宇宙運動的總動勢的力量。但在現(xiàn)實生活的運動中,他并沒有找到這種力量。在封建道統(tǒng)的長期延續(xù)中,是不可能找到更不可能發(fā)展這種異化的力量的。這種異化的力量雖然早已孕育在歷史的土壤中,但是,它的茁壯成長卻是在社會的結(jié)構(gòu)發(fā)生重大嬗變的時候。而魯迅,就是這一歷史嬗變時期的文化前驅(qū)者。為著實現(xiàn)新文化的啟蒙,他需要這種“鼓天下之動”的力量,他也找到了這種“鼓天下之動”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東方“詩心之力”的“風骨”學說和西方“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摩羅”精神的有機融合。他賦予古老的東方命題以時代的新質(zhì),又賦予現(xiàn)代的西方精神以東方的睿智,使二者構(gòu)成一種相得益彰的美學戰(zhàn)斗力——摩羅詩力。

魯迅的這一認識,是對劉勰文心理論的極大擴充。它將東方的心力理論與西方“爭天拒俗”的反抗精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種強大的心理戰(zhàn)力。這種在中華民族古老傳統(tǒng)中所深蘊并由西方現(xiàn)代文化精神所激活的心理戰(zhàn)力,無論對我們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或是對中華文學的生存和發(fā)展,都是必不可缺的。

劉勰是世界上第一個倡導“心力”的美學理論家,而魯迅就是將這種美學中的力學因素用于文學發(fā)動和社會發(fā)動的研究者與實踐者。這種思想上的飛躍和目標上的飛躍,使《文心雕龍》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魯迅一生中對文學的“匕首與投槍”的戰(zhàn)斗力量的追求,在理論上實發(fā)端于此。

二、對《文心雕龍》社會批判思想的歷史繼承和現(xiàn)代深化

魯迅對《文心雕龍》研究的革命性開拓,也表現(xiàn)在他對《文心雕龍》社會批判思想的標揭和深化上。他在《摩羅詩力說》中旗幟鮮明地指出:

中國漢晉以來,凡負文名者,多受謗毀,劉彥和為之辯曰:人稟五才,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難以求備。然將相以位隆特達,文士以位卑多誚。此江河所以騰涌,涓流所以寸折者。東方惡習,盡此數(shù)言。④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8頁。

所謂“東方惡習”,是指門閥等級所形成的社會偏見,是封建禮教所造成的文化惡果。對“東方惡習”的揭露和批判,也就是對封建道統(tǒng)的揭露和批判。對封建道統(tǒng)的揭露和批判,實際上在它剛剛形成的時候就已經(jīng)發(fā)生,如《老子》所說的“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孟子所說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古代民主思想的最初火種。正是由于有了這一可貴的火種,才有了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這一火種在魏晉南北朝的特定時刻,又熊熊燃燒起來,于是才有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文心雕龍》就是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文化豐碑,標志著文學走出經(jīng)學附庸獲得獨立生命的開始。魯迅所處的時代,是封建主義與民主主義總決戰(zhàn)的時代,是中國人民徹底掃蕩封建道統(tǒng)的時代,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的時代?!拔逅摹边\動,就是這一思想大解放的高峰。這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廣度與深度,雖然各不相同,而就其批判“東方惡習”的共同指向來說,卻是并無二致的。魯迅用“東方惡習,盡此數(shù)言”八字,不但揭露了封建社會數(shù)千年來一脈相傳的丑惡本質(zhì),也標揭了我們民族數(shù)千年來一脈相傳的戰(zhàn)斗指向和民主性的文化精神。這是對《文心雕龍》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的最高標舉,也是革命民主主義戰(zhàn)士的魯迅之所以如此推崇這部作品的最大原因。

但是,魯迅的社會批判決不是劉勰社會批判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前人學術(shù)思想的歷史揚棄和現(xiàn)實針對。這一具有革命意義的開拓,集中表現(xiàn)在對傳統(tǒng)詩教的批判上。魯迅認為,文學的本質(zhì)就在于“攖人心”,但由于“詩言志”“持人性情”與“思無邪”的儒家正統(tǒng)詩學觀念的束縛,中國詩壇真正能“攖”人心之詩歌實在是少而又少。他一針見血指出:“中國之詩,舜云言志;而后賢立說,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無邪所蔽。夫既言志矣,何持之云?強以無邪,即非人志。許自由于鞭策羈縻之下,殆此事乎?”①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0頁。究其根由,就在缺乏個性:詩歌中本應存在的攖人心的“獨立自由之志”,變成了在“鞭策羈縻之下”的毫無個性可言之志。魯迅認為,正是這樣一種文學傳統(tǒng),使千百年來充斥詩壇之作多為“頌祝主人,悅媚豪右之作”,即或“心應蟲鳥,情感林泉”的韻語,②參見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0—71頁。也多“拘于無形之囹圄,不能抒兩間之真美”③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在這種壓抑個性的文化環(huán)境中,是不允許人們有半點個性化的感情表現(xiàn)的,“倘其囁嚅之中,偶涉眷愛,而儒服之士,即交口非之。況言之至反常俗者乎?”④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

魯迅對這種壓制反抗精神的正統(tǒng)詩教進行了斷然的否定。他認為“中國之治,理想在不攖”,而“不攖”的根由在于“為帝大禁”,“為帝大禁”的根由則在于“其意在保位,使子孫王千萬世,無有底止”⑤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0頁。。惟其如此,它必然將一切民主和個性的因素,扼殺在搖籃之中——“故性解之出,必竭全力死之?!雹摁斞福骸秹灐つ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0頁。在魯迅看來,無論是孔子“溫柔敦厚”之詩教、老子的“不攖之治”,或是柏拉圖“謂詩人之亂治,當放域外”,都是毀滅詩的真正價值的“權(quán)術(shù)”,是對富有個性的人的情感的“設范以囚之”。

要突破這一精神的囚籠,必須尋找出一種另類的力量。他也像劉勰一樣,將屈原視為具有革新意義的文化力量的總代表,賦予屈原的反抗精神以極高的評價:“放言無憚,為前人所不敢言?!雹亵斞福骸秹灐つ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但是,和正統(tǒng)詩教的強大存在相比,這種另類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然中亦多芳菲凄惻之音,而反抗挑戰(zhàn),則終其篇未能見,感動后世,為力非強?!雹隰斞福骸秹灐つα_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就其影響之所及來說,同樣是極其有限的。魯迅所深深感慨的“孤偉自死,社會依然”③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71頁。的歷史現(xiàn)實,就是對這一古今相續(xù)的歷史宿命所做的真實展示。

魯迅高瞻遠矚地指出,要想走出這一歷史的瓶頸,關(guān)鍵就在于既要繼承從屈原到劉勰的社會批判的民族傳統(tǒng),又要別開生面地“求新聲于異邦”。他所說的“新聲”,指以西方摩羅詩派為代表的“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現(xiàn)代詩魂,也就是徹底反封建的文化精神。而弘揚摩羅詩力的目的,就是在以屈原為代表而以劉勰為大成的中華傳統(tǒng)的社會批判精神中,注入時代新質(zhì),賦予傳統(tǒng)的社會批判以更加精進、更加勇猛、更加自覺的品格,以促進中華文化的復興。具而言之,就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nèi)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zhuǎn)為人國。人國既建,乃始雄厲無前,屹然獨見于天下”④魯迅:《墳·文化偏至論》,《魯迅全集》第1卷,第57頁。。

魯迅的這些論述,既是對劉勰社會批判思想的繼承,又是對劉勰社會批判思想的極大拓展。他在《文心雕龍》的社會批判思想中注入了一種時代的新質(zhì)——徹底反封建的民主主義的新質(zhì):將對以“東方惡習”為焦點的浮靡訛濫文風的批判,升華為對整個封建正統(tǒng)詩教的批判,將“征圣宗經(jīng)”的體制內(nèi)的批判,升華為“超脫古范,直抒所信”的體制外的批判,將“怨而不怒”的“為力非強”的批判,升華為“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剛健不撓”“雄桀偉美”的批判。由于這一歷史性的拓展,《文心雕龍》的研究才具有了現(xiàn)實針對性的遠大目標,成為中華文化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正進入了現(xiàn)代學術(shù)的康莊大道。

賦予《文心雕龍》以如此濃烈的時代新質(zhì),賦予《文心雕龍》的研究以如此自覺、如此重大的社會學目標,魯迅是《文心雕龍》研究史上的第一人。

三、對文化比較的現(xiàn)代邏輯方法的開創(chuàng)性吸收和運用

魯迅對《文心雕龍》研究的革命性開拓,還表現(xiàn)在他對文化比較的現(xiàn)代邏輯方法的開創(chuàng)性吸收和運用上。

我國的文學,長期都是在極端封閉的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的,很少接觸外來文學的影響。由于“屹然出中央而無校讎”,它的發(fā)展必然十分順利,十分輝煌,也必然埋下固步自封的劣根性。這就是魯迅所說的“惟無校讎故,則宴安日久,苓落以胎,迫拶不來,上征亦輟”⑤魯迅:《墳·文化偏至論》,《魯迅全集》第1卷,第45頁。。魯迅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關(guān)鍵在于將它匯入整個世界文學發(fā)展的大格局中進行體認,置于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的總過程中加以把握。具而言之,就是運用文化比較的方法,以近代西方文學作為參照系,重新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學進行審視,找出二者之間的共同性和各自特色,從中吸取時代新質(zhì)和方法資源,促進傳統(tǒng)文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化和中華文化的復興。魯迅所進行的文化比較,也別開生面地運用在對《文心雕龍》的現(xiàn)代化研究中。

魯迅在《文心雕龍》研究中對文學比較的吸收,首先表現(xiàn)在他對文學比較觀念的理論體認和鮮明標舉上。在我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史上,魯迅第一次振聾發(fā)聵地提出了文學比較的主張:“欲揚宗邦之真大,首在審己,亦必知人,比較既周,爰生自覺。自覺之聲發(fā),每響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響。”①魯迅:《墳·摩羅詩力說》,《魯迅全集》第1卷,第67頁。他所著述的《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破惡聲論》就是這一主張的完整表述和鮮明標舉。由于這一體認和標舉,中國的文學與文論才獲得了一種睜開眼睛看世界的廣闊視野,也獲得了一種通過比較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邏輯方法。這種具有現(xiàn)代新質(zhì)的文化精神和邏輯方法,是中國文學實現(xiàn)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文化前提,也是傳統(tǒng)《文心雕龍》研究向現(xiàn)代《文心雕龍》研究轉(zhuǎn)型的工具保證。

魯迅在《文心雕龍》研究中對文學比較方法的吸收,也反映在他的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和示范意義的文學評論上。這一歷史性的實踐,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對東西詩力的比較。這種跨文化的比較,被魯迅放置在以摩羅詩派為代表的西方詩力和以屈原為代表的東方詩力之間進行。通過這一比較,魯迅不僅找出了二者之間的力度差異,也找到了產(chǎn)生這種力度差異的根本原因,這就是封建禮教和封建詩教的長期拘囿。這一深層的揭示,也就是對中國現(xiàn)代詩力建設的戰(zhàn)斗方向和價值取向的明確標定。

魯迅所標定的這一具有鮮明民主主義色彩的戰(zhàn)斗方向和價值取向,實際也就是現(xiàn)代《文心雕龍》研究的戰(zhàn)斗方向和價值取向。這是因為從形而上的層面來看,魯迅在摩羅詩力與屈原詩力之間所進行的平行比較,實際就是對以“風骨”為核心理念的《文心》理論和以“沖突”為核心理念的《詩學》理論的間接比較。由于這一比較,積淀于“風骨”論中的歷史局限性及其歷史根由才能充分顯示出來,推動人們走出歷史的瓶頸,在反封建的總目標下進行現(xiàn)代文心的建設,將傳統(tǒng)的“風骨”之力的美學目標,改造成為具有現(xiàn)代民主主義新質(zhì)的美學目標。

二是對東方文心和西方詩學的比較。魯迅的平行研究不僅善于揭示東西文論的各自之異,也善于發(fā)現(xiàn)二者的普遍和共同之處。這就是他對《文心雕龍》與亞里斯多德《詩學》所作的美學比較:

篇章遂富,評騭既生。東則有劉彥和之《文心》,西則有亞里斯多德之《詩學》。解析神質(zhì),包舉洪纖,開源發(fā)流,為世楷式。②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題記一篇》,《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370頁。

這一論斷是極其精當?shù)?。魯迅將劉氏與亞氏置于同等的歷史地位,不僅由于他們都代表了各自民族美學理論的最高成就,而且都代表了各自民族文化精神中最光輝、最有力量的一個方面——突破常規(guī)、解放思想。關(guān)于這點,魯迅在《詩歌之敵》中做出了鮮明的闡述。該文說,亞氏的老師柏拉圖是“反詩歌黨的大將”,無獨有偶,“和我國古今的道學先生的意見,相差似乎無幾”。又說:“他的高足弟子亞里斯多德做了一部《詩學》,就將為奴的文藝從先生的手里一把搶來,放在自由獨立的世界里了?!雹埕斞福骸都饧斑z·詩歌之敵》,《魯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247頁。顯然,魯迅之所以推崇亞氏《詩學》,除了美學的原因之外,也與它追求解放的精神品格密不可分。

《文心雕龍》中,也具有同樣的精神品格。在劉勰的時代里,文學剛剛從漢代經(jīng)學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來,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走上了“文學自覺的時代”。《文心雕龍》就是這一“自覺”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這一“自覺”時代的美學綱領(lǐng)和文化綱領(lǐng)。劉勰所標舉的“自然之道”,實際就是對“文以載道”說的異化和突破。這種敢于突破常規(guī)的精神,正是《文心》與《詩學》所同具的最可寶貴的精神。魯迅對二者的并舉,實際也就是對“為奴的文藝”與“經(jīng)學的附庸”的鄙薄,對敢于批判封建文化傳統(tǒng)的“叛經(jīng)離道”的獨立自由文學的“推介”和向往①賈麗萍:《魯迅的〈何典〉推介:文學廣告和廣告文學》,《魯迅研究月刊》2021年第7期。,對阻撓思想解放的道學腐儒的輕蔑。通過這一跨文化的比較,將東西文化中最光輝的東西,也將自己思想中最光輝的東西,充分地凸現(xiàn)出來。

魯迅的這種跨文化的大視野比較,不僅是《文心雕龍》研究中的第一次,也是中西美學比較和中西文化比較中的第一次。它極大地提高了《文心雕龍》在世界美學史上的歷史地位,也極大地擴充了《文心雕龍》研究的視野。它賦予了《文心雕龍》研究以世界性的眼光,也賦予了世界以中華美學的強大震撼。將中國美學與西方美學置于同一的坐標系中進行比較,既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國美學,也有利于中國了解世界美學,極大地縮短了中國美學與世界美學的心理距離與學術(shù)距離。

以上三大貢獻,無一不是《文心雕龍》研究中的獨創(chuàng),無一不是歷史的豐碑,魯迅是20世紀《文心雕龍》激進性飛躍的奠基者與引路人。

猜你喜歡
心力文心雕龍劉勰
劉勰《文心雕龍》論“三曹”詩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相思花飛夢》
心力管理故事連載
《文心雕龍》選讀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文藝理論巨著
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深遠影響
簡論陸王心學在中國近代的影響
論劉勰辨“騷”的矛盾心理
項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