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曉
自統編語文教材使用以來,整本書共讀已經成為當下學校普遍的閱讀狀態(tài)。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呢?設計運用導讀單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
一、設計導讀單要與教材鏈接
在借助導讀單引領學生閱讀整本書時,一定要與教材的閱讀提示緊密銜接?!段饔斡洝肥抢^《草船借箭》《景陽岡》等名篇之后,學生初步接觸的古典長篇小說。里面人物眾多,情節(jié)豐富,要想讀得透徹并非易事。我結合閱讀提示設計了填空題,引導學生了解章回體小說特點,把握主要內容。
《西游記》這樣的章回體小說,每一章開頭都有一回目?;啬康膶懛ㄊ菍ε迹粋€回目往往提示或概括這一回的主要內容。“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中,地名對地名的是( )對( ),人名對人名的是( )對( ),事件對事件的是( )對( )。其中,前半回寫( ),后半回主要寫( )。
我還播放精彩的影視片段,讓學生根據視頻找出書中對應的回目,從而對小說結構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二、設計導讀單要與語言文字訓練鏈接
《風與樹的歌》是日本作家安房直子的經典兒童幻想小說集,文字如夢如幻、空靈雋永。在閱讀其中的《鳥》時,我給出導讀單,引領學生品味語言。
①“我惶恐不安地坐在了小船的邊上。漁女朝這邊走了過來,把嘴緊緊地貼在我的耳朵上,只說了這么一句話:‘那小子,是鳥呀!”
②“這句話,變成了一把尖銳的匕首,在我的耳朵里跳蕩著。”
這兩句話里的文字有什么精妙之處?假如把畫橫線的部分替換成括號里的話,大家判斷好不好?(漁女朝著我說了這么一句話:“那小子,是鳥呀!”)
通過思考交流,學生體會到:第一個句子之所以有強烈的畫面感,是因為運用了“走”“緊緊地貼”等動作描寫,細致具體地描寫出漁女是在向“我”訴說秘密;第二句話能感悟到作者精湛的心理描寫,“我”聽到漁女的話之后震驚、恐懼,作者巧妙地通過比喻表現出了這種心情。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嘗試遷移運用。
三、設計導讀單要與生活鏈接
在《風與樹的歌》之《狐貍的窗戶》中,前后出現了六次“窗戶”。作者用詩化的語言展示了失去媽媽的小狐貍的心路歷程。聰明的小狐貍極力勸說孤單的獵人用桔?;ㄈ玖怂{手指,并讓他心甘情愿交出獵槍。獵人像小狐貍一樣,從手指搭起的窗戶里看到了親人,感受到了溫暖……“窗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常見的意象,包含著豐富的含義。因此,我在設計導讀單時,有意引導學生搜集關于窗戶的資料,豐富知識。
1.借助資料,了解窗戶的起源和作用。
2.搜集含有“窗”的古詩和名言,感受不同語境中“窗”的不同含義。
在交流分享中,學生逐步認識到:窗戶在文學作品中是美的象征,它能讓人探知外面的世界,調節(jié)自己的情感,品味回憶或暢想未來。我們在焦慮、孤單、迷茫時,要像書中的小狐貍和獵人一樣,為自己的心靈打開一扇窗,去領略美麗的世界。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