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舉
大部分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大部分教師也不太喜歡教作文,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回避的現(xiàn)象,也是語文教學中值得重視的問題。導致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有很多,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
一、明確寫作目的
對寫作教學而言,教師關注的是兩個問題:“學生寫什么”和“如何讓學生會寫”。但如果學生沒有真正明白為什么要寫作文,那么即使寫作活動再生動有趣,學生寫起作文來也是困難重重或者是應付了事。因為對學生而言,寫作文只是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基本上只有語文教師才會看他們的作文。因此,難以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真實的表達需求,不能實現(xiàn)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有效溝通。
為什么要寫作文?寫作文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思想和情感,同時也是社交的一種形式。前人就是利用寫作的形式傳承他們的思想。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寫作情境,在此情境中,學生要親身參與實踐活動,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表達需求,或者是幫助學生找到社交的必要性,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讀者意識”。
例如,筆者在寫信教學時,就策劃了一次和遠方小學生“手拉手”的書信交流活動。筆者幫助學生和遠方小學生取得聯(lián)系后,讓學生以個人的名義給“結(jié)對子”的遠方小伙伴寫信。在信里,他們可以介紹自己、學校和家鄉(xiāng)的情況,可以向?qū)Ψ搅私猱數(shù)氐娘L土人情。信寫好后,筆者讓學生把信寄出去。這樣的安排,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社交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真實表達需求,為學生營造寫作情境。在寫作書信時,學生自然就產(chǎn)生了讀者意識,實現(xiàn)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寫作熱情,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挖掘?qū)懽髻Y源
習作教學不僅要激發(fā)學生自我表達的需要,產(chǎn)生讀者意識,還要適時捕捉寫作契機,挖掘?qū)懽髻Y源。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肆虐武漢,全國陷入一片恐慌。新冠疫情出現(xiàn)后,醫(yī)務工作者夜以繼日地救治病人。于是,在“停課不停學”的空中課堂網(wǎng)課中,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每日新聞發(fā)布會”、給白衣戰(zhàn)士寫慰問信、向主管部門寫建議書等,并讓有家長馳援武漢的學生積極參加《學生周報》“最美逆行者”征文活動。這場影響著全國的特殊“戰(zhàn)疫”,就可以作為學生的寫作資源。通過這次寫作活動,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慢慢養(yǎng)成了關注時事新聞的習慣,真正實現(xiàn)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樣,學生慢慢就擁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的渠道較多,教師需培養(yǎng)學生勤寫生活隨筆的好習慣,積極將作文學習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學生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家庭,在家庭中,學生會感受到喜怒哀樂,也能體會到親情的寶貴。但是大部分學生認為與父母的日常相處只是普普通通的事情,沒有任何可寫之處。筆者在母親節(jié)那天為學生安排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先讓學生送母親一件禮物,然后在觀察母親收到禮物的一舉一動后寫一篇作文,次日在課堂上相互交流,最后讓寫得好的學生朗誦自己的文章。筆者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細心留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找尋寫作素材,讓文章更具情感。
作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作文。日常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寫照。作文教學生活化,回歸了自然,回歸了主體,學生寫作也就有了源源不斷的資源。
三、拓展寫作空間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屬于學生的個性行為。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為學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特別是教材中的一些古詩文,有很強的故事性,教師可以改變一下文體,讓學生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將讀與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寫作空間。
例如,《尋隱者不遇》這首詩的語言很精練。初讀這首詩的時候,似乎很容易就讀懂了,再細加品讀,內(nèi)涵豐富。這首詩中尋訪者的提問被省略了,童子的回答應該很多,但詩人只選了三句話,寓意卻很深刻。在教學中,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找出詩中的人物,理解詩的大概意思。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尋訪者在松樹下問了什么,詩里寫了嗎?你能展開聯(lián)想把尋訪者的問話和童子的回答聯(lián)系起來嗎?”“如果你是那個尋訪者,當你隨著童子的手向山上望去時,你會看到什么?”學生回答說:“我看到的都是云霧繚繞的山?!薄拔铱吹降氖巧置艿纳?、蜿蜒的路以及云和霧。”筆者又問:“如果你是那個童子,你會說些什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回答,并讓學生扮演尋訪者和童子進行對話表演,最后把尋訪場景和過程生動地寫下來。又如,教學文言文《楊氏之子》時,引導學生先理解文本,再品味語言,最后學寫文言文——續(xù)寫楊氏之子與孔君平之間的有趣對話。在寫作中,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文言文的形式,學習文言文簡潔的表達方法。這樣的寫作訓練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很好地契合,讓寫作訓練富有成效。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和文言文的比例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首先,學生多學一些文言文可以讓白話文的表達更精簡。我們有時會有這種感覺,當用白話文表達顯得冗長啰唆時,一句文言文就能一言以蔽之。其次,文言文有時可以使語句更有韻味,且具有節(jié)奏。最后,優(yōu)秀的文言文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后代應該傳承??梢?,學寫文言文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可以拓展學生的寫作空間。
小學生喜歡和擅長模仿。筆者在教學小古文《狐貍與葡萄》一課時,讓學生把《伊索寓言》中《蟬和狐貍》的故事改為文言文格式。筆者沒有對學生拔高要求,無論學生是改一句還是改一篇都可以。這是學生改寫的:(1)昔有一蟬,棲樹而鳴。狐欲食之,乃詭設一計。(2)其與蟬對立,贊之曰:“聞先生有妙聲,可否下樹為吾歌之?”蟬覺有詐,乃摘一葉扔之,狐以為蟬,遂撲之。(3)智者,常從他人難中悟其道。智者,皆能汲訓于他人之難也!誰能想到,如此精辟的一句話竟然出自小學生之口!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每時每刻都在給筆者驚喜。
學生仿寫文言文的成就感充分激發(fā)了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積極性。為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向?qū)W生布置了不同類型的寫作任務,如文言文變白話文、白話文變文言文,以及補寫文言文、續(xù)寫文言文,等等。實踐證明,學生不僅不反感這類寫作方式,反而還很喜歡這樣的“寫作游戲”。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應該巧用文本和各種資源,巧妙選擇讀寫結(jié)合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同時,要堅持科學訓練,使學生的內(nèi)部語言得以生成,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讓習作教學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溫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