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醒 詹秦川
【摘要】? 本研究基于傳播儀式觀的視角,對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進行研究,通過對傳播儀式觀和儀式化傳播的內涵解讀,分析央視頻“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儀式化傳播的實踐與價值,以期幫助當下的媒體在開展傳播活動時更好地運用儀式化傳播。
【關? 鍵? 詞】傳播儀式觀;儀式化傳播;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
【作者單位】王醒,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詹秦川,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03.023
媒介技術的革新為各大媒體提供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契機,2020年1月27日,央視依托其新媒體平臺央視頻與中國電信合作,對雷神山、火神山醫(yī)院的建設進行全程不間斷直播。其慢直播視頻《慢直播: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吸引了大批受眾觀看,累計觀看量超過1億人次,同時在線人數(shù)高達5000萬,見證了中國的基建速度,創(chuàng)造了“云監(jiān)工”“打卡”等熱詞,形成了現(xiàn)象級傳播,成為我國直播領域的一個典型案例。此次慢直播的傳播效果遠遠超出預期,不僅在于其獨特的原生態(tài)慢直播形式、媒體的傳播推送以及內容的吸引力,還在于其契合了儀式化傳播的內涵,滿足了受眾基于情感需求和價值認同的信息需求??梢哉f,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突破了傳統(tǒng)直播的傳播瓶頸,打破了傳播傳遞觀的桎梏,是傳播儀式觀的一種典型體現(xiàn)。
一、傳播儀式觀的內涵
20 世紀 70 年代初,由于傳播傳遞觀逐漸受困于現(xiàn)實傳播環(huán)境無法繼續(xù)發(fā)展,美國傳播學者詹姆斯·W. 凱瑞開始將文化與傳播結合研究。他認為,信息傳播不僅是信息在物理空間中擴散,還是傳受雙方在同一時間關注同一信息并進行交流。他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出版的論文集《作為文化的傳播》中對傳播儀式觀進行了闡述,即將傳播視為儀式,把傳播活動看作“一種以團體或共同的身份把人們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禮”,強調傳播的意義分享和信仰建構價值。傳播儀式觀超越了傳播傳遞觀,其中儀式化傳播是對傳播儀式觀的實踐運用,對現(xiàn)實傳播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1.儀式化傳播是一種網狀傳播
儀式化傳播是一種網狀傳播,呈現(xiàn)網狀結構,因而具有網狀特性。儀式化傳播在信息傳遞過程中打破了傳統(tǒng)的線性結構,除傳達信息本身的內容外,還強調傳播要素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通過這種聯(lián)系,傳播活動能夠構筑想象共同體,使得傳播者與受眾、受眾與受眾在傳播活動中可以更好地溝通交流。在這種傳播模式下,傳播者與受眾的整體價值觀趨于一致。傳統(tǒng)媒體單向傳播時代,網狀傳播難以實現(xiàn),儀式化傳播應用困難。隨著互聯(lián)網和媒介技術的發(fā)展,網狀傳播有了實現(xiàn)的條件,儀式化傳播得以廣泛應用。在網狀結構下,儀式化傳播構筑想象中的共同體,進入儀式化傳播活動中的個體原本的身份被淡化,個體在彼此平等且毫無約束的環(huán)境中發(fā)言相對活躍。
2.儀式化傳播強調實踐
“傳播是一個符號和意義交織形成的系統(tǒng),而傳播過程則是各種有意義的符號形態(tài)被創(chuàng)造、理解或使用的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現(xiàn)實得以生產、維系、修正和轉變?!闭材匪埂. 凱瑞強調的過程就是儀式的實踐。這里的儀式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需要付諸實踐的行為,是一種與人類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具有獨立性與獨特性的過程。一方面,通過實踐才能夠把儀式從想象的過程變?yōu)榫唧w過程,通過實踐才能夠使儀式有所創(chuàng)新并得以重構;另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去豐富儀式的傳播形式,通過儀式化傳播實現(xiàn)思想統(tǒng)一和價值升華,反過來作用于現(xiàn)實世界的實踐活動。
3.儀式化傳播重視受眾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儀式化傳播打破了傳統(tǒng)信息傳播的單向性,更強調受眾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儀式化傳播中,受眾和傳播者站在同一視角觀察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結果,整個過程受眾都是主動參與的。參與儀式化傳播的受眾不再是單純的信息需求方,而是作為傳播活動的主角,主動參與、主動建設。傳播者與受眾成為傳播活動中平等的參與者,在這樣的前提下,儀式化傳播中的每一個個體彼此之間的信任感增加,整個受眾群體對活動的認同度也不斷提升。對傳播者而言,受眾群體的主觀能動性為傳播活動提供了情感支持,加強了傳播者的權威性,讓傳播者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傳播目的。
二、央視頻“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儀式化傳播的實踐
任何有目的的傳播活動都需要提前設置議程,主題、內容、傳播形式等都要經過精心安排,才能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實現(xiàn)預期的傳播目的。傳播活動的屬性與儀式展演類似,具有儀式化的特征,因此也可稱為儀式化傳播。例如我國的兩會、國慶大閱兵、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等重大事件、活動的直播,都是典型的儀式化傳播。本文以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為例來分析儀式化傳播的實踐活動,以期為業(yè)界提供借鑒。
1.技術支持下的媒介事件
儀式化傳播的實踐可以從設置傳播框架入手,媒體主導的傳播活動是媒體預測到事件具有重大意義,進而主動策劃的傳播活動。央視頻作為我國主流媒體的中流砥柱,在特殊時期肩負著傳遞真實信息、引導社會輿論以及撫慰人心的使命,在雷神山、火神山醫(yī)院的建設過程中,央視頻借助新的媒介技術,采用慢直播的形式對這一事件進行了全程直播。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將直播渠道從傳統(tǒng)媒體平臺轉移到新媒體平臺,形式也由傳統(tǒng)的直播方式轉變?yōu)樾路f的慢直播方式。與此同時,央視頻以雷神山、火神山醫(yī)院的建設為基礎,進行傳播框架設置,并借助媒介技術構建新型傳播空間,豐富了央視頻“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的儀式化傳播內容。
2.網狀傳播下的全民見證
在詹姆斯·W. 凱瑞的傳播儀式觀理論中,傳播是“一種以團體或共同的身份把人們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禮”,基于這個理論,央視頻“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就是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了龐大的群體參與到這場儀式中。2020年1月28日凌晨,微博上一條附有央視頻“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的鏈接轉載量超過12萬,點贊量超過31萬;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在直播第一天就引來上百萬人共同參與,第三天全網同時在線人數(shù)突破5000萬。
儀式化傳播能夠制造想象共同體,疫情期間,想象共同體從線下延伸到了云端,此時的云端共同體等同于儀式化傳播中的想象共同體。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通過這種特殊的直播方式,使雷神山、火神山醫(yī)院的建設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關注的工程。網狀傳播的特點就是既能夠容納差異性也能夠實現(xiàn)整體運作,比如在“雷神山”“火神山”的慢直播中,央視頻作為傳播者與職業(yè)、年齡、身份各異的受眾處于一個平等的關系當中,實現(xiàn)網狀傳播和全民見證。
3.主動傳播下的內容再生
儀式化傳播實踐的關鍵在于選擇傳播語言,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直播采用了慢直播的鏡頭語言,整個直播過程無解說、無字幕、無剪輯。受眾基于對事件的關注,以共同的身份見證雷神山、火神山醫(yī)院的建設過程。在這場儀式化傳播中,受眾充分發(fā)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對傳播內容進行解析,對鏡頭畫面進行創(chuàng)造性解讀。
受眾對內容的解讀在整個傳播過程中是無法預料與控制的,如同在一場儀式中,環(huán)節(jié)可以設置,但是每個環(huán)節(jié)究竟會制造出什么樣的效果,只有儀式的各環(huán)節(jié)開始后才能夠看到。在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受眾的解讀加速了原本傳播活動的內容再生,央視頻借助飯圈文化進一步推進傳受雙方互動,比如直播頁面設置的“助力榜”能夠吸引受眾為“挖掘機天團”打榜,在這樣的激勵下,“云監(jiān)工”們的身份扭轉,變成“挖掘機天團”的忠實粉絲。
三、央視頻“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儀式化傳播的價值
儀式對于過去的、現(xiàn)在的乃至將來的重大事件有著深刻的意義,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在重大時刻都需要儀式和儀式感,從而強化信念和價值觀念。媒體作為傳播各種聲音的平臺,借助儀式化傳播可以彰顯事件的重要性,也可以凸顯媒體的權威性。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采取儀式化傳播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1.時間與空間的延伸與拓展
儀式化傳播是儀式與傳播媒介的結合,其在形式上具有很強的面向公眾的展示性,這種展示性既指內容的呈現(xiàn),也指價值觀念的傳播。新媒體時代,公眾關注的事件可以借助新的媒介技術輕而易舉地展示出來。如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突破了物理空間的局限性,通過新媒體平臺使得雷神山、火神山醫(yī)院的建設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讓無數(shù)無法親臨現(xiàn)場的人直觀感受這一歷史性時刻,共同見證中國速度。
儀式化傳播使得媒介在發(fā)展過程中找到了時間與空間的結合點,有助于情感、信念與價值在時空中持續(xù)傳播。如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受眾通過“云參與建設”不僅滿足了自身的信息需求,同時還得到了心靈上的慰藉。
2.主體意識的激發(fā)構筑社會共識
傳播活動是為了能夠向社會大眾傳遞信息進而實現(xiàn)社會價值認同,而儀式化傳播在內容上強調人類精神與價值觀念,在目標上強調意義的生成與共享,為媒體的傳播活動提供了借鑒。央視頻“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的受眾借助APP觀看并參與到兩所醫(yī)院的建設中,這使得現(xiàn)場的建設者得到了支持與認可,也緩解了當時受眾的無助感。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當作共同體中的一員,主動參與到傳播活動中來,形成傳播共振。
通過這樣的方式,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受眾從面對無形病毒時的人人自危到建立起抗疫的信心與決心,在這個心路歷程的轉變過程中,受眾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受眾在互動的同時目標趨于一致,情感上也達到了高度共鳴,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儀式化傳播的功能。
3.主流媒體實現(xiàn)教化功能
媒介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傳統(tǒng)媒體的生存能力與傳播價值,新媒體的崛起倒逼傳統(tǒng)媒體不斷革新與進步。除了運用新的媒介技術,傳統(tǒng)主流媒體還肩負著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引導主流價值觀以及教化社會大眾的重大責任。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借助新的媒介技術在傳播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與突破,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高度融合。這對傳統(tǒng)主流媒體而言是實現(xiàn)自我革新的契機,鞏固了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輿論主陣地位置。
更重要的是,傳統(tǒng)主流媒體借助儀式化傳播真正肩負起了自身的責任,更加注重激發(fā)受眾的主動性,與受眾之間的信任升級,從而彰顯出主流媒體的價值,實現(xiàn)了社會教化功能。比如央視頻在“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中,借助自身的媒介影響力將舉國抗疫的儀式搬上互聯(lián)網,使得人人都能參與,增強了民眾抗疫的信心與決心。
儀式化傳播沒有固定的形式,其傳播方式仍然要遵循傳播的基本規(guī)律。媒體借助儀式化傳播,可以挖掘事件背后的情感與價值,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的心理與行為,從而更好地達到傳播目的。央視頻的“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是特殊時期下的傳播活動,體現(xiàn)了大眾愛國主義精神的集體爆發(f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媒體對于儀式化傳播的應用還有待探索與挖掘,以喚起大眾的共同記憶,強化傳播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蓉,史文靜. “媒體—公眾”輿論場互動機制的創(chuàng)新——基于“火神山”“雷神山”慢直播的觀察[J]. 傳媒評論,2020(10):75-77.
[2]張彬彬. 文化綜藝類節(jié)目《一本好書》的儀式化傳播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20(19):97-98.
[3]王思晴,周麗. 媒體融合下現(xiàn)象級慢直播的生產傳播規(guī)律研究——以央視頻“雷神山”“火神山”慢直播為例[J]. 傳播與版權,2020(8):112-114.
[4]趙無忌,張秀娟. 傳播儀式觀視域下戰(zhàn)“疫”話語中的文化認同與形象建構研究——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傳播為例[J]. 傳播與版權,2020(7):133-135.
[5]袁素文. 被重新定義的生活:再談儀式觀的符號[J]. 傳媒論壇,2020(15):129-131.
[6]王民悅. 儀式化傳播:新時代副刊發(fā)展的新視域[J]. 中國報業(yè),2020(7):47-49.
[7]覃愛媚. 融媒體時代少數(shù)民族文化傳播研究——基于儀式化傳播視角[J]. 傳播與版權,2019(5):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