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摘要] 古詩語言精練、意蘊含蓄,如何教好古詩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教師應牢牢抓住“詩、情、畫、意”四個方面來組織古詩教學,要從詩入手,教會學生正確朗讀古詩;以文悟情,讓學生體會古詩情感;詩畫一體,讓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古詩畫面;抓住詩意,從古詩意境上深刻理解古詩。
[關鍵詞] 讀詩;悟情;構畫;體意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燦爛的文化令世人折服,古詩正是這燦爛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作為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古詩經(jīng)過千年的錘煉,蘊藏了深厚的文化氣息,深受人們喜愛。因此,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寫者有意識地將古詩編排進每個分冊,每冊至少安排6首古詩,目的是讓學生循序漸進地了解古詩,積累古詩。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共安排古詩100多首,遠超之前所用教材。而在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很容易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解古詩的意思上,輕視對古詩意境及深層內(nèi)涵的探究,使古詩的課堂教學零碎而乏味。那么,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既理解詩意,又不破壞詩情?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古詩時可以嘗試抓住“詩、情、畫、意”四個方面來組織教學。
一、從詩入手,正確朗讀古詩
《紅樓夢》中,有“香菱學詩”一章節(jié),香菱拜林黛玉為師學作詩,黛玉便對香菱說:“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玚,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從黛玉的這段話中不難看出,要學作詩先要熟讀幾百首詩做底子,可見學詩離不開一個“讀”字。
古詩中的字詞,要考慮押韻,考慮對仗等,一些句子的表達、讀音甚至某些字詞的含義跟現(xiàn)在不太相同。所以,很多學生在一開始接觸古詩時,往往不能正確朗讀。一是個別字音讀不正確,讀成錯音,如學習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中的“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一句,最后一個字念“催”(音),但“衰”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讀“摔”(音),學生一開始幾乎都會將這個字讀錯;二是不能正確停頓,讀成破句,如學習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學生在初讀時不會停頓,看著“長天一色”像個成語,于是就把句子讀成“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三是讀起來拖沓或呆板,丟掉了詩歌應有的平仄和美感。從這幾個例子不難看出,教學古詩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把一首古詩從頭到尾讀正確。
正確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平仄,這是教學古詩的第一個難點。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就需要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將古詩讀正確,讀流利,讀出味道來。教師須對學生進行古詩朗讀指導,首先把字音讀正確,其次將停頓讀正確,最后讀出古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
二、以文悟情,體會古詩情感
古人作詩,往往在詩中蘊藏了自己的情感,要讀懂古詩,必然首先要理解古詩文字表面的意思,進而領悟詩人內(nèi)心所要表達的情感。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語文能力有限,即使正確讀完古詩后,對詩歌的意思理解還不夠透徹,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探討未知的關鍵字詞,從而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在教學時,教師要獨具慧眼,抓住古詩中畫龍點睛的字詞,或者意思與現(xiàn)在大相徑庭的地方著重展開,其他詞句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教學《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痹趯φ自姷睦斫庵?,“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是個難點。其中的“停車”“愛”“楓林”,學生都不難理解,而“晚”則交代了時間。學生比較難理解的是“坐”字,這個“坐”字在詩中的意思和現(xiàn)在常用的意思完全不同。但通過對這句詩其他內(nèi)容的理解,學生可以大膽猜測出“坐”的意思是“因為”,所以他們對“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詩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了。
理解詩意后,就能從詩句的文字中去感悟詩情。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想象詩句背后詩人想表達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充分搜集詩人在寫這首詩時所處的境況。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理解詩文的基礎上,大膽地說出詩句的意思,說說自己從詩中的所看、所聽、所想,說說詩句中意思跳躍處的內(nèi)容,甚至可以進行文體的改寫。通過這一連串的方法,去感受詩人的情感:或喜愛,或憎惡;或高興,或憂傷;或悲壯,或纏綿……
三、詩畫一體,構建古詩畫面
詩是抒發(fā)詩人情感的,而情感要通過形象構成意境,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在古詩中,有一部分是其他人或者詩人自己在欣賞了某一幅畫后,專門為這幅畫題寫的,如清朝詩人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就是為《秋江獨釣圖》所題的一首詩。由此可見,詩畫本就親密猶如一家。所以,教師在教學古詩時引導學生通過構建古詩畫面來學習古詩,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1.利用教材插圖
仔細觀察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很多古詩會配上相關的插圖,這些是非常有助于語文教學的。例如一年級下冊《尋隱者不遇》,教材上的插圖很明顯地告訴了學習者詩人詢問童子的地點,遠處云霧繚繞的群山,也清楚地詮釋出“云深不知處”的原因。教師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觀察插圖,理解詩意。
2.要求學生配圖
這是一種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古詩的學習中,對古詩中所描繪的場景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及獨特感受,用圖畫的方式表達出來。構建古詩畫面的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對古詩的更深一步的理解。
3.多媒體構圖
當下,觸摸式平板電腦已經(jīng)走到我們身邊,多功能白板已經(jīng)走進教室,我們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師可以和學生讓古詩學習變得有聲有色。例如,學習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崩枚嗝襟w構圖幫助學生學習時,再也不僅停留在靜態(tài)無聲的畫面上,它是動態(tài)的。畫面中一行白鷺撲騰著翅膀飛上了藍天,“上”字的含義一目了然;它更可以是有聲的,黃鸝的鳴叫聲從畫面中傳出,對“鳴”字的理解也就毫不費力了。
四、抓住詩意,深入理解古詩
“意”不再僅僅是古詩的意思、含義,而是更深層次的古詩意境。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只有感悟古詩之意境,才能真正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品詩,必先置身于詩人所處時代背景、寫作心態(tài),才能真正體味個中滋味。如此,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指導學生體味古詩意境。
1.了解古詩文的寫作背景
大到國家的興敗存亡,小到詩人的仕途成敗,都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意”。詩人寫詩都是有感而發(fā),由當時的所見、所聞、所經(jīng)歷而產(chǎn)生的所思、所想、所表達。因此,了解詩人的寫作背景顯得尤為重要。例如,有的詩人生活在社會動蕩時期,非常擔憂國家未來的命運,在情感的表達上會比較側重于憂國憂民;有的詩人如果仕途不順,遭遇貶謫,在所寫的詩文中,學生就可能會讀到消極和迷茫;有的詩人在佳節(jié)到來之時,與家人、朋友相隔萬里,必然是無盡的思鄉(xiāng)之情及傷感孤楚之意……
2.與詩人情感產(chǎn)生共鳴
讀者如果和詩人處在相似的情境中,對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就會有更深切的體會。因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與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從而更深入地體會古詩意境。如教學李白的《靜夜思》,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和父母或其他親人的深厚感情,想象自己和親人分處異地、舉目無親而又特別渴望見到親人時,會如何想念自己的親人,進而深刻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感受這首詩的意境。
3.讓學生反復誦讀、品味
反復誦讀是在已經(jīng)理解詩文意思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為了感悟古詩的意境,更深刻地理解古詩,也可以是以此探求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詩文所蘊含的哲理。如學習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可先讓學生理解詩文內(nèi)容,然后反復誦讀。讀著讀著,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整首詩描寫的是茫茫冰雪、無人群山這樣一種寂靜、清冷和凄涼的畫面。學生會很自然地想到:為什么老翁獨自一人在這樣的季節(jié)、這樣的地方垂釣呢?此時,教師可將詩人被貶的遭遇介紹給學生,再請學生以多種方式誦讀、品味,仔細觀察每行詩文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千萬孤獨”。這四個字充分體現(xiàn)了詩歌的意境,也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這樣,詩人借描寫山水景物,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以此寄托自己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清高、孤傲的情感。
在“詩情畫意”中學習古詩,是學生非常喜聞樂見的。作為教師,在古詩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結合這些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和審美情趣,充分感受古詩文——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1995:365-366.
[2]劉永維.古詩情感和意境的感悟方法[J].新語文學習,2006(04):82-83.
[3]唐慧琴.引導學生領略古詩詞的魅力[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