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益
【摘? ?要】當前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存在著目標不明,內(nèi)容零散、方法單一等問題,直接導致復習的低效。教師應通過目標設計、內(nèi)容整合、多樣設計、有效評價等方式,引導學生提問、猜想、表達和運用,最終形成契合PEP教材的復習課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提高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復習教學;目標制訂
小學英語復習課是對整個單元乃至整個學期知識的鞏固和教學的總結(jié),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幾年,有效的英語復習課設計方案受到學生和教師的歡迎。然而,英語復習課教學中仍存在如下問題:目標不明,缺乏計劃性;內(nèi)容零散,缺乏系統(tǒng)性;方法單一,缺乏趣味性。
總體而言,教師在設計復習課時,要從復習準備階段(即學習目標、學情分析)、復習開展階段(即內(nèi)容整合—梳理歸納—綜合運用)和復習延伸階段(即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這就好比一場歌劇有其序曲、主體、尾聲一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為一體。
本文擬結(jié)合教學實例,以“復習目標”為導向,從現(xiàn)存的復習教學問題入手,通過復習課設計的探索,優(yōu)化PEP教材的每個板塊,增強復習課的趣味性,從而有效開展復習課教學,最終形成契合PEP教材的復習課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
一、復習準備階段——目標設計,導航課堂
復習課的教學目標不能簡單定位為以往知識的簡單重現(xiàn)和機械操練,而是要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查漏補缺,鞏固重點,發(fā)展技能,提高能力。
(一)分析教材,結(jié)合重、難點制訂目標
復習準備階段,教師需要認真分析教材,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結(jié)合重、難點有所側(cè)重地進行復習,從而幫助學生鞏固重點、突破難點、發(fā)展技能、綜合運用。
如在進行PEP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Fruits的復習課時,教師制訂了以下復習目標。
1.復習學過的水果類、食物類和飲料類詞匯。
2.能把本單元所學的與別人分享食品的句子以及表達自己喜愛的食品的句子運用到短劇中。例如:Do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Have some more? / It tastes good!/ I like.../ I dont like...
3.能將句型“It is a fine day. What big/ nice...!Im hungry.”運用到短劇表演中。
4.能表演短劇A Greedy Fox,并感悟出做人不能太貪心的道理。
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以表演短劇的方式進一步復習關鍵詞句,具體如下。
短劇劇本:A Greedy Fox
地點:Sheeps Fruit Garden
人物:F=Fox; S=Sheep
F: Its a fine day. Im hungry. Wow, what nice pears! Hello, sheep. Can I have a pear,please?
S: Sure, here you are.
F: Hmm, it tastes good. I like pears.
S: Have some more?
F: Yes, thanks.
F: Can I have some apples?
S: Sure. Here you are. Do you like bananas?
F: Yes, they taste good!
The end: Oh ,no! Im full. I cant go out. Help!
短劇中反復出現(xiàn)了表示食物的單詞以及表達自己喜愛的食品的句型。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有效地鞏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知識與技能目標圓滿達成。生動幽默的短劇設計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情境,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實現(xiàn)了過程與方法目標。
(二)分析學情,結(jié)合薄弱點制訂目標
上復習課前,教師需要分析學情,特別是要分析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來說,單純的教和讀的復習方式缺乏創(chuàng)意,刻板生硬。對此,教師應了解此時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和沒有掌握的知識分別是什么,并根據(jù)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情況制訂合理的復習目標,使學生突破薄弱點,學有所獲。
如“Wh-問句”及其回答一直是學生的薄弱點,大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太理想,經(jīng)?;煜@幾個問句。結(jié)合這種情況,教師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在理解故事大意的基礎上,重點復習以下幾個疑問詞:Who,When,What,Where,Why,How引導的問句。經(jīng)過一定的訓練,學生能熟練運用這幾個問句進行提問并作答。
二、復習開展階段——化零為整,巧構(gòu)內(nèi)容
綜觀復習課內(nèi)容,可以發(fā)現(xiàn)各板塊知識點有相對的獨立性,較為零散。知識點的不連貫導致學生語言習得和運用出現(xiàn)了斷層。這就需要教師吃透教材,整合內(nèi)容,合理安排。
(一)梳理教材,整合知識
教師既要從宏觀上把握整套PEP教材與各冊教材之間以及同一冊教材各單元之間在語言知識上的共通點,又要根據(jù)復習目標構(gòu)建教學內(nèi)容,最終實現(xiàn)目標的精確化、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課堂的高效化。經(jīng)過對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以“season”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了重組,見表1。
在復習準備階段,教師要將教材各部分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梳理。以“season”這一主題為例,教師通過整合使教學內(nèi)容成為一個連貫的關于談論季節(jié)的大情境。事實上,從談論季節(jié)、月份,到顏色、天氣以及服裝,再到食物、水果……這些零散的片段都可以被整合為合理的大情境。這樣的操作呈現(xiàn)了教師教的思路,梳理了學生“學”的脈絡,使目標更精確、更有效,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的復習過程。
(二)劃分主題,建立聯(lián)系
教師認真梳理教材,整理歸納出教材內(nèi)容涉及的幾大主題,再圍繞這幾個主題,每節(jié)課突出某一任務來進行復習。此外,教師還對8冊書中各模塊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將相關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作為一大主題進行復習,建立起縱向的聯(lián)系。每大主題的復習應包括相關詞匯、常用句型、典型對話(段落)及涉及的語法等幾個方面,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練習。其中,劃分出的每個板塊應從相關課文模塊、重點涉及語法、重點涉及功能等方面進行復習。表2為PEP教材整合的主題。
三、復習鞏固階段——多樣設計,提升能力
鞏固環(huán)節(jié)是復習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厘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升綜合語言能力。
(一)以情境為主題,梳理歸納
話題能很好地將相關內(nèi)容融為一體,把原本零散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為學生提供一個運用語言的真實情境,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圍繞“Friends”這一主題,教師帶領學生以談論朋友為切入點,從介紹朋友的姓名、年齡、身高、體重開始,到描述朋友的外貌,再到了解朋友的特長、愛好。對話始終圍繞如何談論朋友的不同方面展開。
教師帶領學生談論Name,Age,Height,Weight ,Appearance等信息,自然將學生帶入主題,師生對話如下。
T:Hi, everyone. Im glad to introduce my friend to you. She is a girl. She is 20 years old and she is 1.61 meters. She is strong and kind. She likes reading books.
T: Its your turn. What about your friends?
S: My friend is a boy / girl. He / She is... He / She likes...
整個設計始終圍繞“朋友”這一主題展開。教師由談論自己的朋友導出復習的主題,再引導學生談論他們的朋友,從而實現(xiàn)語言的綜合運用。學生在表達的同時復習了已學的知識,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以“概念圖”為輔,綜合運用
概念圖不僅能緊扣主題,將繁亂的信息圖表化、清晰化,而且能有效連接新舊知識,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手段,有利于對復習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化的歸納梳理。以“My family members”這一主題為例,教師在對PEP六年級上冊進行復習時,將Ways to go to school,I have a pen pal和What does he do?這幾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并通過師生問答、生生問答,逐漸將概念圖完善,如圖1。
在口頭操練結(jié)束后,教師鼓勵學生借助概念圖,從愛好、職業(yè)、工作單位、出行工具這幾個方面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員。學生對概念圖中的關鍵信息進行簡單的整合,就可以完成語言的輸出。教師也可鼓勵有能力的學生進行書面表達,幫助學生將語言知識內(nèi)化為語言能力。通過補全“概念圖”,教師幫助學生梳理了三單元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并對新舊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合,實現(xiàn)了復習的有效性。概念圖的即時生成為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
四、復習評價——制定體系,反饋信息
教學離不開評價,復習課也是如此。有效的評價能夠檢驗學生的復習情況,有效獲得教學反饋。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關注學生的過程性表現(xiàn)和學習結(jié)果,為后續(xù)教學的展開提供依據(jù)。
(一)以“評價表”助力,鞏固提升
對學生進行一周一次的階段評價,能夠進一步促進他們歸納本周復習內(nèi)容,梳理和復習重點單詞、句子以及交際用語。事實上,評價也需要系統(tǒng)性和層次性,而“評價表”恰恰能夠反映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積極性以及復習效果等。“評價表”由“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讀背書情況”“額外加分項”組成,如實記錄了每位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復習和反思,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評價表”也是教師獲得教學反饋信息的有效途徑。
(二)豐富作業(yè)形式,增強復習的延續(xù)性
在練習教學中,教師要使課堂學習有效地向課外活動延伸,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要求高年級學生復述課文,把對話改編成短文,組織學生表演英語課本劇等。這樣的活動既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創(chuàng)建微信平臺,增強復習的聯(lián)系性
微信可以用于學習,如開展多人互動性評價。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所學重點詞句,將朗讀和背誦的音頻上傳至微信群。教師及時給予點評與指導,學生和家長參與討論,家校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
總體而言,復習課的核心是“運用”,只有綜合復習前、復習中、復習后的教學策略,抓住英語資源,才能讓學生的語言運用向深廣處延伸。英語教師要以“復習目標”為導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復習發(fā)展的脈絡,利用板塊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案,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調(diào)整復習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顧云.小學英語綜合復習課的思索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8(7).
[2]韓剛.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gòu)[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3]黃雪祥.Language in Use單元教學設計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7).
[4]廖榮蓮.小學英語復習課的“四字法”[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5).
[5]王福華.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有效實施策略:以外研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4(1).
(浙江省溫嶺市九龍學校?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