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芳,徐 淑,張振飛,陳炳旭*,肖漢祥*
(1.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廣州 510640;2. 廣東省植物保護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640)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furgiperda,又稱秋粘蟲,屬鱗翅目夜蛾科,是一種遷飛性害蟲,原產于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qū)(Storeretal., 2010),其食性雜且寄主廣,可取食玉米、水稻、小麥、高粱、甘蔗和花生等多種作物,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Toddeetal., 1980; Salvadorietal., 2012)。由于草地貪夜蛾具有適生區(qū)域廣、遷飛能力強等特點(江幸福等, 2019),現(xiàn)已入侵美洲、非洲、亞洲等100多個國家(Goergenetal., 2016; Sharandbasappa, 2018; 王磊等, 2019)。
從2019年1月于我國云南省普洱市首次發(fā)現(xiàn)該蟲為害冬玉米以來,在我國不同地區(qū)陸續(xù)發(fā)現(xiàn)該蟲危害,截止到2020年7月9日我國共有21個省(市、區(qū))1 029縣(區(qū))發(fā)現(xiàn)草地貪夜蛾幼蟲,危害面積為65.53×104ha(王磊等, 2020),主要危害高粱、谷子、麥、薏米、花生、莪術、香蕉、生姜、竹芋、水稻、馬鈴薯、油菜、辣椒等多種農作物(姜玉英等, 2019)。草地貪夜蛾是新入侵我國的重大農業(yè)害蟲,篩選合適的化學防治藥劑對阻止該蟲在我國的迅速蔓延非常重要。在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草地貪夜蛾方面,2000年以前國際上主要以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為主(Piter, 1986)。近年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乙基多殺菌素等新品種殺蟲劑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具有較好的效果(崔麗等, 2019)。林璐璐等(2020)評價了6種藥劑對入侵安徽草地貪夜蛾種群的室內毒殺作用及田間防治效果,結果表明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室內毒殺作用最高、田間防效最好,其次是60克/升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和20億PIB/mL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懸浮劑,而8 000 IU/μL蘇云金桿菌懸浮劑、80億cfu/mL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懸浮劑和100億cfu/g白僵菌原粉粉劑對安徽草地貪夜蛾的室內毒殺作用和田間防效均較低。尹艷瓊等(2019)報道,云南省草地貪夜蛾種群對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和乙基多殺菌素、虱螨脲、氯蟲苯甲酰胺、蟲螨腈、茚蟲威這幾類新型作用機理的殺蟲劑敏感較高,對傳統(tǒng)殺蟲劑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生物農藥Bt敏感較差。范曉培等(2020)測定了7種藥劑對陜西地區(qū)草地貪夜蛾的室內毒力測定及田間防治效果,結果表明,7種殺蟲劑的室內毒殺作用依次為60克/升乙基多殺菌素>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蟲酰肼>30%氟鈴脲·茚蟲威>1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蟲螨腈>240克/升蟲螨腈>5%氯蟲苯甲酰胺>100億孢子/mL短穩(wěn)桿菌,而田間防效結果表明,60克/升乙基多殺菌素和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蟲酰肼對草地貪夜蛾幼蟲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較好。由于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種群不同、我國各地不同氣候和環(huán)境條件以及各地用藥水平不同,全國各地草地貪夜蛾對殺蟲劑的敏感性可能呈現(xiàn)區(qū)域性差異。因此,及時了解廣東地區(qū)草地貪夜蛾種群對殺蟲劑的敏感性水平及田間防治效果,對指導廣東地區(qū)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測定了幾種農藥對廣東地區(qū)的草地貪夜蛾種群室內毒殺作用及大田防治效果,為廣東地區(qū)生產上草地貪夜蛾的用藥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
1.1.1供試昆蟲
用于室內生物測定的草地貪夜蛾采自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鐘落潭鎮(zhèn),以新鮮玉米葉片在室內進行人工飼養(yǎng)1代,選擇個體大小和發(fā)育一致的3齡幼蟲進行毒力測定。飼養(yǎng)條件:溫度26±6℃,光周期L ∶D=14 h ∶10 h,相對濕度85%。
1.1.2供試藥劑
96%氯蟲苯甲酰胺原藥、96.2%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藥和71.8%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原藥,由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0克/升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由美國富美實公司提供;150克/升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懸浮劑,由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由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由上?;莨猸h(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1室內毒力測定
藥液配制:供試藥劑氯蟲苯甲酰胺原藥、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藥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原藥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原藥溶解后配制成母液備用。用含0.1%吐溫-80的清水等比稀釋母液,配制成試驗所需濃度。氯蟲苯甲酰胺原藥稀釋為2、1、0.5、0.25、0.125、0.063和0.031 mg/L 6個處理;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藥稀釋為60、30、15、7.5、3.75和1.875 mg/L 6個處理;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原藥稀釋為1、0.5、0.25、0.125、0.063和0.031 mg/L 6個處理。另設含0.1%吐溫-80和相同比例二甲基甲酰胺的清水作對照。
測定方法:室內毒力測定方法采用葉片浸漬法。將喇叭口期幼嫩玉米葉片剪成長約7 cm、寬約2 cm的長形葉片,然后將葉片放入各處理藥液中浸10 s,取出自然晾干后放入培養(yǎng)皿(?=9 cm)中,每培養(yǎng)皿放3片葉,接入饑餓4 h的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10頭,每處理重復4次。處理后將培養(yǎng)皿放置于溫度26±2℃、光周期為L ∶D=14 h ∶10 h、相對濕度為85%的人工氣候箱中。
1.2.2田間試驗
田間藥效試驗設在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白云試驗基地內進行,供試的玉米品種為粵甜8號,試驗時玉米處于喇叭口期,長勢均勻,所有試驗小區(qū)栽培條件(土壤類型、水肥管理、移栽期、種植密度、生育期、水層管理)均勻一致,且符合當?shù)乜茖W的農業(yè)實踐。試驗時田間草地貪夜蛾以2~3齡幼蟲為主。200克/升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設35、40、45 g/hm23個處理;150 g/L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懸浮劑設22.5、45、67.5 g/hm23個處理;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設15 g/hm21個處理;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設11.25 g/hm21個處理,另設空白對照,試驗共9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次,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30 m2,小區(qū)之間的保護行寬1 m2。試驗于2019年8月29日施藥1次,將藥劑按照試驗設計稀釋后均勻噴霧,對照小區(qū)進行噴清水處理,每小區(qū)噴2.7 L藥液(折每公頃噴900 L藥液)。試驗當天氣溫26.0~35.2℃,日日照時長為6.5 h,平均相對濕度82%。
1.3.1室內毒力測定
處理72 h后檢查試驗結果,以毛筆輕觸蟲體,不能協(xié)調運動的幼蟲視為死亡,對照死亡率小于10%為有效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計算毒力回歸線、致死中濃度(LC50)及95%置信限、相關系數(shù)。
1.3.2田間藥效試驗
于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shù),藥后1 d、3 d和7 d進行藥效調查。調查方法:每小區(qū)5點取樣,每點固定調查10株玉米,并掛牌進行標記,調查記錄玉米植株上的所有活蟲數(shù),根據(jù)藥后的蟲口減退率計算防治效果。
在施藥后全程觀察各藥劑處理對玉米是否造成藥害,以確保藥劑處理對玉米的安全性。
用DPS 17.10高級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3種殺蟲劑對廣東地區(qū)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見表1。測定結果表明,對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的室內毒力效果: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對廣東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的室內毒殺作用最高,72 h LC50為0.037 mg/L,氯蟲苯甲酰胺對廣東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的室內毒殺作用次之,72 h LC50為0.094 mg/L,而高效氯氟氰菊對廣東玉米上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的室內毒殺作用最低,72 h LC50為5.336 mg/L。
田間試驗結果(表2)表明,供試的4種藥劑對草地貪夜蛾的速性效較差,藥后1 d,4種藥劑對草地貪夜蛾的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其中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用藥45 g/hm2的防治效果高最為59.67%,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用藥15 g/hm2的防治效果最低為40.79%。藥后3 d,3種藥劑對草地貪夜蛾的的防治效果與藥后1 d相比均有大幅提升,其中150 g/L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懸浮劑用藥67.5 g/hm2的防治效果高最為88.55%,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處理的防治效果較比其它藥劑處理的防治效果差,僅為67.26%。藥后7 d,除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外,其它幾種藥劑對草地貪夜蛾的的防治效果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用藥45 g/hm2和150 g/L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懸浮劑用藥67.5 g/hm2的防治效果均高于90%,而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比藥后3 d的防治效果降低,用藥15 g/hm2的防治效果僅為55.75%。
表1 3種藥劑對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的毒力測定結果
表2 4種藥劑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防治效果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各處理未發(fā)現(xiàn)對玉米產生藥害和其它不良影響,試驗藥劑在本試驗條件下均對玉米安全。
在美洲,應用化學農藥防治草地貪夜蛾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草地貪夜蛾已對擬除蟲菊酯類、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等多種類別的化學藥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Young, 1992)。雖然草地貪夜蛾對部分農藥已產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但目前施用化學農藥仍是防治草地貪夜蛾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國推薦了一系列藥劑用于防控草地貪夜蛾,主要包括甲氨基阿維菌素、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虱螨脲、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金龜子綠僵菌等單劑及其復配藥劑等。(引用材料, 農業(yè)部網站)
草地貪夜蛾入侵我國主要分東線和西線兩條遷飛路徑,入侵云南的草地貪夜蛾主要來自緬甸(Lietal., 2020),入侵廣東的草地貪夜蛾種群蟲源地可能分布在越南、老撾中北部(齊國君等, 2019)。不同地理種群草地貪夜蛾對化學藥劑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針對入侵廣東的草地貪夜蛾種群開展了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藥效研究。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氯蟲苯甲酰胺和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對廣東草地貪夜蛾具有較好的室內毒殺效果,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室內毒殺效果較差。趙勝園等(2019年)的研究表明傳統(tǒng)的有機磷類、擬除蟲菊酯類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已不能有效地防治云南省普洱市草地貪夜蛾,本研究結果也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已不能有效地防治廣東地區(qū)草地貪夜蛾,可能原因是草地貪夜蛾自美洲通過非洲遷入亞洲,這期間接受了不同國家上述農藥的選擇作用,在農藥的選擇下,草地貪夜蛾對這幾類農藥產生了抗性。馬千里等(2020年)采用噴霧法測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對廣東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的毒力,LC50為42.39 g/L,其對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的毒殺效果較本研究采用浸葉法測定的結果 5.3364 mg/L差,測定結果存在差異可能是由于測定方法不同而產生的差異,本文采用浸漬法,而馬千里采用的噴霧法。
本研究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50 g/L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懸浮-懸浮劑和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對草地貪夜蛾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后1 d的防治效果在45.05%~59.67%之間,藥后3 d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藥后7 d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趙勝園等(2019年)報道,乙基多殺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氯蟲苯甲酰胺、乙酰甲胺磷對草地貪夜蛾具有較好的速效性和防控效果,藥后3 d的蟲口減退率及防效均大于70%;藥后5 d,防效及蟲口減退率均超過80%,藥后7 d對該蟲的防效仍然大于80%。
草地貪夜蛾是遷飛害蟲,不同的地區(qū)的用藥水平存在差異,廣東是草地貪夜蛾周年繁殖區(qū)(楊光, 2020),廣東各地應加強對草地貪夜蛾的抗藥性監(jiān)測,掌握廣東不同地區(qū)的草地貪夜蛾的抗藥性,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根據(jù)草地貪夜蛾的抗藥性變化,在用化學農藥防治時應采用不同作用機制、無交互抗性的殺蟲劑進行輪換用藥,減緩農藥的抗藥性,減少農藥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