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家國之間:抗戰(zhàn)時期中共對傳統(tǒng)家庭的改造與民眾動員

2021-03-26 19:07:44屹,張
關鍵詞:二流子婦女革命

張 屹,張 嘉 友

(西南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10)

一般認為,農民因其階級地位而具有天然的革命性,因此,中共革命的勝利應歸功于農民階級對革命與生俱來的整體性擁護,但事實并不盡然。中國農民階級因其內部諸因素的特殊性、復雜性,并不能構成整體性擁護革命的充分條件。在中國傳統(tǒng)的農民家庭中,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宗族觀念與自由分散的經濟形式,這些均與中共所倡導的革命意識形態(tài)格格不入。但中共的高明之處,在于能夠將落后的農民改造為忠誠的革命擁護者與堅定的革命同行者。那么中共是如何剔除背離革命的不良家風,如何將“二流子”改造成“勞動英雄”的?又是如何推動家庭生產的革命轉向的?循由這一思路尋求問題的答案,或有助于把握中共傳統(tǒng)家庭改造的歷史脈絡,同時對理解中共的民眾動員及其效果亦有所裨益。

近年來,隨著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崛起,作為日常生活基本單位的家庭逐漸引起一些學者的注意,其中不乏一些別開生面的研究和頗具新意的思考。就家庭與革命的研究而言,相關研究主要分為兩個基本的方面。一是以家庭作為基本的研究單位,考察革命過程中家庭的整體變遷;二是以婦女、“二流子”等家庭成員,或以婚姻、生產等家庭活動為考察對象,探討其在革命過程中的轉變及其對革命的影響[1-9]。但是,就本文所涉及的傳統(tǒng)家庭改造與民眾動員來看,相關研究成果仍較有限,且多數集中在社會史、文化史范疇內,從黨史、革命史層面,對傳統(tǒng)家庭改造與民眾動員關系的考察也尚待豐富。

一、舊瓶新酒:根據地傳統(tǒng)家庭改造的緣由

考察中共民眾動員的來龍去脈,既要立足于20世紀中國大歷史的高度,置身于時間維度、空間維度與主體維度的三維場域之中,同時更須立足于細微之處,以察秋毫之微。唯其如此,方能在“眾聲喧嘩”之中,還原其歷史本相。傳統(tǒng)家庭改造為考察近代以來尤其是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社會與革命,提供了一個更為鮮活的視角。隨著現代民族國家的興起與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輸入,“革命”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詞語,被賦予了社會變革的新內涵。在此時代背景下,中國傳統(tǒng)家庭,這一社會形態(tài)的“舊容器”或“舊瓶子”,已經難以容納革命的“新酒”,改造傳統(tǒng)家庭成為一種社會共識。

(一)歷史追問:“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家庭改造及不足

傳統(tǒng)家庭改造是中國革命動員實踐中的一道別樣風景,中國革命早期的傳統(tǒng)家庭改造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其一,“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新式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家庭改造的爭論與闡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改造傳統(tǒng)家庭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尋求民族振興之路的一種新嘗試。一些經歷了歐風美雨洗禮的新式知識分子,開始將西方自由戀愛、自由婚姻的新鮮話語,引入到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改造之中,試圖在傳統(tǒng)家庭的改造中,尋求一條指引中國傳統(tǒng)社會走向現代化的改造道路。在現代與傳統(tǒng)的對立中,陳獨秀、李大釗屬領此風氣之先者。陳獨秀將批判的矛頭指向傳統(tǒng)家庭的宗法制度:“為人子、為人妻者,既失個人獨立之人格,復無個人獨立之財產。父兄畜其子弟,子弟養(yǎng)其父兄?!盵10]李大釗也對傳統(tǒng)家庭的弊端痛下針砭:“(傳統(tǒng)家庭)于父子關系只用一個‘孝’字,使子的一方完全犧牲于父;于夫妻關系只用幾個‘順’‘從’‘貞節(jié)’的名辭,使妻的一方完全犧牲于男子?!盵11]百年之后,其時學人爭鳴的歷史背影已漸行漸遠,但他們對封建宗法觀念的犀利批判,對民主平等的狂熱推崇,已經被定格為中國家庭史中最耀眼的圖景。

其二,土地革命時期,中共在蘇區(qū)的傳統(tǒng)家庭改造實踐。在蘇區(qū),中共承繼了“五四”以來“家庭革命”的精神,并繼續(xù)高舉批判、改造封建家庭的旗幟,圍繞婦女解放、家庭改造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法律構建與實踐探索。在法律構建方面,鄂豫皖、閩西等根據地頒布了《婦女問題決議案》,蘇維埃中央政府頒行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這些婦女法案、婚姻法案為蘇區(qū)的傳統(tǒng)家庭改造奠定了法律基石。在蘇區(qū),婦女走出家庭、參加革命成為一種社會風尚。但是作為舶來品的現代婚姻法,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脫離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實際的問題,并產生了一些“水土不服”的排異現象。如蔡暢曾批評部分婦女干部在宣傳婚姻家庭政策中存在的問題:“有不少是只知道到處背誦一些‘婚姻自由’、‘經濟獨立’、‘反對四重壓迫’等等口號……致使婦女工作不能得到社會輿論的同情,陷于孤立。”[12]顯然,中共也意識到了蘇區(qū)婚姻家庭改造中的嚴重問題:“這種脫離婦女群眾的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傾向,是使婦女工作停滯不能更進一步發(fā)展的基本原因?!盵13]這些土地革命時期傳統(tǒng)家庭改造的未解之問,并未隨時間的流逝而被遺忘,反而成為抗戰(zhàn)時期中共必須繼續(xù)探索、繼續(xù)作答的現實問題。

(二)封建家風:鄉(xiāng)村革命中的舊鐐銬

抗戰(zhàn)時期,中共在廣袤的鄉(xiāng)村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數量眾多的抗日根據地,并逐漸開始將鄉(xiāng)村納入革命政權建設實踐。然而,其政治權力的向下延伸卻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在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地的初期,一位八路軍干部為我們勾勒了一幅鄉(xiāng)村社會的圖景:“多數老百姓仍然貧困,而且惰于生產,村里到處游蕩著二流子;而對于軍隊,則不但缺少認識,而且保持著一種傳統(tǒng)的敵意和疏遠……”[14]這位八路軍干部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共對鄉(xiāng)村社會治理的擔憂。在鄉(xiāng)村地區(qū),以血緣為基礎、以宗法為內核的封建家庭制度在權力體系中占據了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就鄉(xiāng)村權力體系而言,“皇權不下縣”并不僅是一句“民間俚語”,它為傳統(tǒng)士紳掌控鄉(xiāng)村提供了體制和文化上的支撐。因此,中共欲在鄉(xiāng)村社會中獲得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與政治權力的鞏固,必須從鄉(xiāng)紳統(tǒng)治的政治載體——傳統(tǒng)家庭上尋求突破口。艾思奇在闡述傳統(tǒng)家庭問題時,曾以警惕與批判的語氣指出:“兩千多年的封建統(tǒng)治的嚴重影響,使它內部仍保留著家長專制制度的殘遺。有這種殘遺之存在,就會妨害家庭關系的真正鞏固團結,就會妨害家庭經濟的順利發(fā)展,也會妨害抗戰(zhàn)建國?!盵15]444-445艾思奇實際上理清了封建家風的兩大危害。

其一,封建家風危害家庭和睦,妨礙家庭團結。在流行于陜北的地方民歌中,有許多對傳統(tǒng)婚姻家庭陋俗的鮮活描寫,如陜北民歌《媳婦受折磨》,從一位婦女的視角,哭訴了其所遭遇的買賣婚姻及來自其他家庭成員的苛待:“太陽出來照山坡,有一個媳婦受折磨。手提籃兒上南坡,上了南坡摘豆角。一筐豆角未摘得,碰上了娘家親哥哥。搬一圪塔石頭對面坐,妹妹有言對哥說。不怨哥來不怨嫂,只怨二老事作錯。三十兩銀子賣了我,不賣平川賣山坡。早起擔水二十擔,夜晚紡線三更天。青石板炕來冷被子蓋,凍得妹妹睡不著。將睡著來就夢見,夢見公公叫我來。打開窗子望外看,天上星星未曾落。緊梳頭來慢纏腳,急急忙忙到灶火。家業(yè)大來人口多,洗臉水添下多半鍋。麻柴桿來豆柴火,三口兩口吹不著。公公過來踢兩腳,婆婆過來扭耳朵。這一個媳婦受折磨,寧愿死來不愿活?!盵16]民歌雖是文藝作品,有些地方不免夸張,但所描繪的買賣婚姻以及舊家庭對婦女的苛待這些基本情況還是具有相當的真實性,且反映了鄉(xiāng)村婦女的真實情感。此外,買賣婚姻的情況在當時《解放日報》的報道中也得到驗證:“延安縣柳林區(qū)二鄉(xiāng)居民苗永旺將剛滿十五歲的女兒賣出,計得1 800元、二斗米、二丈布?!盵17]說明這些現象具有廣泛性??链龐D女、買賣婚姻等落后的封建家風,導致了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惡俗化,造成嚴重的家庭矛盾。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矛盾則可能成為社會穩(wěn)定的隱患。在抗戰(zhàn)的背景下,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是構成持久抗戰(zhàn)能力的基礎。因此,中共必然將構建和諧團結的家庭作為其重要的社會治理目標。

其二,封建家風束縛家庭生產,導致生活困難?!督夥湃請蟆吩鴮χ袊鴤鹘y(tǒng)家庭的生產狀況做了如下的生動描寫:“我們妯娌三人,過去作生活還有些不太好。比如不論大小生活,都一起來作,互相客氣著,有些小生活上,你也動手,我也動手,就浪費了。”[18]傳統(tǒng)家庭中的“互相客氣”導致了生產的低效率,同時也與中共所倡導的“大生產運動”在價值理念上存在著無法調和的矛盾。掀開“互相客氣”的光鮮外衣,傳統(tǒng)家庭中更多存在的是與革命要求格格不入的不良家風:“他有三個兒子和三個媳婦,各人都怕自己多出力,甚至個別媳婦還好偷一點東西占為己有;九口人中,除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孩外,八個人有八條心。”[19]這些樸實話語背后所揭示的低效率勞動與不和睦家風,并非一家一戶的小問題,而是具有社會普遍性的、制約鄉(xiāng)村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整體性枷鎖。因而傳統(tǒng)家庭問題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關系根據地生存成敗的關鍵性的經濟問題?!帮L起于青萍之末”,傳統(tǒng)家庭的問題,追本溯源仍然是人的問題。解決傳統(tǒng)家庭中的不和睦與生產的低效率,必須著手考察傳統(tǒng)家庭的內部成員。

(三)異類成員:傳統(tǒng)家庭中的革命旁觀者

在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以后,陜甘寧邊區(qū)的經濟困難也日漸突出。在此背景下,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參加經濟生產、共克時艱,成為中共民眾動員的現實需要。在根據地的傳統(tǒng)家庭中,囿于男耕女織的家庭婦女、游手好閑的“二流子”就成為補充勞動力的潛在來源。因此,改造傳統(tǒng)家庭,必須深入考察家庭婦女、“二流子”的問題,尋求動員的可能性。

其一,由于愚昧落后的觀念與低效繁瑣的家務,婦女群體難以參加社會性活動,成為革命的旁觀者。在中共的敘事話語中,婦女被稱之為“半邊天”,這一話語的形成源自中共對婦女工作的長期關注與積極實踐。1943年2月,中共重申了婦女工作對于革命動員的重要性:“提高婦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達到解放的道路。”[13]25中共對婦女解放的規(guī)定性闡釋,決定了婦女不可能處于中共革命視野之外。然而,正如美好的希望總是根植于現實的矛盾之中,中共對婦女的期望與婦女的現狀之間仍橫跨著一條鴻溝。在許多鄉(xiāng)村地區(qū),婦女被束縛在家里,甚至失去了出門的權利:“出門嗎?人們說她們天生就是‘屋里人’,貧困的索子拉著腿,封建的巨掌按著頭,在這里,女子是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地獄里?!盵20]此外,在北方鄉(xiāng)村,曾經流傳著許多令今人難以理解,卻又真實存在的風俗:“婦女下地、上場就會少打糧或不打糧,婦女打井不出水,……婦女會沖了風水財氣?!盵21]這些民俗看似荒誕不經,但又確實對20世紀30、40年代的鄉(xiāng)村婦女發(fā)生著不可忽視的束縛作用。這種束縛不僅是對婦女的觀念上的歧視,而且也將家庭婦女的勞動范圍限制在繁瑣的家務之中。這些史料所揭示的封建家風對婦女經濟生產權利的束縛,成為中共在鄉(xiāng)村場域,對傳統(tǒng)家庭中的形形色色的陋俗與問題進行一場徹底的、革命的、現代化改造的現實緣由。

其二,部分家庭成員淪為敗壞風氣、阻礙生產的“二流子”,被視為革命的破壞者。一方面,“二流子”曾長期出沒于各個村落,他們“不務正業(yè)、游手好閑,沿門乞討,抽大煙,耍賭博,當巫神”[22]。他們的這些“越軌”行為助長了迷信、偷盜、懶惰、詐騙等不良社會風氣。因此,在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衡量標尺下,“二流子”就成為傳統(tǒng)家庭中的異類成員與鄉(xiāng)村社會的亞文化群體?!督夥湃請蟆吩u神官巫婆等“二流子”投機倒把,破壞鄉(xiāng)風民俗:“一個神官看一個病,至少要賺一百元,還有一升米,酬神還要二升米,一尺布,一個豬頭,一只雞,大饅頭三個,梳子一個,頭繩五尺……”[23]官方媒體對“二流子”的關注,也說明這一問題已經成為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二流子”不僅是鄉(xiāng)規(guī)民約的挑戰(zhàn)者,甚至還成為中共政權建設的潛在危害者。邊區(qū)政府人員在開展“大生產運動”的民眾動員時,竟然也遭到“二流子”的話語挑釁:“我們吃自己的,咬住我們毬根子哪?”[24]不僅于此,“二流子”還得意洋洋地嘲笑參加“大生產運動”的民眾:“你們生產了,吃的穿的反不如我。”[25]并對為抗戰(zhàn)繳納糧草的民眾進行嘲諷:“咱不種地,就沒這些麻煩!”[26]“二流子”的存在對中共鄉(xiāng)村民眾動員與鄉(xiāng)村權力秩序的重建構成了事實上的威脅。因而,改造“二流子”就成為中共鄉(xiāng)村政權建設與民眾動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革故鼎新:傳統(tǒng)家庭的革命“植入”

鄉(xiāng)村社會既存的繁蕪叢雜的傳統(tǒng)家庭,不僅在思想觀念上充斥著專制與懶惰的家風,而且在現實中也存在著大量困于宗法的婦女以及流竄于鄉(xiāng)村的“二流子”,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均與中共所倡導的革命意識形態(tài)背道而馳??梢?,鄉(xiāng)村社會中的傳統(tǒng)家庭無法滿足中共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需要,更無法滿足其在鄉(xiāng)村進行戰(zhàn)爭動員的需要。中共要借助傳統(tǒng)家庭,實施有效的戰(zhàn)爭動員,就必須改造傳統(tǒng)家庭,消除其內部隱含的“毒素”,使其與中共的革命意識形態(tài)緊密榫連,與戰(zhàn)時的政治動員緊密配合。因此,中共將傳統(tǒng)家庭改造置于鄉(xiāng)村社會秩序的重構之中,以革命與生產為引導,嘗試通過塑造民主家風、再造模范新人、訂立生產計劃,將革命元素植入傳統(tǒng)家庭之中,希冀在潛移默化之中完成對根據地家庭的革命改造。

(一)剔除與植入:鄉(xiāng)村家庭中的民主家風塑造

20世紀上半葉,陜甘寧邊區(qū)的革命運動已呈風起云涌之勢,但是鄉(xiāng)村社會中的家庭并未與中共政治革命的發(fā)展完全同步。對此,中共對傳統(tǒng)家庭中的家風進行了重塑。

其一,封建家風的剔除。在中國鄉(xiāng)村社會中,以“綱常倫理”為基石的專制思想,對傳統(tǒng)家庭所造成的影響可謂是淪肌浹髓。中共認為,這些傳統(tǒng)專制的封建家風成為根據地革命、生產發(fā)展的文化桎梏,并且引發(fā)了日漸突出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例如毛澤東在論述“走出家庭”與“鞏固家庭”的關系時,明確指出“農民的家庭是必然要破壞的”[15]440。毛澤東所謂的破壞家庭是指要打破舊家庭的專制,以及舊家庭對家庭成員的束縛,使其走向更為廣闊的社會。對中共而言,改造傳統(tǒng)家庭,剔除“專制”毒素、植入“民主”因子,正成為一項勢所必至、理所必然的重要工作。

其二,民主家風的植入。在具有長期專制淵源的傳統(tǒng)家庭中,植入民主家風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經由群眾運動,剔除封建家風、實現家庭改造是中共傳統(tǒng)家庭改造的基本道路。毛澤東指出:“農村家庭從封建到民主的改造,不能由孤立的家庭成員從什么書上或報上看了好意見而獲得,只能經過群眾運動?!盵15]440在具體的家庭改造過程中,群眾運動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成為剔除封建家風的重要抓手。例如《解放日報》刊登的一篇短文,主張廢除買賣婚姻的封建惡俗,必須借助群眾運動:“某個地方買賣婦女或變相買賣婦女,某個地方的婦女就起來反對;開大會,講道理,發(fā)動群眾的力量和這種陋俗斗爭,這樣那些把子女不當人的父母,就不僅知道政府的法令要遵守,而且知道子女在邊區(qū),是有她自己的人權的。”[27]當然,傳統(tǒng)家庭改造,僅僅依靠群眾運動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助一些具體的改造方式。

經由家庭會議,在傳統(tǒng)家庭中植入民主的元素,是中共對傳統(tǒng)家庭進行改造的具體方式。中共在改造傳統(tǒng)家庭時,要求將塑造民主家風作為新式家庭構建的中心工作,強調:“運用思想領導,啟發(fā)全家建設自覺。不是過去的家長制,而是民主領導,發(fā)生問題,開會檢討,有了事情,大家商量?!盵15]410例如陜甘寧邊區(qū)在介紹制訂農戶計劃的經驗時,也強調發(fā)揮家庭會議的民主作用,指出“訂計劃的方式,家庭會議比較適當,發(fā)揚家庭民主為基本精神,用拉家常的辦法,爭取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大家保證計劃的實現”[28]。“民主”作為一種具有政治屬性的社會價值物,當其以官方導向的形態(tài)介入家庭私人空間時,必然挾裹著政治的強制性。在這種強制力的沖擊下,傳統(tǒng)家庭的原生態(tài)結構遭到破壞,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具有民主形式的新式家庭?!督夥湃請蟆吩鴪蟮懒烁鶕剞r民李來成所進行的家庭民主化改革:“他家實行了選舉制度……過去家長李來成是全家當然的領導者,現在要經八個大人的選舉,才由李來成夫婦擔任。……家內有會議制度:每月開家庭會議一次,半月開小組會一次?!盵29]家庭空間的民主植入,不僅粉碎了傳統(tǒng)家庭中的專制,促進了家庭內部的和諧,而且開啟了政治權力對私人空間的介入。這使得中共的政治價值觀得以融入家庭生活,實現了外在形式與內在精神的革命家庭建構。中共在民主家風的塑造過程中,將群眾運動這一基本路徑與家庭會議這一具體方式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新式民主家庭建設之路。

(二)解放與改造:鄉(xiāng)村家庭中的革命新人動員

在中共領導的陜甘寧邊區(qū),封建家庭的改造與革命家庭的構建是一個多層面同步展開的過程。這一時期既有反對封建專制的家庭民主化運動,也有改造家庭“異類”成員的革命新人再造運動。此處所講的家庭“異類”成員主要指受壓迫的婦女與不事生產的“二流子”。在中共的革命話語語境下,這兩類家庭成員都被視為阻礙革命家庭構建的異類因素。就革命家庭的構建而言,以家庭“異類”成員為中心的改造無疑具有特殊的社會歷史意義。

其一,解放婦女,推動婦女從家庭勞作走向社會生產。在抗戰(zhàn)的歷史背景下,將占根據地半數人口的婦女,動員到民族抗戰(zhàn)與經濟生產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來,無疑是中共爭取抗戰(zhàn)勝利、實現革命成功的必然要求。但如何動員婦女“走出家庭”、參加革命呢?“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對此進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但大多沒有超出“走出家庭”的政治變革局限,歸根結底,“依附于政治的婚姻變革并不能真正賦予婦女權利,并推動事實上的解放與平等,經濟平等才是女性解放的根本前提”[30]。經由經濟改革實現婦女解放并非是歷史學家的想象性建構,而是基于中共政治與社會動員實踐的歷史再現。在婦女動員的政治實踐中,中共明確提出將婦女工作與經濟工作聯系起來,指出“吸引廣大婦女到生產運動中來,更是直接或間接地提高了婦女的經濟地位,使她們具有獨立性。這就是幫助她們打碎了封建的束縛,提高她們的社會地位”[31]。中共從“改善婦女生活,解除婦女痛苦”著手,結合政治動員的革命需要與家庭和睦的社會期待,將婦女解放、傳統(tǒng)家庭改造與經濟生產鏈接起來,積極開展“婦女紡織運動”。在中共的引導下,家庭婦女積極參加紡織運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柳林區(qū)二鄉(xiāng)的婦女從事紡織,不僅實現了她們的多生產多積蓄,婦女及家庭生活都過得好,而且在‘婆姨一條心,沙土變黃金’的體驗中,增進了家庭的和睦與全村的團結?!盵12]破除傳統(tǒng)家庭的束縛,幫助家庭婦女參加紡織等生產活動,不僅有力地支援了根據地的經濟生產,緩解了軍民的供給困難,還增加了家庭收入,提升了婦女的家庭及社會地位,加速了革命家庭的建構。

其二,改造“二流子”,將革命家庭構建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使其由經濟的“消費者”、政治的“破壞者”轉化為積極的勞動者、革命的支持者。在“二流子”的改造中,中共堅持發(fā)揮政治工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深入開展細致的教育工作。邊區(qū)政府分析了“二流子”的形成原因,并追本溯源,提出了解決“二流子”改造的指導性原則:“當二流子是個思想問題,因此必須從思想教育去著手改造,使他良心發(fā)現,心悅誠服,方可避免改造中曇花一現,表現好一時的現象。”[32]在此基礎之上,邊區(qū)工作人員還在實際的動員工作中,注意歸納總結經驗教訓,形成了許多改造“二流子”的具體方法:“有些二流子宣布改好,不過是口頭上說說。所以要他們生產,辦法有兩種:第一種辦法,組織他們集體生產?!诙N辦法,檢查督促,幫助他們生產?!盵33]典型示范、教育感化,也是卓有成效的改造法寶:“我們號召全邊區(qū)的二流子,都要向鹽池的劉生海學習,他過去是個二流子,沒吃沒穿,老婆也要離婚,自從前年春上轉變之后,努力生產……被選舉為參加邊區(qū)勞動英雄大會的勞動英雄,并且?guī)椭鷥蓚€二流子轉變過來?!盵34]對于典型示范的改造成效,邊區(qū)政府主席林伯渠以無比自豪的語氣,予以了高度的評價:“這種勞動教育是在任何大學都學不到的,實在寶貴。連二流子也受了感動。延安市的二流子王萬春、張好學來開了幾天會,在勞動英雄的幫助和影響下,表示愿意轉變,以后好好的勞動?!盵35]在革命、生產、道德等強勢話語的影響下,“二流子”群體發(fā)生了顯著變化:“舊社會遺留給我們的渣滓——二流子,大部分都改換了原來的面貌,變成健康勤勞的農民,壯大了農業(yè)生產的陣容。”[26]邊區(qū)政府從抗戰(zhàn)和革命的高度審視傳統(tǒng)家庭中的“二流子”問題,對“二流子”群體進行了改頭換面的徹底改造,剔除了其破壞家庭關系、惡化社會風氣、影響鄉(xiāng)村秩序、危害抗戰(zhàn)救國的“毒素”,與此同時,在傳統(tǒng)家庭中注入了生產、抗戰(zhàn)的革命元素,使其成為構建和睦家庭、支援民族抗戰(zhàn)的革命力量。

(三)重構與組織:鄉(xiāng)村家庭的生產計劃訂立

20世紀40年代,在中共領導的傳統(tǒng)家庭改造中,“生產”這一詞語,與“抗戰(zhàn)”“革命”一樣,理所當然地被置于動員話語的中心地位。中共圍繞“生產”,將經濟生產與政治動員緊密聯系起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農戶計劃”的家庭經濟生產方式,推動了“大生產運動”的蓬勃發(fā)展,甚至引發(fā)了對“勞動英雄”的偶像崇拜現象。中共以生產為切入點,通過“農戶計劃”重構傳統(tǒng)家庭的經濟生產秩序,巧妙地將政治話語嵌入到傳統(tǒng)家庭的私人空間之中,在改造家庭生產的同時,也對鄉(xiāng)村民主與家庭秩序進行了重構。

其一,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提高家庭生產的組織性。1942年2月,陜甘寧邊區(qū)發(fā)出文件,指示:“由縣政府派工作人員會同村長幫助人民按戶做生產計劃,照計劃完成生產任務?!盵36]隨后發(fā)出的《建設廳1942年關于按戶作生產計劃重要性的指示信》又再次重申:“……根據不同農戶的經濟條件和要求,訂出每個農戶的增產計劃,并按照這一計劃督促和檢查農戶生產,以增加農業(yè)產量?!盵37]從政府文件到指示信,家戶計劃運動的開展,是中共領導的、邊區(qū)政府推動的、自上而下的生產運動。中共及邊區(qū)政府是農戶計劃運動的倡導者,也是積極的推動者。中共試圖通過家戶計劃,將散漫的、無秩序的、低效率的傳統(tǒng)家庭生產組織起來,以提高生產的秩序與效率。

其二,宣傳農戶計劃的意義,介紹訂立計劃的經驗。任何一項政策的落地生根,不僅要依靠政府的文件與指示,還必須獲得民眾的支持與擁護。因此,宣傳農戶計劃的意義是必須的?!督夥湃請蟆房慕榻B了隴東華池縣訂立農戶生產計劃的經驗,指出:“‘農戶計劃’不僅適合于華池,也適合于其他的縣份,這還是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盵38]這一報道引起了根據地干部、群眾的廣泛熱議。自1943年3月起,《解放日報》等中共主辦的新聞媒體,連續(xù)刊發(fā)了十余篇文章,介紹了靖邊縣、延川縣、安塞縣等地區(qū)訂立農戶生產計劃的基本做法、主要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除新聞報紙的媒體宣傳外,邊區(qū)政府工作人員還積極深入農民家庭中進行宣傳,并提出:“要反對訓話、報告、講演、官僚式的宣傳……應采用漫談問討的方式宣傳,這樣群眾不覺你與他隔得遠,做宣傳工作的人應善于發(fā)現農民的困難問題,由解決困難問題而引到討論的中心,達到宣傳的目的。”[39]

其三,督促農戶計劃的制訂,矯正計劃制訂中的偏差。為推動家戶計劃的落實生效,中共還特別重視檢查督促家戶計劃的實施情況,并對計劃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矯正。例如在安塞高橋區(qū)的春耕檢查中,發(fā)現了家戶計劃存在的問題:“個別村干部沒有認真切實的去做這個工作,使按戶計劃流于形式,不起作用,使群眾認為這是‘多余的’一件事。”[40]此外,延川縣的家戶計劃制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某些干部以簡單的強迫命令,硬要群眾訂出‘耕二余一’計劃。”[41]邊區(qū)政府對于農戶計劃制訂與實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檢討,并采取積極的措施矯正錯誤,彌補不足,指出:“要使計劃變成現實,除了我們組織群眾的積極行動以外,特別需要各地黨的支部與鄉(xiāng)村政權指定專人(鄉(xiāng)村干部、黨員或群眾中的積極分子),固定分擔各家的生產工作,不斷的督促各家,努力完成自家的生產任務,這是十分必要的?!盵42]在邊區(qū)政府的引導下,根據地的家庭生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新面貌:“從上到下,從人力到物力,從生產到消費,都‘組織起來’了,……就達到了家庭和睦,經濟繁榮,互助精神高漲,而且影響了別人?!盵29]通過農戶計劃的訂立,中共意識形態(tài)話語進一步浸入農村家庭的私人空間,引導鄉(xiāng)村民眾擺脫專制、愚昧、懶惰與散漫的落后家風,逐漸接受革命、民主、計劃等鮮活話語,最終選擇追隨中共所倡導的民族民主革命。

三、天下為家:新式家庭的革命書寫

在陜甘寧邊區(qū),廣袤的鄉(xiāng)村空間是中共革命動員與政治改造的實驗場,其產生的應時效應已超出了革命本身,甚至影響著其后半個多世紀的中共鄉(xiāng)村建設。而在革命動員的政治實踐中,建構符合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新式家庭則是這一政治實踐的核心。在中共革命語境下,新式的家庭意味著認同、傳播并踐行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鄉(xiāng)村民眾,意味著服務于革命戰(zhàn)爭的生產方式及物質供給模式,意味著走出家庭、擁護革命行動的鄉(xiāng)村政治場域。因此,中共對傳統(tǒng)家庭的改造并不是孤立于政治場域之外的、純粹的家庭關系、家庭結構與家庭風尚的變革。中共以建構新式家庭為基礎,通過改造個人、改造家庭、改造生產,最終實現在整個鄉(xiāng)村掀起社會革命高潮的目的。

(一)家庭成員爭做勞動的英雄模范

中共的政治動員能力之強在人類歷史上少有出其右者,一個顯而易見的證據就是中共對家庭婦女的動員與對“二流子”的改造。憑借政治權力塑造勞動英雄個體,借助革命話語傳播勞動英雄形象,是中共改造舊家庭,動員新民眾的基本互動形式。

其一,爭做勞動英雄。勞動英雄的塑造肇始于20世紀30年代末,它將勞動的熱情與成果作為衡量根據地民眾政治覺悟的指標,并通過精神激勵與物質獎勵的手段,鼓舞模范的勞動民眾。陜甘寧邊區(qū)建設廳曾指示各級邊區(qū)政府,將“培養(yǎng)一個在運動中堪為表率的人物”[43]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此后,各地召開勞動英雄表彰大會,表彰了一批又一批在生產運動中表現突出的“勞動英雄”,他們被各種媒體報道,成為邊區(qū)的“明星”。在這些風光耀眼的“明星”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曾經困于家庭的婦女,或者流竄于村莊的“二流子”。在中共的動員下,他們走出家庭、參加勞動,成為家庭改造與生產動員的政治標桿。如邊區(qū)吳旗縣劉生海在年輕時染上賭博、抽大煙的惡習,成為游手好閑的“二流子”,后經過教育,改邪歸正,甚至成為“運鹽模范”。劉生海在“二流子”教育改造大會上講述了自身的經歷:“我原來也是個二流子,和大家一樣不勞動、不生產,好吃懶做,蹓東轉西,但政府把我轉變了,大家看到劉生海勞動得好,都歡喜,我自己也高興,現在被眾人抬舉成勞動英雄了?!盵44]從“二流子”到“運鹽模范”,劉生海的轉變是邊區(qū)異類家庭成員改造的縮影。這些勞動英雄不僅革除了惡習,而且成為民眾的榜樣,在邊區(qū)的生產與抗戰(zhàn)中發(fā)揮了示范作用。

其二,發(fā)揮榜樣作用。勞動英雄的榜樣示范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這些勞動英雄以充滿熱情的生產勞動提高了家庭經濟收入。例如,在延安召開的婦女節(jié)紀念大會上,大會對米脂勞動英雄郭鳳英的事跡不吝贊美之詞:“她東山日頭背在西山,學會了種莊稼,從地里回來還要抽空紡線織布,靠著自己勤鋤、細做、攬工變工,勤儉儲蓄,十二年贖回了公公丈夫手里典出去的八坰地,娶了媳婦,成家立業(yè),她把吃飯穿衣不求人當成世上最光榮的事!”[45]另一方面,勞動英雄不僅對家庭生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鄉(xiāng)村社會的生產也發(fā)揮了榜樣示范作用。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吳滿有不僅自己勤于生產,成為勞動模范,而且以身作則影響身邊的群眾:“全村的人和全鄉(xiāng)的人的眼睛,現在都看向著我,我們一家人雞叫起身的習慣,已經做全村人的習慣了,莊上的二流子已經沒有了?!盵46]陜甘寧邊區(qū)建設廳的一份文件中也充分肯定了勞動英雄在農村生產中的組織作用:“在推廣種棉、改良農作法、變工、防蟲等新的農業(yè)改革的事業(yè)上,都是首先由勞動英雄及農村干部訂出計劃,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逐漸影響和推動其他農戶來照樣進行的。”[15]489勞動英雄的塑造促進了家庭內部諸成員之間的關系及其勞動習慣的轉向,為推動傳統(tǒng)家庭及其成員走向更為廣闊的社會政治生活奠定了組織基礎。

(二)傳統(tǒng)家庭成為先進的生產堡壘

經過一系列“革命”元素的植入,傳統(tǒng)家庭中的婦女歧視被消滅,“二流子”也成功改造為令人競相追捧的“勞動英雄”,家庭觀念與生產組織正在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進而又從根本上改變了根據地的經濟生產模式,革命家庭也成為邊區(qū)經濟生產的“戰(zhàn)斗堡壘”。此種變化,不僅體現為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意識得以重塑,同時也表現為革命家庭生產效率的持續(xù)提升。

其一,家庭生產意識的重塑。革命家庭要求“(家庭)各個成員必須依自己的能力分擔一定的工作,在總的家庭生產計劃中擔當一定的任務。反對寄生者和懶漢”[15]448。在此家庭改造思想的指導下,傳統(tǒng)鄉(xiāng)村中懶惰、散漫的生產風氣發(fā)生轉折性的變化。在慶陽蔡德旺的新家庭中,呈現出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父親計劃每年買多少棉花,發(fā)棉花,母親領導著媳婦們紡織,幫助她們收拾車子和機子?!眿D們紡線非常積極,她們不約而同地競賽著,誰都怕落在后面?!盵47]新式家庭的民主家風與生產激情不僅推動了家庭生產積極性的轉變,還對鄉(xiāng)村其他家庭產生了榜樣示范作用。如邊區(qū)白塬村村民石明德組織搭工組,帶領全村積極勞動、發(fā)家致富,受到邊區(qū)政府表彰,并被授予了“勞動英雄”榮譽稱號。鄰村民眾掀起了向石明德學習的熱潮:“石明德能當狀元,我們?yōu)槭裁床荒苣兀俊薄笆鞯履芨珊?,咱也能干好。”[48]由此可見,勞動模范在家庭生產激情的調動上發(fā)揮了顯著作用,制造了勞動光榮與懶惰可恥的鮮明對比,同時還有助于敦促那些背離了中共革命意識形態(tài)的家庭及其成員主動向其靠攏。

其二,家庭生產效率的提升。事實上,革命家庭的建立不僅提高了家庭成員的生產積極性,還切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大生產運動的蓬勃發(fā)展與邊區(qū)經濟的改善構筑起堅強的經濟堡壘。為推動革命家庭的生產積極性,邊區(qū)政府積極鼓勵、引導制訂家庭生產計劃,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延川縣劉興盛原本是個“二流子”,在邊區(qū)政府的幫助下制訂了家庭生產計劃,獲得生產大豐收:“家里五口人,去年好好生產打了八石糧食,除夠吃外,還攔了三十多只羊?!盵49]邊區(qū)子洲縣農民張統(tǒng)元積極響應根據地政府制訂家庭計劃與召開家庭會議的號召,明確了家庭成員的民主分工,家庭經濟獲得令人矚目的進步:“家庭中婦女也重新分工,過去兩個媳婦做飯、抱娃娃,沒有很多工紡線,今年改為母親做飯、抱娃娃,兩個媳婦專門紡線。白天紡的歸公家,晚上紡的歸私人。母親也喂了三斗蠶,作為私人生產。這樣大大提高了紡織成績。今年兩個媳婦紡了三十多斤線子,自己紡了五六斤,全家真正做到衣食自給,耕三余一?!盵50]對于中共而言,革命家庭成為引領鄉(xiāng)村經濟生產的戰(zhàn)斗堡壘,促進了根據地的經濟生產,解決了邊區(qū)的供應困難,還將家庭經濟生產與政治動員結合起來,將鄉(xiāng)村民眾生存與根據地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使傳統(tǒng)落后的鄉(xiāng)村燃燒起了抗日與革命的熊熊之火。

(三)廣袤鄉(xiāng)村變成火熱的革命試驗場

家庭是鄉(xiāng)村的靈魂,是鄉(xiāng)村革命場域建構的肇始。傳統(tǒng)家庭改造不僅立足于家風的重塑,更著眼于鄉(xiāng)村空間的革命再造。1940年11月,《抗戰(zhàn)日報》發(fā)表社論,提出“一切工作在于村”的口號[51],要求各級干部踏踏實實做好“村的工作”。事實上,中共尤其重視處理“戶”與鄉(xiāng)村治理的關系,并在實踐中以“傳統(tǒng)家庭改造”為起點,將家庭置于公共空間之中,嘗試由“家”到“村”,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對鄉(xiāng)村民眾的日常生活進行政治化整合,以使革命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進鄉(xiāng)村治理的神經末梢,投射到一般大眾的心理基層。傳統(tǒng)家庭改造推動了以鄉(xiāng)村地理空間的革命場域建構,使革命由狹隘的家庭單位走向了更為廣闊的鄉(xiāng)村空間。

其一,奏響了鄉(xiāng)村民主政權建設的號角。“革命家庭”的建立,改變了家庭的組織形式,為鄉(xiāng)村民主政權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改造后的家庭及成員的政治覺悟得以極大提升,政治參與意識顯著增強,并逐漸實現了由“家庭人”向“鄉(xiāng)村人”的身份認同轉向,開始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到鄉(xiāng)村民主政權的選舉及鄉(xiāng)村民主治理的革命實踐中。1945年,《解放日報》刊文對鄉(xiāng)村民眾參與延縣李家渠村選的情況作了生動描述:“婦女們像往日在這里看戲一樣,穿上她們的新布衫,頭梳的光光的,有的還頂著新羊肚子手巾,老太婆拄著拐杖,孩子們幫她們搬著凳子,有些婦女手里還抱著她們的孩子。……每個人手里拿著十三個豆子,一個人挨著一個人的把豆子投進他(她)們所要選的人的碗里去?!盵52]事實上,被充分動員的鄉(xiāng)村民眾已不再滿足于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選舉與監(jiān)督鄉(xiāng)村政權,而且主動開始參與鄉(xiāng)村政權領導者的選舉。在選舉運動中,許多鄉(xiāng)村民眾的積極分子通過選舉,成為鄉(xiāng)村領袖。在延安市新市鄉(xiāng)的村選中,勞動模范雷印成、井春、李惠生等人當選,村民們對選舉結果十分滿意:“只有他們才解下咱們女人家的困難,選上他們,紡織、識字、衛(wèi)生都能鬧好呢!……人選對了!”[53]改造后的家庭及其家庭成員積極參與鄉(xiāng)村政權的構建與監(jiān)督,顛覆了“天子不壓村社”的傳統(tǒng)鄉(xiāng)村觀念與宗族專制的鄉(xiāng)村權力結構,傳統(tǒng)鄉(xiāng)村統(tǒng)治權威的根基不復存在,鄉(xiāng)村革命民眾成為居于鄉(xiāng)村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首位的決定性力量,中共領導下的新式民主鄉(xiāng)村權力格局在華北及西北根據地被確立下來。

其二,開啟了農村生產集體化的道路探索。傳統(tǒng)家庭改造與新式家庭的建立,粉碎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態(tài)。在傳統(tǒng)家庭改造的革命實踐中,最大限度地動員家庭中的勞動力量參與根據地的經濟建設也是其家庭改造的目的所在。經過改造,“革命家庭”積極制訂家庭生產計劃,主動參與勞動互助合作,參加勞動競賽,使農村經濟生產形式由“家庭勞動”走向“互助勞動”。1943年,由宋英創(chuàng)作的報告文學《模范勞動者鄭信》,介紹了根據地勞動模范鄭信的事跡。鄭信出身貧苦家庭,1943年6月,他動員村民,組織了開荒小組,后來又進一步組織了開荒隊。在他的領導下,“開荒隊的工作蒸蒸日上,隊員自三十三人擴大到四十五人,荒地從三十余畝開墾到七十余畝,并且解決了窮苦隊員們在工具和種子方面的困難。他又堅決響應政府備戰(zhàn)的號召,成為自動繳納公糧的模范”[54]。正如丁冬放在評價抗戰(zhàn)時期的互助運動時所講:“現在,集體勞動已開始與鋤奸、擁軍、自衛(wèi)、教育等聯合起來……個體生產的散漫的農村,將變成第一個以生產為中心而統(tǒng)一許多別項工作于其內的集體化農村。”[55]由此,中共領導的傳統(tǒng)家庭改造不僅實現了對家庭的革命化改造,在根據地構建起千千萬萬的革命家庭,而且將鄉(xiāng)村民眾從封閉半封閉的家庭私人空間,引導至更為廣闊的鄉(xiāng)村公共場域,并在經濟領域使其由個體化的家庭經濟轉化為革命化的集體經濟。

四、結 語

將革命的意識形態(tài)植入鄉(xiāng)村民眾的內心世界,把革命的圍觀者改造為革命的同路人,是中共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抗戰(zhàn)初期,中共面對的是冷漠麻木的民眾、封建專制的家庭以及蕭索破敗的鄉(xiāng)村。如何讓民眾走出家庭,如何使家庭擁抱革命,成為中共鄉(xiāng)村動員的一道必答題。

為實現這一目的,對傳統(tǒng)家庭進行革命化改造就顯得尤為必要。在陜甘寧邊區(qū),中共通過引入“家庭會議”,制定“家庭生產計劃”,動員婦女生產,改造“二流子”,逐漸剔除了封建專制、歧視婦女、惰于生產的“毒素”,將革命、民主、生產等元素植入傳統(tǒng)家庭,建構起高效生產的堡壘,塑造出擁護革命的鄉(xiāng)村,實現了鄉(xiāng)村的革命動員。

這一改造,根植于傳統(tǒng)家庭深厚的本土文化,調適了家庭私人空間與鄉(xiāng)村公共場域的矛盾沖突,形成了家庭與社會相互交織、滲透與包容的良好運作載體。這一載體的建構得益于中共嫻熟的政治動員技巧與有效的黨群互動路徑,得益于革命愿景與民眾利益無縫鏈接下形成的革命共識。毋庸置疑,中共領導的傳統(tǒng)家庭改造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庭革命”,它剔除了傳統(tǒng)家庭中存在的封建毒素,塑造了良好家風,植入了革命元素,建構起千千萬萬個“革命家庭”,推動了根據地鄉(xiāng)村社會革命與生產的蓬勃發(fā)展,成為中共群眾動員史上的一道別樣風景。

猜你喜歡
二流子婦女革命
抗戰(zhàn)時期晉綏邊區(qū)的“二流子”改造運動*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當代婦女的工作
視野(2017年4期)2017-02-15 19:33:28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婦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則
海峽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7
陜甘寧邊區(qū)的“二流子改造運動”
紅巖春秋(2014年10期)2014-10-21 22:17:41
傻人二流子
遼河(2013年8期)2013-04-29 00:44:03
強奸罪立法和執(zhí)法中對婦女的性別歧視
換錢
湛江市| 柯坪县| 左权县| 二连浩特市| 江华| 信阳市| 城固县| 辽阳县| 栾川县| 工布江达县| 登封市| 佛冈县| 资兴市| 永川市| 南充市| 定陶县| 永新县| 东乌珠穆沁旗| 双鸭山市| 霍林郭勒市| 嫩江县| 元氏县| 朝阳区| 榆中县| 惠水县| 东兴市| 静乐县| 巨野县| 舒兰市| 阳山县| 库伦旗| 上思县| 深水埗区| 徐闻县| 安康市| 四子王旗| 运城市| 阿拉善盟| 丰镇市| 孟村|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