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榮
摘 要:教師平常的教學活動基本上靠語言表達來完成,教師的語言表達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師上課的效果,有人認為,教師是靠嘴掙錢,以嘴為業(yè),這主要說的是教師教學語言在課堂上的重要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語言運用技巧和水平,將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特別是在當前核心素養(yǎng)為主的教學背景下更顯得重要,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向40分鐘要質(zhì)量,將是擺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課題,本篇文章主要是根據(jù)筆者長期以來在一線教學的實踐,對這一問題進行簡單的論述,以便將來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藝術(shù)性。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歷史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策略研究
韓愈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煹乃^傳道、授業(yè)、解惑主要是靠教師利用教學教學語言來完成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保障。”長期的教學實踐多次證明,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強的教師,課堂上調(diào)動學生的能力越強,教學效果就越好。特別是在當前以核心素養(yǎng)為主的教學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有藝術(shù)地運用課堂語言,文章主要根據(jù)筆者長期的教學實踐對這一問題進行論述,以便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提升課堂教學的藝術(shù)性。到底在現(xiàn)實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和修養(yǎng)呢?筆者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和探討研究。
一、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性
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語言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常的教學中,有的教師講話幽默風趣,給人以深刻的影響。就像聽相聲、看話劇,有的時候觀眾會哈哈大笑,有的時候會默默無聲,這恰恰是語言的魅力所導致。社會各行各業(yè)都有自己的行內(nèi)話,就看表達者怎樣用藝術(shù)的語言來表達了。有的人認為,歷史課既難學又難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可筆者認為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歷史教師如何深度挖掘教材和處理整合教材,自己如何對教學語言進行加工。如果教師會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使用富有幽默性、專業(yè)性的古典詩詞將會大大增加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因為文學性語言的特點是瑯瑯上口、形象生動、意境深長。而我國古今留下的詩詞名句、諺語俗語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文學性。如果一個教師能夠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大量使用名言名句,不僅能夠活躍歷史課堂氣氛,而且還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時間長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會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大量使用具有藝術(shù)性的課堂語言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筆者在講盛唐時期的詩歌時,講到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筆者先引導學生觀看PPT上“廬山含鄱口”插圖,再讓學生讀課本的詩句,學生很自然會從詩中領(lǐng)悟到廬山的美有下列幾點:一是險峰、峽谷、懸崖、怪石;二是銀泉、飛瀑、激石;三是云霧萬變。在這一基礎(chǔ)上我們要得出李白詩歌的特點是大膽的夸張,奇特的想象,生動的比喻,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同時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李白詩歌特點形成的原因。教師能夠在課堂語言上下功夫,就會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的畫面感就會在眼前浮現(xiàn),學生有身臨其境,聞其聲,睹其人之感。這恰恰就是歷史課堂教學語言的魅力所在。
二、 歷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注重教學語言的直觀性和通暢性
歷史學科知識面廣,涉及領(lǐng)域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有可能會涉及許多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同時要輔助于恰當?shù)闹w語言,更會讓學生掌握和體驗歷史。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形成較好的歷史思維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突然有味,歷歷在目。課堂教學語言的直觀性和通暢性是指教學語言要鮮明、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就像一幅奇妙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有身在其中、耳聞其聲、目窺其人的感覺。如筆者在講隋朝大運河時,講到“運河轉(zhuǎn)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描繪運河沿線的景象。通過詩句一幅氣勢磅礴的場面躍然在紙上。最后對大運河評價時筆者用皮日休的詩句:“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特別是最后兩句對大運河的功過做了總結(jié)。同時直觀通暢的課堂語言可以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不需要多費功夫、更多的煩瑣講解,學生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變被動學習為輕松學習,知識理解更準確更到位了。
三、 教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和客觀性
大家知道,語言并不是知識,但知識必須要借助良好的語言才能成功表達出來,語言和知識兩者的有效結(jié)合是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標志,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準確的歷史課堂教學語言是指歷史教師在平常的歷史課堂上語言表達要準確,同時更要注意語言的準確,在課堂上要用普通話教學,盡量不要把方言帶到課堂教學中,方言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會失去課堂教學的嚴肅性。教師的課堂語言表達必須嚴格按照現(xiàn)代語法規(guī)范和要求,不能在課堂教學語言中出現(xiàn)白話文和文言文、漢語與英文混雜的現(xiàn)象,表述的語言要講求精煉,不能脫拉。教師在平時的課前備課時要反復錘煉,認真推敲,才能在課堂中惜字如金,妙語連珠。在授課中要適時適地使用歷史專業(yè)術(shù)語,凸顯歷史課程的嚴謹性和科學性。這樣才能給學生傳達歷史課教學的真理,傳授歷史的真知,學生才能理解歷史的真諦。
四、 歷史教師在平常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要運用歷史語言打開學生的思路,增強歷史課堂語言的“碰撞效應”
“歷史課堂語言的碰撞效應”是指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的設置一些矛盾,激發(fā)起學生的爭論,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腦海里激起波濤,引起發(fā)散思維和共鳴。對教學重難點知識,能夠在課堂上引發(fā)碰撞,通過激烈爭論,明辨是非,形成有用的知識網(wǎng)絡。如筆者在教授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時,講到先秦的選官制度,就要引導學生分析,世官制的選官標準是什么,方式是什么。學生根據(jù)貴族政治的特點很容易得出答案。講解古代文學時筆者就先找出已學過的課文中不同類型的駢句讓學生分析其結(jié)構(gòu),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有的駢句是對偶句,有的是排比句,這時再引出駢句這個概念,并與散句比較,教學就水到渠成了。這樣,通過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就能產(chǎn)生新的知識,學生就更容易懂得,原來古人作文很講究韻律美,駢散句結(jié)合,講究押韻,最后得出駢句是指句子結(jié)構(gòu)相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行文相鄰、字數(shù)相等的兩句話,古詩文中的一些對偶句、排比句都屬于駢句。駢句以外的句子都叫散句。這樣,學生就很好地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從而把語文的知識在歷史課中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