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學課堂評價中,教學目標、學生情況和數學思維是至關重要的。從教學目標、內容層次、數學思維和學生關注四個維度進行評價,能夠有效促進課堂評價的量化。文章從課堂評價的參差不齊引發(fā)思考,對數學教學評價進行了梳理,就如何評價一堂數學常規(guī)課的優(yōu)良進行了探討,對于評價的量化標準做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教學目標;內容層次;數學思維;學生關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多樣。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好的教學?沒有一個統(tǒng)一標準。在多次數學課堂教學研討中,經常會出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部分課堂缺乏目標意識,教學目標多數體現(xiàn)在教案上;教學過程只關注個別學生或少部分優(yōu)秀生、活躍生;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問題多,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低,課堂氣氛活躍,但缺乏數學味;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遺憾的是學生沒有任何反應。在新課改的環(huán)境下,需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教學中,融入教學評價中,使數學教學充滿生機。
基于以上問題,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形式和教學實踐四個方面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進行再思考,從而充分發(fā)揮出數學課堂評價的量化功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明確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一)有效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的關鍵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預期的教學結果,是教學行為的指向與教學評價的尺度。如何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教學目標首先要根據課程標準來制定,其次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再次要根據教材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來設定。一個合適、有效的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的關鍵,對于整個教學過程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深入教學實質
判斷一堂課的好與不好,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但是教學目標一定是重要標準。新課標的課程目標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tài)度”四個維度展開。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可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設定教學目標要深入到教學實踐中,關注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結合,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重點和難點,規(guī)范教學目標的表述。
(三)教學目標的作用在于課堂實施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效果,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在制定好教學目標后,教學過程應該依據教學目標來設計,課堂教學應明顯體現(xiàn)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作用在于教學內容設計前,更在于課堂教學活動實施中。
二、關注教學對象,明確教學內容的層次性
(一)關注全體教學對象是教學評價的基礎
對于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班級授課制有弊更有利。班級授課制是將集體教學統(tǒng)一化,將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教學檢測等內容都進行了統(tǒng)一。如果課堂教學關注到教學對象,是可以有效達到“一個都不少”的目的的。
想要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有效提升。當然,在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是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差異,重視教學內容的層次性,關注到每個層次的學生,讓后進學生跟得上,中等學生學得好,優(yōu)秀學生吃得飽。也就是說,關注全體教學對象,明確教學內容的層次性是教學評價的基礎。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尊重學生間的差異
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已經關注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幫助學困生有收獲,讓優(yōu)等生數學理解更進一步。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根據教學內容與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層次分明,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各層學生都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在交流模式方面,可以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豐富課堂形式;問題設計既要有思維性問題,也要有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問題,讓所有學生都有解答問題的機會;在教學方法方面,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避免教師在講臺上講課而學生在講臺下打瞌睡的現(xiàn)象;在練習設計方面,應做到“上不封頂,下有保底”,切實做到學有余力的優(yōu)生脫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
三、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學生主體參與和關注度
(一)豐富的教學形式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指標
數學教學是人類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應用的過程。許多數學知識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要靠學生在實踐中自己去領會。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豐富的教學形式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現(xiàn)有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也是學生能力的發(fā)展過程。因此,教師需要把精力放在豐富教學形式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至少也要關注課堂教學活動。
(二)教師應樹立教學形式多樣化的教學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成為目前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輕松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內在美,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問題。雖然數學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但是在教師設計的多元化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更加輕松、主動地學習數學,掌握數學重點知識,更能推動數學教學的發(fā)展。
(三)教師要善于利用現(xiàn)有設備和周邊環(huán)境
數學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身邊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在教學設備方面,應根據教學目標選擇、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一方面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彩色ppt總是比蒼白的黑板更有吸引力。在實踐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可以采用擺桌椅組小組,自己選擇好朋友進行討論等合作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引導學生積極動手,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利用教室內的物體或者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圖書館、操場等新鮮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數學交流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生活常識和數學本質。
四、注重教學實踐,體現(xiàn)數學思維
(一)在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數學思維是教學評價的落腳點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思維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數學教師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數學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數學課,要有數學味,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意義,而且應使他們懂得知識的本質和實際應用,使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體會數學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社會,了解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因此,數學思維得到體現(xiàn)正是教學評價的最終落腳點。
(二)教學實踐設計要讓數學思維走進生活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用結合的重要性,通過適當的情境教學和教學活動,讓學生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樣的做法更使數學教學充滿生動性和多元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僅僅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授課,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教師如果能活用教材,升華教材,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不但可以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且能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更能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習興趣。
當然,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數學生活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fā),盡可能地根據生活情景編制數學問題,體現(xiàn)數學與生活相伴,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世界,解決實際問題。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它是課堂教學的一面旗幟。新時期的課堂教學,已經進入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要目標的新階段,數學課堂教學應順應時代需求,課堂評價也應適時改進。豐富、有特色的教學內容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對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筆者認為,評價數學課堂教學的標準,不應追求講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天衣無縫或是嘩眾取寵的課堂設計,而應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注重知識本質,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著眼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課堂評價可以從課堂教學的目標性、教學內容的層次性、數學思維深度和學生參與關注度等四個維度進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應根據這四個維度來進行自我評價,努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理性人才。
【參考文獻】
張遠躍.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9(05):80.
趙麗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06):92-93.
林琦桐.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與思考[J].農家參謀,2017(17):43.
池春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若干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153.
吳玉霞.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實踐與思考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