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中要用好中國故事,根據(jù)學科任務,搭建起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平臺,使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文章立足實際授課經(jīng)驗對如何用好中國故事進行了論述,以期進一步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任務;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6-0080-02
引? 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將鮮活的生活故事引入課堂,在課堂上講好中國故事[1]。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通過創(chuàng)設主題學習活動,運用情境教學,設置學科任務,讓學生全方位參與課堂學習,感受時代生活,為初中生上好社會第一課。
2021年“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感動了全國人民。幾十年來,張桂梅老師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yè),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社會的責任,在大山深處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中國教育奇跡。張桂梅老師的故事蘊藏了甘于奉獻的無私精神,如果教師將其引入課堂,學生更容易受到感染,從而感悟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提高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八年級上冊“做負責的人”為例,探討如何在課堂上運用中國故事來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學科任務,落實核心素養(yǎng),最終全方位提升教學質量。
一、精準把控目標,協(xié)調教學內容與素材的關系
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優(yōu)化和調控教學目標,在整合教學資源的基礎上落實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實踐性。教師設置教學目標時,要依據(jù)新課程改革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來構建學習平臺,使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對教學目標的具體細節(jié)進行優(yōu)化調整,要全方位把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以“做負責任的人”一課為例,筆者圍繞責任這一核心知識,通過教材分析、優(yōu)化整合,梳理出三個序列化核心概念“代價回報”“無悔承擔”“責任擔當”,這三個概念分別對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筆者給學生播放了視頻《“時代楷?!薄獜埞鹈贰罚鷦釉佻F(xiàn)了張桂梅老師拖著病軀創(chuàng)辦女高的事跡。張桂梅十幾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貧困山區(qū)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筆者把這個故事作為情境導入的切口,設計了本課的總任務:如何做負責任的人。圍繞該總任務,筆者設計了三個學科任務: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承擔責任的意義是什么、如何承擔責任。
二、細化學科任務,協(xié)調學科任務與問題的關系
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與學生所學習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整合到了一起,學生在特定情境中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究,并從中找出規(guī)律。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將相關知識點聯(lián)系起來,建立科學的認知體系。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反饋情況對教學情境進行刪減取舍,并對預先設計的教學問題進行優(yōu)化調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最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要求,筆者依據(jù)學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教學任務細化成三個小任務(見表1)。
(1)張桂梅老師在近50年的執(zhí)教生涯中付出了什么?
(2)張桂梅老師在執(zhí)教生涯中得到了什么樣的回報?
(3)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談談代價和回報是否對等。 (1)免費女子高中點亮了山區(qū)孩子的希望,你如何理解張桂梅老師從“教師”到“校長”的身份角色轉變?
(2)請你結合張桂梅老師的講話,對其教育辦學經(jīng)歷進行總結,談一談她身上有哪些品質吸引你,以及張桂梅老師的付出對社會發(fā)展有什么樣的意義? (1)分享你在學習或生活中主動自愿承擔過的一項責任,當時你是怎樣做出選擇的?如何對待自己選擇的責任?
(2)近幾年,從華坪女子高中走出去的學生又回到了母校任教。請談一談你對其選擇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3)結合視頻,說一說你打算怎樣學習先進人物,積極承擔責任,做個對國家社會有益的人。
筆者確定上述任務后,逐步推進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工作,并且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討論空間。在這期間,筆者還對學生的討論交流過程進行引導和干預,以免偏離教學主線。
任務一: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依托張桂梅老師的教育奮斗歷程,筆者要求學生結合教材文本和視頻內容,明確承擔責任的過程中涉及的代價與回報,進一步討論和回答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之間的關系。通過活動,學生能夠明確承擔責任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也會獲得相應的回報,如此他們便完成了“是什么”的學習。
任務二:承擔社會責任的意義。教師讓學生觀看央視《面對面》節(jié)目對張桂梅老師的采訪,從“不言代價與回報”“我承擔我無悔”這兩個方面感悟張桂梅老師的無私奉獻、默默付出的精神。通過了解張桂梅老師的故事,學生認識到她是不計較代價與回報去履行社會責任的人,進而明白了承擔責任的意義,如此他們便完成了“為什么”的學習。
任務三:怎樣承擔責任。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聯(lián)系實際,分析自己面對可選擇的責任時,是如何選擇并承擔的。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近幾年,從華坪女子高中走出去的學生又回到了母校任教”這一現(xiàn)象,進而引導學生分析面對責任時應怎樣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的核心在于讓學生明確,張桂梅老師無私奉獻就是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為山區(qū)教育的轉型做出了好的榜樣。對于從華坪女子高中走出去的學生來說,她們完全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但選擇再回去就是自覺承擔責任,將培養(yǎng)大山里的下一代當成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分析,學生明白了在社會中要平衡好主動責任和被動責任,從而成長為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最后,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向英雄人物學習,感恩那些不言代價、不計回報地履行責任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素養(yǎng),提高自身履行責任的能力,培養(yǎng)勇于承擔責任的勇氣,如此便完成“怎么做”的學習。
通過以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和體驗,教師讓學生回答“如何做個負責任的人?”。教師安排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和總結,然后,小組成員選出代表展示小組結論。學生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形成了責任意識,并決定在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自覺承擔非自愿選擇的責任,不言代價與不計回報地承擔社會責任,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履行責任的能力。
三、落實知識遷移,協(xié)調學科知識與生活的關系
經(jīng)過以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學生完成有關課本理論知識點的學習任務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責任意識。
張桂梅老師的事跡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xiàn)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yè)和平凡工作崗位上。對初中生來說,學習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有助于他們將這種責任與擔當意識落實到在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中的具體行動上。這樣的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其責任意識,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使其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所學的理論知識點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緊密融合起來,讓知識回歸生活,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核心競爭力[2]。
結? 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學校德育教育和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基石,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在課堂上講好中國故事,運用時政新聞,向學生展示時代精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其成長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參考文獻]
[1]林曉偉.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培育路徑[J].求知導刊,2020(52):28-29.
[2]徐惠.課改3.0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分層教學實踐[J].名師在線,2021(08):61-62.
作者簡介:陳秀宜(1976.6-),女,福建霞浦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