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菊
【摘? ?要】《石灰吟》和《竹石》都是詠物詩。教學這類古詩時,教師可從詩作所詠嘆事物的“本性”“本色”和“本心”三個方面展開探討分析,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層層深入,通過事物的表象關注詩歌所寄寓的人生哲理,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豐富情感。
【關鍵詞】詠物詩;解讀;策略
統(tǒng)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三首詩都是詠物詩。課文安排這一組詠物詩,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詠物詩的特征及其人文內(nèi)涵。以《石灰吟》和《竹石》為例,在教學這類詩時,教師可從詩作所詠嘆事物的“本性”“本色”和“本心”三個方面展開探討分析,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層層深入,通過事物的表象關注詩歌所寄寓的人生哲理,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
一、析本性,解詩題
詠物詩往往以詠嘆的對象作為詩歌的標題,《石灰吟》《竹石》就是如此。物是詠物詩的根,也是詠物詩詠嘆的起點。物必須具有獨特性,形象清晰,內(nèi)涵豐富,這樣才會達到物有所指、意有所寓的效果。所以在教學詠物詩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詠嘆對象的本質(zhì)特征進行分析探究,了解作者塑造的事物形象。
以《石灰吟》和《竹石》為例,教學圍繞三組問題展開。
◎石灰和巖竹有哪些特征或習性?它們所處的環(huán)境是怎么樣的?
幻燈片出示石灰和巖竹的圖片。學生誦讀全詩。師生共同完成梳理。學生知道,石灰石經(jīng)過開鑿、運輸、煅燒,最后形成純白的石灰粉。生長于貧瘠巖石中的巖竹在大風的吹打中穩(wěn)穩(wěn)扎根,頑強生長。它們的形象變得生動而具體。詩歌通過一些獨特的手法,使所詠之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體會其寓意就是撥云見日、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石灰吟》和《竹石》中,作者詠嘆的對象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石灰最突出的特征是純白;竹子最主要的特征是根深,抗大風,生命力頑強。抓住了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就為后面理解全詩做好了鋪墊。
◎看一看《石灰吟》和《竹石》的詩題,想一想,針對這兩種事物,還可描繪哪些內(nèi)容?你覺得還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著筆題詩?
這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問題,頗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課堂中,有學生提出石灰“為千家萬戶做裝飾材料”,可以從“甘于奉獻”的角度題詩。還有學生提出“石灰石由堅硬的巖石變成了細微的粉末”,可以從“生活的磨難可以粉碎人的棱角”的角度題詩。課堂中引導學生品悟詩題,能加深他們對詩人意志、情感的理解。
二、析本色,悟詩情
所謂“本色”,是指詩人運用語言讓事物呈現(xiàn)出來的品質(zhì)和精神。詩人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人生志向、生活態(tài)度、現(xiàn)實際遇等各有差異,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就會不一樣,故通過特定事物所傳遞出來的情感色彩也各有不同。通過分析詠物詩中事物的本色,能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
在《石灰吟》和《竹石》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認識石灰和巖竹的“本色”,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教師設計如下兩個活動來引導學生思考。
◎活動一:石灰和巖竹本身都是沒有思想的,但兩首詩讀來卻能讓人感受到這兩種事物都有血有肉、鮮活有力。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jié):石灰看似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卻有著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它歷經(jīng)千錘百煉、烈火焚燒、粉身碎骨等艱難險阻,對此等閑視之。從陡峭堅硬的巖石中生長出來的巖竹深深扎根青山,歷經(jīng)狂風吹打等磨難,依然屹立不倒。石灰和巖竹的鮮活形象就從詩中的“若等閑、渾不怕”和“不放松、還堅勁”等語句中體現(xiàn)出來。詩人把沒有感情的事物進行了擬人化,使之變成了有血有肉的鮮活個體。
◎活動二:這兩首詩分別體現(xiàn)了石灰和巖竹的哪些本色?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jié):石灰堅強不屈、不畏艱險、直面慘淡、潔身自好、泰然自若、不怕犧牲……巖竹堅韌不拔、頑強執(zhí)著、甘于清貧、不怕打擊、無畏無懼……
通過這兩個活動的引導,學生體會到詩人所詠之物的本色。詩作如果沒有賦予這些事物獨特的本色,就不能承載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和人文情懷。所以“析本色”為詩作最后的托物言志打開了一扇窗。
三、析本心,品詩意
詠物類詩歌都有一個共同指向,就是最后必須落腳在托物言志上。這個“志”就是作者的心愿,是作者的理想所在、希望所在、立場所在。詩人往往通過塑造事物獨特的形象去傳遞自己的心意,可以說事物的本色中往往蘊藏著詩人的本心。教師要抓住“本心”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去品味、琢磨詩歌的“形”與“意”。怎樣讓學生把握《石灰吟》和《竹石》中的“本心”,站在特定的視角去理解作者要傳遞的精神和志向?教師在教學中做了如下處理。
師:讀完《石灰吟》,短短的幾句詩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山中石灰坎坷曲折的一生,其艱辛的歷程讓我們久久難以忘懷。詩人這樣著筆有何用意?
生:這樣寫突出了石灰的鮮明形象。它不向困難低頭、立場堅定、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zhì)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xiàn)出來。
師:在詠物詩中,常??梢泽w會到“文如其人”,由此我們可以把事物的品質(zhì)與作者的身世背景聯(lián)系起來以加深對詩文的理解。這首詩的作者通過對石灰的詠嘆來抒發(fā)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當時身處黑暗官場。這首詩表明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堅持廉潔正直的道德操守,要像石灰一樣在世上留下清白的形象。
師:作者借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來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心愿與志向,我們稱這些心愿與志向為作者的“本心”。詠物詩中都會有這樣的“本心”?!吨袷愤@首詩亦是如此。它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愿?
生:我認為,作者借這首詩表達自己要像巖竹一樣,雖處險境,但剛強勇敢,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
師:這兩首詩都是詠物詩,都是通過塑造事物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也稱這類詩為托物言志詩。這兩首詩所言之“志”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剛才同學們所說的:要做一個廉潔正直、頑強向上、不怕困難、剛強勇敢的人。
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點出詩的寓意,而是讓學生去思考、去品味,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很快就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了詠物詩所隱藏的作者的“本心”。
分析詠物詩,“本性”是根,“本色”是魂,“本心”是情,從本性到本色再到本心,由表及里,逐步提升。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這一脈絡,層層深入,讓學生真正理解作者的真實情感。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六完全小學? ?4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