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審委會制度的完善如何改進集體司法決策
——以《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為分析對象

2021-01-27 11:40孫光寧
深圳社會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委會審判委員

孫光寧

(山東大學(威海)法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9)

在司法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具有中國特色的審委會制度一直備受關注,對其進行修改、完善,甚至直接廢止的觀點長期存在。三大訴訟法對審委會制度的規(guī)定并不細致,同時審委會帶有明顯的“半公開”性質,加之各地法院之間的差異,這些因素都使得對審委會的研究和分析總是帶有非規(guī)范性和局部經(jīng)驗的特點。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始終堅持著對審委會制度的改革論,以多地法院的審委會運行實踐為基礎,在2019年8月出臺了《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法發(fā)〔2019〕20號),對審委會制度改革的總體方向和諸多具體措施進行了明確。

本文以《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為基礎,聚焦于相關的改革措施如何推進審委會形成更加有效、質量更高的集體司法決策,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第一,審委會制度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xù)存在,現(xiàn)階段的關鍵問題不在于存廢,而在于如何在既定的制度框架內實現(xiàn)其制度價值的最大化?!皩徫瘯囊庖姰a(chǎn)生于集體討論和有規(guī)則的表決,至少在制度層面排除了按個人或簡單按下級服從上級的行政運作方式解決分歧的情況。因此,只要仍然實行法院機構行使審判權制度,在任何情況下,審委會都是不可或缺的制度。”[1]第二,審委會制度的運行,是一種比較典型的集體決策。在各種司法制度的頂層設計都是以法院為基點,而非法官,審委會更是聚集了法院內部的“精英”。“審委會討論案件的實質是在法律規(guī)范框架內進行判斷與決策的行為,遵循群體決策行為的基本規(guī)律,故應考慮群體決策的績效因素,如決策目標、群體規(guī)模、群體意識、決策能力、決策時間、交互方式、集結規(guī)則等?!盵2]借助于關于集體決策的理論資源,可以對審委會制度改革的諸多具體措施進行評價和預測。第三,在實際運行中,審委會的主要職能是討論和決定個案,這是集體決策的典型場景。實證調查顯示,在審委會的各種主要職能中,討論和決定具體案件占據(jù)著絕對優(yōu)勢,而總結審判工作經(jīng)驗和規(guī)律等職能則發(fā)揮得極少。[3]這種實際狀態(tài)也凸顯了從完善集體決策的角度分析審委會運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四,以往關于審委會的諸多分析、評價和建議,都是基于各自關注的措施單獨展開的(例如同級檢察長列席審委會),較為零碎和分散。在《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已經(jīng)出臺的基礎上,對于諸多改革措施需要進行總體衡量和把握,尤其是從完善集體司法決策的角度,分析其相互影響和共同效果。

從過程的角度來說,針對個案的討論和決定,審委會的集體決策需要確定參與決策的人員范圍、具體的討論流程以及形成最終結果的有效性。由此,本文將從決策主體的構成、決策的具體流程以及決策結果的影響等方面,結合《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中相應的規(guī)定,展開對審委會改革措施的分析和研判。

一、增列法院外的決策主體:“兼聽則明”目標下的隱憂

與法官個人決斷不同,審委會的決策過程需要融合多種類主體的集體智慧,如何確定參與決策者的范圍就成為集體決策的前提問題。決策者范圍的大小對后續(xù)的決策流程和決策結果都有著重要影響。從構成范圍而言,參與審委會決策的人員既包括法院內部人員,還包括來自于法院外部的其他人士。

法院內部人員參與是審委會集體決策的多數(shù)普遍情況,不僅符合諸多程序法規(guī)定的合法性要求,從決策信息的充分了解、認知以及處理信息的效率等方面,也十分有助于形成穩(wěn)妥的集體決策。例如《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5-6條就是主要規(guī)定了法院內部進入審委會的人員范圍。但是,由于審判系統(tǒng)內仍然存在的行政化色彩,以及高度同質化帶來的決策單一性,單純由法院內部人員組成的審委會決策受到了不少質疑?!拔覈ㄔ簝炔拷M織實際上是按照科層制原理構建起來的,法院內存在著從普通法官經(jīng)由庭長、院長到審委會這個明顯具有從屬性的層級化關系和建制,并且,各個層級都對應著外部行政譜系中的相應級別。因此,無論形式上賦予法官在裁判行為方面多大的自主權,如果缺少合理的權力制約,都很難實際抗衡這種科層制的影響?!盵4]具體到審委會的集體決策而言,“審委會的每個成員都明白,討論的目標是明確的:每次討論都必須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成員具有強烈的相互合作和團結的感覺?!趯徫瘯懻摃r,他們的群體認同感就會出現(xiàn),團結合作實現(xiàn)目標的意識就會很強烈。這種認同感和合作意識是審委會討論順利進行,并且每次討論都能形成決策的重要保證。”[5]這種身份上的相互認同,既是高效決策的保障,同時出于維護群體內部和諧一致的長期目的,也同樣會導致過分遷就和妥協(xié),甚至形成更為激進的決策結果。納入不同的身份以及相應的視角,能夠給集體決策的同質化帶來更加豐富和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形成更為穩(wěn)妥的決策結論。這也是引入法院系統(tǒng)之外的決策主體成為審委會改革方向的重要原因。

(一)同級檢察長列席審委會

同級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是近幾年來審委會改革的重要內容,很多地方法院已經(jīng)開展了先期試驗。在總結這些試驗經(jīng)驗的基礎上,《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9條直接確認了同級檢察長(或受其委托的副檢察長)可以列席審委會的討論。從積極的效果來說,“通過列席審委會,充分發(fā)表意見,在依法履行監(jiān)督職責的同時,還能夠深化檢法兩家對事實證據(jù)的認定采信和法律適用的統(tǒng)一認識,實現(xiàn)雙贏、共贏,提升檢察機關的司法能力和水平,從而確保案件當事人得到公平、公正對待,增強執(zhí)法公信力?!盵6]如果能夠將同級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聚焦于重大疑難案件,那么,這一制度定位與審委會的主要實際職能也是比較一致的。從歷史淵源的角度來說,在重大疑難案件上聚合眾多機關(尤其是司法機關)的觀點和力量,“三司會審”和“九卿會審”也都為同級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提供了一定支持。當然,對該制度的質疑觀點也一直存在,例如不利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不利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不利于建立并落實司法責任制;也不利于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監(jiān)督權等等。[7]在規(guī)定已然被正式確立的背景下,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評價和發(fā)揮其對集體決策的積極作用。

由于吸收容納了眾多主體,集體決策的過程也是一個發(fā)揮民主的過程,是從諸多視角展開分析論證,進而形成綜合決定的規(guī)范過程。具體到同級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而言,檢察長置身于法院系統(tǒng)之外,在身份上可以減少甚至消除法院內部的行政化色彩,進而在觀點表達上可以暢所欲言。這種觀點的表達有助于為最終決策結果的形成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減少同質化視角決策的偏激程度?!皬乃痉▽嵺`來看,列席會議的檢察長與審判委員會委員探討相關議題,既可以監(jiān)督審判委員會按照法定程序履職,防止承辦法官匯報案件時故意歪曲或者遺漏重要事實,誤導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案件;又可以通過發(fā)表法律、政策適用意見,促進檢法兩機關統(tǒng)一法律政策尺度,保證正確適用法律,這是本制度的生命力所在。”[8]

但是,審委會吸納同級檢察長能否對法院的集體決策提供長期有效的推進作用,仍然帶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從制度規(guī)定的角度來說,《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9條僅僅提及了同級檢察長可以列席審委會討論,其他規(guī)定則付諸闕如。該制度的啟動、運行和效果等都沒有直接規(guī)定?!蛾P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8條確定所有的列席人員可以提供說明或者表達意見,但仍然需要以主持人同意為前提。作為連接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同級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幾乎沒有其他細致規(guī)定。以上情況使得同級檢察長參與審委會決策帶有很強的隨機性,無法成為穩(wěn)定的決策改進因素。即使同級檢察長列席審委會討論,在《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20條確定的討論流程中也只是接受審委會委員的詢問,并沒有明確獲得單獨發(fā)表觀點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同級檢察長參與審委會的決策需要付出相應的制度成本,且難以對其參與決策的效果進行準確衡量。部分地市在檢察長列席審委會制度中取得了成功經(jīng)驗,包括列席持續(xù)時間長,案件數(shù)量成規(guī)模;討論案件種類多,刑民案件兼顧;發(fā)表意見采納率高,列席效果良好;作用輻射范圍廣,訴訟監(jiān)督力度顯現(xiàn)等。[9]這些成功經(jīng)驗的取得,都伴隨著高昂的成本,這一點在部分法院的試點中完全可以實現(xiàn)。一旦擴展到全國范圍,則很難保證檢察機關能夠持續(xù)普遍地參與到審委會的決策之中。進而言之,檢察機關付出的成本,也沒有以明確顯著的方式獲得相應反饋或者回報。實踐中檢察機關對檢察長列席審委會一般僅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而鮮有總結分析,對檢察長列席審委會會議的效果,一般是從法院采納列席檢察長的發(fā)表意見的情況進行考量。但如何衡量和把握審委會采納意見的情況成為實踐中的一個難題。[10]在成本較高、回饋不明的背景下,檢察長參與審委會決策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難以有效提升審委會決策的質量。

(二)其他社會人士

參與審委會討論的列席人員,除了同級檢察長之外,《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8條還規(guī)定了“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專家學者等”其他社會人士;這些社會人士參與審委會決策,只能是在必要時才能受到邀請,且需要在主持人同意的前提下提供說明或者表達意見。這一規(guī)定也來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和部分地方法院的探索。例如,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送審稿)》的審議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就專門邀請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專家學者參與到審委會的討論之中,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廣泛吸收了來自各方的意見,也在體現(xiàn)了司法的深度公開。[11]鑒于此,有觀點認為,“目前各級人民法院建立的以法學專家為主的特邀咨詢員和專家智庫,為審委會決策發(fā)揮了咨詢、建議功能,特別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司法政策、規(guī)范性文件,在制定完善過程中,地方各級法院更應向最高人民法院學習,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專家學者等列席會議,吸納專家學者智慧,通過司法民主的方式提升審委會議事質量?!盵12]

從兼聽則明的角度而言,審委會討論聽取廣泛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因為以上社會人士的視角與司法機關并不相同,尤其是法律領域內的專家學者,經(jīng)常能夠從更為細致或者廣闊的視野中為審委會決策提供新思路,至少也能夠為審委會確定某一結論提供更加堅實的佐證。但是,其他社會人士參與審委會決策的效果,仍然帶有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甚至可能適得其反。首要原因在于程序上的模糊和粗糙,突出地表現(xiàn)在“必要時”和“主持人同意”等規(guī)定之中,難以保證社會人士參與審委會決策的常態(tài)化和穩(wěn)定性,自然其效果也堪憂。

更為重要的是,社會人士參與審委會的決策事項,與審委會的制度設計和實際功能并不能有效對應。前述邀請社會人士參與審委會決策,主要針對的是涉及到民生的司法解釋或者政策制定,這種功能突出地表現(xiàn)在最高人民法院這一層級上,《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7條也對此單列規(guī)定。但是,對于絕大多數(shù)地方法院(尤其是基層法院)來說,制定規(guī)范性文件的功能難以發(fā)揮,邀請社會人士參與審委會決策并不具備必要性和可行性。再者,從職能定位的角度而言,無論是《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7條所列舉的審委會應然職能,還是高度重視重大疑難案件解決的實際功能,都與制定規(guī)范性文件相去甚遠。即使有特定案件的討論需要參考專家意見,審委會的決策過程也可以從匯報人提供的匯報內容、專家證人證言以及專家意見書等材料中獲取,并沒有必要專門邀請專家直接參與審委會討論。

從對以上法院外兩類決策參與者的分析可以看到,《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意圖通過吸收廣泛意見的方式來擴大審委會的決策質量,減少單純法院內部決策中單一視角的局限性。但是,制度規(guī)定的模糊以及功能對位上的偏差,使得以上“兼聽則明”的目標帶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難以有效實現(xiàn)。從提升決策有效性的角度來說,決策過程中主體的增加所帶來的信息和視角,有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或者缺失帶來的失誤。有部分司法決策理論肯定了人數(shù)增加對集體決策正確概率的提升作用,例如孔多塞的陪審團定理認為,在陪審團定罪的多種規(guī)則所帶來的不同概率中,過半數(shù)的簡單多數(shù)規(guī)則是最優(yōu)規(guī)則,在此規(guī)則下集體做出正確選擇的概率隨著決策人數(shù)的增加而不斷增加。[13]《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21條也確立了過半數(shù)的簡單多數(shù)規(guī)則可以形成決定。但是,孔多塞陪審團原理也有其重要的局限,包括無效輸入信息降低正確概率,以及要求多數(shù)參與決策者都是正確的(掌握信息的準確率超過50%)作為前提條件等等。更現(xiàn)實的觀點認為,更多人數(shù)的參與并不意味著更高質量的結論,二者并非明顯呈現(xiàn)出正比例關系,而更多地表現(xiàn)出一種“臨界關系”:在特定人數(shù)的臨界點之前,決策參與者的增加能夠提升決策質量,但是超越臨界點之后卻出現(xiàn)明顯的邊際效應遞減?!皼Q策集團人數(shù)的增加并不必然意味著深思熟慮的質量的單調遞增。當數(shù)量非常小時,規(guī)模的增加有利于深思熟慮質量的提高,并且其提高的幅度要大于平均水平。然而,當規(guī)模增加到某一點時,每增加一個決策者,就會導致決策質量下降?!盵14]例如,在美國建國時對議員人數(shù)的討論中,聯(lián)邦黨人就已經(jīng)認識到這一點?!笆聦嵤?,在一切情況下,為了保障自由協(xié)商和討論的益處,以及防止人們?yōu)椴贿m當目的而輕易地聯(lián)合起來,看來至少需要一定的數(shù)目;另一方面,為了避免人數(shù)眾多造成的混亂和過激,人數(shù)也應該有個最大的限度。在所有人數(shù)眾多的議會里,不管是由什么人組成,感情必定會奪取理智的至高權威。如果每個雅典公民都是蘇格拉底,每次雅典議會都是烏合之眾?!盵15]對于審委會進行決策而言,功能的多樣、流程的松散、所在地區(qū)以及法院(尤其是作為主持人的院長)之間的差異等因素,都使得審委會決策過程更加復雜多樣,不僅遠遠不能用簡單多數(shù)規(guī)則來應對,更無法準確確定合適的人數(shù)臨界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單純增加決策人數(shù)或者增加決策人員的范圍和類型,并不能明顯確定地提升決策質量。為各類參與決策的人員類型提供相應的精細規(guī)定,以便使其更加充分地表達自身視角和觀點,也許比簡單地擴大審委會決策人員的范圍更為可取。

二、規(guī)范決策的議事流程:決策者發(fā)言順序中的制度設計及其完善

確定參與決策者的人員范圍,為單次決策提供了主體條件。具體決策的流程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體現(xiàn)“程序正義”,對于最終的決策質量也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一般而言,決策流程越是公開、透明、及時,同時盡可能消除主體之間既定關系的潛在不當影響,就越有利于相應主體充分全面地表達意見,進而提升決策質量。這些流程設計對于審委會決策而言也同樣適用。對于決策流程的規(guī)定,集中體現(xiàn)在《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20條,包括匯報、詢問、發(fā)表意見和總結決議四個主要階段。其后的第21條則規(guī)定了補充性的全體會議討論和復議等內容。

在以上4個階段中,對最終決策結果影響最大的應當是參與討論的主體表達意見的環(huán)節(jié),因為這一環(huán)節(jié)決定了最后的總結內容以及按照簡單多數(shù)規(guī)則作出決定的內容。從決策理論的角度來說,孔多塞投票悖論已經(jīng)明確,在簡單多數(shù)規(guī)則下,投票順序的不同,會產(chǎn)生無法得出明確結果的多數(shù)表決循環(huán)結果,最終的實際決策很可能就是完全隨機或者受操縱的結果。[16]這就意味著,決策的流程設計對參與者的作用發(fā)揮以及最終的決策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具體到審委會議事的表達意見環(huán)節(jié)來說,《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20條明確:“委員按照法官等級和資歷由低到高順序發(fā)表意見,主持人最后發(fā)表意見。”2010年《關于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的實施意見》第16條規(guī)定:“審判委員會委員發(fā)表意見的順序,一般應當按照職級高的委員后發(fā)言的原則進行,主持人最后發(fā)表意見?!?015年《關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第11條也規(guī)定:“按照法官等級由低到高確定表決順序,主持人最后表決?!彪m然以上3份文件分別使用了“發(fā)表意見”和“表決”等表述,但都特別關注“從低到高”的發(fā)言順序??傮w而言,這種發(fā)言順序的設計體現(xiàn)了對審委會中參與決策人員之間關系的考慮,尤其是為了防止或者減少法院內部的行政色彩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從眾”現(xiàn)象。

需要首先明確的是,審委會的制度設計與法院系統(tǒng)的行政色彩之間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審委會的絕大多數(shù)委員都有行政級別,因此其相互之間在身份、地位以及話語權等方面的接近程度,要遠遠高于非審委會委員與審委會委員之間的接近程度。以此為基礎,在院長、副院長、庭長、副庭長以及與其他審委會委員之間形成的制衡機制,其民主化氣息相對更濃,制衡效果也相對更為充分?!谥贫葘用娲蟠蠼档蜕踔僚懦藢徫瘯炔恳詡€人意志或下級服從上級的‘行政化’模式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盵17]問題的關鍵在于具體流程的設計能否在減少行政色彩的同時提升決策質量。這里的流程設計能否落到實處,直接關系到最終決策的結論。“當討論處于無序狀態(tài)時,比較強勢的分管領導或者業(yè)務庭長對其他委員日積月累所形成的潛在影響便會轉化成一定的領導或專業(yè)權威,其如果違背發(fā)言次序搶先發(fā)言,必將影響其他委員意見的表達。”[18]根據(jù)學者們的實證調研,制度規(guī)定中確立的從低到高的順序很少被真正全面地貫徹執(zhí)行:審委會委員們的發(fā)言并沒有嚴格的順序,不過一般是先由業(yè)務庭庭長和主管副院長發(fā)表意見,然后包括院長在內的其他委員自由發(fā)表意見。[19]“檔案記錄表明,A縣法院的審委會會議,除了聽取匯報階段,委員們在提出詢問、發(fā)表意見、形成決議三個階段并未遵守嚴格的發(fā)言順序,基本上是自由發(fā)言。最重要的是,作為主持人的院長(或副院長)經(jīng)常在提出詢問和發(fā)表意見階段就表明自己的觀點?!鞒秩酥鲗Q策過程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盵20]其他學者的調研活動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尤其是在各委員自由發(fā)表意見過程中,主管副院長因對相應的業(yè)務和討論的具體案件情況較熟,一般都是在其他委員之前發(fā)表意見,該意見遂成為各委員的重要參考。[21]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實證調研結論都是在2010年《關于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的實施意見》之后展開的,這意味著很多審委會的討論決策過程并沒有嚴格遵守以上文件規(guī)定。同時,根據(jù)筆者針對部分地方法院展開的調研,也有相當數(shù)量的基層法院審委會的決策過程遵守了以上從低到高的順序。這說明地方法院審委會的議事流程在是否嚴格遵守發(fā)言順序規(guī)則上有著相當?shù)牟町?。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責任條款的缺失:在涉及到審委會的主要規(guī)范性文件中,大多缺少了對違反議事流程行為的懲戒規(guī)定,這使得不遵守發(fā)言順序規(guī)則的行為無法被追責,進而無法推動發(fā)言順序規(guī)則的落實和發(fā)揮實效。

影響發(fā)言順序規(guī)則是否嚴格遵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及其實際作用。在前述孔多塞投票悖論的背景下,當會議的主席(主持人)能夠預測或者影響參與者的想法時,就能夠通過操作提出議案(議題)的順序來達到前者自己想要的結果。[22]《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7條確定主持人為院長或者受其委托的副院長,屬于地方法院中的行政領導,對整個審委會的決策過程有著重要影響。例如《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0條、第13條、第21條、第22條等,都由院長決定相應的事項。除了在文件中確定的角色之外,院長對于整個法院的案件審理等諸多工作還有著全面的影響,這種帶有明顯行政化色彩的潛在影響也會滲透到審委會的議事流程之中。“討論案件時,通過院長向案件匯報人經(jīng)意或不經(jīng)意地提問,通過院長介紹案件背景等,委員們大都能夠領會院長的傾向性意見。即使形成的多數(shù)意見與院長的意見不符,但在院長發(fā)表意見后,也往往會有委員附和甚至申明更正,其他委員則見機行事,支持院長并形成多數(shù)意見。因此,表面看來,審委會討論是以民主集中、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方式發(fā)揮群體決策優(yōu)勢,但實際過程卻可能是個人意見代替群體意見?!盵23]當然,也會存在著相反的情況?!爱旑I導者及他們建立的行為傳達出‘失敗沒有關系’以及對維持過程的公平性保有敬重之心的信息時,也就是每個人都會被傾聽時,任何決定都是以公平和無私的方式做出的,這是團隊的表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達到最佳狀態(tài)。”[24]換言之,具備特定品質的院長也會大大提升審委會的工作效率和決策質量,這些品質大致包括包容、明智、全面、細致等等。簡而言之,作為審委會議事流程的主持人,院長的個人特質對發(fā)言順序、甚至決策的整體流程運作產(chǎn)生深刻影響,由此也使得審委會的最終決策質量帶有相當?shù)牟淮_定色彩。

即使審委會委員的討論嚴格遵守了從低到高的發(fā)言順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行政化色彩的不當影響,最終決策結論也同樣可能出現(xiàn)從眾現(xiàn)象。從比較視野的角度來說,桑斯坦教授在進行了大量數(shù)據(jù)分析之后認為,法官同樣會受到從眾效應的影響,來自于法官同僚的異見在合議過程中很可能會遭遇削弱,原因包括3個方面:第一,如果你想正確,則可能會受到誘惑去尊重其他人而不是成為一個孤獨的異見者;第二,異見的提出是繁重且費時的,卻可能是徒勞無功的;第三,異見會引起法官之間關系的緊張,而法官們需要共事多年。這種“合議庭競合”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在關于事實、政策以及法律的判斷中高度的從眾效應。[25]在美國法院上訴裁判中,法官團體成員間的商談也未達到平等且無所顧忌的程度。即使地位平等,參與團體決策的個人也易受一致性效應的影響。[26]對于審委會委員們來說,以上長期共事的職業(yè)經(jīng)歷也同樣存在,相互之間長久和諧關系的維系顯得更為重要和關鍵;相應地,在特定單一案件決策中的妥協(xié),以及在不同案件決策之間的相互交換“投票”,也都不足為奇。而且,由從眾效應所形成的主流意見決策群組,具有更強的能力抵御決策風險所帶來的潛在責任追究,也能減少責任均分到個體委員上的比例。從此意義上說,審委會決策時的發(fā)言順序,難以有效消除審委會委員之間的從眾效應。要使得每個委員真正做到暢所欲言,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身意見,還需在議事流程的設計上繼續(xù)完善,其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增設提前發(fā)表意見的“預表意環(huán)節(jié)”。

無論發(fā)言順序如何調整,審委會委員之間的討論總是當面進行,也總有先后順序。其中,在法院內部有諸多具備優(yōu)勢地位的委員(尤其是院長以及主管相應業(yè)務決策的副院長),更可能成為被追隨的對象,其他異見都可能會因為從眾效應而受到壓制或者排斥。因此,議事流程所應實現(xiàn)的目標,就是盡量使得所有委員將其獨立思考的觀點放置于審委會決策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之中。增設“預表意環(huán)節(jié)”,就是要求參與決策的審委會委員在正式全面討論之前就將自己大致的意見表達或者基本傾向匯總于主持人處,在決策討論時詳細闡釋相應的理由。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增設有助于提升議事流程中真實意見的充分表達,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預表意環(huán)節(jié)使得參與決策的委員必須提前閱讀并熟悉討論所需的各種資料,有助于減少因準備不足導致的匆忙決策和從眾決策。《關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第11條和《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15條都強調,審委會委員應當提前充分審閱討論資料,甚至必要時可以調取案卷和相關視聽資料。但是,現(xiàn)實中一些委員并沒有充分提前做好準備,僅僅在正式討論時聽取匯報,在短時間內難以把握重大疑難案件的全貌和關鍵,由此更傾向于聽從他人意見。預表意環(huán)節(jié)則能夠減少這一消極現(xiàn)象,推動審委會委員在提前審閱資料的基礎上表達意見,更充分的準備有助于提升決策質量。第二,預表意環(huán)節(jié)中,審委會委員并沒有與其他委員交流,無法參考其他意見,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觀點。而且,審委會委員還要以明示的方式將自己的意見匯總到審委會會議主持人;基于“禁止反言”等原理,個體委員會在正式?jīng)Q策時更傾向于保持自身觀點的一致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從眾效應。第三,預表意環(huán)節(jié)所匯總的意見,能夠使得主持人掌握更加全面的、來自于諸位委員的獨立觀點。結合這些匯總意見,主持人能夠對自身既有的觀點進行修正和完善,減少獨斷的可能性,從而為正式議事會議的具體討論做好更充分的準備。第四,在智慧法院建設的背景之下,多數(shù)地方法院都在審判管理流程方面具備了比較便捷的硬件和軟件。《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26條也明確審委會會議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納入到審判流程管理系統(tǒng)并全程留痕??梢哉f,預表意環(huán)節(jié)所需要的提前閱讀案件資料以及及時匯總意見,都已經(jīng)不存在技術和設備上的障礙,將其增設為正式?jīng)Q策議事流程的前置環(huán)節(jié),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從集體決策的視角來說,“通過輪詢(polling)所有成員意見,同時避免社交影響,群體能夠非常有效地利用信息。如果群體是多元化的,并且判斷是獨立的,就能匯集很多信息?!盵27]預表意環(huán)節(jié)實質上是系統(tǒng)決策理論中的“德爾菲方法”的具體運用,這一方法強調要盡量避免決策者之間的直接接觸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降低群體決策交互過程中的群體思維和從眾傾向。[28]簡而言之,相比于“面對面”的直接言辭,增設“背靠背”的預表意環(huán)節(jié),能夠更加充分地將討論交流與獨立思考這兩種發(fā)表意見方式的優(yōu)點相結合,有助于降低單純依靠現(xiàn)場發(fā)言所帶來的從眾效應和獨斷色彩,值得在繼續(xù)完善議事流程設計時給予重點考慮和吸收。

除了審委會討論的發(fā)言順序,《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20-21條對議事流程的整體規(guī)定比較簡略,并沒有嚴格禁止審委會討論采取其他形式,這也為地方法院的相關探索提供了制度空間。其中,改進審委會決策流程的方向之一是引入庭審機制,體現(xiàn)審理制的特點。審委會的個案決策受到質疑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親歷性,即審委會委員并沒有直接參與案件審理,卻要為案件確定裁判結果。從廣義的親歷性概念出發(fā),“法律適用需要重點考量的主要是案件事實與法條之間的關系,案件處理與政治、經(jīng)濟、社會、國防、外交等方方面面的關系,這些關系具有明顯的外在性,它跟事實認定主要斟酌案件內部證據(jù)與證據(jù)之間的關系所體現(xiàn)的內在性形成明顯區(qū)別。這種外在性就決定了審委會確定法律適用并不怎么違反司法親歷性,因為前已述及,司法親歷性的適用范圍主要是事實認定而非法律適用?!盵29]由于審委會的討論并不局限于法律適用問題,目前對審委會進行審理制改革的傾向也體現(xiàn)了對認定事實中親歷性的強調。這種審理制改革方向強調,審委會的議事流程引入(至少是模仿)正式案件審理的程序和原則。在這種審理制中,無論是開庭前通知當事人準備辯論意見,還是開庭過程中雙方辯論,都與合議庭開庭審理程序相似,體現(xiàn)了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充分且顯性的保障,有利于實現(xiàn)“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目標。[30]審委會辦案過程體現(xiàn)“審理制”特點,細致和規(guī)范的程度已經(jīng)接近正式庭審過程,甚至可以考慮允許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在審委會進行口頭辯論。[31]這種審理制的改革方向還有其他名稱,例如訴訟化或者審委會聽證等等。無論具體名稱如何,很多來自審判實務部門的法官,也很認同以上的改革傾向。①相關文獻參見劉振會.論審判委員會研究案件機制的訴訟化構建——以刑事訴訟為視角[J].法律適用,2017(7):96-101;毛劍.審判委員會功能的補強機制[J].人民司法·應用,2015(7):8-11;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課題組. 審判委員會制度的變與不變[J].人民司法·應用,2015(7):4-7;吳仕春.審委會直接審案的程序法價值[N].人民法院報.2015-11-07(2);吳俊玲.晉城中院探路“審委會聽證”模式[N],太行日報,2019-06-26(3)。對審委會議事流程進行審理制改革的探索,是在相應的審理法院內部進行的再次審理,積極的效果是增加了審委會議事流程的公開程度,也增加了當事人以直接言辭的方式表達意見的機會,有助于當事人與審委會的接觸并接受后者的決策結論。但是,這種審理制的改革探索畢竟也需要消耗審委會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本院內直接審理案件的獨任法官或合議庭以及對整個審級制度的影響,仍帶有相當?shù)牟淮_定性,還需繼續(xù)觀察和研判。

三、公開決策的裁判理由:隱蔽裁判者的集體責任及其承擔

雖然部分地方法院在公開審委會決策方面已經(jīng)做出了一些探索,但是,總體而言,審委會的決策過程仍然主要處于隱蔽狀態(tài),這種隱蔽裁判者身份的情形也受到了一些質疑,主要的理由就是“判而不審”。從當事人的角度來說,幾乎無法直接獲知審委會做出決定的理由。對于是否公開審委會決策的理由,也一直存有爭議?!蛾P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24條已經(jīng)明確,審委會的決定及其理由應當以在裁判文書中公開為原則,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這一規(guī)定表面上為相關爭議提供了終局性結論,也是整個《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的重大亮點,但是同時也可能引起更多的爭議。在整體決策過程中,最終結果無疑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其公開范圍和效果程度也會對前面的諸多決策環(huán)節(jié)有所影響,尤其是通過決策過程形成決策的整體質量,因為決策者必須要顧及到公開決策過程及其理由所產(chǎn)生的結果,進而根據(jù)結果對自己的有利程度來確定自身的意見傾向或者表決方向,[32]特別是在決策者需要因此承擔相應責任的情況下。

在裁判文書中明確審委會的決定及其理由,在總體上符合司法公開的趨勢和要求,有其自身明顯的積極意義?!巴ㄟ^公開審委會不同意見,可以將不同裁判觀點中的反對意見和理由,以層進的形式有邏輯的全面闡述,使說理更具有針對性,將理說到持反對意見者的心坎上,增強裁判的說服力?!ㄟ^公開審委會中的少數(shù)意見,敗訴方可以感受到法院對其所持觀點的關注和回應,其想說而沒有能夠說出來的心里的一些想法,法院也作了認真的考慮。雖然法院沒有支持其觀點,但是,這種被理解和被關懷的感覺,可以提高判決的可信賴度?!盵33]但是,要持續(xù)保證審委會決策的理由及其質量,就必須考慮到審委會的實際功能與運作方式。

如前所述,目前審委會實際上的主要功能是解決疑難案件,這種情況需要更加細致地區(qū)分案件的類型,才能確定是否以及如何公開相應的決策理由。以法律適用為標準,疑難案件可以分為法律之內和法律之外兩種類型。法律適用之內的疑難案件主要是在案件事實比較確定的背景下,法律規(guī)則比較概括、模糊,甚至存在矛盾、空白和漏洞等情況;法律適用之外的疑難案件則更為復雜,包括案件事實難以用現(xiàn)有證據(jù)有效證明、社會輿論較為關注、涉訪上訴以及社會影響較大等情況。[34]無論何種類型,都需要在裁判文書中進行大量的分析論證,才能夠有效證立審委會決定。具體來說,一方面,在法律適用之內的疑難案件中,法律規(guī)范與案件事實難以準確對接,案件事實無法準確被法律規(guī)范所涵攝,可能存在的多種裁判理由及其相應結論之間并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多數(shù)情況下是分析視角的差異。高質量的裁判文書不僅需要選擇其中最優(yōu)結果,還要對其他很有競爭力的決策結果進行批駁。而審委會的決策僅僅是確定了其中一種結論,一般不會給出細致的支撐理由,這就給具體的裁判文書寫作增加了不少負擔。

另一方面,法律適用之外的疑難案件中所包含的隱蔽信息,往往與法律規(guī)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緊張關系,不僅不適合詳細論述,甚至是否論述都可能產(chǎn)生疑問。“當所謂重大、疑難、復雜案件范圍認定的主觀性、將案件提交審委會討論的主體與程序的模糊性以及審委會案件討論流程和結論性意見形成過程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和審委會委員身份的特殊性疊加在一起的時候,這不僅會進一步增加案件處理程序與結果的不確定性,而且會給‘法外因素’影響司法裁判打開更多的方便之門,進而使得審委會有關案件處理的結論性意見更多地被看成是出自于‘行政決策’而非‘法律決定’,從而影響司法裁判的公信力和司法權威?!盵35]具體來說,審委會的審判職能更傾向于把握案件的政治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審委會討論內容更傾向結果裁量而非更專業(yè)的法律適用。審委會職能履行中的行政化色彩仍積重難返。對于案件討論而言,如此結構和運行模式有違司法規(guī)律,但對于政治把控和宏觀指導反利于推進落實。[36]相比于普通案件來說,能夠進入審委會討論的案件很多都需要充分考慮政治效果?!胺墒且环N規(guī)定正當與不正當?shù)囊?guī)范秩序,而政治屬于受審慎的考慮指導的治國方略,……法律與政治在概念上不同,但在治理、法律適用與解釋的動態(tài)過程中,它們相互作用?!盵37]如果說法律適用之內的疑難案件還可以在裁判文書中詳細說理,那么,法律適用之外的疑難案件中的各種理由,經(jīng)常是無法直接言說或者明示的,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引起當事人更大的不滿,違背了全面公開裁判文書理由的初衷?!翱梢韵胍姡愃朴谡ㄎ臎Q定、政府的決議、避免當事人上訪等考慮,要么會根據(jù)規(guī)定不公開,要么會被裁剪、轉化為其他的法言法語而體現(xiàn)在判決書中,進而最終可能在審委會真實討論記錄與公開在裁判文書的記錄之間維持‘隱匿對話’。”[38]質言之,在強調追求法律適用之外的社會效果甚至政治效果時,審委會在通覽全局時做出的、超越法律規(guī)定的決定和理由,無法真正在裁判文書中得以公開。即使在《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的規(guī)定下被迫公開,也更多地表現(xiàn)為粗糙、模糊、概括或者語焉不詳,通過詞語的修飾來隱藏法律之外的真正理由。進而言之,類案檢索、案件分流以及專業(yè)法官會議作用的提升等因素,都使得審委會的實際功能更加聚焦于重大、復雜的疑難案件,尤其是涉及到法律適用之外的疑難案件。這對審委會如何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統(tǒng)一,提出了更高、同時也更加頻繁的挑戰(zhàn)。

從集體決策的視角來看,公開審委會的決策理由除了要面對各類疑難案件的挑戰(zhàn)之外,還有可能增加決策中的從眾和保守傾向,無益于有效保證和提升決策質量。發(fā)言順序等程序規(guī)定為審委會委員表達意見提供了正面的渠道和途徑,而關于責任的實體規(guī)定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審委會委員的表決傾向。從比較的視野來說,這種在裁判文書中公開審委會決策理由的責任被稱為“說明責任”。Tetlock及其同事經(jīng)過了一項跨度達20年的研究項目表明,說明責任所關注的影響因素不僅僅是裁判者如何證立他們的選擇,還包括他們對負有說明的責任的裁判是如何想的。[39]換言之,裁判文書中公開對審委會決策結果的理由說明,與其作為裁判者的責任息息相關?!蛾P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30條明確了審委會委員對其本人發(fā)表意見和表決負責,第33條規(guī)定了將出席情況納入到委員的考核范圍;同時第21條還規(guī)定,沒有過半數(shù)的少數(shù)委員意見應當記錄在卷。從以上規(guī)定及其相互關系可以看到,是否參與集體決策、做出何種表決,都與審委會委員的個人責任直接相關;將少數(shù)委員意見記錄在卷,則意味著在審委會多數(shù)意見出現(xiàn)偏差或者錯誤時,不追究這些少數(shù)委員的個人責任?!皩ν?,由審委會作出決定的案件將由審委會承擔責任;但是在內部,實際是由持多數(shù)意見的委員對該決定負責?!盵40]在20世紀90年代進行調研后的這一結論,在今天的審委會改革中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只是從以往的潛規(guī)則變成了明示規(guī)則。但是,在集體決策失誤的情況下,是否真正具體地去追究審委會委員的個人責任,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有比較明確的調研結論。在形式上仍然由審委會集體負責,是能夠形成的基本共識?!坝捎趯徫瘯崿F(xiàn)民主表決,從理論上講,如果形成了錯案,則由審委會委員集體負責,但如某位委員所調侃的,‘集體負責就是沒有人負責。’”[41](P16)以上沒有具體追究審委會委員個人責任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保證審委會委員發(fā)表意見的充分性,另一方面也需要顧及到審委會委員的身份,畢竟能夠進入審委會的都是法院內部的精英成員,無論是業(yè)務能力還是政治角色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地位,不宜貿然強行追責。這可能也是整個《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很少設計責任條款的原因。

但是,在司法責任制(特別是員額制)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審委會委員的個人追責程度很可能將更加具體、準確和直接。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完善人民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第25條將應受審判責任追究的行為依主觀方面劃分為故意與重大過失兩類,這兩類情況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內容,能夠針對法官個人進行追責。[42]公開審委會的決策理由也意味著審委會更多地將成為被審視的對象,意味著更多的決策風險及其相應的責任。這種決策風險既來源于對當事人及其律師的顧慮,也來源于對可能被外界炒作的擔心。[43]為了降低個人承擔的責任份額,審委會委員更加明智的選擇是加入到多數(shù)意見的隊伍之中,而不是更為激進和冒險的少數(shù)意見群體,雖然后者在集體決策失誤的時候意味著無個人責任。如果是短期內的單次具體決策,集體決策者很可能傾向于更加激進的策略,例如并不需要為決策負責且臨時組建的陪審團,容易出現(xiàn)“極化”和“風險偏移”現(xiàn)象。[44]但是,個體委員需要在法院內部長期執(zhí)業(yè),特別是需要其他審委會委員長期共事,注重長期效果的低風險穩(wěn)妥策略就成為其優(yōu)先的選擇。具體到審委會的集體決策而言,更多的委員成為多數(shù)意見的成員,就意味著其“抱團”抵抗決策風險的能力越強,每位委員的個人責任就會越低?!叭后w的決策結果反映了在群體討論過程中形成的占主導地位的決策規(guī)范。……群體使責任分散化。群體決策使得任何一個人不用單獨承擔最后的決策結果?!盵45]這種博弈之下的選擇會鞏固多數(shù)意見的優(yōu)勢地位,實際上也會推動審委會委員中的從眾效果,缺少有效對抗的相反視角和觀點,并不利于保證和提高決策質量。

除了以上集體決策風險及其承擔方式之外,公開審委會決策理由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到?jīng)Q策質量。例如,審委會決策理由的詳略程度是寫作裁判文書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對審委會決策理由的詳細論述和還原(特別是在法律適用之外的疑難案件中)是否會增加言多必失的風險。對此,有建議認為院長可指定專職委員監(jiān)督、把關審委會討論決定案件的裁判文書制作,確保審委會對案件的處理決定和理由全面、準確地體現(xiàn)在裁判文書中。[46]這一建議不僅增加了院長和特定委員的工作負擔,同時還不易協(xié)調與獨任法官或者合議庭在寫作裁判文書中的關系。再如,在裁判文書中公開少數(shù)意見,即審委會中少數(shù)委員的異見,是否會影響最終結論的權威性。另外,審委會決策理由被公開之后,能否成為上訴的基礎理由,以及如何與《關于加強和規(guī)范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指導意見》(法發(fā)〔2018〕10號)相協(xié)調等等,這些后果性問題都可能反過來對審委會的具體決策傾向產(chǎn)生不同力度的影響。

從以上的論述中可以看到,過寬的追責容易產(chǎn)生決策中的惰性,過激的追責則會促使決策者尋求低風險策略,這兩種追責力度都可能會產(chǎn)生影響決策質量的從眾效果,如何把握其中的“度”,既能夠有效激勵審委會委員暢所欲言,又能夠有效保證其對自己的觀點負責,實現(xiàn)責任追究的最佳效果,的確是審委會制度改革中的核心難題之一。對此,《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已經(jīng)在總結經(jīng)驗的基礎上有所改觀,但是效果仍然帶有很強的不確定性。質言之,追責的背后是審委會在個案中的決定權,如果這種決定權被減弱,相應地責任追究也無需過為嚴格,這也是一種影響決策質量的改革方向。有觀點從強化合議庭責任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審委會針對“個案的決議對合議庭或者法官不具有約束力,只是作為參考;其他一般性的疑難、復雜案件由法官借助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以證據(jù)的證明力大小自行作出符合社會經(jīng)驗和邏輯規(guī)律的判斷,以契合現(xiàn)代司法所強調的直接言詞原則,讓審判權回歸獨任法官和合議庭?!盵47]顯然,這種弱化審委會決策效力的建議,將會反過來對審委會決策方式和傾向有著更大的影響,但目前尚未成為主流觀點。

四、結語

無論是個體決策還是集體決策,都屬于決策的具體形式,并沒有絕對的優(yōu)劣之分。司法決策的常態(tài)是個體決策,但是,集體決策也能夠在特定情況下發(fā)揮重要作用。作為集體司法決策的典型代表,審委會制度如何改進也一直備受關注?!蛾P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的出臺,意味著該項制度將繼續(xù)長期存在,意味著如何改進審委會的集體決策應當成為更加值得關注的對象。增列決策主體、規(guī)范發(fā)言順序和公開決策理由,都是改進審委會決策的具體表現(xiàn)。雖然這些改進措施都來源于地方法院經(jīng)驗的總結,但是,其中卻仍然存在著相當?shù)牟淮_定因素,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改進審委會的集體決策,還是有不少疑問的?!蛾P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第36條規(guī)定,地方法院有權制定適合本院的工作細則。這一授權條款既可能結合本院實際情況改進集體決策,同樣也有可能架空或者虛置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見。在現(xiàn)有的司法改革背景下,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發(fā)揮“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的作用?,F(xiàn)有的責任條款及其配套措施,大多是針對個體法官的,但是,作為法官集體決策的典型代表,審委會應當如何承擔相應的整體責任,其具體決策成員(尤其是發(fā)揮主導作用的主持人)又應當如何承擔個人責任,這些責任類型還需要細化為實體性責任和程序性責任等等。基于后果的考量不僅是個案決策中的重要方式,也同樣適用于集體司法決策,司法責任的細致規(guī)定和認定也都會對決策質量產(chǎn)生重要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健全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工作機制的意見》也僅僅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借助于司法責任制提升審委會的決策質量,仍然是任重而道遠的。

猜你喜歡
委會審判委員
嚴冬過盡綻春蕾——致公黨連云港市委會齊心協(xié)力戰(zhàn)疫情
Chapter 20 Extreme torment 第20章 極度懲罰
省政協(xié)委員抗“疫”書法選
基層黨支部紀檢委員如何開展工作
新形勢下檢委會改革的路徑思考
“五個到位”推動未成年人案件審判試點工作
代表委員履職身影
未來審判
慶祝修船技術學術委員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
巴總統(tǒng)總理挺過審判日
武穴市| 三门县| 蒙阴县| 淅川县| 泗阳县| 古浪县| 许昌市| 黔西县| 买车| 和顺县| 黄浦区| 新丰县| 东莞市| 鹿邑县| 柘城县| 达州市| 卫辉市| 郸城县| 金湖县| 镇原县| 吉隆县| 武平县| 安塞县| 紫阳县| 额尔古纳市| 藁城市| 万州区| 沽源县| 拉孜县| 车致| 华安县| 荣昌县| 贞丰县| 浪卡子县| 大兴区| 林甸县| 彭泽县| 芜湖市| 峨山| 边坝县| 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