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王哲 王海鵬 董瑞娟 陳靜 王媛 王碩
助聽器選配是對老年聽力損失患者進行聽力干預和康復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改善老年聽力損失患者聽覺交流障礙的主要途徑[1]。臨床常使用助聽聽閾測試、言語測聽和問卷評估(outcome measurement)等方式評價助聽器使用效果。常用的問卷包括:助聽器效果縮略簡表(abbreviated profile of hearing aid benefit, APHAB)[2]、助聽器效果國際條目(international outcome items for hearing aids, IOI-HA)[3]、患者導向的聽覺改善分級(client oriented scale improvement, COSI)[4]、日常生活助聽滿意度問卷(satisfaction 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 SALD)[5]、言語、空間與聽覺質(zhì)量量表(speech, 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 SSQ)[6]等,其中SSQ問卷是由Gatehouse和Noble團隊于2004年研發(fā),基于真實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評估多個維度的聽力情況,目前在國內(nèi)的應用研究較少。故本研究擬通過采用橫斷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使用中文版SSQ量表評估老年聽力損失患者助聽器佩戴的效果,探討該量表用于老年聽力損失者佩戴助聽器效果評估的意義。
1.1研究對象及分組 本研究隨機招募老年聽力損失患者。納入標準:雙側對稱性或非對稱性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年齡大于60歲;可以配合完成問卷調(diào)查;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得分大于等于24分[7]。排除標準:年齡小于60歲;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得分少于24分。研究共招募106例受試者,排除6例MMSE得分少于24分受試者,共100例符合入選標準的受試者入組。
其中78例受試者進行橫斷面研究,分為二組:44例無助聽器佩戴經(jīng)驗者,年齡75.8±8.1歲,雙耳0.5~4 kHz純音氣導平均聽閾值(PTA)59.8±13.3 dB HL;34例有助聽器佩戴經(jīng)驗且佩戴時間大于3個月者,每天佩戴助聽器時間大于6小時,平均年齡77.5±6.3歲,0.5~4 kHz PTA 64.5±17.8 dB HL。
另外22例首次雙耳選配助聽器者進行前瞻性研究,助聽器類型包括傳統(tǒng)耳背式助聽器、耳內(nèi)式助聽器和受話器外置式助聽器,平均年齡74.25±8.57歲,0.5~4 kHz PTA58.1±12.6 dB HL。
1.2研究方法 在助聽器選配門診,問卷測試人員與受試者以面對面問答的方式完成一般信息采集表、MMSE量表和SSQ量表的填寫或評估。橫斷面研究中的兩組受試者進行一次SSQ評估,前瞻性研究中的受試者分別在佩戴助聽器前及佩戴助聽器一個月以后進行2次SSQ評估。
1.2.1一般信息采集表 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助聽器佩戴情況、健康狀況、聽力檢查結果等。
1.2.2SSQ量表評估 主要對言語理解、空間聽覺和聲音聆聽質(zhì)量三個維度的能力進行評估,共49題,其中,言語理解評估14題,評估安靜、噪聲及各種競爭環(huán)境下的言語感知能力;空間聽覺評估17題,評估對聲源的方向、距離、移動過程中的感知能力;聲音質(zhì)量評估18題,評估聆聽的難易程度、不同說話者及不同音樂音質(zhì)的自然度、清晰度。每題評分0~10分以及無此種經(jīng)歷,0分表示受試者完全不能完成題中的內(nèi)容或不符合受試者情況,10分表示受試者完全可以完成題中的內(nèi)容或很符合受試者情況,“無此種經(jīng)歷”表示受試者沒有經(jīng)歷題中所述情況且本題不記分,每題均根據(jù)受試者的實際完成情況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效果越好。
1.2.3MMSE評估[7]該表簡單易行,是國內(nèi)應用最廣泛的認知功能篩查量表。包括定向力、即時記憶、計算力、短時記憶和語言能力5個認知部分,共30題,總分范圍0~30分,每題回答正確得1分,回答錯誤或不知道得0分,分數(shù)少于24分認為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有認知功能障礙者不進入研究,以排除認知功能差異對測試結果可能造成的影響。
1.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對橫斷面研究中的兩組受試者的SSQ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具有助聽器佩戴經(jīng)驗(問卷調(diào)查時佩戴助聽器)和未佩戴助聽器的老年人在言語理解能力、空間聽覺能力和聲音聆聽質(zhì)量方面的差異。對前瞻性研究中的受試者佩戴助聽器前后SSQ得分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同一受試者在佩戴助聽器前后其言語理解能力、空間聽覺能力和聲音聆聽質(zhì)量方面的區(qū)別。
2.1橫斷面研究中兩組受試者SSQ問卷評分比較 有、無助聽器佩戴經(jīng)驗者SSQ問卷得分見表1,兩組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經(jīng)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受試者在言語理解、空間聽覺、聲音聆聽質(zhì)量三方面的得分差異均存在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有助聽器佩戴經(jīng)驗者的得分均顯著高于無助聽器佩戴經(jīng)驗者(P<0.05)。
2.2前瞻性研究中受試者佩戴助聽器前后SSQ評分比較 22例首次選配助聽器者佩戴助聽器前和佩戴助聽器一個月后的SSQ問卷得分見表2,兩組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經(jīng)配對樣本t檢驗,受試者佩戴助聽器后在言語理解、空間聽覺、聲音聆聽質(zhì)量三方面的得分顯著高于佩戴助聽器前(P<0.05),其中言語理解得分提高最多,聲音聆聽質(zhì)量感知次之,空間聽覺能力提高最少,與橫斷面研究結果一致。
表1 橫斷面研究中有、無助聽器佩戴經(jīng)驗受試者SSQ各項得分比較(分,
表2 前瞻性研究中首次選配助聽器者佩戴助聽器前后SSQ各項得分比較(分,
助聽設備選配是幫助老年聽力損失患者改善聽覺言語交流困難的主要干預手段。對老年聽力損失患者進行助聽器效果評估隨訪,可以有效反映患者在真實生活環(huán)境中的聆聽情況,有助于助聽器的后期調(diào)試。
主觀效果評估問卷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助聽器效果縮略簡表(APHAB)主要評估患者使用助聽器和不使用助聽器兩種情況下,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交流的難易程度;助聽器效果國際條目(IOI-HA)和日常生活助聽滿意度問卷(SALD)主要對使用助聽器后的效果及滿意度進行評估;患者導向的聽覺改善分級(COSI)反映日常聆聽環(huán)境中助聽器使用的真實感受。與以上問卷相比,言語、空間與聽覺質(zhì)量量表(SSQ)側重于評估在復雜環(huán)境下的言語感知及空間聽覺的方向性、距離和運動成分,國外應用較多,已用于評估助聽器佩戴、人工耳蝸植入、人工耳蝸植入和助聽器佩戴雙模式、骨錨式助聽器佩戴效果的研究中,這些研究充分表明SSQ量表具有足夠的敏感度和可靠性,并逐漸在英語之外的語言中使用,被翻譯為阿拉伯語、丹麥語、荷蘭語、德語、瑞典語、韓語、葡萄牙語等[8]。本研究使用的SSQ量表是經(jīng)著作權人William Noble授權后,由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陳雪清教授團隊采用跨文化翻譯法翻譯而來。
國內(nèi)對SSQ量表的應用較少,李芮等[9]使用Galvin等修改后的父母版SSQ量表,分析語前聾患兒分期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術后的短期效果,進一步說明雙耳聽覺的重要性。本文橫斷面研究中選取兩組不同受試者,對比有、無助聽器佩戴經(jīng)驗者SSQ問卷評估中的差異;由于不同受試者主觀評價標準的不同,問卷結果可能會有所偏差,為了去除這種偏差對結果的影響,還采用前瞻性研究對比同一組受試者選配助聽器前后SSQ問卷得分的差別;結果顯示,不論是橫斷面研究還是前瞻性研究,老年聽力損失受試者佩戴助聽器后的SSQ量表得分均比未佩戴助聽器顯著提高,佩戴助聽器后對言語理解的幫助最大,對音質(zhì)改善的幫助次之,對空間定位的幫助最小。本研究中,老年人聽力損失程度主要集中在中度至中重度,患者最集中的主訴是言語交流能力影響較大;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10],若助聽器使用者聽力損失程度大于50 dB HL,言語識別方面的助聽優(yōu)勢(aided benefits)最為顯著,因此,SSQ問卷在言語理解方面助聽后的得分提高最大。再者,患者主訴聽力損失對音質(zhì)的影響較言語交流方面的影響少,更少有患者主訴聲源定位的能力減退,因此與言語感知能力方面的改善相比,患者對音質(zhì)與聲源定位能力的改變感知可能并不十分敏感。Czerniejewska-Wolska等[11]應用SSQ量表對20例60歲以上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的老年患者進行評估,術后一年的SSQ評分結果顯示患者的言語理解能力、空間聽覺能力、聆聽聲音質(zhì)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言語理解能力提升最多(180%),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空間聽覺能力提高的程度(135%)大于聲音聆聽質(zhì)量提高的程度(98%),這與本研究結果相反,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是人工耳蝸對聲音處理的原理與助聽器不同,人工耳蝸依靠電刺激讓患者產(chǎn)生聽覺,聲音音質(zhì)與助聽器放大后的音質(zhì)不同;二是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多數(shù)聽力損失程度較重,未助聽時空間定位能力減退比較明顯,而本研究中助聽器選配患者雙耳聽力損失程度較前者輕,空間定位能力減退程度也不十分顯著,因此本研究助聽器使用者聲音聆聽質(zhì)量較空間定位能力提高更顯著。
本研究使用的完整版SSQ量表涉及言語理解、空間聽覺和聲音聆聽質(zhì)量三個維度,是其他助聽器臨床效果評估問卷的有益補充。但由于問卷共包括49個問題,每例患者的評估時間大約30 min左右,費時較長。DeMeester等[12]從荷蘭語版本的SSQ量表導出了只有5個問題的簡表,Kiessling等[13]從德國版本的SSQ量表導出了具有15個問題的簡表,Noble等[14]開發(fā)了只有12個問題的SSQ簡表,可對患者進行快速評估,提高工作效率。未來可將完整的中文版SSQ量表進行簡化和評估后,再推廣到臨床進行應用。
綜上所述,老年聽力損失患者佩戴助聽器后,其言語理解、空間聽覺、聲音聆聽質(zhì)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SSQ量表可以較全面有效地評估其使用助聽器后在這三方面的使用效果。未來可以使用SSQ量表比較單耳助聽器選配和雙耳助聽器選配效果的差別,并設計中文版SSQ量表的簡化版本,使之更好地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