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以傳意:范曄“類傳”思想論析
——以《后漢書·皇后紀》為中心

2021-01-14 06:56郭海濤
關鍵詞:外戚范氏后漢書

郭海濤

(西北大學 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陜西 西安710127)

《后漢書》是記錄中國東漢時期史事的一部斷代紀傳體史書。范曄不僅在宏觀結構上對《史記》《漢書》中“書”“志”等撰史體例進行繼承與借鑒,且在具體的微觀細節(jié)里,以“紀”“傳”的論贊等形式,承沿和發(fā)揮著司馬遷、班固著史的“正統(tǒng)”①關于班固儒家正統(tǒng)思想,陳直先生在《漢書新證》中以項羽“本紀”、陳涉“世家”被削去為例進行說明,后杜維運在《中國史學史》中沿加肯定。筆者這里援引前人論斷,將它引入到整個“紀”設定中。(詳見杜維運:《中國史學史》(第一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第227頁。)立場與史觀。正因為范氏對馬班開創(chuàng)的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良好承續(xù),后世認為“蔚宗之為《后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1]28。故而,它在成書后的流傳中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并對中國史學產生了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自《后漢書》成書之后,不乏前輩學者對它展開過研究,除側重文本的輯佚校注研究外(如惠棟《后漢書補注》、王先謙《后漢書集釋》等),對《后漢書》內容的考察和歷史地位的評價是歷代學者研究的重點。如劉知幾描述“世言漢中興史者,唯范、袁而已”[2]343,由此可見范書流傳之廣和影響之大。然而劉氏本人對范曄及《后漢書》評價并不高,其在“二體”“六家”分析中并未將《后漢書》與同體例的《史記》《漢書》對等看待,反而認為“爰洎范曄,始革其流,遺棄史才,矜炫文彩”[2]87。劉氏以為,范曄以文采代替史才的做法不僅和“自謂無慚良直”的說法不符,其本質實是“朱紫不別,穢莫大焉”[2]116。后來宋代學者基本沿襲了劉氏的說法,對范書多有批評。特別是對范曄自視甚高的贊語,反而認為那是“贊辭佻巧,失史之體云”[3]180。亦如陳振孫甚至評價說“自今觀之,幾于贅矣”[4]98。無論如何,范書自唐以后便成為記錄東漢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史學著作,而后人的評價也從整體議論轉向具體的文本分析。如清人趙翼總結范書的體例組織思想是“各以類相從”[5]80。但這種議論側重的是對文本內容的歸納,而對分類背后的思想原則缺乏足夠的思考。近現代以來學者更側重從史學史的角度考量范書的歷史價值,如瞿林東先生總結范書類傳設置時便強調范曄在“揭示東漢政治得失方面,在稱頌歷史人物的才行方面,在關注世風治道方面,都反映了著者的積極的思想旨趣”[6]70?,F代學者也有專門對《后漢書》某一類傳進行總結概括的學術成果,但是于史學史宏觀考察時疏于分析類傳演變前因后果,而單傳的解讀也割裂了類傳設置中作者的總體思路和學術傾向。例如《皇后紀》在多種史學史的專著中都有提及,且一般都將它歸納到范氏反對“外戚”干政的史學思想中,但文本具體如何體現這種思想并不明確。至于專文類傳研究則對《皇后紀》多有忽略。本文試以《皇后紀》為考察中心,輔以范書其他“紀”“傳”,總結類傳名目增刪變化背后的原因,以窺范曄的歷史撰述旨趣。

一、類傳“舊”例中的范曄“新”意

通過將《史記》《漢書》《后漢書》三書的宏觀體例對比分析可知,范著中明顯存在著對前人經驗成果的繼承。但在此需要說明的是,以繼承性將范書與馬班史學相比較,不僅僅是因為三人所撰作品在中國歷史敘述上的承接性,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紀傳體例在馬班開創(chuàng)和完善后,“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圍,信史家之極則也”[5]3。即后來中國傳統(tǒng)史家的撰述,基本沒有脫離馬班所設定的基本框架,以范氏與司馬遷、班固比較是對前者史學撰述體例溯源性的考察,并非以此忽略二家外的史學著作對范氏的影響。范曄雖然以東漢一代為限,撰述斷代史以接續(xù)班固《漢書》,而他本人生活的南朝宋時,在他之前已有官方機構和學者私人撰述過東漢歷史。據瞿林東先生以王仲犖先生考據資料所制“諸家東漢史撰述表”[7]74來看,在范曄之前已有東漢史書11種共946卷(含2種編年體60 卷)。范曄寫作時可借鑒的既有成果可謂十分豐富(但如今這些書籍大多已佚),而這與前文所說“皇后紀”問題的關聯(lián)十分密切。

清代史學名家趙翼對范曄創(chuàng)設“皇后紀”的做法頗有微詞,“《后漢書》又立《皇后紀》,蓋仿《史》《漢》《呂后紀》之例,……若東漢則各有帝紀,即女后臨朝,而用人行政已皆編在帝紀內,何必又立后紀”[5]3。趙氏一方面認為范氏的做法是仿效馬班而來,另一方面對此“冗余”做法頗不以為然,而趙氏的說法正是傳統(tǒng)史家批評范氏史學的一個代表性意見?;仡櫋妒酚洝贰稘h書》中所設“高后紀”,司馬遷與班固同為女主設“本紀”的做法,其背后的原因和對后世的影響并不完全相同?!妒酚洝费浴暗弁鯐Q紀者,言為后代綱紀也”[8]1,故所謂“天子稱本紀”[8]1。結合司馬遷在帝王“本紀”中的具體做法和劉知幾“系日月以成歲時”的總結來看,“紀”是以君主事跡與紀年相融合的寫作形式。但司馬氏《呂太后本紀》卻并非紀年性作品,其內容只是對呂后主要生平事跡的梳理和總結。這與其他帝紀中嚴格的以帝事紀年的撰述形式相比,《呂太后本紀》只能算作傳了,因為“傳者,傳一人之生平也”[5]4。而《漢書》中《高后紀》的撰述形式,已經完全與諸帝本紀相同。如果說司馬遷在紀傳體史書的草創(chuàng)中對類傳的設立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那么班固的《漢書》則正式使紀傳體的形式得以完善和確立。但是,在較為完善并可供借鑒的前例情況下,《后漢書》不僅為皇后全體設“紀”,在內容上更是以列傳的形式進行撰述,最后自然招致“紀名傳體,所以成嗤”①《史通·卷二·列傳》,第47頁。劉氏此句本是針對《史記》中項羽被撰入“本紀”的批評,原文是:“《項紀》則上下同載,君臣交雜,紀名傳體,所以成嗤?!惫P者認為這與將皇后傳設為紀體所招致的批評相類似,因為劉氏認為“案范曄《漢書》紀后妃六宮,其實傳也,而謂之為紀”,“紀名傳體”這種針對名實不符情況批評同樣可以應用于此,所以筆者將它加以沿用。的批評。當然,也有學者對此批評并不贊同?!笆雷I范蔚宗創(chuàng)《皇后紀》,非也?!稌x書》稱華嶠作《后漢書》九十七卷,有《帝紀》十二卷、《皇后紀》二卷。嶠以皇后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傳》以繼末編,非其義也,故改《皇后紀》,次《帝紀》之下。然則皇后之紀,乃嶠自出新意,蔚宗特因之不改爾”[9]195。華氏《后漢書》今已亡佚不存,無法比較兩書。但錢大昕通過考證《后漢書》中的《皇后紀》并非是范曄的創(chuàng)造,側面說明了是范氏借鑒華嶠同名著作的結果。這樣雖然為范曄洗脫了首創(chuàng)名實不副類傳的罪名,反映出范曄史學中的繼承因素,但范氏“特因之不改”的態(tài)度和做法,更是顯著地表明范氏要借此新傳表達特殊的意涵。

二、文以傳意的范曄史觀

前文已提及《后漢書》對馬班史學紀傳體例的繼承,但是范曄本人并不是將紀傳類目視為不可逾越的規(guī)定性模式。范曄自稱“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而精思,未有此也?!盵10]1831在范曄看來,紀傳本身只是記錄或敘述歷史大事的一種方式而已,將大概情況記錄清楚即可。但包含在大略記錄中的“諸細意”更值得注意,即內容撰述背后的思想才最具重視價值。與司馬遷和班固的紀傳編排相比,“《史記》列傳次序,蓋成一篇即編入一篇,不待撰成全書后,重為排比……其次第皆無意義,可知其隨得隨編也”[5]7。而班固在對《史記》體制進行改進后,“確立起整齊劃一的紀傳體規(guī)模,在記述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方面為后世樹立了榜樣”[11]222。所謂“遷《史》不可為定法,固《書》因遷之體,而為一成之義例,遂為后世不祧之宗焉”[12]50。《漢書》體制整齊且敘事詳明,范曄也承認自己“博贍不可及”。但在自謙之后,他更加強調文辭背后所表達的主旨的重要性。

“文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此累,政可類工巧圖繢,竟無得也。常謂情志所讬,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10]1830在范氏看來,撰述不能僅是文辭優(yōu)美和詳實便可稱善,特別是撰述的主旨常常被文辭自身所束縛,因辭害義,所以在文與意的關系當中要以“意”即所要表達的思想為主。這里所指的文已不只是文章,它包含了史書的撰述。由此便可理解范書《皇后紀》沒有因循《漢書》紀傳體例的做法,實是作者出于對“意”的重視和追求。因而“皇后紀”設立的“諸多細意”,不只是窺見范曄史學思想的重要線索,也是范氏史學新見的突出表現。

(一)“正統(tǒng)”觀下的貫古通今思想

前文已言,自司馬遷至班固對帝后單獨設紀的做法,以及“后紀”形式與內容的演變,不僅突顯了史家對“直書”原則的追求,也反映了漢代以后史學中“正統(tǒng)”思想的興起。從范書將“皇后紀”廁列帝后的做法與“名紀體傳”的實際內容來看,范曄史學思想中的“正統(tǒng)”觀念非常濃厚,這與是書所設其它列傳可以相互印證。但是,蘊含在《皇后紀》中的“細意”并不僅是一點“正統(tǒng)”觀而已。僅如此便沒有將“皇后”這個群體設紀的必要,這樣反而更符合班固所確立起的嚴格整齊的紀傳體例。對于這種在既有史書體例中的創(chuàng)新①雖然范曄“皇后紀”的設立是借鑒華嶠《后漢書》而來,但華書早佚,華、范二書之間有多少重合部分已經不可知。且自范書以后,后世史著再沒有“皇后紀”的設立。而歷代學者在史學評論涉及紀傳體例問題時多以范書為援比對象,因而筆者在此將范曄此舉認為是一種在紀傳體內的創(chuàng)新。,范曄表達出的歷史認識和史學思想非常明顯。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吨芏Y》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以備內職焉。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喪、祭、賓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寢。頒官分務,各有典司?!爸苁覗|遷,禮序凋缺。諸侯僭縱,軌制無章。齊桓有如夫人者六人,晉獻升戎女為元妃,終于五子作亂,冢嗣遘屯。爰逮戰(zhàn)國,風憲逾薄,適情任欲,顛倒衣裳,以至破國亡身,不可勝數。斯固輕禮弛防,先色后德者也。秦并天下,多自驕大,宮備七國,爵列八品。漢興,因循其號,而婦制莫厘?!晕洹⒃?,世增淫費,至乃掖庭三千,增級十四。妖幸毀政之符,外姻亂邦之跡,前史載之詳矣。及光武中興,斫雕為樸,六宮稱號,唯皇后、貴人。貴人金印紫綬,奉不過粟數十斛?!悦魃髌讣{,詳求淑哲?!鞯垌沧裣戎?,宮教頗修,登建嬪后,必先令德,內無出閫之言,權無私溺之授,可謂矯其敝矣。向使國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來,豈不休哉!雖御己有度,而防閑未篤,故孝章以下,漸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13]397-400

在《皇后紀》序論中,時間跨度上自三代,下及前朝。范曄的敘述不只關注作為帝王正位配偶職權的演變,更為重要的是在歷史敘述中將王朝的興衰和女主聯(lián)系起來。對比《史記·呂太后本紀》《漢書·高后紀》,以及《漢書·元后傳》可知,司馬氏與班固二書都只是個人的列傳或編年大事記,對于“皇后”這個群體本身并沒有關注。但是范曄不僅將此群體設為一“紀”,更是從古今歷史沿革的視角中,考察和審視這一群體的由來和變化,體現了范曄貫通古今的史學思想。但是這種思想和歷史認識并非是范曄作此紀的根本目的,即范氏“紀”中的“細意”并非止于此。根據引文所見,范氏在強調君王身邊女性地位變化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她們職權的擴大趨勢和對政治的影響力度。序言所舉多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政治產生重大消極影響的女性,而通過對女性地位升降的變化和干政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的描述,表明范氏蘊含在《皇后紀》的“細意”是對東漢政治從清明走向混亂、直至滅亡的系統(tǒng)、整體性反思。

(二)明辨是非的“自得”史見

東漢沖帝繼位時,“尊后為皇太后,太后臨朝。沖帝尋崩,復立質帝,猶秉朝政?!筚硪骨趧冢菩恼荣t,委任太尉李固等,拔用忠良,務崇節(jié)儉。其貪叨罪慝,多見誅廢。分兵討伐,群寇消夷。故海內肅然,宗廟以寧。而兄大將軍冀鴆殺質帝,專權暴濫,忌害忠良,數以邪說疑誤太后,遂立桓帝而誅李固。太后又溺于宦官,多所封寵,以此天下失望?!盵13]439-440這里,范曄明確肯定了梁皇后主持朝政時對國家政權穩(wěn)定、社會安寧所起的積極作用。但同時,范曄也指出梁氏用人的缺陷,以及外戚梁冀殘暴的行徑對東漢政治運行的巨大破壞,這種對歷史人物功過區(qū)分對待的撰述,是范曄辯證史學思想的表現?;傅蹠r期,“后借姊兄蔭勢,恣極奢靡,……后既無子,潛懷怨忌,每宮人孕育,鮮得全者。”[13]444結果后宮之內的傾軋爭權,直接導致了帝王的子嗣“傾宮雖積,皇身靡續(xù)”[13]321,朝局自然向著“主少母壯”的外戚掌權局面演進。范曄以敏銳的眼光和細膩的筆法,在東漢帝王“本紀”與《皇后紀》這兩種不同的紀傳之間,構建起了一條明晰的朝政興衰因果關系線,并藉此對東漢一代政治發(fā)展情形,作了既全而微的梳理。此后“太后臨朝定策,立解犢亭侯宏,是為靈帝?!案]太后崩,始與朝政,使帝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何太后臨朝,重與太后兄大將軍進權勢相害,后每欲參干政事,太后輒相禁塞。……太后臨朝。后兄大將軍進欲誅宦官,反為所害……并州牧董卓被征,將兵入洛陽,陵虐朝庭,遂廢少帝為弘農王而立協(xié),是為獻帝?!盵13]445-450范曄通過對后宮女主的紀傳勾勒出東漢后期政治興衰更迭的整個過程。他不僅從側面補充了帝王本紀中所無的東漢后期君主冊立的細節(jié),同時也指出了在君主、外戚、宦官、朝臣等多方勢力斗爭下,東漢政治日趨沒落的原因和演進路線。

“坤惟厚載,陰正乎內,……身當隆極,族漸河潤。乘剛多阻,行地必順。咎集驕滿,福協(xié)貞信。慶延自己,禍成誰釁?!盵13]456范曄在總結帝后職權時,特別強調女主作為帝王輔助身份的重要性。他反復勸喻帝后在自身因德行或姿色獲得尊位,并延及家族恩榮時,更應警戒慎重。而屢見于后宮的剛強、驕縱是禍亂的開端,這一切都是源于自身而不要歸咎別人。至于外戚,“藉元舅之資,據輔政之權,內倚太后臨朝之威,外迎群英乘風之勢”[13]2253,如果能“中于道則易以興政,乖于務則難乎御物?!瓫r乃傾側孽臣,傳寵兇嗣,以致破家傷國,而豈徒然哉!”[13]1187外戚本具備強大的政治優(yōu)勢,如果能秉持公正、節(jié)勵自身,則能興助政治。如若不然,則是夷族滅家,甚至對整個國家造成巨大破壞。范曄在整個“皇后紀”中始終將外戚勢力的興衰與國家興亡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此說明東漢一代政治中“外戚”地位是何等重要,同時也在警覺后世要以此為鑒。在這整個論述過程中,范曄并沒有片面強調外戚對政事的破壞作用,即未將東漢后期政事的頹敗完全歸結于外戚一身。同時,他縱觀整個東漢歷史,甚至上溯三代以來的過往舊事,明確認為對外戚的合理支持與外戚的襄贊之功,是王朝保持清明穩(wěn)定的重要助力。這既是范曄紀傳所要表達的“諸多細意”之一,也是范曄“以文傳意”,即“因事就卷內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10]1831的“自得”史見。

三、以史為鑒的著作意旨

(一)整體、系統(tǒng)的治亂反思視野

東漢自光武帝建國,經明、章二帝主政,政治較為清明。范曄在明帝紀中特別強調說:“帝遵奉建武制度,無敢違者。后宮之家,不得封侯與政。館陶公主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謂群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茍非其人,則民受其殃,是以難之?!世舴Q其官,民安其業(yè),遠近肅服,戶口滋殖焉?!盵13]124所謂“建武制度”,即是光武帝所定的治國政策,這當中包括對后宮女性德行的高度要求和對其權力的嚴格限制。而后“明帝聿遵先旨,宮教頗修,登建嬪后,必先令德,內無出閫之言,權無私溺之授,可謂矯其敝矣”[13]400。根據前文所言,明帝所矯弊端正是“外姻亂邦之跡”[13]399,而記錄館陶公主的例子正是來說明君主對此嚴加防范后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但自章帝之后,政局情況又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自和帝幼年繼位,太后臨朝至其弟竇憲被殺,皇帝本人是在外戚失勢之后始得以親政。后來殤帝夭折,“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鄧騭定策禁中”[13]203,而“孝安雖稱尊享御,而權歸鄧氏,至乃損徹膳服,克念政道。然令自房帷,威不逮遠,始失根統(tǒng),歸成陵敝?!仍普軏D,亦‘惟家之索’矣”[13]243。范曄總結安帝時期的政治認為,安帝雖然享有天子名號,但是君權實際掌握在鄧太后手中。并且進一步強調,這種后宮即女主掌權的局面是導致東漢政治衰敗的開始。他引用《尚書·牧誓》中“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的典故,評論女主政治對東漢清明政治的巨大破壞?!罢撛唬亨嚭蠓Q制終身,號令自出,術謝前政之良,身闕明辟之義,至使嗣主側目,斂衽于虛器,直生懷懣,懸書于象魏。借之儀者,殆其惑哉!然而建光之后,王柄有歸,遂乃名賢戮辱,便孽黨進,衰斁之來,茲焉有征?!盵13]430在范曄看來,鄧太后以女主身份把持朝政,帝王空有名分,而失權勢誘發(fā)君主心生怨憤。這種怨憤情緒,在帝王親政后演化成濫殺賢臣、親近小人的局面,政事也因此從清明向混亂轉變,進而引發(fā)王朝走向衰敗、崩潰。在這整個王朝興衰的因果關系分析中,范曄認為“皇后”臨朝稱制是這種衰亡的初因和標志。但需要注意的是,范曄對于東漢政治興衰的把握不只是將女主即“皇后”視作唯一的因素?!逗鬂h書》中范曄是將它與“外戚”“宦官”聯(lián)系起來同時作為重點加以考察,反映了范氏整體、系統(tǒng)審視歷史的史學思想和廣袤的歷史視野。

所謂“外戚”,一般是特指中國傳統(tǒng)帝制中君主母系親屬的統(tǒng)稱?!白怨攀苊弁跫袄^體守文之君,非獨內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盵8]2387據此可知,司馬遷曾在《史記》中特設《外戚世家》以記錄呂后以來多位皇后事跡,并以君主專制下特殊的內宮職位皇后、太后,概論“外戚”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針對女主與外戚對王朝政治不利影響的分析,司馬遷以漢武帝故事作出了自己的評論:“‘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讶贿h見,為后世計慮,固非淺聞愚儒之所及也。謚為‘武’,豈虛哉!”[8]2408據《謚法》,“武”字雖然有多重含義,但司馬氏這里強調的是漢武帝在臨終前為昭帝解決了“主少母壯”的不利局面,是對武帝這一做法所示“遠見”的高度肯定。而這一“遠見”所代表的“為后世計慮”,便是避免了昭帝年幼繼位后,主母所代表的外戚對朝局的控制及引發(fā)的動蕩。司馬遷亦因此認為武帝配得起“克定禍亂曰武”的贊譽。由此可見,司馬遷對于女主、外戚的政治破壞力十分警覺。但由于他本人生活年代的限制,武帝之后的政治發(fā)展情形并不能得到更多的關注,所以《史記》除了通過獨列“呂太后本紀”來強調女主和外戚對政治的影響外,“外戚世家”更多是從福禍由來的角度強調安守本分的作用。①司馬遷在《自序》中明言外戚特別是女主的安分與否和成敗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因此作《外戚世家》的動因。即所謂“成皋之臺,薄氏始基。詘意適代,厥崇諸竇。栗姬偩貴,王氏乃遂。陳后太驕,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十九?!保ㄔ斠姟妒酚洝?,第4017頁。)但在《漢書》中,過往一代歷史已經可以被整體地思考與總結。因而班固在延續(xù)設置“外戚傳”的基礎上,“序自漢興,終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寵著聞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溆啻笳咭臏?,小者放流,嗚呼!鑒茲行事,變亦備矣?!盵14]4011班固總結西漢一代帝后及其家族興衰的歷史,強調了外戚招致禍亂過程中的自身因素,對于前者與王朝興衰的關系雖有涉及但不夠重視。“兩漢以外戚輔政,國家既受其禍,而外戚之受禍亦莫如兩漢者?!盵5]67但正是在此殘酷的歷史事實面前,《后漢書》卻并沒有延續(xù)前史設立“外戚傳”的做法,而是直接刪削了這一傳目。詳考《后漢書》所設類傳體例,范氏這種做法不僅不是他對東漢社會及政治考察的缺失,反而可以認為這是在避免傳目設置程式化的一種創(chuàng)新,以及在此背后追求“正一代得失”的“自得”的史學思想與撰述旨趣。

(二)“正一代得失”的撰述旨趣

前言馬班設立“外戚傳”以記錄一代女主及其家族興衰,并以此間接表達對“外戚”擾亂政治和禍及自身的思考,提示后來者對“外戚”保持重視和警覺。但是,相比較只有“呂后”單獨設紀的特例,司馬遷與班固對“外戚”重要性的認識并未和歷史發(fā)展的實情相一致。因而雖然整個西漢歷史受外戚影響巨大,但二者仍然將外戚視作帝王的補充,進而將其設在“紀”下之“傳”。這一方面是受正統(tǒng)思想影響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馬班史學對王朝興亡認識存在不足的反映。與此二家不同的是,范曄將“皇后”設紀,并以這個職位背后的整個東漢帝后群體作為“紀”主進行敘評。因而“外戚傳”已經被“皇后紀”所代替,所以沒有重復設置的必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范曄將“外戚”對歷史的影響上升到了與同朝帝王相近的地位。結合范曄撰述中“諸多細意”,可知“皇后紀”的設立,是他以史論“正一代得失”[10]1831旨趣的突出表現。

東京皇統(tǒng)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禍速。身犯霧露于云臺之上,家嬰縲紲于圄犴之下。湮滅連踵,傾辀繼路。而赴蹈不息,燋爛為期,終于陵夷大運,淪亡神寶?!士剂行雄E,以為《皇后本紀》。雖成敗事異,而同居正號者,并列于篇?!溆酂o所見,則系之此紀,以纘西京《外戚》云爾。[13]401

據范氏自敘可知,《皇后紀》寫作的目的是“以纘西京《外戚》”,即繼續(xù)《漢書》設立“外戚傳”的寫作傳統(tǒng)。但在《皇后紀》序論中,范曄更為明確地指出“東漢皇統(tǒng)屢絕,權歸女主”這一深刻的歷史認識,并且以四帝六主的實例強調東漢王朝遭遇這種危機的嚴重性。在此之外,范曄更進一步強調女主臨朝背后實際是政權“委事父兄”的局面,并進而引發(fā)外戚通過冊立幼主以達到長久執(zhí)政和罷黜賢明來擴張自身威勢的目的。國事因此糜爛不堪,而外戚自身同樣在權勢更迭后遭受滅亡之禍,最終是“陵夷大運,滄亡神寶”,整個國家政權由此衰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范曄并不是籠統(tǒng)、含混地將“外戚”視作東漢政權興衰變化的一種緣由。他是從東漢整個歷史發(fā)展過程的階段性與整體性兩個方面,“因事就卷內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例如光武帝管戒后宮甚嚴,所以“郭主雖王家女,而好禮節(jié)儉,有母儀之德”[13]402,后弟“(郭)況恭謙下士,頗得聲譽”[13]402?!昂笤谖还€,少嗜玩,不喜笑謔。性仁孝,多矜慈”[13]406。明帝“內無出閫之言,權無私溺之授,可謂矯其敝矣”[13]400,而馬皇后“每于侍執(zhí)之際,輒言及政事,多所毘補,而未嘗以家私干”[13]410。后來馬氏成為太后,以“不欲令后世聞先帝數親后宮之家”的理由,“削去兄防參醫(yī)藥事”[13]410,其后“(章)帝欲封爵諸舅,太后不聽?!盵13]411這里范氏所列舉的東漢初的數位皇后、太后,都以其自身的政治修養(yǎng),極力避免自己背后外戚與朝政的牽連,并多以慈儉率領群倫,裨益政事。此外,在范氏的記錄中,東漢初的數位后宮之主,亦自以前朝外戚擅權釀禍為戒,極力將自己與娘家親屬防避在朝政核心之外。正如明帝皇后馬氏所言,“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樞機之位”[13]411,而后宮亦常念“傾覆之禍”。如此帝、后合力對外戚的壓制,東漢初才未延續(xù)前朝外戚亂政之弊,而此一時期也是范氏所認為的東漢最興盛、清明的時期。但自東漢章帝以后,君主對后宮的控防松弛。后主也在政局中逐漸握權,不斷加大自身對朝局的影響,但結果卻是政事逐漸走向濁亂和崩潰。

所謂“孝章以下,漸用色授,恩隆好合,遂忘淄蠹”[13]400,因而“后寵幸殊特,專固后宮”[13]415,“及帝崩,和帝即位,尊后為皇太后。皇太后臨朝,……兄憲,弟篤、景,并顯貴,擅威權,后遂密謀不軌,永元四年,發(fā)覺被誅?!盵13]416“自竇憲誅后,帝躬親萬機?!撛唬鹤灾信d以后,逮于永元,雖頗有更張,而俱存不擾,是以齊民歲增,辟土世廣?!盵13]194-195東漢社會自光武至和帝時期的政治較為清明,社會相對安定。但至“鄧后稱制終身,號令自出,……衰斁之來,茲焉有征?!盵13]430東漢和帝之后,國家的發(fā)展勢頭開始由進而退,而后宮鄧太后長期把持朝政被范曄視作這一衰退趨勢的表征和直接原因。此后“孝安雖稱尊享御,而權歸鄧氏,……然令自房帷,威不逮遠,始失根統(tǒng),歸成陵敝?!盵13]243即自東漢第五位君主孝安帝以后,帝后及其親屬把持朝政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如宮內“后專房妒忌,……遂鴆殺李氏”[13]435,即后宮內的爭權邀寵已經不惜代價和手段。安帝暴崩,閻后為了控權更是秘不發(fā)喪。其后“太后欲久專國政,貪立幼年,與顯等定策禁中,迎濟北惠王子北鄉(xiāng)侯懿,立為皇帝。……兄弟權要,威福自由。”[13]436-437從后宮寵愛之爭,延及帝王的生死和外朝最高權力的全面更迭。外戚的這種強勢導致東漢中后期的皇帝反倒成為有名無實的傀儡,即如順帝在帝后爭斗中,曾一度成功擊敗閻太后一系的外戚集團。但順帝親政后的數年不但未能一改前朝弊政,反而多有承襲,以至于范曄嗟嘆“何其效僻之多與”[13]274??梢娡馄輰φ钟绊懙某潭戎睿嘁姺稌嫌枋肥卤磉_的“正一代得失”的旨趣之重。

四、余論

綜合上文所述,從《后漢書》對紀傳體例的承襲情況可知,范曄的歷史撰述曾受到傳統(tǒng)史學的影響。除形式上的撰述體例外,內在思想上范氏同樣延續(xù)著馬班史學以來的“正統(tǒng)觀”。但作為一部中國傳統(tǒng)史學中的杰作,《后漢書》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同時,在創(chuàng)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其作為“正史”流傳至今的重要依據。從《皇后紀》的設置即可看出,范氏一方面在形式體例上,依據現實的歷史情況,對現有史著的體例作出變更與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范氏的這種創(chuàng)新做法,蘊含了其本人獨特的史學思想,即《后漢書》的“類傳”設置背后是范氏對歷史發(fā)展的自我認識,以及對著史與史著二者關系的重新思考。正如范氏自己對《后漢書》價值的高度自信,其信心來源于書中“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盵10]1831質言之,即相比較司馬遷與班固對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草創(chuàng)與完善貢獻,范曄并不滿足于史學的“博贍”特征與“整理”性質,他所追求的是在紀傳“舉其大略”之外,“以意為主,以文傳意”,即通過形式變化與論贊評述表達文字之外的撰述旨趣。故而他自謂“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10]1830,最終回歸于“正一代得失”。范曄打破常規(guī)將東漢一代“皇后”這個特殊群體與帝王并列設“紀”,并以此代替以往的“外戚傳”,一方面是范氏以外在體例的迥異凸顯對東漢“皇后”群體實際政治影響力的重視,另一方面顯示出他對“外戚”集團膨脹與東漢政治興衰關聯(lián)極其密切的深刻歷史認識。因而在帝后紀論贊中,范曄幾次將“女主臨朝”視作東漢歷史發(fā)展的轉折。范曄從“皇后”這一特殊職位和群體出發(fā),將女性以及外戚個人的內在品德修養(yǎng)與權力集團的利弊影響,同國家的興衰更迭聯(lián)系起來,辯證地看待多種因素之間的因果鏈條,展現出他作為史學家對歷史問題的辯證分析能力,同時也反映出對歷史發(fā)展的深刻認識能力與著史的客觀精神?!巴ㄓ^其帝紀后論,則清晰地揭示了東漢皇朝從中興走向衰亡的幾個轉折,堪稱卓識?!盵15]

當然,《后漢書》所具有的豐富內容和深刻思想遠遠不是紀傳體例變革與“皇后紀”一傳的分析所能盡覽。以《后漢書》類傳設置為例,范曄便在班固與司馬遷的基礎上新設七種類傳,特別是在以《皇后紀》替代《外戚傳》之外,范曄新設《宦者列傳》《黨錮列傳》以補充對東漢政治發(fā)展的考察。“東漢政權腐敗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外戚、宦官擅權使政治更加昏暗。……而和帝以后,朝廷上和宮闈內演出的一幕接一幕的外戚、宦官爭權奪利、你死我活的斗爭,則直接使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更加腐朽”[16]883-884,這也是范曄總結東漢衰亡時所言“東都緣閹尹傾國”[13]2537的佐證。此外,對與“外戚”“宦官”正面直接對抗的朝野政治勢力,范曄新設《黨錮列傳》予以褒獎。這不僅是與另一新設《獨行列傳》同樣表彰氣節(jié),同時也是對展現東漢中期以后政治斗爭激烈的全面補充。范曄通過“皇后”“宦者”“獨行”等新類傳的設置以及傳文中的“諸多細意”,對東漢一代興亡的歷史作出了深刻的思考,表現了范氏本人整體、全面的歷史認識。而他“‘因事就卷內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這既是史家作史的目的,更是史家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的體現?!盵17]后世學者批評馬班之后,史著失去著述本義,撰述“同于科舉之程式,官府之薄書”[12]52。但從范曄著述《后漢書》的情況來看,他能在史學已有體例中“因事命篇”,“不為常例所據,而后能起迄自如”[12]52,甚至將“諸多細意”蘊含到撰述當中,突顯出范書以“資考證”與“得其是非”[18]397的重要史學價值。以此觀之,范曄有意通過“稱情狂言”,以匡正世人在史著中“貴古賤今”的偏頗傾向,其做法確實稱得上苦心孤詣。而通過探析其新設《皇后紀》中所蘊藏的諸多“細意”,則更能體會到范氏史學的“體大而思精”。

猜你喜歡
外戚范氏后漢書
等壓最大值情況下范氏氣體可過度到理想氣體
等壓最大值情況下范氏氣體可過度到理想氣體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范氏后代祭祖 弘揚“憂樂”精神
“巫蠱之禍”性質再論
論白壽彝先生對范曄和《后漢書》的研究
《后漢書》郭玉脈法校文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曹魏政權立后的解讀
巫蠱之禍對漢武帝一朝政局的影響
比如县| 友谊县| 和静县| 石首市| 沙雅县| 吉首市| 涟水县| 聂拉木县| 巍山| 桃江县| 布尔津县| 长寿区| 彩票| 巢湖市| 六枝特区| 磴口县| 庄浪县| 尚义县| 故城县| 大洼县| 锦州市| 武城县| 义乌市| 沈阳市| 平安县| 上林县| 张家港市| 兴隆县| 临桂县| 雷山县| 大石桥市| 中卫市| 太湖县| 永年县| 北流市| 祁连县| 顺昌县| 孟津县| 道孚县| 郴州市| 喜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