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可
摘 要:傭書是一種手工抄錄書籍的商業(yè)活動,他最早記載于漢代,隨后不斷發(fā)展壯大, 直到唐代的調版印刷術興起,這種傭書的活動才開始式微,隨后逐漸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而漢代為其發(fā)生發(fā)展的第一步,傭書業(yè)尚未達到各種規(guī)定的成熟,故存在著極大的自由與機遇。本文以漢代的傭書活動為本體,進而探討這一時間,傭書者進行抄書活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關鍵詞:傭書者;成就;漢代
傭書者一般為身份低下、仕途不順,并且同時工于書法的人,又稱之為書手、書人或者書工,他們由于入仕無門,沒有工作便只能依靠抄書謀生。而在傭書者中又有兩種不同的身份,但是其性質都是一樣的,其一為官方傭書,意思是官方將抄書任務分配給書手,并且統(tǒng)一每月分發(fā)固定的傭金,在《漢書·藝文志》中:“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藏秘府”。這里的寫書之官即為傭書者;其二變?yōu)樗饺顺瓡?,意為傭書者不借助任何組織,自行的將當時暢銷的書籍抄寫若干份進行售賣,或者由一些富貴的大戶人家雇傭這些傭書者為其抄錄書籍。但是上述兩者的工作性質是一樣的。漢代發(fā)展到景帝時已經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出現(xiàn)了復興之勢,故在當時稱之為文景之治,而這為當時傭書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在本文中將漢代的傭書活動為例,試圖說明此時其中傭書人由貧窮低微上升到富貴高尚的眾多例子,以此來證明此時期為傭書者的春天。
一、漢代傭書人的開啟“春天”的三把鑰匙
漢代的一些傭書人能夠在當時從下層平民上升到較高的位置并不是偶然的,其中隱含了許多重要的條件,也就是本章提及的三把鑰匙。也正是這三把鑰匙才使得漢代的傭書者們最起碼較低標準的可以維持生計,較高標準的則可平步青云家財萬貫。接下來就簡要的闡述一下這三把鑰匙。
鑰匙之國家政治文化:漢代在經歷了秦末的亂世之后,在各方面已經逐漸開始復蘇,直到文景之治的出現(xiàn),為傭書人的職業(yè)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則是在統(tǒng)治階層制定的文化政策上,形成了一個比較寬松政治環(huán)境與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圍。在漢惠帝四年,廢除秦始皇焚書時頒布的《挾書律》,除允許官府有關部門可以藏書外,還倡導民間和個人可以藏書。這一政策的頒布使得民間私人藏書更加廣泛,這也為傭書者提供了廣大的工作機會。到了漢武帝時期,興辦太學,尊儒術,制訂文化政策,命丞相公孫弘“大會天下之書”,出現(xiàn)人們踴躍把先秦圖書獻給官府的繁榮景象,如封王劉德、劉安等先后來朝廷獻書。由此在當時不僅官方藏書活動蓬勃發(fā)展而且私人民間藏書也興盛起來。這都為傭書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鑰匙之私人藏書熱潮:私人藏書的逐漸興起給予了傭書業(yè)源源不斷的物質養(yǎng)料。這里的私人藏書,不僅有官吏、學者、一般士人還有皇室成員。其中河間獻王劉德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在《漢書·孝景皇帝十四男·河間獻王劉德傳》中:“河間獻王劉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由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進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庇纱丝梢姡瑒⒌麓罅抠彆蟊阏腥藶槠涑?,以便留存。除此之外,在當時仍有著許多的私人藏書家,比如班固、劉梁、王和平、蔡邕、華佗,其中蔡邕家內藏書幾乎接近一萬卷。這足以證明當時傭書者的發(fā)展前景已經相當美好。
鑰匙之求學需要:漢代自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方針開始,儒學一直是當時社會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思想。在《漢書》中:“元帝好儒,能通一經者,皆復(免除徭賦),以至于韋賢、匡衡、貢禹、薛廣德等皆以儒學而位至宰相“,自后公卿之位,未有不從經術進者。”由此可見尊崇儒術就必須研讀儒家經典,而這些儒家經典的閱讀則需要大量的傭書者去抄錄傳播。再者此時造紙術的發(fā)明,也為傭書者走向春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二、漢代傭書人走進“春天”的事例
事例一:王溥,安帝時期瑯琊人氏。在王嘉《拾遺記》卷六中記載到:“王溥,家貧不得仕,乃挾竹簡插筆于洛陽市肆傭書。美于形貌,又多于文辭。來徽其書者,丈夫贈其衣冠,婦人遺其珠玉。一日之中,衣寶盈車而歸。積粟于康,九族宗親,莫不仰其衣食,洛陽稱為善筆而得富”。由此可見,王溥起初貧寒落魄只能靠抄書為為生,但隨著其業(yè)務收入的不斷增多,故而開了一家書店,自己也善于經營,于是逐漸富裕起來。由此可見,正是在當時有如此優(yōu)越的社會背景,才有了王溥致富的可能。
事例二:桓榮,字春卿,沛郡龍亢縣人。少時入長安太學,因家境過于貧困,故而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傭書以自給,在《后漢書·桓榮傳》中:“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園?!睂W成之后,自己創(chuàng)辦私學,收徒眾達到好幾百人,于是在經濟上逐漸富裕起來。后東漢開國之后,光武帝聞之,召他歷任博士、太子少傅、太常,直到明帝繼位后,仍然被尊之以師禮。由此可見,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非常適宜傭書者的發(fā)展。
事例三:李合,字孟節(jié),東漢時漢中南鄭人。他也曾在洛陽的太學求學,在《太平御覽·李合別傳》:“常以傭書自給”。到了安帝時官至太常,復為司徒。順帝時封涉都侯,不受。
綜上所述,在漢代以傭書人身份起家的高官富人,大有人在,本文僅簡要列舉三位,雖然他們一開始為貧窮的身份,但是經過他們的抄書經營,有些走向了富貴之路,而有些則在仕途中平步青云,這些都與當時的文化政策、社會風氣息息相關。
三、結語
傭書者從漢代開始出現(xiàn),到六朝各項制度已經發(fā)展完備,直至唐代雕版印刷術的出現(xiàn),手工抄書的活動才漸漸的減少并且消失于大眾的視野當中。這些都是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無法避免的。但是在漢代,這些傭書者們第一次嘗到了作為傭書人起家的好處。而這些人身份地位的逐漸提高,無非也都得益于此時寬松的文化政策與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當然這與傭書者本人深厚的書法功底也極為相關。誠然,傭書業(yè)的發(fā)生發(fā)展為當時的文化傳播起到很大的作用,也為我們后世閱讀古籍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之所以稱漢代是傭書者的“春天”,因為此時傭書業(yè)剛剛興起,有眾多的書籍需要抄錄,政府放棄了秦朝的挾書律政策,再加上官方藏書的增加與私人藏書的逐漸興起,這些都為傭書者們取得成就開啟了春天的大門。故而將漢代稱之為傭書者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張永雷.《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9
[2]范曄.《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5
[3]王元軍.《唐代書法與文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