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紅色故事”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邏輯機理與實踐路徑研究

2020-12-29 17:34:20左樂平
阿壩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基本原理概論觀點

左樂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談到:“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1)杜尚澤.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講故事的論述蘊涵了重要的方法論價值,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指引?!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馬原概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理論上的深刻性、抽象性和內容上的豐富性,這造成了大學生認知和踐行上的一定難度?!凹t色故事”(2)“紅色故事”,從一般意義上來看,它實質上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世界范圍內的無產階級帶領人民群眾進行推翻資本主義、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歷史活動的生動載體和形象表達;從特殊意義上來看,它實質上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實踐活動的生動載體和形象表達。是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具有生動、鮮活的呈現(xiàn)形式,也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特質內容。因此,把“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親和力,也能夠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論內涵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這實質上為“馬原概論”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深入探究“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教學的內在邏輯機理與教學實踐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教學的邏輯機理

將“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教學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何以融入問題和如何融入問題。何以融入問題是解決如何融入問題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紅色故事”何以能夠融入“馬原概論”課教學?從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看來,文化本質上是人的一種獨特實踐活動形式,是人的本質和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也是對人的本質和主體性的確證和表征。因而,文化既具有實踐維度,也具有主體維度。文化的特性表明,文化發(fā)展與進步本質上是指向人的解放和發(fā)展的,文化上的進步表征人類進步發(fā)展,因而文化也具有一種“以文化人”的功能?!凹t色故事”屬于紅色文化資源,它本質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孕育形成的,以紅色資源、紅色傳統(tǒng)、紅色基因為基本內涵,集中反映和體現(xiàn)黨和人民在實踐中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精神風貌和心理品格的先進文化形態(tài),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3)黃蓉生,石海君.論紅色文化增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之內在邏輯[J].高校輔導員,2018,(6).。因此,“紅色故事”也具有文化的一般特質,其內蘊的紅色基因、價值追求等與包括“馬原概論”課在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立德樹人目標是內在契合的。

(一)理論內涵上的契合性

包括“馬原概論”課在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立德樹人是成才與成人的辯證統(tǒng)一,成才需以成人為基礎,成人需以成才為目的。這與“紅色故事”所深蘊的事實性與價值性是高度一致的。首先,從認知意義上來看,“馬原概論”課通過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讓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它體現(xiàn)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真理性。“紅色故事”作為一種紅色文化,本質上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活動形式,在這種實踐活動中蘊涵著歷史主體對客觀世界的真理性認知,而這種真理性認知的思維基礎恰恰就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其次,從成人意義上來看,“馬原概論”課就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仰的人,具有社會主義道德的人,而培養(yǎng)人的過程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內化為人的道德品質的過程,也即所謂的化理論為德性。同樣,“紅色故事”所體現(xiàn)的德育價值也是由于故事的主體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內化為人的德性,從而才做出符合歷史發(fā)展需要的實踐活動,而這種實踐活動恰恰彰顯了社會主義道德,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的人的生成活動。因此,從理論內涵上來看,“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是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

(二)基因傳承上的契合性

“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不僅是在理論內涵是一致的,在基因傳承上也是同根同源的。首先,從實踐根基上來看,“馬原概論”課所闡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蘊涵著中國實踐基礎的原理闡釋和表述方式。因此,我們在教授“馬原概論”課時不能脫離中國實踐?!凹t色故事”的生成更是源于中國革命的歷史主體的實踐活動,即中國實踐。因此,“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都是具有中國實踐根基的。其次,從文脈根基上來看,“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都體現(xiàn)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二者是一脈相承的。最后,從精神價值根基上來看,“紅色故事”所彰顯的精神實質與“馬原概論”課所透顯的精神實質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因此,“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二者在基因傳承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三)行為價值上的契合性

“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不僅在知與意層面具有契合性,在行層面也具有內在邏輯關聯(lián)性。首先,從主體實踐活動的指向來看,“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二者具有目標的一致性。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向何處去”就成為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問題??梢哉f“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而“紅色故事”本質上就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的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進行的社會歷史實踐活動,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生動形式和鮮明載體?!凹t色故事”所承載的精神和價值通過文化遺傳機制會傳承下去,成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動力。包括“馬原概論”課在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同時也是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就強調,教育應該為黨育才和為國育才,“在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新征程中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5)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wèi)生體育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23.。

而時代需要的是什么樣的新人,很顯然是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道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人,不是什么其它意義上的新人。因此,時代新人的培養(yǎng)離不開思想政治理論課。故此,“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在行為指向上是一致的。其次,從主體實踐的價值蘊涵來看,“紅色故事”本質上是一種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實踐活動,蘊涵了馬克思主義價值立場,具體表現(xiàn)為堅定的理想信仰、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深厚的家國情懷等。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特征和價值立場,因此,“馬原概論”課實質上也是向大學生傳授無產階級價值立場和人民立場,堅定其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道德。所以,我們從“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二者的行為價值上看是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

總之,從以上三個方面來分析,“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無論在性質、情感和基因上都是具有同構性的,這也是“紅色故事”與“馬原概論”課相融合的重要前提條件。

二、“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教學的實踐路徑

在探究了“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的基礎和前提之后,還需要進一步探索“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的實踐路徑。

魯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說:“誦習一字,當識形音義三:口誦耳聞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義,三識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6)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7:95.根據(jù)魯迅的“三美”思想,基于“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的邏輯機理,結合“紅色故事”的教學實踐經驗,我們可以從“意美”“音美”和“形美”三個方面來探尋“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的路徑。

(一)“意美”:發(fā)掘“紅色故事”的理論魅力來感心

所謂“意美”,實質上是指“紅色故事”所蘊涵的真理之美。“紅色故事”本質上是“紅色”的,傳承的是紅色基因和紅色精神,體現(xiàn)的是馬克思主義真理的魅力,而這實質上與“馬原概論”課要實現(xiàn)學生認識、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是一致的。因此,我們需要努力挖掘“紅色故事”所蘊涵的與“馬原概論”知識相契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紅色故事”來詮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闡釋“紅色故事”,達到以“紅色故事”所蘊涵的真理之美來感動大學生,厚植大學生理論根基的目的。因此,我們要從理論知識的角度去發(fā)掘“紅色故事”所蘊涵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去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提高“馬原概論”課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首先,通過講好“紅色故事”來闡明馬克思主義立場。“馬原概論”課所講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并不是純粹抽象的理論,而是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有機統(tǒng)一中。因此,我們可以從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首先要把握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價值基礎。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當然這種人民性是以階級性為基礎的,體現(xiàn)的是無產階級的先進性。如何理解人民性?如何理解無產階級解放與全人類解放的一致性?我們可以從理論層面通過復雜的邏輯推演來達致目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把理論故事化、生動化,而“紅色故事”的“紅色”底蘊恰恰就深刻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基本立場,用“紅色故事”來詮釋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更形象、更生動,也能夠使大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受到心靈的震撼。比如:中國共產黨率領紅軍突破重重險阻最后勝利到達陜北的長征故事。紅軍進行的長征是史無前例的,中國共產黨率領紅軍歷經了各種艱難險阻,但是,沒有被嚇倒和退縮,而是勇往直前和走向勝利,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國家謀富強,這體現(xiàn)的恰恰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因此,長征故事就非常形象地詮釋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這是對理論論述的一種有效補充和完善。像長征故事這樣的“紅色故事”都是能夠很好地詮釋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的,我們在“馬原概論”課教學中應該要善于講好“紅色故事”。

其次,通過講好“紅色故事”來詮釋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居^點是基本原理的具體體現(xiàn),論證和詮釋好基本觀點有助于把握好基本原理。2018年版“馬原概論”課教材在導論部分中列出了十七個基本觀點,對這些基本觀點至少要把握好兩個方面:一是對每一個基本觀點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要準確把握;二是對基本觀點之間的關系要準確把握,特別是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對這些基本觀點的理解和把握對于學生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部分的基本觀點,這就要求教師采用深入淺出式或講故事的教學方法,用“紅色故事”詮釋基本觀點,用基本觀點說明“紅色故事”。一是要把握“紅色故事”的事實邏輯。精準掌握和理解“紅色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事實,特別是要對那些似是而非的材料進行分辨,力求有真實可靠的事實依據(jù)。要精準挑選和收集那些與基本觀點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紅色故事”。這是揭示“紅色故事”中蘊涵的基本觀點的前提條件。二是要講清楚中國的革命邏輯、建設邏輯和改革邏輯?!凹t色故事”不僅僅是單純的故事,背后實質上是蘊涵著理論邏輯的,是中國的革命邏輯、建設邏輯和改革邏輯在歷史主體的現(xiàn)實實踐活動的表現(xiàn),正如馬克思所說,人的本質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不同時代的“紅色故事”本質上是反映著不同時代的社會發(fā)展理論邏輯。革命年代的“紅色故事”實質上反映著中國的革命邏輯,說明中國革命的道理和必然性;社會主義建設的“紅色故事”實質上反映著中國的建設邏輯;改革開放的“紅色故事”實質上說明中國的改革邏輯。所有這些“紅色故事”都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guī)律和實質。三是要把握“紅色故事”與具體基本觀點的結合。我們要以事實來說理,也要做到事實與道理相結合,以事實來說道理。“紅色故事”是歷史主體的實踐活動,是歷史主體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比如,大革命的失敗實際上就反映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統(tǒng)一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關于實踐和認識辯證關系的觀點、關于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等,我們要反對各種離開客觀事實的“左”的和右的錯誤觀點。將事實與道理相結合,準確理解黨的指導思想的演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做到思想認同,既要從講好“紅色故事”來闡明這一思想的理論淵源和發(fā)展過程,也需要運用新時代生動的“紅色故事”來闡明這一思想中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思想,從而實現(xiàn)“紅色故事”與道理緊密結合起來。

最后,通過講好“紅色故事”來闡明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基本觀點實質上就是方法,只不過方法是就基本觀點的實踐運用角度來論說的。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建基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上的。認知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精準認知的重要方面。習近平指出,高校教師要做到“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7)張爍.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因此,“馬原概論”課不僅僅是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紅色故事”是歷史主體的實踐活動方式,必然內蘊著歷史主體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紅色故事”去生動形象地闡明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既便于學生理解和認知,也便于學生更好地運用,給自己設立一個形象的參照系。比如,毛澤東寫作《論持久戰(zhàn)》就蘊含了辯證分析的方法和實事求是的方法,毛澤東在著作中辯證分析了中日之間的優(yōu)勢與劣勢,從而批判了“速勝論”和“亡國論”兩種錯誤觀點,提出了中國抗日戰(zhàn)爭是持久戰(zhàn)的正確觀點。實際上,“紅色故事”中都蘊涵著馬克思主義基本方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這些我們在“馬原概論”課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

總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的有機結合之中的,而“紅色故事”又與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具有內在邏輯關系,因此,既可以用“紅色故事”所蘊涵的理論內涵來彰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可以用“紅色故事”來生動詮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現(xiàn)“馬原概論”課與“紅色故事”的良性互動。

(二)“音美”:發(fā)掘“紅色故事”的豐沛情感來悅人

所謂“音美”,按照黑格爾的說法,那就是音樂始終是“主體的藝術”(8)黑格爾.美學(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13.,表現(xiàn)的是“主體的內心生活”(9)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332.,直接針對的是“心情”和“情感”,因此,“音美”實質上是指用情感來感動人和解放人,而“紅色故事”是主體實踐活動的生動表現(xiàn),本質上蘊涵著故事主體的豐沛情感,表征著一種情感之美,而這種美是“紅色”之美,是故事主體所彰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價值之美?!凹t色故事”不僅內蘊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維度,表現(xiàn)著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也蘊涵著豐沛情感。而這種情感價值之美從另一個層面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維度,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原概論”課著力要達到的教學目的之一?!榜R原概論”課是理論維度和價值維度的有機統(tǒng)一,故此,“馬原概論”課教學中還需要一種感性訴求的方式,以情感價值來演繹“紅色故事”,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和感動。

首先,注重深刻表達“紅色故事”的信仰。信仰是一種深沉情感,是理論轉化為主體的深切自覺意識,這種意識是包含著深厚情感的。正是在這種信仰的支配下,主體的實踐活動才呈現(xiàn)出自身特點和獨特方式?!凹t色故事”之所以是“紅色故事”,其根本原因在于其蘊涵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這種信仰表現(xiàn)在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追求中,也表現(xiàn)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執(zhí)著情感中。正是由于我們的先輩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才在他們的歷史實踐活動中真正去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在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觀察、分析、解決社會現(xiàn)實問題時是充滿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沛情感的。因此,在“馬原概論”課教學中應該將“紅色故事”所蘊涵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融入進去,讓學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僅具有知識科學性,也具有情感價值性,這二者是相統(tǒng)一的。我們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時,要對基本原理背后的情感價值有深刻的感知,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其次,注重準確抓住“紅色故事”的情節(jié)。情節(jié)是構成故事的重要因素,也是揭示故事本質和意義的重要關節(jié),還是主體內心情感活動的突出表現(xiàn)。從一定意義上講,情節(jié)實質上就是矛盾的深刻展現(xiàn),體現(xiàn)主體處理矛盾的智慧和能力,這就必然涉及到指導和支配主體實踐的思維框架和理論動因。因此,在“馬原概論”課教學中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時候,如果僅僅從抽象的理論視角切入,對于學生理解起來就很困難,且無法使學生獲得一種豁然開朗的情感感知和審美愉悅。因而,在“馬原概論”課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可以緊密結合“紅色故事”中的情節(jié)來設計問題,從而在解決矛盾的緊張沖突中凸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性,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情感認知。如遵義會議,我們可以設計以博古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實事求是路線的矛盾沖突故事情節(jié),從而來說明關于實踐和認識辯證關系的觀點等等。這樣既可以認知這些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也可以深化對這些基本觀點的情感認知。

最后,注重精準建構“紅色故事”的語境。由于時空差異和時代變遷,學生有時候是難以對“紅色故事”的語境有代入感的,導致學生對“紅色故事”產生冷漠感,成為“旁觀者”,不能與“紅色故事”的主體進行有效的情感溝通。這就需要在現(xiàn)在的學生與過去的主體之間搭建一個情感交流平臺,即建構處于不同語境的主體際關系,從而在這種主體際情感交往平臺上實現(xiàn)學生的感同身受、心靈震撼、情感熏陶和價值重塑。要精準認知和闡釋“紅色故事”的緣起、高潮、發(fā)展,把握其中滲透的馬克思主義真理。要把“紅色故事”活化、再實踐化、再生產化。所謂活化,是指對“紅色故事”的言說不能僅僅是簡單的敘述,而是要把“紅色故事”的人物、情節(jié)、細節(jié)等以現(xiàn)代的方式和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展示出來;所謂再實踐化,是指“紅色故事”雖然是歷史的、過去的,但是要通過新的實踐方式來再實踐和再表現(xiàn),從而切入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之中;所謂再生產化,是指要在保留本質和意義不變的前提下根據(jù)新的時空語境對“紅色故事”進行加工改造,以適應學生的新需求和新要求。比如我們可以采用VR、網(wǎng)絡虛擬、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以及紅色夏令營、重走長征路、視頻+彈幕等體驗方式使學生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認知和情感認知。

(三)“形美”:發(fā)掘“紅色故事”的豐富形式來育人

所謂“形美”,是指表達內容的一定形式所呈現(xiàn)出的美感。美國美學家桑塔耶納(Satayana)認為,形式美是美學中最有特色的問題?!靶蚊馈卑藘仍诮M織結構之美與外在形式之美,這種“形美”實質上是內容和本質的進一步完善和深化,也是構成事物本質的不可或缺之物?!凹t色故事”作為一種文藝作品,實質上也是呈現(xiàn)一種有意味的“形美”,這種有意味就是“馬原概論”課所教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真理味道?!凹t色故事”中滲透著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但是這些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通過“紅色故事”有意味的“形美”表達出來的,因此,我們深入探究“紅色故事”的“形美”,并將其融入到“馬原概論”課教學中去,有助于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一,注重“紅色故事”的形式整體性。“紅色故事”是一個整體,就其產生、發(fā)展、高潮、結束等階段而言,顯示了“紅色故事”是在內在矛盾的發(fā)展推動下前進的,從而表現(xiàn)出“紅色故事”發(fā)展形式的完整性;就其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而言,“紅色故事”的內容要素和表現(xiàn)形式具有有機的協(xié)調性和平衡性,從而也構成了一種有機的完整性??梢哉f,“紅色故事”作為一個形式整體,實質上揭示了“馬原概論”課中涉及到的真理是具體的以及唯物辯證法思想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由此,我們可以從“紅色故事”的形式整體性入手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潛移默化的熏陶。在“馬原概論”課中融入“紅色故事”時,不是簡單敘述“紅色故事”,而是要把“紅色故事”設計出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真理味道的有機形式。比如,我們在教授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與主體選擇辯證關系的基本觀點的時候,可以設計中國人民尋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的故事來說明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和選擇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在這個故事的設計中,我們既要把握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所呈現(xiàn)出的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完整性,又要把握中國人民在選擇各種可能性道路上的完整性,從而把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置于全面的具體的社會歷史中去考量,凸顯在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與主體選擇關系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辯證關系。

第二,注重“紅色故事”的內在形式。所謂“紅色故事”的內在形式,是指“紅色故事”發(fā)展的內在必然性及其發(fā)展結構上的有機性,而這種內在形式實質上也契合了“馬原概論”課揭示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發(fā)展的必然性。所以,我們在“馬原概論”課教學中融入“紅色故事”時,要善于設計“紅色故事”的內在形式,并通過這種內在形式來表現(xiàn)“馬原概論”課所教授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通過“紅色故事”更好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比如我們在闡釋“馬原概論”課中關于剩余價值規(guī)律時,可以設計安源工人罷工的故事。安源工人為什么會罷工?導致工人罷工的依據(jù)和理由是什么?對安源工人罷工的必然性僅僅從工人爭取經濟利益上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深入到資本主義的剩余價值生產規(guī)律來說明工人遭受剝削和壓迫不僅是經濟利益的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工人要徹底得到解放,就必須從根子上解決問題,也就是要推翻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因此,安源工人罷工的必然性和重要意義必須從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性角度去說明。

第三,注重“紅色故事”的外在形式。所謂“紅色故事”的外在形式,是指對表現(xiàn)“紅色故事”的方式進行把握和認知,主要表現(xiàn)為形體與形符。形體主要是指教師的各種肢體語言,生動、傳神、準確的形體動作是講好“紅色故事”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講授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特征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半條棉被”的故事來說明。我們要把主人公剪棉被、送棉被等動作、情緒、心理詳細表現(xiàn)出來,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馬克思主義者的真摯為民情感。形符主要是指利用板書、掛圖、多媒體、VR等手段把“紅色故事”的“意美”和“音美”表現(xiàn)出來?!凹t色故事”的語言敘述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借助適當?shù)牡谰吆同F(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帶來的生動效果。比如在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時候,我們可以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大討論為例來說明。在敘述故事的時候,可以在黑板上把大討論的來龍去脈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勾畫出來,同時,可以播放鄧小平的原聲講話以及歷史參與者的采訪錄音和視頻。這些因素的有機結合很顯然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也能夠更形象地說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從而給學生更多的啟發(fā)和思考。這兩種方式都是“紅色故事”的外在形式。這種外在形式的設計實質上是可以有效地闡述“馬原概論”課中的知識點的,也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紅色故事”的認同度和接受感,特別是能夠把“馬原概論”課中那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和生動化。

“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教學要把握“意美” “音美” “形美”的“三美合一”,特別是要把握“紅色故事”中的“意美”,這是最主要和最關鍵的?!叭篮弦弧蹦軌蚴埂凹t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有機結合。

總而言之,將“紅色故事”融入“馬原概論”課教學深化了“馬原概論”課教學改革, 也為“馬原概論”課教學提供了一種新方式和新思路,同時,也是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德育功能的新形式。這些都有助于進一步促進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從而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基本原理概論觀點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速勒合兒鼐傳》(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論
發(fā)展經濟學基本原理
時代人物(2019年30期)2019-12-16 02:07:44
人臉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電子制作(2019年14期)2019-08-20 05:43:34
觀點
電冰箱節(jié)能與發(fā)展概論
電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 13:39:40
UPS電源的基本原理與維護
業(yè)內觀點
營銷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04
新銳觀點
清風(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關于給水排水工程設計的概論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40
界首市| 延川县| 丹江口市| 城口县| 逊克县| 青铜峡市| 台前县| 西城区| 柞水县| 木兰县| 绵阳市| 沈阳市| 克拉玛依市| 娄底市| 蓝山县| 米泉市| 正宁县| 富蕴县| 奎屯市| 灵武市| 玉树县| 措美县| 沂南县| 大厂| 宜昌市| 定远县| 察哈| 天长市| 江油市| 抚宁县| 肥西县| 定州市| 会理县| 富锦市| 巴塘县| 镶黄旗| 延津县| 乐山市| 鲁山县| 临澧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