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儀,任宗嬌,劉春霄,王紅艷
(濰坊醫(yī)學院浮煙山校區(qū),山東 濰坊 261053)
近年來,一些醫(yī)學院校相繼開展本科生助研活動,即本科生參與教師或者研究生課題,輔助實驗的開展順利進行。助研,對于本科生的影響不容小覷。通過助研,使課本理論和實驗操作完美結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做到融會貫通。此外,實驗進行前的論文查找、設計實驗,對于本科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科研思維的培養(yǎng)??偟膩碚f,助研活動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扎實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及技能、科研能力強、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的醫(yī)學高層次人才。
由于受傳統辦學模式影響,不少教師認為醫(yī)學院校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學生的任務是學好課本知識。因此,本科生不必搞科研,甚至錯誤地認為搞科研會影響教師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1]。
僅有4.3%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非常了解什么是科研,有36.1%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比較了解什么是科研。但是有近60%的受訪學生明確表示他們對什么是科研了解一般或完全不了解,這一數據顯示學生對科研的認知狀況不容樂觀。同時,對于了解什么是助研的學生或是已經在助研的學生中,大部分學生認為助研可以提升自我[2]。他們愿意從打掃衛(wèi)生、最基礎的實驗做起,虛心學習各種實驗,進而動手實踐。另外,本科生認為助研對自己并沒有什么幫助,只是幫忙打掃衛(wèi)生、喂養(yǎng)實驗動物,浪費個人精力,投入和收獲不成正比。僅有一小部分學生對于助研并沒有特別的感覺,既不排斥也并不想參與。他們認為自己今后不想從事基礎醫(yī)學領域,反而更偏向專碩的臨床實踐,于是助研對他們來說顯得并不那么重要。鑒于以上3個觀點,在此有必要對助研的利弊進行客觀分析,探討助研對本科生的影響。
本科生助研,參與某一課題,需閱讀大量國內外文獻,增加其對課題的了解程度。在閱讀文獻過程中,學生需要提取、篩選有用信息,這對其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而言也是一種提高。此外,本科生參與實驗、設計實驗,這些過程都離不開文獻的積累。正如“量變引發(fā)質變”,只有多閱讀、多積累,才能從中有新發(fā)現、獲得新靈感,進而總結前人的實驗步驟,又加以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細化實驗流程,以求最佳結果。有些本科生常說,文獻不易讀懂,或是文獻讀起來特別慢,許多內容不在現階段所學知識范圍內。正因有著許多困惑,助研可以推動本科生查閱資料。對于英文文獻,本科生經常閱讀此類文獻,其中的大量醫(yī)學專業(yè)詞匯對于專業(yè)英語的提高也有推動作用。在研究生復試、翻譯英文文獻時能夠以一種更加從容的狀態(tài)去面對。
本科生助研,起初會從刷瓶子、照顧實驗動物等做起。隨著對實驗室環(huán)境的熟悉、課題的理解深化,教師或研究生會教授一些必備實驗技術,如養(yǎng)細胞、養(yǎng)細菌、聚合酶鏈式反應、質粒提取、轉染、轉化等。有些實驗概念,本科階段書本上會見到,但對于如何實驗,許多本科生并沒有具體概念。助研可以讓他們將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激發(fā)了本科生的學習興趣。
許多助研本科生會參加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挑戰(zhàn)杯等活動。參與這類活動,需要學生獨立設計實驗、申請實驗項目、動手操作等。至于如何查找文獻、設計實驗流程,在實驗過程中不斷完善實驗步驟,以求最精準的實驗結果,這些不僅考驗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也有著重要意義。
本科生助研要定期進行PPT匯報。一方面是對實驗進度進行匯報,另一方面對與實驗聯系密切、新穎的文獻進行總結,摘出重要段落做成PPT匯報。這一學習方式提高了匯報人的信息整理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如何用最通俗的語言將復雜煩瑣的內容講授給大家,讓大家聽懂,這些都考驗著匯報人的綜合素質。作為聽眾,聽取他人匯報,緊跟實驗進度,也可收獲大量有用信息,不斷學習新知識,積累素材。
本科期間有學習實驗操作、開展課題等助研經歷,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研思維,進入研究生階段可以協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實驗。此外,臨床醫(yī)學類專業(yè)的學生今后如果從事基礎性研究,提前接觸實驗,熟悉了實驗室一系列流程,研究生期間開展實驗能夠更加得心應手。為此,有著助研經歷的本科生在復試期間能夠更好地吸引導師關注,可謂“錦上添花”。
有過助研經歷的學生一定清楚,要想在助研期間掌握更多的知識,一定要投入大量精力。如清潔實驗用具、喂養(yǎng)動物、讀論文、學實驗、做實驗等一系列活動都需花費不少時間。因此,如何在學習和助研上合理分配精力,既要保證學習足夠優(yōu)秀,又要在助研方面小有成就,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有些學生看到其他學生在助研,自己在對助研沒有正確認識的基礎上也盲目助研。這不僅會導致教師實驗室人口飽和,也是對本科生自身極不負責任的。
目前助研出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一些學生申請助研活動,滿懷熱情地來到實驗室后,腦海里想象著自己立即進行實驗的各種畫面。而實際上,作為新加入實驗室的一員,一開始無非是從事一些基礎性工作。不久后,助研學生的熱情被消磨殆盡,他們去實驗室的頻率越來越小。在考研復試時,這些學生確實有助研經歷,但是卻有而不精,導師詳細問起具體的實驗流程,若不能準確流利地表達出自己曾經的助研細節(jié),不但不利于自己的面試,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學校相關部門必須端正認識,把本科生科研納入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同時拓寬資金來源,為本科生科研提供資金保障[4]。
教師應辯證看待助研,不可只看到助研所造成的不利方面,也要關注其有利的一面。作為教師,在為學生提供科研的機遇的同時,需兼顧如何將課本知識與實際操作相融合,并處理好助研與課程的關系,避免產生沖突等。
4.3.1 協調好學習與助研[5]書本上的知識是一切的根基,一定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學習扎實。作為本科生應當明白,考研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助研經歷,而是筆試成績。只有初試通過后,進行復試才是對個人綜合素質、助研經歷等的考察。至于助研,應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切不可拋開課本,在許多知識并沒有掌握扎實的情況下投身實驗室。
4.3.2 注意積累,多溝通交流 平日閑暇的時間多讀論文,注意積累。如有新發(fā)現、新思路及時向教師以及研究生溝通交流,推動實驗進行。此外,如果想學到更多實驗方法,在研究生進行實驗時,作為本科生應當多看、多悟,逐漸加深對實驗原理的理解。
4.3.3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有條件的情況下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挑戰(zhàn)杯等各類科技學術類活動,自己動手設計實驗課題,反復修改完善實驗,不斷培養(yǎng)科研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等,提高本科生的綜合素質。除了這類創(chuàng)新學術類活動,學生可多讀論文,撰寫綜述。綜述的撰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經過一定論文閱讀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完成。
對于本科生助研,應避免盲從,在理性分析自身的情況下考慮助研與否。學有余力、參與助研的學生,一定要在保證成績的基礎上進行各項實驗。在助研過程中,注意論文的積累、實驗的合理設計、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性及精準性。對于政府以及學校,激勵本科生參與助研活動,通過科研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推進人才培養(yǎng),最終做到科研強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