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兵
優(yōu)秀的詩歌是文學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它可以陶冶情操,開闊胸襟,凈化心靈?,F在的學生語文功底普遍比較淺薄,思想情感不夠豐富,通過誦讀詩歌,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詩人那博大的胸懷,激發(fā)對祖國、家庭的熱愛之情,對天下事多一份關懷,通過創(chuàng)作詩歌,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提升欣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一、詩歌促思考
中華民族悠遠的傳統(tǒng)文化中,經典古籍為其核心,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優(yōu)良美德。“天下為公”的理念,“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治學精神等,對少年兒童倫理素養(yǎng)、人生智慧、精神價值、文化能力、道德信念、人格熏陶、優(yōu)良習慣的培養(yǎng),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為何不能利用詩歌,結合我們漢豐一校的古詩詞過級,來打造我們的班級課程呢?
二、思考見行動
1.明確特色,制定方案
為了得到全體同學的支持,我首先召開班會,確定我們班級的課程主題:詩韻飄香——讓經典詩詞走進學生的心靈,師生形成共識,形成鮮明的班級特色,為這個特色而努力奮斗。并和家委會的成員們商量,共同制定方案。為了加強班級詩歌課程建設,我們制作了有關勵志冶情方面的古詩文名句,創(chuàng)設具有詩歌特色的教室環(huán)境。依托學生開展的各類活動,及時在教室里進行展示,如“詩壇快訊”“詩壇趣話”“詩歌T臺”等。擺放經典書籍供孩子閱覽。在班級中建立“國學館”,即建立一個好書交換站,開展“圖書漂流活動”。其中國學啟蒙教育要求閱讀的書如《三字經》《唐詩三百首》《千字文》《史記故事》《論語》等,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書送來交換。
2.打造特色,落實行動
聽·賞。由學生分小組輪流主持,其內容有詩文朗誦、賞析以及有關古詩文的趣聞軼事和學生的詩作。利用每天的早讀時間進行國學經典誦讀,師生們捧著各自喜歡的詩詞,靜靜地讀,輕輕地吟,朗朗地誦,與古人對話,與圣賢交流。誦唱經典古詩文,知行結合,塑造儒雅風度,引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經典,陶冶心靈,升華情感,塑造健全人格。
(1)讀·品。即每天早會課15分鐘,學生自由誦讀古詩文;課前準備的3分鐘時間,學生齊誦抄錄在黑板一角的每周一詩。成立班級詩社“尋夢園”,聘請校外開州詩社的老師專門指導學生創(chuàng)作古詩文。
(2)抄·作。設置了“詩壇快報”專欄,該專欄是學生抄寫背誦和創(chuàng)作詩文的主陣地。每學期出兩期關于古詩文的手抄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名詩推介,有詩人簡介,有詩壇趣話,有學生稚作,發(fā)揮著拓寬知識視野和展示學生才華的雙重作用。
(3)悟·行。即在背誦古詩文的基礎上,師生共同體會詩文的意境、情感。引導學生感悟古詩文的內涵和人生、處世的哲理,引導學生對照自己找差距。
三、行動促反思
首先,在教會學生認識和掌握古詩文的語言文字的同時,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和誦讀方法,初步具備一定的研讀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語言和文化經典名篇的積累和文化底蘊。
其次,以“語文教學跟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為指導思想,初步形成“課內外結合、學用結合”的語文新課程教學策略。
再次,還要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結合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設計好相關的語文學習的活動方案,為學生創(chuàng)造綜合學習的機會,從而來尋求弘揚民族文化的途徑和策略。
經過這幾學期的努力,通過班級古詩文建設活動,孩子們的文學修養(yǎng)得到了提高。一個孩子在讀后感中這樣寫道:“每當讀《游子吟》這首詩,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生病時媽媽焦急的眼神,想起爸爸為我講題的情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還有什么理由不愛自己的父母呢?”
另一個孩子寫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告訴我如何對待自己和別人的錯誤;‘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讓我了解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使我懂得讀書、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經過歲月的積淀,詩歌的種子定會生根、發(fā)芽;經歷時間的洗禮,我們班的詩歌課程,定會呈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