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恒
【摘要】校本教研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的有效策略,但在農村地區(qū),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小學開展校本教研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農村小學開展校本教研的途徑為: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保障活動開展的長效機制;充分發(fā)揮農村小學骨干教師校本教研的帶頭作用;教研員要為農村小學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引領;構建校本教研網絡以形成聯(lián)動教研。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本教研;問題;對策
校本教研是一種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新課程目標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發(fā)展為宗旨,以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通過一定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把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研究活動。它是創(chuàng)造性實施新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制度保障,是學校有特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目前,校本教研在我國中小學中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許多地方的學校已經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許多農村小學,在具體的校本教研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一、當前農村小學校本教研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筆者對所在學校和當地農村地區(qū)學校的校本教研進行調查和訪問,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小學教師工作負擔重,教研意識淡薄
目前,影響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的阻力主要是教師的負擔過重。農村教師每天處于繁忙的教學活動中,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也沒有養(yǎng)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教師往往重視教學而忽視教研,教研行為多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從事教研的主動性不強,參與校本教研的熱情和參與程度不高。有的教師缺乏自我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不關注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致使缺乏研究能力。
(二)同伴互助難以實現(xiàn)
農村小學教師人數較少,同年級同學科常常只有一名教師。尤其是科任學科,當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問題時,難以獲得同學科的互動和教師間的同伴互助,常常處于“獨學而無友”的狀態(tài)。
(三)專業(yè)引領薄弱
從學校內部來看,一是缺乏必要的理論學習。二是教師極少機會外出學習交流。除個別骨干參加過國家、市組織的有關培訓外,絕大部分教師最多僅參加過區(qū)級培訓,他們基本上處于一種學術上的封閉狀態(tài)。三是學校教研活動缺乏領頭雁。農村小學骨干教師本來就缺乏,加上師資的逆向流動,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流失,致使教研活動缺乏高水平的骨干教師引領。從學校外部來看,由于農村小學地處偏僻,且比較分散,教研員去的次數比較少,教研員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不到位,對農村小學教師真正需要哪方面的指導,并未全面了解,盡管農村小學教師渴望了解新課程理念方面的知識,但當他們發(fā)現(xiàn)即使有了新課程理念,面對新教材,還是常常不知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中,他們特別需要既反映新課程理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的示范與指導,但往往卻得不到操作技術層面的指導。
(四)校本教研活動形式單一,實效性不強
當前多數農村小學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研組織形式和研究模式,對校本教研缺乏設計、策劃。校本教研的視野過于狹窄,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還是過去常規(guī)式的聽課、評課,上課沒有專題問題,聽課沒有目的,評課流于形式。其實,校本教研的真正出發(fā)點是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重點是尋找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落腳點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校本教研的主陣地是學校,研究的主體是教師,我們如果把這個大的方向都搞錯了,機械重復式的活動再多,那也是勞而無功的。
二、農村小學開展校本教研的途徑
(一)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保障活動開展的長效機制
1.建立理論業(yè)務學習制度,增強全體教師的研究意識。學校要定期實行業(yè)務研修制度,選定切合教師需求的主題,進行集中學習、研討,不斷提高教師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2.完善學校教研活動制度,發(fā)揮教師集體智慧。要圍繞重點專題研究,開展集體備課、聽課、評課、教學沙龍、教學示范、課改經驗交流活動、課題研究、課改成果展示活動等,并制度規(guī)范,為教師展示自身才華、共享研究成果創(chuàng)設良好平臺。建立校本教研檢查考核評估制度,對各組的教研活動情況每周要進行檢查、督促,并將教師參與教研活動情況和質量納入業(yè)務考評,保證校本教研規(guī)范化、經?;?/p>
3.建立學校教研激勵機制,定期獎勵在教學研究中取得成果的教研組和教師。建立有利于校本教研開展的制度,將校本教研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為評價教研組、教師的重要內容,在年終考核時應予以兌現(xiàn)。對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及時予以獎勵和表彰,在晉升和評優(yōu)時優(yōu)先推薦。
(二)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校本教研的帶頭作用
雖然農村小學總體師資較差,校本教研的整體水平較弱。但任何一所農村小學,都不乏教學教研能力相對較強的老師。作為學校領導,一定要選準選好骨干教師,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骨干帶頭作用,讓他們滿腔熱忱的投人到學校校本教研中來。在骨干教師的帶動下,農村學校的校本教研還應該逐步推及教學教研能力相對較弱的老師。比如通過傳、幫、帶,通過強、弱搭配校本教研小組等形式,讓學校教學教研能力相對弱的老師也進人到校本教研的行列中來。
(三)教研員要為農村小學教師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引領
教研員應以解決學校實際問題和推進課程改革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改進和轉變自己研究和指導的范式,更多地關注實踐。把教研中心下移到學校,深入到教師校本教研的過程之中,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新課程為導向,通過提供咨詢、平等對話、研究指導、理論引領等方式,與學科教師一道備課、聽課、點評、研究、跟進指導,提前介入、全程參與教師的公開課研討活動,使農村小學的每一次教研都讓教師有實實在在的收獲與提高。
(四)構建校本教研網絡以形成聯(lián)動教研
農村教學資源比較缺乏,所以應該形成以城市窗口小學為龍頭,以農村小學為主體的“窗口小學—農村小學”雙向校本教研網絡。校本教研網絡要充分發(fā)揮窗口小學對對口農村小學的輻射作用,聯(lián)動教研的方式可以為:窗口小學定期組織本校教師和農村小學教師開展教學對話與研討活動,邀請農村小學教師到本校觀摩座談,也可讓窗口小學的骨干教師送教到各對口農村小學等。
同時,要構建網絡校本教研平臺,形成群體互動研討氛圍。農村小學教師面臨的問題紛繁復雜,尤其是一些規(guī)模不大的學校,學科教師人員少或水平不高,存在著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現(xiàn)象。因此,應構建校本教研互動網絡平臺,群策群力,以真實問題為基點,幫助每一位教師及時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提升校本教研品質。
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我們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來探討農村小學開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徑,以促成新課程改革在農村地區(qū)的順利推行。
【參考文獻】
[1]陳建忠.特色校本教研推動小學數學有效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9(4).
[2]王永峰.農村小學如何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校本教研是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主渠道[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
[3]徐長鳳.校本教研:需在“真”“實”之路上行走———一所農村小學的校本教研改革之旅[J].小學教學研究,2019(30).
[4]遲吉財.農村小學提高校本教研實效性的研究與實踐[J].基礎教育參考,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