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艷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婦幼保健兒科,江蘇 宿遷 223600)
支氣管肺炎是呼吸內(nèi)科常見疾病,多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氣管壁和肺泡炎癥,典型癥狀有咳嗽、咳痰、發(fā)熱。結(jié)合臨床實踐,兒童是支氣管肺炎的高發(fā)群體,因為小兒的器官功能發(fā)育不全、身體免疫力低,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作用弱,很容易感染而發(fā)病[1]??紤]到小兒患者的特殊性,制定一種安全高效的治療方案,成為臨床醫(yī)師的關(guān)注重點。相關(guān)研究稱,隨著中醫(yī)研究的深入,中醫(yī)治療在臨床上的應(yīng)用更加廣泛,不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途徑,而且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尤其適用于小兒患者[2]。本研究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對象,探討了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的應(yīng)用價值,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一些依據(jù),資料報告如下。
從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中選取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劃分為對照組、試驗組兩個組別,均為60例。對照組中,有33例是男性,有27例是女性,構(gòu)成比為55.00%、45.00%;最小的患兒有6個月、最大的患兒有6歲,計算平均值為(4.57±1.38)歲;病程3-14 d,平均病程(7.55±2.14)d。試驗組中,有29 例是男性,有31 例是女性,構(gòu)成比為48.33%、51.67%;最小的患兒有8個月、最大的患兒有10歲,計算平均值為(4.25±1.16)歲;病程3-12d,平均病程(6.74±1.85)d。兩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
(1)診斷標準[3]:經(jīng)X線、實驗室和病原學檢查確診。(2)納入要求:年齡<14歲,資料真實完整;家長對本研究有正確認識,并在同意書上簽字。(3)排除患者:有明確精神病史,心肝腎器質(zhì)性病變,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藥物過敏或禁忌,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退熱、止咳化痰,霧化吸入,解痙平喘,維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必要時吸氧等相關(guān)處理;根據(jù)病原學檢查結(jié)果,合理選用抗感染藥物,例如頭孢他啶、阿奇霉素、紅霉素等。治療時間2周。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使用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其中,麻杏石甘湯的組方有生石膏18g,杏仁、麻黃各6g,甘草3g;銀翹散的組方有生石膏15g,金銀花10g,麻黃、連翹、蘆根各6g,桔梗、杏仁、魚腥草、牛蒡子各5g,甘草3g。辯證加減:偏寒者,加半夏、瓜蔞、荊芥、葶藶子,減生石膏;偏熱者,加黃芩;腹瀉者,加炒白術(shù)。根據(jù)患兒年齡和體重調(diào)整用藥劑量。加水煎煮,取汁200mL分3-4次飲用,每日1劑。治療時間2周。
(1)觀察臨床療效:顯效的標準是:各種癥狀基本消失,X線和實驗室復查結(jié)果均正常;好轉(zhuǎn)的標準是:各種癥狀明顯減輕,X線和實驗室復查結(jié)果改善;無效的標準是:癥狀依然存在或加重,X線和實驗室復查結(jié)果異常[4]??傆行适秋@效率與好轉(zhuǎn)率之和。
(2)監(jiān)測炎癥因子水平,按照規(guī)范流程采集靜脈血液3ml,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yīng)蛋白(CRP)、降鈣素原(PCT),正常參考值:IL-6為0.373~0.463 ng/L,CRP為<8.2 mg/L,PCT為<0.5 μg/L。
(3)治療前后,計算臨床癥狀積分,包括發(fā)熱、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肺部啰音5個指標,無癥狀記為0分、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為1分、2分、3分。分值范圍0-15分,得分越高意味著癥狀越嚴重。采用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估生活質(zhì)量,分為癥狀、活動、生活影響三個領(lǐng)域,分值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意味著生活質(zhì)量越差[5]。
利用Excel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計算采用SPSS 25.0軟件。有效率的表示形式是(例數(shù),百分率),炎癥因子水平和評分項目的表示形式是(均數(shù)±標準差),分別進行x2檢驗和t檢驗。P<0.05,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試驗組患兒治療后顯效33例、好轉(zhuǎn)25例、無效2例,比例依次是55.00%、41.67%、3.33%,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兒治療后顯效30例、好轉(zhuǎn)21例、無效9例,比例依次是50.00%、35.00%、15.00%,總有效率為85.00%??梢?,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更高,有顯著性差異(x2=4.904,P=0.026)。
試驗組治療前的IL-6為(1.55±0.42)ng/L,CRP為(19.87±4.13)mg/L,PCT為(4.26±1.15)μg/L;治療后分別是(0.53±0.12)ng/L、(8.47±1.69)mg/L、(1.25±0.33)μ g/L,對比有顯著性差異(t=18.087/19.788/19.487,P均<0.01)。對照組治療前的IL-6為(1.58±0.39)ng/L,CRP為(19.25±4.22)mg/L,PCT為(4.30±1.18)μg/L;治療后分別是(0.63±0.14)ng/L、(9.75±1.82)mg/L、(1.50±0.41)μg/L,對比有顯著性差異(t=17.758/16.011/17.362,P均<0.01)。
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前的IL-6、CRP、PCT水平相近(P>0.05),治療后這三項指標明顯降低,且試驗組檢測值低于對照組(t=4.200/3.992/3.679,P均<0.01)。
試驗組治療前的癥狀積分為(9.46±1.85)分,SGRQ 評分為(68.43±8.91)分;治療后分別為(3.08±0.25)分和(53.26±3.47)分,對比有顯著性差異(t=26.472/12.289,P均<0.01)。對照組治療前的癥狀積分為(9.48±1.79)分,SGRQ評分為(68.22±8.64)分;治療后分別為(3.61±0.37)分和(58.09±3.76)分,對比有顯著性差異(t=24.875/8.327,P均<0.01)。
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前的臨床癥狀積分和SGRQ評分相近(P>0.05),治療后這兩項評分明顯降低,且試驗組得分低于對照組(t=3.193/7.312,P均<0.01)
流行病學顯示,支氣管肺炎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在兒童和老年人中多發(fā),他們的共同點是免疫功能低下[6]。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肺炎支原體等,它們進入細支氣管和末梢肺組織,會導致肺組織充血水腫,滲出黏性物質(zhì),促使支氣管管腔狹窄或阻塞,影響正常的通氣換氣功能?;颊甙l(fā)病后,癥狀以發(fā)熱、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為主,具有病程長、易反復的特點;如果沒有及時干預,隨著病情進展,可能累及消化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常規(guī)治療以支持療法和抗感染為主,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yīng)用,導致耐藥性增加,抗感染效果不理想,臨床應(yīng)用時有一定限制。
在中醫(yī)領(lǐng)域,支氣管肺炎屬于“肺炎喘嗽”的范疇,內(nèi)因是肺氣虛弱,外因是風邪入侵,因氣郁不宣、痰液阻塞而引發(fā)癥狀,治療原則是化痰平喘、去邪開肺。劉偉[7]的研究中,對66例患兒分組比較,參照組單用麻杏石甘湯,研究組聯(lián)用銀翹散加減,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有效率為97.0%,高于參照組的75.8%,且退熱、咳喘、肺部啰音消失時間更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次研究選取120例患兒為對象,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試驗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6.67%vs85.00%),和劉偉的研究數(shù)據(jù)基本一致。
分析可知,麻杏石甘湯具有辛涼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銀翹散具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杏仁降肺氣,和麻黃合用能止咳平喘;金銀花、連翹合用,能清熱散毒、疏風透表;蘆根清熱生津,桔梗開宣肺氣;魚腥草清熱散毒,牛蒡子疏風宣肺,甘草調(diào)和藥性,共奏清熱去邪、止咳平喘宣肺的作用,實現(xiàn)治療目標?,F(xiàn)代藥理學證實,麻黃能止咳、解痙、抗病毒,可松弛支氣管平滑??;石膏能消炎解熱;杏仁可以平喘鎮(zhèn)咳,改善呼吸道功能。文中數(shù)據(jù)顯示,試驗組治療后的癥狀積分和SGRQ評分更低,且IL-6、CRP、PCT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能治標治本,在提高療效的同時,可減輕機體炎癥反應(yīng),避免病情復發(fā),相比于單純西醫(yī)治療的價值更高[8]。
綜上,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確切,能顯著緩解臨床癥狀,改善炎癥因子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