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和 陳思敏 許研 冷麗麗 陳柏蓉
1廣東省第二人民醫(yī)院超聲科心電圖室(廣州510317);2廣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內科(廣州510317)
冠狀動脈病變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也是影響其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1-2]。經(jīng)皮冠狀動脈造影技術是目前評估冠狀動脈病變的金標準。目前用于評估冠脈病變及其預后的研究以生化指標較為多見,而可用于初步評估冠脈病變程度及其預后的無創(chuàng)心電學指標并不多見。無創(chuàng)心電學指標較生化指標具有無創(chuàng)、安全、價格低、可重復性強等優(yōu)點[3]。QRS?T夾角代表心室除極向量和復極向量之間的關系,是近年受到廣泛關注的無創(chuàng)心電學指標[4-5]。QRS?T夾角可分為平面QRS?T夾角(frontal QRS?T angle)和空間QRS?T夾角(spatial QRS?T angle)。既往研究多以平面QRS?T夾角為主。與平面QRS?T夾角相比,空間QRS?T夾角可更為準確預測疾病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6]。近年研究表明,異常空間QRS?T夾角是冠心病事件、心因性死亡和全因性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3,7-8]。然而鮮有關于空間QRS?T夾角與冠脈病變程度及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CE)的研究。本研究以85例非冠心病患者作為對照組,18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探討立體心電圖空間QRS?T夾角與冠心病冠脈病變的關系。觀察組174例冠心病患者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記錄所有患者術前空間QRS?T夾角,隨訪6個月,探討術前空間QRS?T夾角與MACE的關系,以期為冠心病的初步評估和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來我院就診26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180例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病患者設為觀察組,85例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或者冠狀動脈CT診斷為非冠心病患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180例患者中,根據(jù)病情需要有174例患者行PCI術(2例患者行藥物保守治療,4例患者支架放置失敗),術后予以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所有患者年齡30~88歲,平均(59.9±11.7)歲,男138例,女127例。174例PCI術后患者隨訪6個月,記錄MACE情況。記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血糖、血脂、血壓等一般資料。兩組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前或者PCI術前即行立體心電圖檢查,記錄空間QRS?T夾角大小。排除標準:(1)既往有PCI史或者心臟手術病史以及心肌病、先心病患者;(2)左、右束支阻滯;(3)電解質紊亂;(4)心力衰竭,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本項目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測方法
1.2.1 Gensini 評分方法采用Judkins法行冠狀動脈造影。根據(jù)Gensini評分評估冠狀動脈[9-10]:不同狹窄程度分別獲得不同積分,25%、26%~50%、51%~75%、76%~90%、91%~99%、100%分別計分1、2、4、8、16、32分。如果有多支血管病變或1支血管有多處病變,則累加計分。根據(jù)不同病變部位乘以相應系數(shù):左主干乘以5,左前降支近段、中段、遠段分別乘以2.5、1.5、1分,回旋支近段、中段、遠段分別乘以2.5、1、1分,右冠病變乘以1,余各分支乘以0.5分。每例患者所有積分進行總和。觀察組根據(jù)冠脈血管Gensini積分情況分為輕度亞組(Gensini積分20分),中度亞組(20分<Gensini積分40分),重度亞組(Gensini積分>40分)。
1.2.2 立體心電圖立體心電圖儀由北京卡迪斯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采用Frank校正的三維正交導聯(lián)體系。Frank導聯(lián)體系連接平臥患者導聯(lián),基線穩(wěn)定后,采集圖形。選擇波形清楚、基線穩(wěn)定的三組波。分別采集每組波的立體心電圖,記錄參數(shù)空間QRT?T夾角[11]。
1.3 隨訪174例行PCI術冠心病患者,通過電話、門診或住院進行隨訪。其中7例患者失訪。隨訪時間6個月,觀察終點為隨訪時間達到6個月或者發(fā)生MACE。隨訪期間出現(xiàn)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定義為MACE事件。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法分析空間QRS?T夾角與PCI術后發(fā)生MACE關系,以MACE(賦值:MACE=1,無MACE=0)為因變量,以空間QRS?T夾角(賦值:QRS?T夾角>100°=1,QRS?T夾角100°=0)、年齡、血糖(賦值:有糖尿病=1,無糖尿病=0)、血脂(賦值:有高血脂=1,無高血脂=0)、血壓(賦值:有高血壓=1,無高血壓=0)、吸煙(賦值:有吸煙=1,無吸煙=0)為自變量。采用ROC曲線分析空間QRS?T夾角預測PCI術后發(fā)生MACE效能。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空間QRS-T 夾角大小及構成比兩組患者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空間QRS?T夾角大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空間QRS?T夾角構成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 觀察組不同亞組空間QRS-T夾角構成比輕、中、重度亞組三組間空間QRS?T夾角構成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輕、中度亞組空間QRS?T夾角構成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中、重度亞組和輕、重度亞組空間QRS?T夾角構成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重度亞組空間QRS?T夾角>100°占比76.9%,分別高于輕度亞組和中度亞組(P <0.05)。輕度亞組和中度亞組空間QRS?T夾角>100°占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間一般資料、QRS?T 夾角及構成比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nd spatial QRS?T angle between control and case group 例(%)
表2 冠狀動脈不同狹窄程度患者的空間QRS?T 夾角構成比Tab.2 Comparison of spatial QRS?T angle composition ratio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例(%)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對觀察組174例行PCI冠心病患者進行隨訪,其中7例失訪。90例空間QRS?T夾角>100°冠心病患者,有31例(34%)發(fā)生MACE,其中心絞痛9例,心源性死亡2例,心肌梗死5例,嚴重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11例。77例空間QRS?T夾角100°冠心病患者有13例(16.8%)發(fā)生MACE,其中心絞痛5例,心源性死亡0例,心肌梗死2例,嚴重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4例。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空間QRS?T夾角>100°是PCI術后發(fā)生MACE的危險因素。見表3。
2.4 ROC曲線分析空間QRS-T夾角診斷效能空間QRS?T夾角>60°診斷冠心病的敏感性為66%,特異性為73%,準確性為70%。ROC曲線下面積為0.695(95%CI:0.627~0.763,P <0.001)。見圖1。空間QRS?T夾角>100°診斷重度亞組敏感性為76.9%,特異性為59.1%,準確性為68%。ROC曲線下面積為0.680(95%CI:0.600 ~0.761,P <0.001)。見圖2。空間QRS?T夾角>100°預測PCI術后發(fā)生MACE敏感度為70.5%,特異性為52.0%,ROC曲線下面積為0.612(95%CI:0.517~0.708,P = 0.027)。見圖3。
表3 logistic 回歸分析法多因素分析結果Tab.3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立體心電圖(3?dimensional vectorcardiogram,3D?VCG)是近年在平面心電向量基礎上發(fā)展的三維心電圖,可直觀、細致分析心房?心室除極、復極過程,能更真實反映空間心電變化的規(guī)律,包括各瞬間綜合向量的大小、速度、方位和運轉方向[12]。立體心電圖在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陳舊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價值,優(yōu)于心電圖[13]。與心電圖相比,立體心電圖形成過程無信息丟失,同時具有操作簡單、安全無創(chuàng)的優(yōu)點,故其臨床應用前景較好。
圖1 空間QRS?T 夾角>60°診斷冠心病ROC 曲線Fig.1 ROC curve of QRS?T angle >60°
圖2 空間QRS?T 夾角>100°診斷重度亞組ROC 曲線Fig.2 ROC curve of QRS?T angle >100°on diagnosis of CHD diagnosis of severe subgroup
圖3 空間QRS?T 夾角>100°預測MACE 發(fā)生ROC 曲線Fig.3 ROC curve of QRS?T angle >100°on predicting MACE
立體心電圖空間QRS?T夾角是T波和QRS波空間向量之間的夾角,其計算是采取矩陣轉換的方式從X、Y、Z軸上得出QRS波和T波的平均振幅,進而算出空間QRS?T夾角[14]。當心臟出現(xiàn)結構病變,或是局部血管病變導致的心肌缺血損傷,可造成原來的生理電軸改變。細微的改變在QRS環(huán)和T環(huán)向量中可能并沒有明顯改變,空間QRS?T夾角可以放大這種細微的改變。平面QRS?T夾角是經(jīng)典的心電向量環(huán)投影到12導聯(lián)心電圖所獲得,而其在二次投影過程中常伴有信息丟失,因此空間QRS?T夾角比平面QRS?T夾角能更真實、更準確地反映心臟電活動。既往由于計算軟件的局限性,研究多關注平面QRS?T夾角。QRS?T夾角與急性冠脈綜合征心源性猝死風險[15]、心力衰竭、肥厚型心肌病[16]關系密切。大型臨床研究報道,合并有束支阻滯的冠心病患者,空間QRS?T夾角的增大會增加全因死亡率[17]。POULIKAKOS等[18]報道QRS?T夾角可以作為血液透析患者風險評估的指標之一。GLEESON等[19]報道左室收縮功能障礙患者空間QRS?T夾角大小與其ICD植入有相關性;空間QRS?T夾角大于110°與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及全因死亡率相關。
本研究中冠心病患者的空間QRS?T夾角大于非冠心病患者。李園園等[20]報道,冠心病患者平面QRS?T夾角大于正常人,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空間QRS?T夾角>60°診斷冠心病敏感性為66%,特異性為73%,準確性為70%。立體心電圖空間QRS?T夾角診斷冠心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在臨床上,可以結合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等無創(chuàng)方法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篩查。本研究進一步發(fā)現(xiàn)空間QRS?T夾角與冠脈的狹窄程度呈正相關且重度亞組空間QRS?T夾角最大??臻gQRS?T夾角>100°診斷重度亞組敏感性為76.9%,特異性為59.1%。劉德蕊等[21]報道,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平面QRS?T夾角明顯升高,PCI術后出現(xiàn)回落,表明QRS?T夾角可能與冠脈病變相關,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合。冠脈病變引起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細胞電活動改變,繼而改變QRS?T夾角大小。ARO等[22]大型觀察性研究指出QRS?T夾角>100°增加普通中年人心源性猝死風險。本研究中,空間QRS?T夾角>100°冠心病患者近期發(fā)生MACE風險增加,空間QRS?T夾角>100°預測MACE發(fā)生敏感性為70.5%,特異性為52%。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觀察組患者可進一步分為急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心絞痛、穩(wěn)定心絞痛等亞組,進而研究空間QRS?T夾角與各亞組預后的關系。本研究對PCI術后患者發(fā)生MACE的隨訪時間短,未來研究中可進一步延長隨訪時間,探討空間QRS?T夾角與PCI術后患者遠期發(fā)生MACE關系。
綜上所述,立體心電圖空間QRS?T夾角與冠脈的狹窄程度相關,空間QRS?T夾角>100°對初步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有一定的臨床價值。空間QRS?T夾角>100°是冠心病PCI術后患者近期發(fā)生MACE的危險因素,預測MACE發(fā)生有一定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