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云
【摘要】教師應(yīng)該引導學生關(guān)注身邊的各種德育活動,拓展習作源泉,以活動體驗為練筆平臺,積累寫作素材、鮮活語言及練筆量,在活動分享中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分享寫作技巧,遷移習作方法,分享活動感悟,提升育人功效。從而解決學生習作量不足、寫作缺乏真情實感的問題,學生樂寫、會寫,習作水平自然明顯提高。
【關(guān)鍵詞】德育活動;習作資源;習作積累;習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3-0145-02
Based on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Dig Out the Resources of Work
(Zengying Primary School,Jimei District,Xiamen City,F(xiàn)ujian Province,China)ZHENG Yanyun
【Abstract】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various 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round them,expand the source of the practice,use the activity experience as a platform for pen practice,accumulate writing materials,fresh language and pen practice,inspire students'interest in the practice in sharing activities,and share writing skills,Migrating practice methods,sharing activity insights,and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educating peo‐ple.This solves the problems of student'insufficient amount of practice and lack of true feelings in writing.Stu‐dents are happy to write and can write,and the level of practice is natura my obviously improved.
【Keywords】Moral education activities;Study resources;Study accumulation;Study ability
眾所周知,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習作只靠每學期的八次大作文是遠遠不夠的,單從練筆量來說就明顯不足。如何挖掘?qū)W生身邊的習作資源,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呢?我長期擔任語文教師兼班主任,認為立足德育活動,充分挖掘習作資源,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一、以德育活動為廣闊天地,拓展習作源泉
學生身邊的德育活動種類眾多,無處不在,在這片廣闊天地中,蘊含著豐富的習作資源,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就能拓展習作源泉,解決學生“無米之炊”,編作文的問題。
1.豐富多彩的校內(nèi)文體活動。作為一個小學在校生,他們在學校會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每年的體育節(jié)、藝術(shù)節(jié)、科技節(jié)、讀書節(jié),每個這樣的大節(jié)都會有一系列的相關(guān)活動,是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其中的。比如體育節(jié)的廣播操比賽、入場式表演、田徑比賽等,每一項活動都可作為練筆的素材。此外還有每年的國旗下展示、愛心捐書捐款、元旦文藝匯演,班級的家長進課堂、課堂游戲等,這些種類繁多的活動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且樂于參加的。
2.感受成長的家庭體驗活動。除了在學校參加的活動,學生回到家庭,也有很多相關(guān)的家庭體驗活動。比如參加家務(wù)勞動,學下廚、洗衣服、大掃除,甚至是和爸爸媽媽交換角色體驗對方的生活,這些活動不但能體驗到勞動的辛苦與快樂,也能體驗到家長的不易,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比如學下廚、學習煮面、炒飯,看起來容易,但是只有親自實踐,才知道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這些家庭體驗活動和學校的活動不一樣,能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3.融入團隊的社會實踐活動。除了參加學?;顒雍图彝趧又?,學生還是一個社會人,會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班級的假日小隊活動、小區(qū)的節(jié)日活動,還有公益團體的活動。在這樣活動中,他們是團隊的一分子,要學會融入團隊之中,與小伙伴團結(jié)合作,更好地完成活動任務(wù)。
二、以活動體驗為練筆平臺,增加習作積累
各種各樣的德育活動為習作提供了充分的習作資源,這時教師要敏感地捕捉契機,抓住活動體驗最深的時刻為練筆平臺,增加學生的習作積累。
1.積累寫作素材。與語文教學的一個學期八次單元大作文不同,在學生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德育活動數(shù)量眾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及時寫作練筆,積累寫作素材。六一合唱比賽前的緊張;第一次下廚時被油濺到的尖叫;愛心義賣時幫助別人的快樂與感動……當這些難忘的體驗被當成一次次練筆時,也積累下了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在寫單元習作或者考試時,這些素材就能被提取出來寫到作文中,選材新穎“,為有源頭活水來”,可以為習作加分。
2.積累鮮活語言。利用德育活動練筆來積累素材的同時,我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鮮活的語言也積累下來,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采蜜本”,專門用來記錄精彩片段。在練筆后,教師會講評學生練筆的精彩片段,打印出來貼在班級的“優(yōu)秀習作”展示區(qū),供學生欣賞學習。學生可利用課余的零碎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段摘抄下來。這樣,寫作時就能“腹有詩書氣自華”,為習作增色。
3.積累練筆數(shù)量。課程標準中要求每學年課內(nèi)習作要有16次左右,而實際上,這個練筆量是不夠的。我們知道,習作的提高需要質(zhì)的飛躍,更需要量的積累。如果每學期單靠八次單元習作,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就顯得有限了。德育活動練筆作為受學生歡迎的練筆方式,能充分補充練筆量。利用活動體驗為平臺,讓學生多積累,有了積累,作文才有可炊之米;有了積累,作文語言才會煥發(fā)神采;有了積累,作文才會積跬步而至千里。
三、以活動分享為指導契機,提高習作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最期待的就是每次活動后的分享?;顒臃窒砜梢杂蓪W生分享活動感悟,可以由教師分享精彩片段和批改感受。分享的形式可以是講評時的師生賞析評議,可以是上傳班級QQ群與家長同學共享,群上互動,還可以貼在班級展示區(qū)供大家學習欣賞。
(一)分享習作評價,激發(fā)習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讓學生不怕寫作文,甚至能從中找到成就感,那么教師的作文指導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學中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很重視教師對自己練筆的評價,因此藝術(shù)性地評價學生的練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每次練筆講評時,都會公布得星數(shù)最高的學生名單,學生都期待著自己的名字出現(xiàn)在光榮榜中。此外,班級QQ群相冊也建立了“練筆之星”相冊,教師會把批改好的優(yōu)秀練筆傳上去,學生、家長會認真閱讀教師的評語,給予點贊或評論。被上傳的學生都覺得無比榮幸,引以為榮,看到其他家長和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寫作積極性猶如打雞血一般迅速上升。
(二)分享寫作技巧,遷移習作方法
在分享學生的練筆時,更重要的是分享學生的寫作技巧。有時是先分享教師的評語,再欣賞精彩片段;有時則是先欣賞精彩片段,再由教師進行點評小結(jié)。如“這一段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義賣時向顧客推銷前緊張的心情,用得恰到好處?!薄疤盍?,點面結(jié)合的寫法把當時接力比賽的場景寫活了”。
(三)分享活動感悟,提升育人功效
在分享練筆時,我也把活動感悟作為分享的重點,因為這實際上就是學生自省和深化認識的過程。在分享中,學生會產(chǎn)生共鳴、共情,情感得到了升華,經(jīng)常是正能量的傳遞。如在為身患重病的學生父親舉行的愛心義賣的日記分享時,小韜同學寫下自己的感悟:“或許這些義賣的錢只是龐大醫(yī)療費用的冰山一角,但是滴水匯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島,哪怕只是一泓清泉、一縷陽光、一股暖流,因為凝聚——只為了我們心中的愛?!毕襁@樣的感悟還有很多,這些正能量傳遞,讓大家覺得自己做的事是那么的有意義,有價值。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感悟分享中,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得到了提升,真是潤物細無聲。
四、結(jié)語
總之,立足德育活動,以此拓展習作源泉,以活動體驗為練筆平臺,積累寫作素材、鮮活語言及練筆量,在活動分享中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分享寫作技巧,遷移習作方法,分享活動感悟,提升育人功效。在這樣的過程中,解決了習作量不足、寫作缺乏真情實感的問題,學生樂寫、會寫,習作水平提高明顯。
參考文獻:
[1]廖小榮.積素材之跬步,至習作之千里[J].小學教學參考,2018(11).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