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娜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簡·奧斯丁是18世紀末英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女性小說家,她一生共出版了6部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曼斯菲爾德莊園》《諾桑覺寺》《愛瑪》和《勸導》?!吨Z桑覺寺》是簡·奧斯丁最早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原名《蘇珊》,然而卻一直未被出版商出版,1816年簡·奧斯丁兄長將其原價購回后,簡·奧斯丁對其進行了修改,將其更名為《諾桑覺寺》,直到簡·奧斯丁病逝后1818年才得以出版。18世紀時,整個歐洲進入理性時代,追捧理性主義和新古典主義,認為文學和藝術必須從理性出發(fā),排斥主觀思想感情,追求節(jié)制和莊嚴,壓抑和忽視人的想象、情感和直覺,排斥神秘主義及超自然現(xiàn)象。浪漫主義運動的興起正是對主流的理性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一種反叛,哥特小說則屬于浪漫主義文學中的“黑色浪漫主義”,它超越了社會準則的約束,通過極具想象力的情節(jié)和神秘環(huán)境把人的欲望用一種極端的方式表達出來,來映射對現(xiàn)實世界的排斥和厭倦。18世紀末的英國處于男權社會,女性在政治、經(jīng)濟等各個領域都話語權缺失,所以哥特小說尤其受女性歡迎,壓抑而枯燥的生活使女性對冒險和陌生神秘的環(huán)境充滿好奇和想象。任何一種特色一旦被發(fā)展到極致,便時常會走向極端,后期的哥特小說泛濫成災,粗制濫造。簡·奧斯丁的《諾桑覺寺》的創(chuàng)作正處于這個時期,她早期讀了大量的這類流行小說,深知其中的利弊,她在小說中對這種文學特色進行了戲仿,并不持完全否定態(tài)度,而是理性地進行了借鑒?!吨Z桑覺寺》小說名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哥特風格,其文中的場景鋪陳、人物塑造等方面自然都有了哥特元素。
當時流行的大多數(shù)哥特小說都以超自然現(xiàn)象來進行故事架構,場景多鋪陳于隔世的荒野、經(jīng)年的古堡等,渲染一種懸疑、詭異、神秘且陰郁的氣氛,仿佛幽靈會隨時出現(xiàn)在某處,讀者在閱讀哥特故事時,既被神秘而刺激的氛圍吸引,產(chǎn)生了與主人公類似的恐懼,有強烈的參與感,同時又深知自己會毫發(fā)無損,讀者在欣賞此類文學作品時,既能以想象力把自己置身險境,又能抽離自身,從心底知道自己始終和危險之間還有一道安全的屏障,由此,會讓閱讀者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愉悅感。
《諾桑覺寺》的故事場景主要發(fā)生在巴斯和諾桑覺寺,年輕的女主人公凱瑟琳·莫蘭本身是一個哥特小說的迷妹,閑暇時常沉浸在各種哥特式的傳奇小說中,男主人公亨利和凱瑟琳的朋友伊莎貝拉也都喜歡安·拉德克利夫夫人的作品,特別是《尤多爾弗的奧秘》,初與伊莎貝拉相識沒多久后兩個年輕姑娘談道:“親愛的凱瑟琳今天一早你都在干什么?是不是又看《尤多爾弗的奧秘》了?”“是的,早上一醒來就在看,已經(jīng)看到黑紗幔那兒了?!薄罢娴膯?多有意思啊!哦!我說什么也不告訴你那黑紗幔后面罩著什么!難道你不急于想知道嗎?”伊莎貝拉還提議凱瑟琳看完《尤多爾弗的奧秘》后,可以一道看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另一部作品《意大利人》,兩人沉迷于此類書中離奇的情節(jié)和對神秘大自然的描述,以致在凱瑟琳與亨利一道游玩山毛櫸崖時,她的頭腦中便不由自主聯(lián)想到法國南部,亨利驚訝地以為凱瑟琳去過國外,凱瑟琳答道:“哦,不!我只是說在書里看到的。這座山總使我想起《尤多爾弗的奧秘》里埃米麗和她父親游歷過的地方?!憋@然,哥特小說中描寫的景色已經(jīng)在凱瑟琳的頭腦中扎根,除此之外,書中那些豐富精彩的想象力:滑動的壁板,幽深的古堡密室,出其不意的活門等都深深吸引著凱瑟琳一顆想探險的心。當凱瑟琳得知要應邀去諾桑覺寺做客時,立刻興趣盎然,在亨利戲謔的描述中,這座將軍府邸有黑黢黢的通道、巨大的掛毯、半明半暗的大廳、朦朧的月光、陰森森的臥室、暴風雨等等,這些都令凱瑟琳神往,覺得這座古堡就是小說里的翻版,必然隱藏著神秘的故事。
諾桑覺寺之行便是小說哥特元素的高潮。諾桑覺寺是由一座修道院改造,顏色各異的玻璃、哥特式的窗戶和布滿蜘蛛網(wǎng)的墻壁都讓凱瑟琳的無限幻想得到了充分展示,加之亨利之前對城堡的描述,更為諾桑覺寺增添了哥特式的神秘氛圍,也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簡·奧斯丁理性地摒棄了流行的哥特式小說的極端的戲劇化描寫手法,而是取其精華,適時地把哥特元素巧妙地運用到情節(jié)之中,巧妙地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尤其讓人稱道的是夜探諾桑覺寺的描寫片段,哥特式的懸疑和建構吸引讀者眼球,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讀者和女主人公凱瑟琳共同完成了整個好奇、猜疑、冒險、驚懼以及幻滅的心理過程。
雖然初入諾桑覺寺,凱瑟琳就經(jīng)歷了一場小小的失落和幻滅,找不到厚墻、古樹,這個古老的府邸竟然連個古老的煙囪也沒有,一派現(xiàn)代格調,滿屋子的華麗家具,連將軍家的窗戶也不是她想象中的哥特式:“誠然尖拱是保留了,形式也是哥特式的,甚至也有窗扉,但是每塊玻璃都太大,太清晰,太明亮!”在凱瑟琳的想象中,她希望見到最小的窗格、最笨重的石框,希望見到彩色玻璃、泥垢和蜘蛛網(wǎng)。對她來說,這種改變是令人痛心的。當然,這并不能打消凱瑟琳高漲的哥特式想象力的熱情,她依然沉浸其中,天真地按部就班地去繼續(xù)探尋隱藏的神秘。先是注意到“古怪的舊箱子”,打開原來只是白布床單;然后是“黑色大立柜”,凱瑟琳覺得接近真相了,暴風雨渲染出了格外“哥特”的驚悚氛圍,蠟燭熄滅,房屋漆黑,各種異樣的響動都格外讓人浮想聯(lián)翩,結果第二天清晨才發(fā)現(xiàn)又是一場主觀臆想罷了,所謂神秘手稿只不過是日常賬單罷了;繼而聽過蒂爾尼小姐回憶早逝的母親后,凱瑟琳又懷疑蒂爾尼將軍囚禁妻子并殺害之,溜進蒂爾尼夫人房間結果一無所獲,將軍夫人是自然死亡。作者對這些場景和情節(jié)的鋪陳,一方面暗指當時流行的哥特小說情節(jié)荒誕可笑,一方面作者借力打力,巧妙地利用這些哥特元素來增加小說的趣味性和諷刺性。
18世紀流行的哥特小說女主人公都是有一定模式的:美貌絕倫、溫柔風情、孱弱惹人憐(適時會昏厥)、單親或父母雙亡等,嚴格意義來講,凱瑟琳并不符合哥特式的女性角色,小說伊始便交代了凱瑟琳的種種不利因素,她不算美貌更沒有多才多藝,父母也都健在,她的父親沒有像哥特小說中那樣喜歡把女兒關在家里,她的母親居然在生了9個孩子后還健在而沒有哥特式的去世。雖然顛覆了哥特式女主角的模式,但凱瑟琳仍是一個哥特式的人物,不光是因為她15歲到17歲就讀了一些哥特式小說,并癡迷哥特風格,事實上她還承載了哥特式敘事功能。但是這個資質平平、又生活在鄉(xiāng)下的女孩子自然無法想當然地就獲得愛情,她必須經(jīng)歷一系列哥特式的體驗和冒險,神秘的男主人公只有在恰當?shù)牡攸c才會出現(xiàn)。于是凱瑟琳被安排去巴斯這個時尚娛樂之都出游,在巴斯她將跟隨艾倫夫婦出入社交場所,結識各色人群,并邂逅愛情。第一次參加舞會因為沒有相熟的人,所以既沒人注意她,也沒人稱贊她,太無趣了,她甚至希望像哥特小說那樣,自己會被綁架,找不到舞伴時,幻想像哥特小說里那樣被騷擾。當凱瑟琳受邀拜訪諾桑覺寺時,在諾桑覺寺的府邸中,她不單單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訪客,而是一個典型的哥特式人物,開始了她一系列的猜測、幻想和冒險,前文提到的在暴風雨之夜的各種“歷險”(雖然最終都是一場烏龍),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女英雄的所做所為,不斷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探秘和發(fā)現(xiàn),能揭開埋藏已久,不為人知的驚天大秘密。凱瑟琳把哥特小說的情節(jié)照搬進現(xiàn)實,認為書中所寫必然在現(xiàn)實中存在,她的所做所為事實上正契合了她的偶像拉德克利夫夫人小說中女主人公的特點。
凱瑟琳在巴斯認識的好友伊麗莎白事實上也是個哥特式人物,伊麗莎白鼓勵凱瑟琳看哥特小說,還殷勤地開出了書單。另一方面,這個女性反面角色虛偽而勢利,單純善良的凱瑟琳視其為好友,她年長凱瑟琳幾歲,時常以經(jīng)驗訓導凱瑟琳,就像哥特小說中存在的誘拐單純少女墜入深淵的惡人。
諾桑覺寺府上的蒂爾尼小姐事實上更像一位哥特小說的女主角?!八难哉勁e止表現(xiàn)出卓越的見識和良好的教養(yǎng)。她既不羞怯,也不故作大方。”蒂爾尼小姐具有能成為女主角的聰慧與美貌、性格也更加溫良賢淑,不僅有個專橫而霸道的父親,母親還早早過世,因而內心時常感到孤獨痛苦。這簡直就是一個標準的哥特式女主人公,如此哀傷而不幸,美麗又柔弱,渾身上下充滿了哥特式的神秘色彩,她生活在哥特式的古堡里,又幼年喪母,這些不禁讓凱瑟琳和讀者一起聯(lián)想到了類似“閣樓上的瘋女人”“囚禁”或“失去自由”的女性角色。蒂爾尼小姐雖然承擔了隱匿的哥特色彩,然而小說中,簡·奧斯汀卻沒有讓蒂爾尼小姐身上的哥特式特點發(fā)揮其優(yōu)勢,反而使其弱化,讓她從典型的哥特故事中抽離出來,蒂爾尼小姐并沒有被其父親囚禁且兇殘地虐待,母親也不是橫死,最終蒂爾尼小姐也獲得了幸福安穩(wěn)的生活。
《諾桑覺寺》作為簡·奧斯丁的開篇之作,相對于她的其他5部長篇小說,其寫作技法略欠成熟,所以也是學界較少關注的一部作品,其研究價值仍有待發(fā)掘和探討。18世紀的歐洲文壇哥特之風盛行,簡·奧斯丁本人也很熟悉這類作品,深知閱讀帶來的樂趣,卻也覺察出其逐漸顯露的不益之處,《諾桑覺寺》中,簡·奧斯丁一方面模仿了哥特小說的典型模式,巧妙地利用哥特小說富有懸念的特點來幫其推動故事的發(fā)展;更值得注意的一方面是,《諾桑覺寺》具有濃重的戲仿意味,簡·奧斯丁對哥特元素進行了解構,在她獨具特色的調侃中,哥特小說中那些牽強附會的情節(jié)以一種令人忍俊不禁的方式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無論是以場景的鋪陳來營造氛圍還是用人物的塑造來牽動情節(jié),簡·奧斯丁將哥特元素與戲謔的筆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緊張刺激卻又輕松幽默,極富戲劇性,充分讓讀者享受到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