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廣玉 郭嘉璇
河北外國語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多數(shù)班級管理者較倚賴制度化建設和思想道德認識的統(tǒng)一來打造班集體,的確,這種做法見效快,但忽略了愛心感化教育容易在人格的培養(yǎng)上造成一定缺陷,致使學生缺乏愛心和責任心,缺少共情和分享意識。相反,以學生為本的愛心教育法雖在短時間內(nèi)收效甚微,但從整個大學生活乃至于后半生的時間來看,其成果必定是制度教育無法企及的。秉著以人為本的愛心教育理念為原則,對教師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需要教師立足于多方面、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給予學生關心的同時,也能收獲良好的師生關系。
學生是班級組成的個體元素,針對于不同的個體需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求發(fā)揮最大效能。但是無論因材施教的方法和對象存在怎樣的差異,教師對每一個同學付出的愛心是相當?shù)摹.敶髮W生在性格上表現(xiàn)出陽光、自信、創(chuàng)造性強但是自制力比較弱,且抗打擊能力和自我愈合能力不足的特點,在這種人格構建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教師在心理上的關愛和全面指導相結(jié)合的科學管理方式,做到“愛”字當先,實施愛心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
首先要做到細心觀察,留意學生的一舉一動,進步之處及時表揚,發(fā)現(xiàn)異常積極采取措施了解情況,幫助同學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和愛護,對他們健康人格的形成將起到促進作用;其次要學會傾聽,在學生出現(xiàn)情感問題或生活困難尋求老師幫助的時候,要靜下心來傾聽,幫他們打開心結(jié),走出心理陰霾;最后,學生是檢視教師言行的一面鏡子,因此想要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教師要率先做好表率,以自己的言談舉止帶動學生。重視自我修為和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四年耳濡目染的熏陶,逐漸讓這些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格影響學生。
教師的角色具有多樣性,我們既是教育者又是學習者,既是傾聽者又是溝通者,但歸根到底我們最主要的角色還是教書育人的實踐者,因此,育人是我們的根本使命。針對不同性格特點、不同生長環(huán)境、不同價值觀念的學生,要讓每一個人融入集體并形成凝聚力需要構建多元的育人網(wǎng)絡,這就要求教師在兼顧因材施教原則的同時具有多方協(xié)調(diào)溝通的能力,像紐帶一樣將每一個個體緊緊的栓牢,凝聚學生之間的合力,為構建和諧班集體打牢基石。而愛心正是有效溝通的前提和基礎,我們這里提到的愛的溝通是雙向的,在給予他人關愛的同時必將受到他人的關愛,人與人之間,只要有愛,才能進行深層次的交流。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被尊重,倘若班級中到處充斥著冰冷的忽視,我們無法想象這樣的集體中培養(yǎng)出的學生將會多么冷漠,但可預見到這樣的集體將會人心渙散毫無凝聚力。只有在協(xié)調(diào)溝通的過程中傾注耐心、關心和愛心,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做到這些并不難,只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做到共情,滿懷愛意,就能切實體會育人的成就。
目標既是指導行動的指南,又是促進行動發(fā)展的源泉。班級管理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沒有了共同的期望,也就難以凝聚團結(jié)向上的力量。因此,打造和諧班級體,除了常規(guī)的制定班規(guī)班紀、建設班級領導集體、以及開展團結(jié)教育活動外,花時間關注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尤為重要。愛心教育的過程是雙向影響的過程,既包含教師傳達給學生的關愛,也包含學生反饋給教師、學生對學生之間、學生對班集體的愛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向心力,缺少了向心力的集體只能稱作集合,是缺乏靈魂的一盤散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因獨生子女的原因,從小以自我為中心,大多缺乏合作、團結(jié)友愛的精神,難以形成與人友愛、團結(jié)、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zhì),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積極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愛別人、愛班級、愛集體、愛榮譽。使每一位同學擁有一顆向善、寬廣的大愛之心,才會真正凝聚班級合力,促進班集體的正常管理和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因此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學生積極人格的建立是推動和諧班級建設的動力,和諧健康的班級建設又會反作用于個體人格的培養(yǎng),二者相輔相成。建設和諧班集體,教師應該擺正學生的主體位置,給予學生充分的主動和參與權,與學生共同商討確立不同階段、不同特點的奮斗目標,讓學生樹立以班為家的觀念,為家奉獻,同時享受家的溫暖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