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敏
山西工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師范類高校實施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技能的綜合型人才,為推動我國教育不斷發(fā)展與改革工作作出巨大的貢獻。一直以來,師范類高校逐漸提高了對大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投入了海量的財力、物力以及人力,使各種級別學校對專業(yè)人才的要求得到滿足。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師范類高校學生在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面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背景,社會對高素質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擴招成為學校得到長遠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但是隨著學生數量的日益劇增,導致師范類高?,F有的配套設施不能使廣大師生的具體要求得到滿足。與此同時,師范類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也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逐漸呈現出較強的獨立性、差異性及多變性,這就需要高校學生管理逐步適應學生的不斷變化。除此之外,隨著多元文化生態(tài)格局的不斷形成,為高校學生錯誤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機會。所以,師范類高校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著一個人所做的行為,師范類高校對學生管理首要工作就是改變思想觀念。從根本上來看,師范類高校實施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學生可以稱作是所有活動實施的主體。所以,示范類高校需要明確自身的管理職能,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同時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在管理過程中,師范類高校管理人員需要充分的意識到高校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盡可能降低強制性要求,注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并且還需要給予其有效指導,幫助學生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舒適、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除此之外,在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基礎上,還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起高度重視,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促使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耙匀藶楸尽钡睦砟钬瀼卦谖覈鴰煼额惛咝5母鱾€角落當中,有利于使制度公開透明化,使師生構建良好的互動關系,充分發(fā)揮其具有的主觀能動性。
由于青少年具有樂于表現、活動、跟風、青春活力等特征,所以師范類高校需要為其舉辦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有秩序的舉行競賽活動以及表演活動,將參與和互動作為主要內容,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融入到其中,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鍛煉自我的機會。
當前,網絡和新媒體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與普及,這就需要加大對校園網的建設力度,利用網絡與新媒體可以使學校教育與學生構建良好的互動關系,隨時隨地的和學生進行互動。比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敏感性與熱點性的問題,使學生可以在討論過程中辨別是非,建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臺,開通心理教師、思想政治教師等博客,然后在博客中討論和回答學生群體提出的問題;通過構建完善的學生干部聯絡體系,使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師范類高校在對學生管理過程中需要采用引導性、鼓舞性的手段。由于學生是師范類高校開展管理工作的主要對象,通過采取引導性激勵的方法,使學生深刻的領悟到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具備的素質、品質,同時還需要意識到自身應該具備的人格魅力,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學生意識到如果不加強自身素質的鍛煉,就會直接影響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從而鼓勵學生可以自主的增強自身修養(yǎng)。
通過采取鼓勵性與指導性的方式有利于師范類高校開展職業(yè)素質教育,加強對學生的培養(yǎng)。師范類教育實際上就是專業(yè)化教育,并且高校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與專業(yè)知識都是學生在校期間所得到的。因此,師范類高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提高對專業(yè)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專業(yè)特色,將學生專業(yè)能力與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放在明顯的位置,勢必將學生培養(yǎng)成高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人才,以便于快速適應新環(huán)境的發(fā)展。并且還需要讓師范類高校的學生提高自身的職業(yè)心理素質與內涵、熱愛教育事業(yè),提高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增強職業(yè)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師范類高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受限于個人能力,再加上師范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還存一定的約束性,同時今后師范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還具有非常大的完善空間。所以,筆者希望業(yè)界內更多的專家學者參加到師范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同時根據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對師范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以便于推動師范類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