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北京 102206)
中古阿拉伯語文獻在阿拉伯帝國時期具有連接東西方文化的作用,而這一切也要歸功于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這場翻譯運動開始于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的初期,延續(xù)了大約100 年之久,主要是在阿巴斯王朝第一期(公元750-844 年)在巴格達及其他阿拉伯大城市中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翻譯運動,史稱“百年翻譯運動”。在這場翻譯活動中,大量的梵語,希臘語,帕萊威語(中世紀波斯語)的文獻被直接或間接的譯為阿拉伯語。而伊比利亞半島的兩大主要語言——西班牙語與葡萄牙語來源于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公元711 年,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的北非總督穆薩利利用了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王朝的內訌,侵入伊比利亞半島,于715 年,阿拉伯帝國已經控制了除北部小片山地以外的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隨后定阿語為官方語言[1],開始了長達八個世紀之久的統(tǒng)治,在此期間,大量的阿語詞匯進入到了伊比利亞人的視野。
據統(tǒng)計,來自阿語的西語詞大概有4000 多個,占西語詞匯的8%,而來自阿拉伯語的葡語詞大概有1000 多個,其中大部分的詞匯是關于科技以及建筑等方面的名詞??萍挤g是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的重點,在翻譯復雜的科學史料時,阿拉伯人遇到了眾多的專有名詞,如何處理這些專有名詞是他們所遇到的一大難題,而阿拉伯人巧妙地運用了意譯和音譯的方法克服了這一難題?[2],這些方法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語言中也有所體現(xiàn),本文對阿語文獻詞匯在百年翻譯運動時期的翻譯方法進行探討。
“意譯”,即按照科學名詞的內在含義來翻譯,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代數學”一詞,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在公元 830 年根據印度天文數學家婆羅摩笈多(Brahmagupta,約 598~665)的著作(同時還吸收巴比倫人和希臘人的成果)寫了一部題為 Hisāb al-Jabr w-al-Muqābalah的書,這本書直譯為漢語是《還原與化簡的方法》,“代數學”一詞就來自于該書名中的一個阿語詞 al-jabr(還原),這個詞譯的非常巧妙,它的原意為“還原”,還有“正骨術”之意,即將骨折或脫臼的病人復原的醫(yī)術,而阿拉伯人將代數學理解為“數學的正骨之術”,巧妙地轉化了這個詞的意思[2],完成了意譯,隨后,這個詞又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譯為álgebra(西語)/ álgebra(葡語)。
“音譯”的方法被運用到了希臘科學(哲學)的翻譯中,如philosophy(哲學)Magnēs(磁石)等詞被譯為falsafah(現(xiàn)代阿語:)和maghnatis(現(xiàn)代阿語:)[2],隨后,這些詞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譯為了filosofía(西語)和imán(西語)。而音譯的翻譯方法也影響到了西語和葡語的語音,例如,阿語中的定冠詞al-在太陽字母與太陰字母前不同的發(fā)音方法也伴隨詞匯整體進入了西語和葡語中[3],如materinea-almadre?a(<西語>木屐),
阿拉伯百年翻譯運動極大的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而伊比利亞半島對阿拉伯文化的吸收也為歐洲大陸帶來了來自東方的智慧,這也深深地體現(xiàn)在了他們所使用的日常用語中,中古阿拉伯語的翻譯對伊比利亞半島語言的詞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同時也成為了伊比利亞半島語言區(qū)別于其他羅曼語族語言的鮮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