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 吳秋實
德育涵蓋思想、政治、品德和心理教育,是新時期教育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模仿性和好奇心強,容易在各種價值觀的沖突和誘導下做出錯誤的行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目標,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使其在內(nèi)心埋下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的種子。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石,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育與語文素養(yǎng)存在內(nèi)在統(tǒng)一性。利用語文課堂實施德育教育,能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正向積極的指引,主動理解、貫徹字里行間隱含的思想原則和行為準則,正確處理負面情緒,從而成長為一名有擔當、有夢想、有知識、有紀律的青年。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德育,能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其意識到自己的缺陷和劣勢,激勵學生查漏補缺,向優(yōu)秀榜樣看齊,養(yǎng)成文明友愛、互助團結、誠信踏實、樂學向上的精神。
小學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啟發(fā)性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能讓語文課堂更加具體生動,落實教材中的教學觀念和理論知識。可以說,德育本就是小學語文課程內(nèi)涵的一部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改革,應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fā)揮應有作用,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從政策高度給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提供依據(jù)。依托語文課堂這一平臺,教師可以在日常授課中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用生活中的案例吸引學生,同時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過于生硬,部分內(nèi)容脫離實際,淪為假大空的說教,無法獲得學生的共鳴和認同。要提高德育效率和質量,必須腳踏實地,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梢詫⒌掠R融入課堂活動中,用類型豐富的課堂活動增進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學會分辨是非曲直。例如在四年級課文《給予是快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給予”一詞讓學生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對“給予”的看法。并讓學生準備小禮品,在課堂上送給同桌,感受給予帶來的喜悅和充實,真正體會“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內(nèi)涵。在互動活動中,學生可以發(fā)揮主體能動性,深化對相關道德品質的理解,做到有收獲,有感悟,自愿付諸實踐,從而在生活中形成樂于助人、與人為善的良好品德。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德育教育時,應注意其隱蔽性和自然性,不要空講大道理,而應該將其融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自行體味。文化具有潤物細無聲的功能,教師可以在語文課上開設“德育求知小課堂”,每節(jié)課提出一個與思想品德有關的命題,組織學生自主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讓學生在聆聽和交流中深入思索。例如“當我們看到馬路上有錢包時應該怎么做”“濫竽充數(shù)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亡羊補牢的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等主題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讓學生在暢所欲言中汲取他人的客觀觀點,鍛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再由教師針對學生的認識誤區(qū)進行具體分析,不再籠統(tǒng)地告訴學生對錯,而借助耐心、平等、細致的談話讓學生領會。
德育教育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件件小事。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時,要多從學生的身邊人和事中尋找典型,從中提取有價值的德育知識點,將其融入課內(nèi)外作業(yè),讓學生在練習中將相關觀點牢記于心。同時,教師可以布置德育主題的作文作業(yè),例如《我的成長感悟》《我長大了嗎》《品德與知識哪個重要》等題目涵蓋豐富的道德觀和生活經(jīng)驗,可以讓學生在回憶、議論中明辨善惡。德育知識在作業(yè)中的呈現(xiàn)形式應堅持多元化,可以用客觀題、主觀題、小論文、填空等方式啟迪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做題時塑造自我品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展現(xiàn)出奮發(fā)圖強的精神面貌。
德育培養(yǎng)在小學教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要切準語文課程內(nèi)涵與思想品德教育的共性,讓德育滲透在課堂活動、教學情境和課程作業(yè)中,深入生活,深入小學生的心理世界,為學生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