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被誤讀的“樂府”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與《陽關(guān)曲》辨析

2020-12-02 12:55:00楊玉鋒
音樂研究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陽關(guān)三疊渭城安西

文 楊玉鋒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佳作,被譽為唐詩中七絕的“壓卷之作”。這首詩一完成,就被之管弦譜成樂曲,后被不斷傳唱吟誦,自古至今評論者無數(shù),現(xiàn)代學(xué)者的研究成果也是不計其數(shù)。不過,在這首詩成為經(jīng)典之后,許多流傳已久、陳陳相因的說法,仍然需要辯證厘清,《送元二使安西》與《陽關(guān)曲》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如此。許多選集、論述、著作都將《送元二使安西》徑直名為《陽關(guān)曲》,認為二者是完全等同的,明代田藝蘅說:“右丞此詩,在唐時亦名《陽關(guān)曲》。”①(明)田藝蘅《陽關(guān)三疊圖譜》,載張進等編《王維資料匯編》(五),中華書局2014 年版,第516 頁。清代的四庫館臣說:“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為《陽關(guān)曲》,此采詩入樂者也?!雹冢ㄇ澹┯垃尩茸端膸烊珪偰俊肪?82,中華書局1965 年版,第1651 頁。著名詞學(xué)家龍榆生在《唐五代詞選注》中也說:“所寫的《送元二使安西》絕句,被樂家譜成《陽關(guān)曲》,流傳得很廣遠?!雹埤堄苌短莆宕~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 頁。其實,事實并非如此,在唐代,王維的這首詩并未以《陽關(guān)曲》名世,《陽關(guān)曲》之名是宋人在接受過程中的俗稱和誤解所致。那么,在唐代,到底何為《陽關(guān)曲》就值得深入探討。與此相關(guān),《渭城曲》《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三疊》之間的關(guān)系,“陽關(guān)第四聲”與“陽關(guān)三疊”之中的“聲”“疊”之別,都應(yīng)該重新審視。

一、《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的入樂、傳唱與稱呼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現(xiàn)代學(xué)者陳鐵民將其系年于天寶年間,與《送劉司直赴安西》《送平淡然判官》大約同時。王維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長安,而此詩并無明顯的時間印記,因此系年頗為困難,不過,據(jù)《大唐傳載》的記載,此詩當作于開元年間:

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開元中,皆有才學(xué)盛名。鶴年詩尤妙唱渭城,彭年善舞,龜年善打羯鼓。④佚名《大唐傳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版,第891 頁。

這則記載明確提到李鶴年在開元年間就以擅唱《渭城》聞名,《大唐傳載》所說的《渭城》即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詩。王維精通音樂,不僅善作《隴頭吟》《從軍行》《班婕妤》等古樂府歌辭,所作詩歌被選入樂府者也有數(shù)首,如《終南山》《春日上方即事》《從岐王過楊氏別業(yè)應(yīng)教》等。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敘別情“得人心之所同”,“惜別意悠長不露”,被宮廷樂師選入樂府吟唱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在唐代,《送元二使安西》在傳唱的時候,多以《渭城》代稱,而不是《陽關(guān)曲》,以下詩歌即是例證。

白居易《南園試小樂》:“高調(diào)管色吹銀字,慢拽歌詞唱《渭城》?!卑拙右住逗蛪舻枚粘颗d》:“理曲弦歌動,先聞唱《渭城》?!眲⒂礤a《自貶所歸京聞何戡歌》:“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

除此之外,韋絢《劉賓客嘉話錄》還記載了一位賣餅者每日唱《渭城》的軼事。要而言之,在唐代,《送元二使安西》被開元宮廷樂師譜入樂府,名之為《渭城》,蓋取首句“渭城朝雨浥輕塵”開頭二字。不過,并未見到《渭城》或者《渭城曲》為何種樂府曲調(diào)的記載。到了北宋,編錄《樂府詩集》的郭茂倩,則將王維的這首詩名之為《渭城曲》,系于近代曲辭之雜曲歌辭之下,他的解題云:

《渭城》一曰《陽關(guān)》,王維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詩,后遂被于歌。劉禹錫《與歌者詩》云:“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對酒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薄蛾栮P(guān)》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也?!段汲恰贰蛾栮P(guān)》之名,蓋因辭云。⑤(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80,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139 頁。

近代曲辭,郭茂倩解釋為“近代曲者,亦雜曲也,以其出于隋唐之世,故曰近代曲也”。由此可以看出,在郭茂倩的眼里,《渭城曲》是唐代才產(chǎn)生的樂府曲調(diào),由王維的詩歌入樂所成。不過,對于《送元二使安西》為何名為《渭城曲》《陽關(guān)曲》,他認為的“蓋因辭”,意思是因為詩歌里面有“渭城”“陽關(guān)”的字眼,在這里,郭茂倩只是推測?!端驮拱参鳌繁粯烦蔀椤段汲乔?,確實如郭茂倩所言,很有可能是因為詩歌首句為“渭城朝雨浥輕塵”。那么,《送元二使安西》是否又名為《陽關(guān)曲》呢?筆者認為在唐代并非如此。

二、聽曲還是聽詞:唐代“陽關(guān)調(diào)”“陽關(guān)唱”與《陽關(guān)曲》《送元二使安西》之間的關(guān)系

“陽關(guān)曲”一詞,在唐末五代的譚用之所作詩歌中才第一次出現(xiàn),中晚唐雖然有“陽關(guān)調(diào)”“陽關(guān)唱”的記載,但是它們均非樂府《陽關(guān)曲》的代稱,也并不都是指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先看“陽關(guān)調(diào)”的記載,戴叔倫《送別錢起》:“陽關(guān)多古調(diào),無奈醉中聞?!贝魇鍌愡@里所說的“陽關(guān)多古調(diào)”,應(yīng)當不是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此處之“古調(diào)”有兩個可能:第一指的是前代的曲調(diào),如起源漢魏的橫吹曲、清商樂,南朝的吳聲歌、西曲歌等,如果是這樣,那么所謂的“古調(diào)”指的是音樂的形態(tài),而非歌詞,就與王維詩歌無涉了;第二,“古調(diào)”在這里也可指所唱的“陽關(guān)”歌詞為古體的歌詩,不過《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近體的七言絕句,雖然“舍”“君”“平”失黏,然而這是初盛唐近體詩定型過程中的常例,所以,此處“古調(diào)”也不應(yīng)為王維詩。

再來看“陽關(guān)唱”的記載,主要是白居易、張祜、李商隱等人詩歌中所涉。其中最容易引起誤解的是白居易的《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先以六韻寄之》:

敢辭攜綠蟻,只愿見青娥。最憶陽關(guān)唱,真珠一串歌。

白居易在詩的結(jié)尾自注:“沈有謳者,善唱‘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詞?!笨芍啊鞒鲫栮P(guān)無故人’詞”指的是《送元二使安西》詩,如果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入樂后名為《陽關(guān)曲》,則白居易完全無必要有此注釋。

白居易《醉題沈子明壁》:

不愛君池東十叢菊,不愛君池南萬竿竹。愛君簾下唱歌人,色似芙蓉聲似玉。我有陽關(guān)君未聞,若聞亦應(yīng)愁殺君。

“我有陽關(guān)君未聞”之“陽關(guān)”當為白居易自作之《陽關(guān)》調(diào)曲詞,顯然非王維詩歌。

白居易《對酒五首》其四曰:

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

白居易《答蘇六》:

但喜暑隨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來。更無別計相寬慰,故遣陽關(guān)勸一杯。

這兩首詩歌中所涉之“陽關(guān)”演唱,是否為王維詩歌,并不可知。

再來看晚唐五代其他詩人有關(guān)“陽關(guān)唱”的記錄。

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

蘭回舊蕊緣屏綠,椒綴新香和壁泥。 唱盡陽關(guān)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李商隱《贈歌妓二首》其一:

水精如意玉連環(huán),下蔡城危莫破顏。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里唱陽關(guān)。

譚用之 《江館秋夕》:

楊柳敗梢飛葉響,芰荷香柄折秋鳴。誰人更唱陽關(guān)曲,牢落煙霞夢不成。

前二首所提及的唱“陽關(guān)”,也無法推斷出確有樂府《陽關(guān)曲》,也不能與王維詩畫等號。譚用之的詩歌雖然出現(xiàn)“陽關(guān)曲”的詞匯,然而所指具體何物,也并不能判明。崔仲容《贈歌姬》詩云:“渭城朝雨休重唱,滿眼陽關(guān)客未歸?!背~為王維詩歌,并不以《陽關(guān)》稱呼,也可做側(cè)證。

由上述可以看出,唐代雖然有“陽關(guān)調(diào)”“陽關(guān)唱”的記載,然而所唱歌詞并非都是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所以,唐代的“陽關(guān)調(diào)”“陽關(guān)唱”極有可能并非指具體的歌辭,而是指演唱歌辭的聲調(diào),它們并非王維詩歌入樂后的形態(tài),更不能與《渭城曲》相等同。

那么,唐代的“陽關(guān)調(diào)”“陽關(guān)唱”究竟是何種音樂呢?筆者以為它和“伊州曲”“涼州曲”“甘州曲”一樣,是流行于邊地的一種音樂,起先并無歌詞,而是先有音樂,后選詞入樂?!缎绿茣ざY樂志》記載:“開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而天寶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這些邊地音樂,被采入宮廷教坊,就可以視作唐代的樂府詩,無論是《涼州曲》《伊州曲》《甘州曲》,它們都是一種音樂形態(tài),可以選詞入樂,文人也可倚聲填詞,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曲調(diào)下并不只包含一首歌辭,所謂的“陽關(guān)調(diào)”或者“陽關(guān)曲”當與此類似。

三、宋人接受的結(jié)果:從《渭城曲》到《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三疊》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詩,任半塘先生說:“此詩入樂以后,名《渭城曲》。凡稱《陽關(guān)》者,多數(shù)指聲,不指曲名。宋人因其唱法有三疊,甚突出,乃改稱《陽關(guān)曲》或《陽關(guān)三疊》,以奪《渭城曲》原名。”⑥任中敏《唐聲詩》(下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21 頁。的確如此,王維的這首詩歌,在唐代以《渭城曲》傳唱,而到了宋人眼里,則變成了《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三疊》,其中既有音樂曲調(diào)世傳的因素,也有宋人的誤解。

蘇軾曾作《中秋月》詩: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據(jù)《風月堂詩話》記載:

紹圣元年自錄此詩,仍題其后云:“予十八年前,中秋夜與子由觀月彭城時作此詩,以《陽關(guān)》歌之。今復(fù)遇此夜,宿于贛上,方南遷嶺表,獨歌此曲,聊復(fù)書之,以識一時之事。殊未覺有今日之悲,但懸知為他日之喜也?!雹撸ㄋ危┲燠汀讹L月堂詩話》卷下,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113 頁。

蘇軾的詞集中亦收錄此詩,題作《陽關(guān)曲》,且曰:“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guān)曲》?!雹嗬钪痢短K軾文集編年箋注》,中華書局2011 年版,第53 頁。傅藻《東坡紀年錄》亦曰:“元封元年戊午,公在徐州,作《陽關(guān)詞》?!雹徂D(zhuǎn)引自鄒同慶、王宗堂校注《蘇軾詞編年校注》,中華書局2007 年版,第210 頁。關(guān)于蘇軾《陽關(guān)曲》的記載還有陸游的《老學(xué)庵筆記》:

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詞多不協(xié)。晁以道云:“紹圣初,與東坡別于汴上。東坡酒酣,自歌《古陽關(guān)》?!眲t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翦以就聲律耳。⑩(宋)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卷5,中華書局1979 年 版,第66 頁。

不過,蘇東坡所作之《陽關(guān)曲》,所倚之聲已經(jīng)并非唐代《陽關(guān)曲》,更與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無關(guān)。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記載:“右丞此絕句,近世人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guān)》,用詩中語也?!?(宋)古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9,載張進等編《王維資料匯集》(二),第160 頁。任二北先生闡釋道:

《小秦王》傳辭之格調(diào)并不同于《渭城曲》,近人已經(jīng)比勘明確。格調(diào)既異,彼此聲情亦必異,有不俟言。乃北宋時本曲與《渭城曲》,甚至與《竹枝》,除蘇軾外,文人多混用,不顧聲情,已不可解。清人譜書中又進一步徑以《陽關(guān)曲》之名掩蓋本曲名;近人信之過篤者,甚至依據(jù)上列《小秦王》之辭,以校勘王維《渭城曲》辭之音律,愈出愈奇。未省《小秦王》既從《秦王破陣樂》來,應(yīng)是凱歌,《渭城曲》完全驪歌,唐人何至混二曲為一??同注⑥,第457 頁。

可知因為樂曲世傳的原因,到了宋代,時人已經(jīng)分不清《渭城曲》《陽關(guān)曲》《小秦王》的區(qū)別,所謂的《陽關(guān)曲》,只不過是宋人將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譜入《小秦王》音樂之后更名所致的結(jié)果,蘇軾所作正是如此。

《送元二使安西》演變成《陽關(guān)三疊》,也與蘇軾有關(guān),其《記〈陽關(guān)〉第四聲》說:

舊傳《陽關(guān)》三疊,然今歌者,每句再疊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蛎烤淙詰?yīng)“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fù)節(jié)奏。

余在密州,有文勛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guān)》,其聲宛轉(zhuǎn)凄斷,不類向之所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唐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讀樂天《對酒》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新唱《陽關(guān)》第四聲?!弊ⅲ骸暗谒穆暎骸畡窬M一杯酒?!币源蓑炛?,若第一句疊,則此句為第五聲矣,今為第四聲,則第一不疊審矣。?同注⑧卷67,第167 頁。

蘇軾言根據(jù)古本《陽關(guān)》,并參證白居易的記載,認定了《陽關(guān)曲》所謂的“三疊”形態(tài)。蘇軾《和孔密州五絕·見邸家園留題》亦云:“陽關(guān)三疊君須秘,除卻膠西不解歌?!弊源藢ⅰ蛾栮P(guān)三疊》同《陽關(guān)曲》《送元二使安西》等同起來,例如羅從彥《送南劍王守歸》其二:“未把陽關(guān)三疊吟,且將謬句寫離心?!标懹巍堕佒凶鞫住菲湟唬骸隘B凄涼渭城曲,數(shù)枝閑澹閬中花?!标愔兑矣险露沼未仍迫住菲涠骸案犼栮P(guān)三疊曲,何日復(fù)遇此翁來。”

四、“陽關(guān)三疊”之說溯源與蘇軾“疊”“聲”誤讀

“陽關(guān)三疊”指的是后人理解中的唐代《陽關(guān)曲》演唱方式,這種探討起源于宋代,后人闡釋的關(guān)鍵就是《送元二使安西》四句詩如何重復(fù)演唱。其實在唐人的記載里,并無“三疊”之說,李商隱詩曰:“唱盡陽關(guān)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如果簡單地將“疊”理解為重復(fù)字句,那么就無法解釋“陽關(guān)無限疊”的說法。因此,蘇軾所言“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與李商隱詩中的“疊”并非一物,李商隱說的“疊”指的是演唱形態(tài),而蘇軾所謂的“古本”形態(tài)則是文本形態(tài),“三疊”之說是站不住 腳的。

蘇軾之所以對“陽關(guān)三疊”產(chǎn)生誤解,筆者以為,他是將白居易為“相逢且莫推辭醉,新唱《陽關(guān)》第四聲”之“聲”,理解為“疊”之同義詞。其實,白居易所做注釋并非“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而是“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謝思煒《白居易詩集校注》卷26,中華書局2006 年版,第2091 頁。,“第四聲”指的是后兩句,而非“勸君更盡一杯酒”,因此,將“聲”與“疊”“句”等同起來的看法是一種誤讀。唐代音樂演奏之“聲”,似乎與文本字句重復(fù)無關(guān),張祜《聽歌二首》其二曰:“不堪昨夜先垂淚,西去陽關(guān)第一聲?!蓖踅ā秾m詞》:“整頓衣裳皆著卻,舞頭當拍第三聲?!蔽谋静⒉荒芡耆涗浺魳返难葑嘈螒B(tài),執(zhí)著于文本以求“三疊”的形態(tài),是不恰當?shù)摹?/p>

可以證明“疊”是演奏形態(tài)的例證有很多,《教坊記》記載:“踏謠娘:北齊有人姓蘇,?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輒毆其妻。妻銜怨,訴于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云:‘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唐)崔令欽《教坊記》,中華書局2012 年版,第24 頁。白居易《何滿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所以任半塘《唐聲詩》下編也說:“惟歌中疊句,究竟如何疊法,傳說不同,臆測難準。姑認為四首辭,每首復(fù)唱一次,共唱八遍,仍俟考?!?同注⑥,第64 頁。

宋代以后,有關(guān)“陽關(guān)三疊”原始形態(tài)的探討一直在持續(xù),甚至有樂工自詡懂得《陽關(guān)三疊》的唱法,產(chǎn)生了“每句再疊”“每句三唱”“雜以和聲”“落句三疊”“首句不疊”等形形色色的說法,?(元)李治《敬齋先生古今黈》卷4,中華書局1995 年版,第44——45 頁。而它們的起點仍然多是與蘇軾相似,只是著眼于詩句的重復(fù),而這種做法是難以恢復(fù)《陽關(guān)三疊》曲調(diào)真實形態(tài)的,更與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原始的演唱情狀無關(guān)。

小 結(jié)

《送元二使安西》詩歌的傳唱和接受,是其走向經(jīng)典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了許多依附的傳說,其中既有揭示詩歌特質(zhì)的獨特說法,也有因為理解失誤所造成的偏差。這首詩從入樂譜成《渭城曲》,再到后人紛繁復(fù)雜的“陽關(guān)三疊”解釋,得到了無數(shù)人的闡釋和接受,可見其影響之大。不過,返歸到這首詩在唐代的真實傳播語境,可以發(fā)現(xiàn)《陽關(guān)曲》之稱并不成立,唐人多以《渭城曲》名之,將其等同于《陽關(guān)曲》《陽關(guān)三疊》,是唐代音樂失傳,宋人不明其狀的結(jié)果。也正是如此,以“句”還原“聲”“疊”的做法,是無法得到《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演唱真實形態(tài)的。

猜你喜歡
陽關(guān)三疊渭城安西
藝術(shù)歌曲《陽關(guān)三疊》的演唱技巧及傳統(tǒng)意蘊研究
當代音樂(2022年6期)2022-04-29 09:05:47
淺談遞歸算法的教學(xué)策略
中國新通信(2022年3期)2022-04-11 22:34:06
渭城的雨
小讀者之友(2021年9期)2021-09-30 18:00:43
送元二使安西
當代音樂(2019年7期)2019-07-09 05:38:14
“陽關(guān)三疊”怎么唱?
中華詩詞(2017年3期)2017-12-01 02:49:20
送別
當代作家(2017年6期)2017-06-20 18:11:55
從《陽關(guān)三疊》中探析中國古詩詞歌曲的演唱藝術(shù)特點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8
《陽關(guān)三疊》曲譜版本研究
要錢還是要命
姬?毅?《渭城朝雨浥輕塵》
鹿泉市| 秀山| 吉隆县| 泸水县| 饶平县| 逊克县| 仲巴县| 河池市| 沁源县| 宝兴县| 深水埗区| 平远县| 广宗县| 池州市| 舞阳县| 揭阳市| 高州市| 益阳市| 上犹县| 绿春县| 申扎县| 贡嘎县| 阆中市| 横峰县| 介休市| 崇明县| 桦南县| 砀山县| 板桥市| 长武县| 漳浦县| 吴堡县| 德惠市| 中方县| 陇川县| 左权县| 苍梧县| 于田县| 大竹县| 梅州市|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