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宋太原慕容氏家族發(fā)展考論

2020-12-01 20:57
安徽史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慕容家族

姜 勇

(浙江工商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宋代的“重文輕武”現(xiàn)象,亦有學者演為“崇文抑武”之說(1)參見陳峰:《尚武精神的淪落——北宋崇文抑武現(xiàn)象透析》,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中華書局2004年版。,或被認定為是宋代的基本國策,或被描述為趙宋王朝的潛規(guī)則。(2)張邦煒:《重文輕武:趙宋王朝的潛規(guī)則》,《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宋人蘇轍亦曾提出:“今天下有大弊二:以天下之治安,而薄天下之武臣;以天下之冗官,而廢天下之武舉?!边M而導致“今之武臣,其子孫之家,往往轉(zhuǎn)而從進士矣?!?3)蘇轍著,陳宏天、高秀芳點校:《欒城應詔集》卷7,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299頁。認為,朝廷對武臣的輕視使得將門子弟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轉(zhuǎn)向。不少學者也引以為“重文輕武”或“崇文抑武”一說的注腳。(4)陳峰:《北宋武將群體與相關問題研究》,第287頁;魏鴻:《宋代孫子兵學研究》,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頁。

武臣子孫轉(zhuǎn)換門庭,并非宋朝所獨有,學界曾多有討論,筆者也曾對文武家族的轉(zhuǎn)化問題做過初步的探討。(5)姜勇:《允文允武——北宋家族文武轉(zhuǎn)化探析》,鄧小南、范立舟主編:《宋史會議論文集2014》,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259—280頁。但文武的轉(zhuǎn)向,是否必然就是宋代“重文輕武”抑或“崇文抑武”的結(jié)果?轉(zhuǎn)化的過程中是否存在著社會流動的問題?(6)柳立言:《宋代明州士人家族的形態(tài)》,《“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1本第2分。轉(zhuǎn)化之后,家族內(nèi)部又是否會受到這一政策的影響,從而產(chǎn)生學者所關注的文與武的對立呢?(7)伍伯常:《北宋初年的文武界限——以出身文官家庭及文士背景的武將為例》,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編:《宋學研究集刊》第1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頁。這些問題,似應借助家族個案研究進行深入探討。本文擬通過對北宋太原慕容氏這一典型的由武轉(zhuǎn)文家族發(fā)展歷程的考證梳理以及對家族成員的角色分析,試圖從家族與社會互動的視角,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家族世系及成員

蔣瑎在慕容彥逢墓志銘中曾追述慕容氏家族的起源:“其先曹魏時建國,為率義王。歷晉、隋、唐,世有顯人?!?8)《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77頁。但從莫護跋拜王至于五代,慕容氏的世代顯人多已于史無征,家譜世系也難以考實,其家族發(fā)展相對清晰的記載集中于北宋時期。

慕容氏早期有三位成員在《宋史》中有傳,分別為延釗、德豐和德琛。后世成員的記載多集中于墓志等金石材料,伯才和彥逢的墓志銘,記載較為詳實,另有四位女性成員,韓國公趙從靄夫人、蔣季平之妻、朱正純之配及趙望之夫人的墓志中,亦有關于家族的相關記載,這些墓志多幸存于《永樂大典》殘本之中。彥逢著有《摛文堂集》三十卷,亦保留了一些家族資料。這些文獻資料中所反映的只是零星的片段,并非家族的全貌,但時段上,自五代宋初至于兩宋之際,大致可以描繪出慕容氏在整個北宋王朝的發(fā)展脈絡。

五代以來慕容氏見諸史籍的最早成員為慕容章,曾任襄州馬步軍都校、領開州刺史(9)《宋史》卷251《慕容延釗傳》,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8834、8834、8835頁。,生有三子,長為延釗,次為延忠,三子名延卿。

慕容延釗“少以勇干聞”(10)《宋史》卷251《慕容延釗傳》,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8834、8834、8835頁。,是家族興起的重要人物。后漢時,他便在郭威帳下效命,周世宗臨終前,命為殿前副都點檢。入宋后,升任殿前都點檢。平定李筠叛亂之后,延釗一度被解除軍職,徙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但乾德元年(963年)春,延釗作為名位已高的宿將,雖然被病,卻仍被“詔令肩輿即戎事”,收取荊湘之地。當年去世,獲贈中書令,追封河南郡王。慕容章次子延忠,乾德二年隨李繼勛攻遼州,官至磁州刺史。三子延卿,官至虎捷軍都指揮使。(11)《宋史》卷251《慕容德豐傳》,第8835、8835—8836頁。二人之履歷、成就均遠不如其兄延釗顯赫。

慕容氏第三代主要有以下幾人:延釗四子:德業(yè)、德豐、德均、德正;延忠二子:長子德儼,另一子為彥逢的祖父;延卿一子,名德琛。其中知名者僅德豐與德琛二人,傳記均附于延釗之后。

德豐最為延釗喜愛,八歲便蔭補為山南東道衙內(nèi)指揮使。開寶年間曾隨太祖征太原,后參加平南唐的戰(zhàn)爭。太宗朝,鎮(zhèn)邊九年。真宗咸平年間,遼朝南侵,德豐因繕兵固守,餉饋不絕得到褒獎。(12)《宋史》卷251《慕容德豐傳》,第8835、8835—8836頁。履歷顯示,德豐仍舊繼續(xù)著戎馬生涯。德琛,初以延釗蔭補供奉官。曾參與平定李順之亂,先后在龍山、開州等戰(zhàn)中立功。咸平二年(999年),于荊湖北路擊退蠻人入寇。天禧年間,改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13)《宋史》卷251《慕容德琛傳》,第8836—8837頁。德業(yè),官至衛(wèi)州刺史。德均,官至尚食副使。(14)《宋史》卷251《慕容延釗傳》,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8834、8834、8835頁。德正,太子率府率。(15)歐陽修撰、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卷37《韓國公夫人太寧郡君慕容氏墓志銘》,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549頁。德儼,東頭供奉官。(16)文物出版社編:《千唐志齋藏志》第1302號《宋故朝請郎致仕慕容君(伯才)遺戒》,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彥逢祖父姓名無考,右衛(wèi)將軍,家于滏陽,隨子官宜興,并卒葬于此,后世遂為宜興人。(17)《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77頁。

到了第四代,可考者僅有如下幾人:惟素,德豐子,曾于天圣元年(1023年)以內(nèi)殿承制、閤門祗侯身份副王臻出使契丹。(18)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01,仁宗天圣元年九月戊子條,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2334頁。惟緒,德儼子,東頭供奉官,累贈左驍衛(wèi)將軍。理,延忠孫,彥逢父,官宜興,贈少師。(19)《永樂大典》卷539《夫人慕容氏墓志銘》,第80頁。另外,德正有一女,出嫁宗室趙從藹。

第五代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延忠一支的后代已經(jīng)普遍轉(zhuǎn)為文官,代表人物為伯才和彥逢。伯才,惟緒子,中皇祐五年(1053年)進士,“凡用年勞,轉(zhuǎn)朝奉、朝散、朝請郎三官?!敝率撕箅[居于河清縣。子彙,女四人。孫男五人:長曰嗣祖、次嗣弼、次嗣功,皆業(yè)進士。彥逢,理之子,元祐三年(1088年)進士,復中紹圣三年(1096年)宏詞科。預編《哲宗皇帝御集》,官至刑部尚書,“五司文衡,一時俊杰多出其門”。受知于徽宗,列侍從達十五年,“一時典冊,多出其手”(20)《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第77頁。,其孫綸將之整理為《摛文堂集》三十卷。政和七年(1117年)卒。彥逢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出眾,仕宦經(jīng)歷也算比較顯赫,這對家族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彥逢諸位兄弟基本都擔任文職官員。二子邦佐和邦用,也分別為承議郎、行太府寺丞和承事郎。孫男九人:綱,承事郎;紹、綯,均為通仕郎;綸、約、繪、綖、絳、純,皆將仕郎。

二、家族發(fā)展與北宋政治社會變遷

從家族世系可以看出,慕容氏始自五代慕容章,入宋后有慕容延釗、延忠和延卿三支。延釗和延卿及其子嗣武功較顯,后世子孫的事跡卻很少見諸史籍。延忠一支則是前幾代相對寂寞無聞,后世有子孫以文登科,門風始振??傮w上看來,慕容氏經(jīng)歷了一個從因武興向以文顯的轉(zhuǎn)化過程。

延釗一支,至其子德豐,亦是以武功世其家,通過戰(zhàn)場上的拼殺,最終官至團練使。再下一代由于史料的關系,我們不能從整體上準確把握其總體發(fā)展方向,但從惟素的閤門祗侯這一職任,德正之女蘊慈與趙德昭之孫從藹以及惟素孫女與府州折氏的婚姻(21)參見高建國、艾媛媛:《府谷縣出土〈慕容氏夫人墓志銘〉考釋》,《宋史研究論叢》2018年第2期。來看,延釗這一支的后嗣應是保持了以武承續(xù)其家的傳統(tǒng)。

而延忠這一支變化較大,延忠三子當中,德儼生活在河南府,彥逢祖父(右衛(wèi)將軍)先居家磁州之滏陽,后隨子遷居常州之宜興,慕容瓘曾娶蔣之奇侄女,亦有可能遷居宜興。德儼之子惟緒的身份仍為武官,但其子伯才卻以文登科,后世子孫也均舉進士。彥逢祖父事跡無考,父理僅有為官宜興的記載,并不清楚是文官還是武臣。但慕容理諸子均以文進,彥逢最為知名,其子孫也均在文官系統(tǒng)發(fā)展,并延嗣至南宋時期。

可見,慕容氏在北宋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種多面向的分蘗,延釗一支始終堅持在武職系統(tǒng)發(fā)展的策略,而延忠一支則出現(xiàn)向文人世家轉(zhuǎn)化的趨勢。

慕容氏的發(fā)展脈絡,是五代北宋政治與社會變遷在微觀層面的反映。五代是武人跋扈的時期,“今世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爾”,不少“少讀書有大志”之士亦不再孜孜事筆硯,投身軍旅成為當時的社會風氣。慕容章開始軍旅生涯,是形勢使然,也為慕容氏在軍事方面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延釗由五代入宋,封王建節(jié),光大門庭。通過兩代人的努力便已發(fā)展為一個比較顯赫的將門。

勇干與軍功之外,對時勢的準確把控也是慕容家族迅速崛起的助力因素之一。陳橋兵變后,“率所部兵按治邊境,以鎮(zhèn)靜聞”(22)《宋史》卷251《慕容延釗傳》,第8834、8835頁。,即為慕容延釗作出的正確判斷。在事變前一日,他與韓令坤先行渡河,駐兵真定、成德?!俺?,延釗與太祖友善,顯德末,太祖任殿前都點檢,延釗為副,常兄事延釗。”(23)《宋史》卷251《慕容延釗傳》,第8834、8835頁。韓令坤“與太祖同事周室,情好親密”。(24)《宋史》卷251《韓令坤傳》,第8833頁。從他們與趙匡胤的私人關系來看,有學者提出這是預謀的精心布置,慕容延釗與韓令坤一起,控制了河北局勢,為陳橋兵變的順利發(fā)動,提供了切實的保障。(25)參見王育濟:《論陳橋兵變》,《文史哲》1997年1期。但從事變時的策略及事后的處理過程來看,趙匡胤對河北這兩股勢力即使有類似期望,卻并未有十足的把握。舉事前趙普曾說:“前軍昨已過河,節(jié)度使各據(jù)方面,京城若亂,不惟外寇愈深,四方必轉(zhuǎn)生變?!?26)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建隆元年春正月癸卯條,第2頁??梢?,其對河北的兵馬與四方節(jié)度使同樣保持著戒備。宋太祖順利即位后,延釗與韓令坤“兩人皆聽命”(27)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建隆元年春正月丁巳條,第7頁。,選擇了識時務的路線,故史官將慕容延釗等五人均列為“起義將帥”。(28)程俱撰、張富祥校證:《麟臺故事》卷3下《國史》,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313頁。延釗的歸順行為也使得與趙匡胤兄弟般的關系順利延續(xù),甚至一度升任殿前都點檢這一武將的最高職位。隨后的荊湖之役中,也體現(xiàn)了宋太祖對這位宿舊老將的倚重。故延釗卒后能封王建節(jié),得到了與翊戴功臣同等的身后哀榮。延釗的個人成就,也成為慕容氏在北宋發(fā)展的一個起點。慕容氏世居河北,延釗“葬于洛,子孫遂多居河南”,洛陽亦成為了家族在北宋時期生息延嗣的主要區(qū)域。

但是,慕容延釗并非宋太祖登基的核心功臣。荊湖之戰(zhàn)中與監(jiān)軍李處耘的矛盾,亦顯示出他與太祖近臣的關系并不是十分融洽。這對家族的延續(xù)也產(chǎn)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呈現(xiàn)的軌跡與翊戴功臣家族的世代簪纓又有所不同。

延釗之后,慕容氏的第三代子孫均為武職。其中,官至遙郡刺史以上者有三人,《宋史》立傳者有兩人,可謂能世其家。但從德豐、德琛的經(jīng)歷來看,他們的升遷過程均與戰(zhàn)場的立功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即其家族的維系方式還是依靠軍功。

這種狀況與延釗在入宋四年后便即去世應該有很大關系,其王爵似乎并未像其他翊戴功臣那樣給家族提供更長久的助力。雖然在他卒后,宋廷錄其子弟授官者四人,但德琛僅靠延釗蔭補為供奉官,被延釗寄予“興吾門者必此子”厚望的德豐,在延釗卒時雖已授如京使,體現(xiàn)了宋太祖對故人之子的體恤,但此后的升遷并不像此前迅速,基本上是依靠自己在戰(zhàn)場的拼殺。

宋初的戰(zhàn)事仍舊頻繁,戰(zhàn)功依然可以作為有效的進身之階。但宋太祖為國家長久之計,統(tǒng)治策略已經(jīng)與五代的帝王迥異。鑒于平定后蜀之弊,“切勿暴掠生民,務廣威信,使自歸順”(29)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15,太祖開寶七年冬十月丙戌條,第324頁。,成為此后宋太祖統(tǒng)一戰(zhàn)爭時的既定策略。讓武將知為治之要,亦是宋太祖致力的目標。征南唐時,德豐為洞子都監(jiān),攻取城池之功,朝廷僅命為升州都監(jiān);而“市廛安靜,澤國富饒,使者多裒聚金箔,德豐獨以廉潔聞”,讓他得到了“俄領蔚州刺史”的獎賞。(30)《宋史》卷251《慕容德豐傳》,第8835頁??梢?,對時局及政策的正確認識以及本身廉潔的作風,對德豐的仕途也有著明顯的幫助。

到了第四代,慕容氏子孫中見諸史籍的數(shù)人,事跡乏善可陳。除了慕容理仕途不詳之外,其余子孫仍舊是以武職進取。家族成員的仕進之路似乎是通過蔭補來延續(xù),但官位已大不如前代。如惟緒與慕容理官位俱不顯,更多的是要靠子孫的地位來獲得贈官。

就時代背景而言,惟素這一代主要生活的時段應是真仁之際。隨著太宗守內(nèi)虛外的戰(zhàn)略調(diào)整以及真宗時澶淵之盟的簽訂,宋遼之間開啟了百年的和平時期。這被宋人稱為“天下久承平”的時代,武備不戒、人不習兵,故慕容氏的第四代子孫,普遍缺乏軍功的記載。

雖然與宗室有聯(lián)姻,但德昭之孫與真仁時期皇室而言,已為疏屬。軍功既少,恩蔭漸衰這一趨勢對家族的影響亦未能借以改變,重振家聲是第五代子孫面臨的首要問題?!皬U天下之武舉”,則又反映出此時武將之家上升渠道的進一步減少。“汝曹無父,不為儒學,何以光□□□?!?31)徐乃昌:《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3《繁昌縣尉董君墓志銘》,民國石印本,第20b頁。董之奇母胡氏教子之語,是為當時北宋社會的生動寫照。失去了父祖的恩蔭特權(quán),進士科就成為家族重振的一條重要途徑。

基于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2019年5月發(fā)布的資料,我們統(tǒng)計了北宋4316位科舉入仕者的籍貫分布??芍?,北宋科舉十分普及,但各地區(qū)發(fā)展情況并不均衡。洛陽與開封是北方兩個中心。江南普遍較北方發(fā)達,太湖流域更為興盛,為江南之人文淵藪。

文治的大環(huán)境,對宋代社會及其成員的熏陶不言而喻,而伯才與彥逢生活地區(qū)的文化環(huán)境,對他們職業(yè)生涯的選擇亦有著重要影響。伯才所居之洛陽,“一時文士,游宴吟詠”,是宋代人文薈萃之地。彥逢所居之宜興,雖然進士數(shù)量較周邊的吳縣、武進尚有差距,但仍可與北方的洛陽相伯仲。可見,這二人生活的地方均為北宋科舉發(fā)達、文化繁盛的區(qū)域。

伯才與彥逢自幼生活的環(huán)境即為讀書為文的風氣所籠罩,而交游圈又有一批如蔣瑎等有志于學的朋友,其所交往之文彥博等亦為著名文士,所娶之妻,亦均出自士大夫之家,二人生活的小環(huán)境對他們職業(yè)的選擇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轉(zhuǎn)而為文應是很自然的選擇。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北宋文武轉(zhuǎn)化的情況,既有類似何去非“雖喜論兵,然本儒者,不樂為武吏”(32)蘇軾撰、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卷29《舉何去非換文資狀》,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837頁。的無奈,亦有焦宗古“恥任子之祿,自致決科之美”(33)《千唐志齋藏志》第1264號《故朝奉郎尚書田員外郎上騎都尉南安焦府君墓志銘》。的堅持。但史料中并未見到慕容伯才與彥逢二人關于文武的好惡與選擇。墓志載:

幼卓偉不群,六歲喪母,哀毀如成人,默識強記,讀書一再過輒不忘。常有異人語少師曰:“是兒手有縱理,足有二黑子,他日必貴?!币曋湃?,初未之見也。少長,銳志于學,痛自砥礪,窮經(jīng)綴文,不少懈。出與諸儒試,常為魁首。(34)《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第77頁。

彥逢自幼便展現(xiàn)出了良好的讀書天賦,加之奇人異士“他日必貴”的預言,儼然家族振興的希望所在。而其“友愛三弟,所以撫育教誨之甚,至稍長,進之于學,講習琢磨,以身率之”(35)《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第77頁。,對諸弟的培養(yǎng),亦無不出自家族發(fā)展的利益考量。

由上可知,慕容氏的發(fā)展過程與五代北宋的政治與社會變遷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慕容章與延釗以武興族,是五代戰(zhàn)亂時期的普遍選擇。伯才與彥逢以文顯其家,既是北宋文治的大背景與他們生活的小環(huán)境共同影響的結(jié)果,也是家族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的選擇。

三、文武轉(zhuǎn)向與社會流動

從慕容氏家族轉(zhuǎn)型與北宋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來看,由武向文轉(zhuǎn)化的過程應是一種自然的演變。北宋“崇文”的政策導向?qū)易灏l(fā)展的影響不可謂不顯著,但在家族的延嗣上,文治政策的影響卻并非立竿見影,慕容氏在武臣系統(tǒng)中延續(xù)的時間并不算短。伯才為皇祐五年進士,此時已經(jīng)是仁宗朝后期,大約與蘇轍策論之時代接近,彥逢更遲一些,哲宗元祐三年進士及第。無論伯才還是彥逢,從有史可考的慕容章算起,均為第五代子孫;即便是從延釗這一后世共同追憶的祖先算,也已是第四代。那么,在慕容氏的延嗣及文武轉(zhuǎn)向過程當中,是否有學者關注的社會流動問題存在呢?

對于宋代社會流動性的討論,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柯睿格(Edward Kracker)論證了科舉對宋代社會階層流動的影響,但是以父祖三代家庭為單位的討論。(36)Edward A.Kracke,“Family vs.Merit in Chines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under the Empire”,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10,No.2(1947),pp.103—123.彥逢等以文官身份重振家風恐均不具備科舉語境下代際流動的實質(zhì)意義,遑論郝若貝(Robert Hartwell)與韓明士(Robert Hymes)將研究單位拓展至家族層面的精英理論了。(37)[美]郝若貝著,易素梅、林小異等譯:《750—1550年間中國的人口、政治及社會轉(zhuǎn)型》,[美]伊佩霞、姚平主編:《當代西方漢學研究集萃·中古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175—246頁;Robert P.Hymes,Statesmen and Gentlemen:the Elite of Fu-chou,Chiang-hsi,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pp.29—61.伯才與彥逢父祖雖然并不顯要,但仍屬于官僚群體中的一員。另一方面,家族向文官轉(zhuǎn)化的僅延忠一支,延釗的子孫應還是以武嗣其家,并未出現(xiàn)子孫參加科舉的記載。科舉對于慕容氏而言,更像是郝若貝所論,是家族延續(xù)政治地位的一種方法。

柯睿格、郝若貝、韓明士的研究方法與結(jié)論均引發(fā)了學界廣泛的質(zhì)疑與爭論。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了新思考,如走出科舉,從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對社會流動進行多渠道的觀察;以代內(nèi)流動為基礎,以家族成員為單位,優(yōu)化分層方式等等(38)羅祎楠:《社會流動理論與歷史研究》,豆丁網(wǎng)https://www.docin.com/p-449476.html,2019年1月23日。,值得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吸納驗證?;氐皆?,的確可以讓我們對社會流動產(chǎn)生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對社會流動的研究,為索羅金(P.Sorokin)1927年所著《社會流動》一書首創(chuàng)。(39)趙子祥、曹曉峰、王策:《西方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理論研究述評》,《中國社會科學》1988年6期?!渡鐣鲃印芬粫?,民國年間鐘兆麟譯本作《社會變動論》。按照他的定義,社會流動是個人或社會事物或社會價值,從這一社會地位到別一社會地位的任何轉(zhuǎn)移。它包括橫面流動和縱面流動兩個主要類別。縱面流動,又包含上升與下降兩種形式。(40)[美]索羅金著、鐘兆麟譯:《社會變動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161—205、128—130頁。

北宋文武職業(yè)的轉(zhuǎn)化,屬于社會的橫面流動。自仁宗朝“詔文武官奏蔭子弟者各從本資”之后,限制蔭補官員文武的條例越來越嚴密(41)游彪:《宋代蔭補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8頁。,由文入武的流動渠道在制度上已經(jīng)開始堵塞。同時規(guī)定“武官弟侄子孫之習文藝者,聽奏文資”,使得習文藝、舉進士業(yè)成為由武至文流動的主要途徑。伯才與彥逢等就是通過科舉順利入仕,實現(xiàn)了由武入文的轉(zhuǎn)化。

就慕容氏的發(fā)展脈絡來看,不僅包含著社會的橫面流動,在縱面流動的上升與下降兩個方向也有相應的體現(xiàn)。自慕容延釗“啟王爵”之后,慕容氏的發(fā)展便處于下降潮流當中。按照索羅金的職業(yè)階層理論,在戰(zhàn)爭時,社會組織和社會統(tǒng)治的任務寓于軍事組織和軍事領袖中;在太平時這些任務又大不相同。(42)[美]索羅金著、鐘兆麟譯:《社會變動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161—205、128—130頁。由五代入宋,文武兩種職業(yè)在政治與社會中存在的重要程度發(fā)生扭轉(zhuǎn),可與之相契合。亦如王安石所言:“宋興百年,而大定于太宗,至真宗,內(nèi)外富矣。內(nèi)外自是遂務以無為養(yǎng)息天下,朝廷所尚賢良進士,而將相大臣之世用?!?43)王安石撰、聶安福等整理:《臨川先生文集》卷98《右領軍衛(wèi)將軍致仕王君墓志銘》,《王安石全集》第7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686頁。隨著政局的穩(wěn)定和國家戰(zhàn)略的調(diào)整,在“無為養(yǎng)息”的日常政治中,武將群體逐漸淡出,社會組織與社會統(tǒng)治的任務逐漸讓渡給士大夫群體,武人政治轉(zhuǎn)變?yōu)槭看蠓蛘?。再想試圖“懷古人趨赴功業(yè)之意,欲起貧賤”,則顯然“眾圓獨方,用非其時”。(44)王安石撰、聶安福等整理:《臨川先生文集》卷98《右領軍衛(wèi)將軍致仕王君墓志銘》,《王安石全集》第7冊,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686頁。研究亦證實,武將被責以文事,似有制度害人之嫌,從而會影響時人對武人的評價。(45)參見柳立言:《北宋評價武人標準再認識——重文輕武之另一面》,《歷史研究》2018年第2期。武將群體在社會及政治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下降是必然的趨勢,亦即蘇轍所論:“以天下之治安,而薄天下之武臣”??梢?,慕容氏以武世其家逐漸沒落的過程,寓于整個武將群體在北宋社會及政治中重要性下降的大趨勢之中。

伯才與彥逢以科舉入仕,實現(xiàn)由武至文的轉(zhuǎn)化之后,家族發(fā)展的趨勢又重回上升潮流之中。但從伯才與彥逢二人的仕宦經(jīng)歷來看,由將門進入文官系統(tǒng)的艱辛,與寒門子弟通過科舉入仕,突破官民區(qū)隔,實現(xiàn)自下而上的社會流動并無二致。

伯才一生并沒有顯赫的作為,致仕時僅為正七品朝請郎,交游的記載也不多。文彥博娶陳貫長女,伯才與之為連襟,也是因為這層關系,其晚年“時入洛宅,陪太師潞國文公游”。(46)《千唐志齋藏志》第1302號《宋故朝請郎致仕慕容君(伯才)遺戒》。文彥博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長期出判外郡。慕容伯才政治立場當與文彥博類似,在仕途上沒有達到高位或許與此有關?!哆z戒》中之所以不希望以官服入殮,拒絕刊刻墓志,很自然的讓人與其仕宦的不甚得意、無法光大門楣產(chǎn)生聯(lián)想。

而彥逢不僅靠自己的科舉與仕進重振了門風,還對家族的整體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過程亦非一路順暢。乍入政壇之時:

初無左右之助,小心兢畏,以義命自安。無所附麗,非公事未嘗請對。天子思見,公至,被命乃敢請問。(47)《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第78、76—80頁。

謹小慎微,孤立無援,足見其在政壇立足之不易。而扶持自己的家族勢力,讓他們能夠盡快進入政壇,以便相互幫襯,無疑是解決“無左右之助”的一種方式。謚號“文友”即是這方面的體現(xiàn),“謚法曰:德美才修曰文,能善兄弟曰友”。(48)慕容彥逢:《摛文堂集》附錄《慕容彥逢謚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3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485頁。彥逢“友愛三弟”,可為兄友弟恭的典范。彥逢有六位弟弟,有史可考者五人,分別為彥許、彥傅、彥季、彥喜(49)《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第78、76—80頁。,還有位兄長,名彥義。彥逢對諸弟的教誨非常在意,休沐之時,還不忘與諸弟討論文義,通宵達旦而不厭,故兄弟多以文進。彥逢去世時,長弟彥許為開封府刑曹,仲弟彥傅為太常寺丞,季弟彥季通判常州,彥喜亦舉進士。

彥逢對諸弟的仕進也極力提攜,所得蔭補獎賞,先考慮諸弟而后慮及其子。如大觀年間,彥逢任集賢殿修撰,時“法得任子,不許及旁”(50)《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第78頁。,但其仲弟彥傅尚未授官,彥逢“慨然曰:‘吾子可先吾弟官乎?’乃以至誠祈懇,朝廷多公議,特從之?!?51)《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第78頁。不惜違反制度,也要為諸弟爭取入仕機會,無疑是擴大家族勢力,鞏固政治地位的一種積極方式。

在“無所附麗”的問題上,締結(jié)婚姻則是彥逢提升家族政治與社會地位的主要渠道。彥逢娶葛書思之女,葛氏“自宮以下,簪纓相繼”(52)《宋史》卷333《葛宮傳》,第10705頁。,是江陰的顯赫家族。彥逢諸弟的婚姻對象也多大族,彥季娶安定郡王侄女,叔畸娶石景衡侄女;女弟一適趙廷美五世孫趙徽之,一適通仕郎金華單知微。

對于子女的婚姻,彥逢也十分重視。長女與三女分別出嫁蔣瑎二子蔣寧祖與蔣及祖,二女嫁給賈安宅。蔣氏世家宜興,為當?shù)卮笞澹鞍喟嗫勺V,無世無人……言東南家法之盛,未有能先之者也?!?53)汪藻:《浮溪集》卷27《徽猷閣待制致仕蔣公墓志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8冊,第274頁。賈安宅“歷仕三朝,累司文柄?!?54)董斯張:《吳興備志》卷11《人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94冊,第385頁。另外,彥逢還為侄女“擇命士之賢者歸之”,兄彥義之女,便由彥逢做主,嫁給宗室趙望之,即秦王廷美五世孫,《云麓漫鈔》著者趙彥衛(wèi)的祖父。(55)《永樂大典》卷539《夫人慕容氏墓志銘》,第80頁。

從彥逢對諸弟、子女的婚姻安排,可以看出他為家族發(fā)展所做的努力。慕容氏與蔣氏家族算是世代姻親,彥逢的從祖父慕容瓘曾娶蔣之奇從父兄之女。(56)慕容彥逢:《摛文堂集》卷9《辭免監(jiān)察御史奏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23冊,第409—410頁。而彥逢與蔣瑎又“居同鄉(xiāng),進同年,仕同寮,有游從之好”。(57)《永樂大典》卷539《文友公墓志》,第78頁。兩個家族通過世代姻親,關系更加緊密。

至于第二女嫁給新科狀元,則是彥逢利用職權(quán)之便“榜下捉婿”的結(jié)果。大觀三年,慕容彥逢知貢舉(58)《宋會要輯稿·選舉》,中華書局1957年版,第4237頁。,而賈安宅正是此次的進士第一人。由門生而翁婿,關系進一步拉近,也為以后家族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做好了儲備。三弟彥季娶太祖之后、安定郡王侄女,女弟適秦王廷美五世孫趙徽之,兄彥義之女嫁給廷美五世孫趙望之,一方面是在延續(xù)與宗室世代婚姻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考慮到彥逢的顯達一定程度上要歸因于“受知徽宗”(59)《四庫全書總目》卷155《摛文堂集提要》,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340頁。,與宗室聯(lián)姻亦能進一步拉近二者的關系。

綜上,慕容氏發(fā)展過程中體現(xiàn)了社會流動的多個方面,既有橫面的流動,亦包含縱面的升降兩個方向。家族的重新振興較為值得關注,但過程并不順利。伯才雖歷官40余年,但最終仍不顯耀。彥逢雖重振家聲,但最初也經(jīng)歷了“無左右之助”,“無所附麗”的困境,只能小心兢畏,安守本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文武轉(zhuǎn)化的過程中,類似慕容氏這種遭遇并非孤例。翟守素從子翟希言,“獨好文學,舉進士中第,負材任氣,不肯有所屈,以終不得意?!?60)王安石撰、聶安福等整理:《臨川先生文集》卷100《樂安郡君翟氏墓志銘》,第1717頁?!皠傊比蝹b,善弓馬”的劉平,武將劉漢凝之子,“讀書強記,進士及第”(61)《宋史》卷325《劉平傳》,第10499頁。,轉(zhuǎn)入文資之后,卻遭丁謂所忌,又走回了以武世其家的老路。可見,要實現(xiàn)文官階層內(nèi)部自下而上的縱面流動,仍舊困難重重。

北宋文武分途帶來的兩個職業(yè)之間的區(qū)隔,使得將門子弟的家族優(yōu)勢在文官體系之中似無用武之地。同時,在文武更迭的背景下,家族的沒落也伴隨著政治地位的降低。科舉雖然為朝廷所崇尚,對維系家族地位也有所幫助,但在“將相大臣之世用”這種官僚高層略顯固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要實現(xiàn)家族的重新顯耀,仍舊要像彥逢那樣,不斷在科舉與官僚體系中爭取更高的地位,并從婚姻、交游等多方面進行經(jīng)營,盡力拓展家族的勢力與影響。

四、文武觀念與家族認同

借助伯才與彥逢的科舉成就與努力經(jīng)營,慕容氏實現(xiàn)了從武到文的轉(zhuǎn)變。但是,從其后世子孫身上仍舊可以看到某些家族傳承和文武職業(yè)的觀念,值得進一步探討。

伯才雖為進士出身,但文學成就并不太顯赫,存世作品僅有兩篇,一是《劍閣》詩,為《輿地紀勝》收錄;二是其《遺戒》:“道冠琴尾檳榔褐,不要朝衣近此身。速葬便需開故穴,莫刊碑石罔他人?!?62)《千唐志齋藏志》第1302號《宋故朝請郎致仕慕容君(伯才)遺戒》。其中,伯才明確要求后人不要刊刻墓志,但其子彙卻認為:

使我先君之令善無以傳子孫,則為人之后者罪莫為大……銘父之美,有自來矣,今若告諸先君平生相知之居上位者,乞文以銘其墓,是禮也。(63)《千唐志齋藏志》第1302號《宋故朝請郎致仕慕容君(伯才)遺戒》。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較為普遍的社會觀念。據(jù)慕容彙所言:

吾家世以武進,先君嗣其家而以文登科,歷官四十余年,清節(jié)介行,有羔羊、素絲之德而不大耀。(64)《千唐志齋藏志》第1302號《宋故朝請郎致仕慕容君(伯才)遺戒》。

“嗣其家而以文登科”透露出一種重要的觀念,即在慕容氏后人的心目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明顯的職業(yè)色彩的淡化。即將門的延嗣問題,其關注點并非“世為將家”等觀念,而是關注家族的發(fā)展興盛。旁人眼中將門“沒落”并向文人世家轉(zhuǎn)向的印象,在他們的心目中卻只是世其家的另一種方式而已。

另外,在慕容氏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墓志中,除了彥逢的墓志及歐陽修所撰韓國公夫人墓志中追溯到了慕容章之外,其余幾篇均以延釗為始祖。如葉夢得為彥義之女、趙望之妻子所作《夫人慕容氏墓志銘》載:

夫人姓慕容氏,河南郡王延釗之曾孫,祖理,父彥義……叔父尚書公諱彥逢。(65)《永樂大典》卷539《夫人慕容氏墓志銘》,第80頁。

韓駒為彥逢長女、蔣寧祖夫人所作墓志云:

安人父彥逢,故刑部尚書太子賓客。慕容氏世為河南著姓,國初,延釗以功為河南王,而其別子有為宜興吏者,卒葬宜興,因家焉,三世而尚書顯。(66)《永樂大典》卷539《安人慕容氏墓志銘》,第80頁。

何澹在為彥季之女、朱正純之妻所作《恭人慕容氏墓志銘》中也提到:

恭人慕容氏,其上世曰延釗。佐太祖定天下,啟王爵。(67)《永樂大典》卷539《恭人慕容氏墓志銘》,第79頁。

通過與前文的對比即可看出,這些墓志中所列之世系并不能與真實情況完全對應,這三位慕容氏夫人也均非延釗的直系后代,而是延忠一支,彥逢的后人??梢姡俞撘呀?jīng)成為家族各支共同的回憶。另外,此三篇墓志均撰于兩宋之際,此時,慕容氏已經(jīng)在彥逢的經(jīng)營下轉(zhuǎn)向文人世家,實現(xiàn)了家族的重新振興。對延釗的追溯,與后世子孫所居之地和從事的職業(yè)亦無直接關聯(lián)。祖輩的武略并未因家族的轉(zhuǎn)化而遭忽略,而是得到了后世子孫普遍的認同。

武將的家風,亦帶給后世子孫以英武的品質(zhì),并在關鍵時刻凸顯出來,發(fā)揮重要作用。如趙望之夫人的墓志記載:

京師再告急,忠文公領兵復勤王。夫人長子時為鄧州穰縣丞,率民兵以從。干辦君奉夫人復隨,道遇劇寇,圍之數(shù)重,皆失色。夫人呼其首至輿前,吿之曰:“京城失守,兩宮北狩,正忠臣義士取功名之秋。況汝等皆國家兒郎,何苦作此?我長子已率兵勤王,此次子也。能從吾兒,可轉(zhuǎn)禍為福。”眾羅拜曰:“知吾母來,故迎候耳,非有它也。”夫人命干辦統(tǒng)之,誓于眾。(68)《永樂大典》卷539《夫人慕容氏墓志銘》,第80頁。

靖康之難后,盜賊猖獗。趙望之夫人依靠過人的膽識,收服賊寇為勤王之軍,“不獨免于難,卒保一城生聚”,誠可謂“夫人膽略,烈丈夫有所不能”(69)《永樂大典》卷539《夫人慕容氏墓志銘》,第80頁。,體現(xiàn)出了將門之后獨特的氣質(zhì)。葉夢得在銘文中將之歸結(jié)為“赫赫勲閥,慶源委長。奕世載德,纘懿流芳”(70)《永樂大典》卷539《夫人慕容氏墓志銘》,第80頁。,亦是對慕容氏武將之家門風的一種肯定和褒揚。

“遇事英發(fā),狂暴亦回”(71)《永樂大典》卷539《夫人慕容氏墓志銘》,第80頁。也成為兩宋之際為將門女性寫作墓志銘的一種模式,劉一止為殿帥楊存中祖母劉氏所作墓志中亦有類似的描寫。而劉氏祖劉斌,號“喫香劉太?!?,曾從狄青討儂智高,為時名將。史料所限,這些傳奇事跡的真實性已無從考證,但這種書寫方式隱含的時人對將門家風的認同,卻值得注意。這種家風未因文武職業(yè)轉(zhuǎn)換而泯滅,而是在家族后世子孫身上持續(xù)傳承,對個人的性格品質(zhì)等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結(jié) 語

從因武興到以文顯,慕容氏是北宋家族發(fā)展由武到文轉(zhuǎn)化的一個成功的個案,但絕非個例。正如何澹所云:“延釗,佐太祖定天下,啟王爵。其四世孫曰彥逢,位文昌,門風始振?!?72)《永樂大典》卷539《恭人慕容氏墓志》,第79頁。延釗與彥逢一武一文兩種不同的職業(yè),使其家族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了兩種不同道路,同時也代表了北宋時期兩種典型的家族發(fā)展模式。

延釗的功勛,給家族帶來了數(shù)世的恩蔭傳承;彥逢開創(chuàng)的道路,則是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的家族門風。何澹將彥逢與其家族最有影響力的延釗相提并論,固然是對彥逢文學成就及家族影響的肯定,也是宋人更專注于家族振興的證明。

無論是延釗以武將角色“啟王爵”,還是彥逢以文臣身份“門風始振”,都是其家族振興過程中的關鍵人物,文武之別雖然明顯,但都應是在爭取家族振興的前提下,順應時勢做出的選擇。社會的變遷、政局的變動,時刻影響著慕容氏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無論是家族的沒落、轉(zhuǎn)向抑或重振,均留下了政治變遷與社會流動的時代印記。

不管慕容氏采用何種職業(yè)和延嗣策略,慕容延釗等先祖的武略及長期形成的家風都對后世子孫產(chǎn)生影響,塑造著他們的個人性格特質(zhì)。文與武,孰輕孰重,對慕容氏而言并非關注的重點,而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局勢的變化,維系家族地位的不同選擇而已。

猜你喜歡
慕容家族
什么是《清明上河圖》,現(xiàn)在就帶你研究
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復制還這么了不起
不!這不可能
勇于試錯是進步的開始
《小偷家族》
世界若只如初見
皿字家族
樂器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寶
鄂伦春自治旗| 乃东县| 界首市| 汝阳县| 左贡县| 建宁县| 柳河县| 丹巴县| 庐江县| 理塘县| 军事| 迁西县| 乐平市| 赫章县| 马公市| 贺兰县| 兰州市| 福泉市| 米泉市| 文化| 苍溪县| 德昌县| 双流县| 武平县| 河东区| 达孜县| 贵溪市| 剑河县| 衢州市| 乌鲁木齐市| 辰溪县| 长治县| 余干县| 尼玛县| 沧州市| 赣榆县| 河南省| 来宾市| 安岳县| 长寿区|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