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評介*

2020-11-30 10:20:55榮喜朝
國際漢學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漢學哲學家哲學

□ 榮喜朝

《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①堀池信夫:《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東京:明治書院,1996 年;堀池信夫:《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下卷),東京:明治書院,2002 年。是堀池信夫(Horiike Nobuo)先生的重要著作。堀池信夫是日本著名的中國哲學和思想史學家,在中國的儒教、道教和伊斯蘭教以及漢魏思想史等研究領(lǐng)域有獨到的見解。堀池信夫1971 年畢業(yè)于東京教育大學漢文專業(yè),1989 年獲得筑波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堀池先生曾經(jīng)擔任過筑波大學哲學、思想學系教授、主任,研究生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教授、主任,目前是筑波大學名譽教授。堀池信夫?qū)W識淵博,精通古漢語、現(xiàn)代漢語、英語、法語,通曉希臘語和拉丁語等語言。他不僅學貫古今,而且會通東西。這些良好的學術(shù)素養(yǎng)使得堀池信夫的研究成果呈現(xiàn)出視野開闊、資料豐富、觀點獨特的特點。堀池信夫以十年之力所著的《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正是這些特點的集中體現(xiàn)。

《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下兩卷共計1 200 多頁, 120 余萬字。此書從文化相對性的視角,全面梳理了自13 世紀開始中國思想在西方的傳播與接受情況,探討了歐洲哲學家與中國的哲學、宗教、思想的接觸過程及對其的評價。此著上卷的考察范圍從東西方思想開始接觸的13 世紀至以利瑪竇(Matteo Ricci,1552—1610)為代表的西方學者開始真正研究儒學的17 世紀初;下卷的研究范圍自16 世紀至20 世紀。該著作是日本關(guān)于“中學西傳”的通史研究,是以日本為視角的關(guān)于“中學西傳”的全面認識,也可以說是日本在“中學西傳”研究領(lǐng)域的集大成者。作為一部中學西傳研究領(lǐng)域的大型綜合性專著,該著廣泛汲取世界漢學(中國學)的研究經(jīng)驗,利用語言學、文獻學、歷史學、宗教學、哲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廣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是日本在該領(lǐng)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具體說來,《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有如下鮮明的特征。

第一,開創(chuàng)了從文化相對性角度研究“中學西傳”的先河。日本的中學西傳研究大概始于20 世紀20 年代中葉,石田幹之助(Ishida Mikinosuke,1891—1974)和 后 藤 末 雄(Gotou Sueo ,1886—1967)是該領(lǐng)域的兩位領(lǐng)軍人物?!岸?zhàn)”結(jié)束后,矢澤利彥(Yazawa Toshihiko,1914—2008)加入該研究領(lǐng)域,為該領(lǐng)域研究成果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20 世紀60 年代末,以后藤末雄《中國思想的法國西漸》②后藤末雄著,矢澤利彥校訂:《中國思想的法國西漸》,東京:平凡社,1969 年。后藤末雄先生在該著中研究了以孔子的儒學為代表的中國思想影響法國百科全書派的過程,探究了中國學的起源,并認為中國思想的核心學說——仁愛政治、民本主義等被百科全書派借鑒吸收,成為引發(fā)法國大革命的思想武器。的出版為契機,該研究在日本才真正蓬勃發(fā)展起來。此后,日本在“中學西傳”研究領(lǐng)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①截至目前,日本在“中學西傳”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四個研究方向:第一,關(guān)于中國思想對歐洲的影響的研究。例如:后藤末雄的著作和井川義次(Igawa Yoshitsugu)的《宋學西漸——歐洲邁向近代啟蒙之路》(京都:人文書院,2009年)等。井川義次的著作探討了16—18 世紀耶穌會士向歐洲輸送的中國哲學思想及其對歐洲理性精神之形成所起的作用。第二,關(guān)于大航海時代以來東西文化交流史的概述。例如:川久保輝興(Kawakubo Teruoki)從歷時和文化的角度論述了15 世紀尤其是明末以來,歐洲的全球擴張在中日兩國引起的文化變異以及東方對歐洲的反向影響(川久保輝興:《近世歐洲和日本、中國——東西文化交流史的嘗試》,《大阪教育大學紀要》1988 年第2 期,第55—64 頁; 《近世歐洲和日本、中國——東西文化交流史的嘗試(第二報)》,《大阪教育大學紀要》1990 年第1 期,第59—73 頁)。第三,關(guān)于西方漢學、西方漢學家及其成就的介紹和研究。例如:石田幹之助的《歐美中國學界現(xiàn)狀一斑》(東京:東亞研究會,1925 年)、《歐人之漢學研究》(東京:共立社,1932 年;增補版,東京:日本圖書,1948 年。1934 年“北平中法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朱滋萃翻譯的中文版,2015 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再版)、《歐美的中國研究》(東京:創(chuàng)元社,1942 年)、《歐美、俄羅斯、日本的中國研究》(東京:科學書院,1997 年)等;京都大學的朱鳳認為馬禮遜(Robert Morrison,1782—1834)編寫的百科全書式《華英字典》(A Dictionar of Chinese Language)在歐洲漢學史中具有重要地位,該字典使西方人較為詳細地了解中國的科舉制度、孝道等獨特的文化和制度,并深化了他們關(guān)于“四書”“五經(jīng)”的理解(朱鳳:《關(guān)于馬禮遜〈華英字典〉的研究——其百科全書式的特征以及在歐洲漢學史中的定位》,博士學位論文,京都大學人間環(huán)境學研究科,2004 年);森賀一惠(Moriga Kazue)在研究了法國漢學家畢甌(Edouard Constant Biot,1803—1850)的生平和學術(shù)成就后,充分肯定了其在《周禮》翻譯和傳播方面的貢獻(森賀一惠:《畢甌及其業(yè)績》,《富山大學人文學部紀要》2015 年總第63 期,第125—175 頁)。第四,關(guān)于西方漢學相關(guān)研究成果的譯著和譯注。例如:長南實(Chonan Minoru,1920—2007)、矢澤利彥翻譯了門多薩(Juan Gonsales de Mendoza,1545—1618)的《中華大帝國史》(東京:巖波書店,1965 年),后藤末雄翻譯了白晉(Joachim Bouvet,1656—1730)的《康熙帝傳》(東京:平凡社,1970 年),田中正美(Tanaka Masami)、三石善吉(Mituishi Zenkichi)、末永國明(Suenaga kuniaki)翻譯了雷蒙德·道森(Raymond Dawson)的《歐洲的中國文明觀》(東京:大修館書店,1971 年),川名公平(Kawana Kohei)和矢澤利彥翻譯了利瑪竇、曾德昭(Alvaro Semedo,1585?—1658)的《中國基督教傳教史》(兩卷本,東京:巖波書店,1982—1983 年),栗本一男(Kurimoto Kazuo)翻譯了葛蘭言(Marcel Granet,1884—1940)的《中國人的宗教》(東京:平凡社,1999 年),木島史雄(Kishima Fumio)和中村雅之(Nakamura Masayuki)翻譯了艾樂桐(Viviane Alleton)的研究成果《法國的中國學研究》(《中國21》2005 年總第23 期,第87—108 頁)等譯著。然而,正如堀池信夫在《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后記”中所說的那樣,“關(guān)于東方思想在西方的傳播和接受問題,至今(筆者注:1995 年)似乎還沒有從文化相對性的角度提出新理念的研究成果”②《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471 頁。。堀池信夫之所以強調(diào)“文化相對性”,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19 世紀末西歐近現(xiàn)代思想和學問傳入東方以來,我們自身的認識和知識受到這些外來的思想和學問的影響,偏離了傳統(tǒng)的軌道,而且我們活在西歐的價值觀里,并被教育成應(yīng)該以這樣的價值觀認識世界。③同上,第3 頁。他認為由于科技發(fā)展極限的到來,現(xiàn)在人類亟需做的不是進一步促進世界價值的統(tǒng)一化,而是以地球上各個地區(qū)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的本質(zhì)為依據(jù),通過確立文化相對性的視角,構(gòu)筑多姿多彩的文明世界。④同上,第3—4 頁。盡管如此,將中國哲學在純粹的東方式(即完全擺脫西歐)的理念的前提下進行再解釋,這種構(gòu)想在現(xiàn)在還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做到的。不過,井川義次先生繼承了堀池信夫的學統(tǒng),他在《宋學西漸——歐洲邁向近代啟蒙之路》中論述了在西歐近代理性的形成過程中,宋學發(fā)揮了相當大的影響,⑤井川義次:《宋學西漸——歐洲邁向近代啟蒙之路》,京都:人文書院,2009 年,第469 頁。并且主張(西歐)近代理性并不是在西歐純粹培養(yǎng)出來的,如果沒有東西血脈的交叉,它是絕對不會成立的。⑥同上,第472 頁。

第二,內(nèi)容客觀。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歐各國都是“中學西傳”的當事國,在研究中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會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而日本作為“他者”⑦日本雖然不是“中學西傳”的當事國,卻是參與國。16 世紀,西方傳教士首先到達的東亞國家是日本,之后再進入中國內(nèi)地傳教。耶穌會長期將中國和日本視為一個整體,中國教區(qū)長期隸屬于日本管區(qū)。在日本和在華傳教士都向羅馬寄回了大量的書信和報告,介紹東方的歷史和現(xiàn)狀以及傳教情況。1582 年日本首次向歐洲派出使節(jié)(天正少年遣歐使節(jié)),1613 年再次向歐洲派出使節(jié)(慶長遣歐使節(jié))。天正少年遣歐使節(jié)的到來,促使歐洲各地開始興起亞洲熱,見矢澤利彥:《解說》,載門多薩著,長南實、矢澤利彥譯《中華大帝國史》,東京:巖波書店,1965 年,第37 頁;《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362 頁。另外,梵蒂岡圖書館等藏書機構(gòu)收藏著大量16—17 世紀的日語文獻,其中是否包含著中國的哲學和思想尚不明了。正好可以以旁觀者的角度客觀看待這一段東西文化交流史。因此,日本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上更加具有科學性和準確性。《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作為日本在“中學西傳”領(lǐng)域的代表性著作,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種客觀性。首先,關(guān)于羅杰·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正如堀池先生所言:“他(羅杰·培根)因接受東方知識而大幅度擴大了自己的經(jīng)驗哲學的研究領(lǐng)域,這一事實直到現(xiàn)在仍然鮮為人知”①《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19 頁。。西方學者或許是在有意識地回避這個問題,②西方關(guān)于羅杰·培根的傳記未提及該內(nèi)容。例如:A. G. Little, Roger Bacon Essays: Contributed by Various Writer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Commemoration of the Seventh Centenary of His Birth. New York: Russell and Russell, 1972.而中國學者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③中國關(guān)于羅杰·培根的論文和著作也沒有涉及該方面的內(nèi)容。堀池信夫不僅通過羅杰·培根《大著作》(Opus Majus)的英文版本和拉丁語版本探明了羅杰·培根受到東方思想影響的事實,而且得出了“到底是西方文化優(yōu)越還是東方文化優(yōu)越之類的問題,在漫長歷史的跨度中,實際上只不過是個相對性的問題”④《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134 頁。的開創(chuàng)性結(jié)論。其次,關(guān)于利瑪竇與龍華民(Niccolo Longobardi,1559—1654)。由于利瑪竇在傳教中尊重中國文化,為中國帶來了西方的科技,而利瑪竇親自選擇的繼承人龍華民卻在利瑪竇死后背棄了利瑪竇堅持的“適應(yīng)政策”,并批判利瑪竇。因此,部分中國學者(還有一些外國學者)在研究此二人時有較為明顯的擁護利瑪竇、貶低龍華民的傾向。⑤對于這種現(xiàn)象,張西平先生曾經(jīng)指出某些學者的結(jié)論過于強調(diào)利瑪竇。張先生在關(guān)于龍華民的研究中認為龍華民的《關(guān)于“上帝”之爭論的簡單回答》可以被視為“禮儀之爭”后中國古代哲學著作在歐洲傳播的最早和最重要的文獻,肯定了龍華民在“中學西傳”中的貢獻。參閱張西平:《儒學西傳歐洲研究導論:16—18 世紀中學西傳的軌跡與影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年,第60、71 頁。堀池信夫在該著作中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利瑪竇的“適應(yīng)政策”⑥《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459 頁。,另一方面也對利瑪竇不承認宋學是真正的中國哲學的觀點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這種觀點是“關(guān)于中國哲學的曲解”⑦同上,第447 頁。。同時,堀池信夫充分肯定了龍華民對宋學的重視和理解,但是批判了龍華民想否定中國文化的主張。⑧同上,第445—448 頁。堀池信夫在該著中依據(jù)自己豐富的中西思想文化知識,⑨在該著作出版前,堀池信夫已經(jīng)完成了專著《漢魏思想史研究》(東京:明治書院,1988 年)和《中國自然神學論研究——萊布尼茨和中國》(《哲學·思想論集》1982 年總第8 期,第27—65 頁)、《馬勒伯朗士和中國》(《筑波中國文化論叢》1985 年總第5 期,第37—53 頁)、《關(guān)于狄德羅的中國思想解釋》(《哲學·思想論集》1989 年總第15 期,第51—81 頁)等論文,在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和東西文化交流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論述了中國思想文化在歐洲的影響以及歐洲的哲學家關(guān)于中國思想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第三,內(nèi)容豐富。《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詳細論述了柏郎嘉賓(Giovanni da Pian del Carpine,?—1252)、魯布魯克(Guillaume de Rubrouck,1220 ?—1293 ?)、羅杰·培根、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孟高維諾(Giovanni da Monte Corvino,1247—1328)、鄂 多立克(Friar Odoric,1265—1331)、托梅·皮雷斯(Tomé Pires,1465—1540)、達·克魯茲(Gaspar Da Cruz,16 世紀人,具體生卒年不詳)、馬力陳(Martin de Rada,1533—1578)、門多薩、利瑪竇、金尼閣(Nicolas Trigault,1577—1629)等“中學西傳”的親歷者或著名哲學家著作中的中國信息,并與中國儒釋道等各種哲學思想在共時和歷時兩個方向進行了對比研究。堀池信夫在行文過程中不時穿插一些與正題相關(guān)的小故事,如全真派的修行、許衡的成就、南海海盜的事跡、鄂本篤(Bento de Goes,1562—1607)發(fā)現(xiàn)契丹的過程、明代商人的交易實況、利瑪竇投身耶穌會等,增強了該研究的趣味性。除此之外,堀池信夫在研究過程中,引用大量原始文獻,增加了論證的科學性和豐富性。該著內(nèi)容翔實,得益于堀池信夫視野開闊,參考資料豐富。該著涉及參考文獻178 部,其中專著70 部,原始文檔53 卷,譯著34 部,論文18 篇,編著2 部,報刊文章1篇。這些參考文獻如果按照語種統(tǒng)計,其結(jié)果如下:日文文獻最多,有80 部之多,其次是古漢語文獻,共有39 部,然后依次是英文31 部,現(xiàn)代漢語14 部,法語4 部,拉丁語和葡萄牙語各3部,意大利語2 部,希臘語和西班牙語各1 部。由此可知,堀池信夫語言功底扎實,能夠博覽古今中外群書,具備會通東西的良好素養(yǎng)。

第四,論證嚴謹。堀池信夫為了闡釋一個事實或者論證一個觀點,往往同時參考多種文獻。例如關(guān)于中國造紙術(shù)的西傳,該著作不但參考了前島信次(Maejima Shinji,1903—1983)與怛羅斯之戰(zhàn)相關(guān)的著作《東西文化交流的諸相》①前島信次:《東西文化交流的諸相》,東京:東西文化交流的諸相刊行會,1971 年,第129—200 頁。中的“怛羅斯戰(zhàn)考”,而且參考了巴托爾德(W. Barthold,1869—1930)的《蒙古入侵時期的突厥斯坦》(Turke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tion)②W. Barthold, Turkestan down to the Mongol Invation. London: Luzac, 1968, p. 196.以及季羨林的《中國紙和造紙法輸入印度的時間和地點問題》③季羨林:《中國紙和造紙法輸入印度的時間和地點問題》,《歷史研究》1954 年第4 期,第25—53 頁;《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21 頁。,既有日語文獻,也有英語和中文文獻。對于原始文獻,堀池信夫十分慎重,該著作使用的《教長馬兒·雅八·阿羅訶和巡視總監(jiān)列班·掃馬傳》來自夏博(J. B. Chabot,1860—1948)于1895 年出版的法語著作④J. B. Chabot, Histoire de Mar Jabaraha Ⅲ, et du Moine Rabban ?auma. Paris: Ernest Leroux, 1895, pp. 9—107.、詹姆斯·蒙哥馬利(J. A. Montgomery,1866—1949)于1927年出版的英文著作⑤J. A. Montgomery, The History of Yaballaha Ⅲ , Nestorian Patriarch and of His Vicar Bar Saum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27, pp. 27—80.、阿·克·穆尓(A. C. Moule,1873—1957)于1930 年出版的英文著作⑥A. C. Moule, Christians in China before the Year 1550.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1930, pp. 94—108;《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235—236 頁。。中國的通俗類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版本眾多,內(nèi)容變化較大,因此堀池信夫在參考時做了詳細的解說。例如:

《萬寶全書》是通俗類書,實際上由明至清出版過各種各樣的版本。即使僅通過書志進行調(diào)查,就能發(fā)現(xiàn)17 種。除此之外大概還有很多其他刊行的版本。另外,或許因為本身是通俗書的緣故,為了方便讀者,時代不同編輯方針也有差異,卷數(shù)和內(nèi)容的出入很大。不過,本文主要引用的“天文門”“人紀門”,在各個版本中都沒有太大的差別。另外,本文參照的版本是清道光三十年刊本和咸豐元年刊本。⑦《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359 頁。

除此之外,盡管堀池信夫參考了大量譯著,但是并不盲從譯者的觀點。例如關(guān)于《魯布魯克東行紀》(Itinerarium)中所記載的“脫因(Tuin)”,無論是日本學者護雅夫(Mori Masao,1921—1996)的相關(guān)譯注著作,還是中國學者耿昇、何高濟的譯文,都認為指的是“道士”⑧同上,第102 頁。,堀池信夫盡管參考了他們的譯文,但是卻利用其他豐富的文獻和自身深厚的中國宗教思想文化知識,推斷出“脫因”既可能是藏傳佛教徒和禪宗佛教徒,也可能是全真道士⑨《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78—86 頁、第89—96 頁。,而沒有做出絕對性的結(jié)論。⑩關(guān)于“脫因”,現(xiàn)在也有學者認為是“僧侶”“佛教徒”。參閱巴伊卡爾:《蒙古帝國時代的佛教和基督教》,《國際哲學研究》2015 年別冊6,第24—27 頁。

不過,該著作也有一些瑕疵和局限性。

首先,關(guān)于中國古典文獻的解讀。盡管堀池先生精通古漢語,能夠熟練訓讀中國古典文獻,然而在訓讀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與中國的傳統(tǒng)解讀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堀池先生將《魯齋遺書》卷一“語錄”中的部分內(nèi)容訓讀為:“如此等文字,皆文士馳騁筆端,策士之說。客不求真,是只要以利害惑人”?《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187 頁。,這與我們中國人解讀的“如此等文字,皆文士馳騁筆端,如策士說客不求真是,只要以利害惑人”①該解讀(斷句)方法參照康宇:《論元代“四書學”之解經(jīng)特色》,《社會科學》2012 年第3 期,第126 頁。在斷句上有所出入。此外,堀池信夫在訓讀《上清靈寶大法》《磻溪集》《廣博物志》《天主實義》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與中文版本文字有所出入或者斷句不同的地方。然而,需要指明的是,這些不同之處并不影響該著作論證的嚴謹性及所要闡述的觀點。

其次,關(guān)于羅明堅(Michele Ruggieri,1543—1607)在“中學西傳”方面的貢獻。雖然堀池先生在該著中指出了羅明堅在16 世紀末17 世紀初曾經(jīng)嘗試著將“四書”翻譯成拉丁語②《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上卷),第388 頁。,也指出了波賽維諾(Antonio Possevino,1533—1611)于1593 年在羅馬出版的《歷史、科學、救世研討叢書選編》(Bibliotheca selecta qua agitur de ratione studiorum)中引用了部分羅明堅的《大學》譯文,并且指出這是部分“四書”被介紹到歐洲的濫觴③同上,第448 頁。,但或許是受到與羅明堅相關(guān)研究資料不足的限制,作者仍然認為利瑪竇發(fā)現(xiàn)了儒教④同上,第381—382 頁。,沒有認識到羅明堅在東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近年來,以張西平教授為代表的我國學者憑借在歐洲獲得的最新資料,在羅明堅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張西平教授相繼發(fā)表了《羅明堅——西方漢學的奠基人》⑤張西平:《羅明堅——西方漢學的奠基人》,《基督宗教研究》2000 年第0 期,第353—378 頁。《西方漢學的奠基人羅明堅》⑥張西平:《西方漢學的奠基人羅明堅》,《歷史研究》2001 年第3 期,第101—115 頁?!读_明堅的漢學貢獻》⑦張西平:《羅明堅的漢學貢獻》,《國際儒學研究》2016 年總第23 輯,第60—68 頁?!读_明堅與儒家思想早期在歐洲的傳播》⑧張西平:《羅明堅與儒家思想早期在歐洲的傳播》,《國際漢學》2016 年第3 期,第49—59 頁。等論文,撰寫了《中國與歐洲早期宗教和哲學交流史》⑨張西平:《中國與歐洲早期宗教和哲學交流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年?!度鍖W西傳歐洲研究導論:16—18 世紀中學西傳的軌跡與影響》《交錯的文化史:早期傳教士漢學研究史稿》⑩張西平:《交錯的文化史:早期傳教士漢學研究史稿》,北京:學苑出版社,2017 年。等專著,充分肯定了羅明堅在“中學西傳”領(lǐng)域的“西方漢學之父”的重要地位。

盡管堀池信夫此作有些許的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仍是截至目前日本“中學西傳”研究領(lǐng)域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國“中學西傳”研究的必要參考文獻。我國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關(guān)于“中學西傳”的研究成果相當豐富,近年來更是呈現(xiàn)井噴態(tài)勢,不僅有大量的譯著出版,而且有相當多的專著和論文面世。不過,我國在介紹和引進日本關(guān)于“中學西傳”研究成果的力度方面仍有待于加強。相較于引進西方在該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而言,國內(nèi)在引進日本方面起步較晚,研究力量相對分散,研究進程略有滯后,研究廣度與深度有待提高。

將堀池信夫此作翻譯成中文并在我國出版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首先,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中學西傳”理論體系、研究方法和思維視角的完善。堀池信夫的《中國哲學與歐洲的哲學家》中譯本的出版能夠使國人更好地了解“中學西傳”的發(fā)展歷程,探索東西方文化的根本問題。其次,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東亞“中學西傳”研究的一體化。東亞同屬于儒家文化圈,在西方傳教士和哲學家看來,東亞是一個整體。該書中譯本的出版不但使國人可以總結(jié)日本關(guān)于“中學西傳”的研究經(jīng)驗和教訓,為當今我國的研究提供借鑒,而且可以架起中日關(guān)于“中學西傳”研究的文化橋梁,發(fā)揮東亞的整體優(yōu)勢?張西平先生呼吁東亞各國的學者應(yīng)盡快建立一個學術(shù)網(wǎng)絡(luò),整理出東亞西學漢籍書目,共同致力于東亞西學漢籍文獻的研究,將以往的國別研究提高到東亞整體研究的高度,從而建立全球化初期東亞文化史研究的新體系。參見張西平:《近代以來漢籍西學在東亞的傳播研究》,《中國文化研究》2011 年第1 期,第200—212 頁。,進一步提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軟實力,從而進一步增強我國在該領(lǐng)域的話語權(quán)。

猜你喜歡
漢學哲學家哲學
菱的哲學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楊聯(lián)陞《漢學書評》出版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6
漢學方法論值得關(guān)注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國際漢學》增刊征稿啟事
國際漢學(2020年1期)2020-05-21 07:23:14
哲學家的幽默與智慧
學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與哲學家的一天》(組詩)
長江叢刊(2016年19期)2016-11-26 14:24:31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當“漢學”被綴以“主義”:漢學主義筆談
晾衣哲學
視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
幽默哲學
視野(2009年6期)2009-03-10 09:50:30
彭山县| 宁强县| 教育| 吐鲁番市| 黔西| 麻城市| 晋中市| 宾阳县| 库尔勒市| 上蔡县| 遵义市| 安康市| 房产| 海宁市| 丹江口市| 六盘水市| 岑巩县| 苍溪县| 石狮市| 望都县| 陆良县| 胶州市| 彰化县| 阳朔县| 抚顺市| 石柱| 都昌县| 镇康县| 张北县| 湘潭县| 尚义县| 定南县| 吉隆县| 澳门| 婺源县| 左云县| 万安县| 梅河口市| 五大连池市| 雷山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