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玲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第一小學 內蒙古 錫林郭勒 026300)
隨著近年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提出,一線英語教師越來越多地投入到課堂教學的研究及優(yōu)化的探索與實踐中,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因為受到的考試成績壓力相對較小,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及學生基礎語言素養(yǎng)的提高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的嘗試。然而在各式各樣的語音課、詞匯教學課、句型教學課、讀寫教學課盛行的大形勢下,口語交際的重要性雖然被大家認可,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缺乏對如何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如何讓口語交際活動更有效果的研究與實踐。
1.1 口語表達交流的碎片化?!八槠?Fragmentation),意為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英語口語交際活動中的“碎片化”,表現為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與交流時,學到的單詞和句子不能很有效地組合起來進行表達或交流,學生在看到具體形象的事物時可以跳出一些相應的信息,想到并說出相應的個別單詞,但是在構成完整的句,或者是形成整段話對事物進行描述或與人交流時,說不好,或者是不知道說什么好。說出來的英語往往是一個一個單詞蹦出來,很難形成連貫與完整的意思表達。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碎片化的英語語言交流,直接影響到意思的表達,進而影響交流的效果。追根溯源,還是因為思維的散亂,缺乏條理,導致語言表達的不完整。
1.2 參與口語交際的應付性。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一部分學生的主動性非常差,只是應老師的要求在學習和交際,并沒有真正去思考自己要表達的是什么,口語交際活動經常是局限于老師問學生答的單線交流,學生說出來的英語往往局限于課本上的詞句,這樣一來,口語交際變了味,變成了課本上句子的反復朗讀和鞏固,失去了口語交際真正的目的與意義。
一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口語交際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位置,對于他們而言,期末考試的分數是更為直觀的“戰(zhàn)果”,口語活動,只是老師在教學中的一個過程而已。作為老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認識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通過一些趣味性更強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1.3 口語缺乏自主生成性?!皩W以致用”是開展教學活動的目標,英語課堂的口語交際活動正是體現學生學而善用的一個最基本的展示平臺,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在這類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語言水平,運用學到的知識,富于思想地根據適當的情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英語與人交流,而不是單純地重復課本上的語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所反映出的,是我們“期望過高”。
在進行這次口語交際中,教師認為學生們應該能比較自如地運用,甚至可能會通過自己對詞句的組合,根據不同的場所,創(chuàng)新出更多的警示語。但結果卻是,學生們只是反復地在說本單元內新學到的語句,并沒有去調用之前的知識,或是生成更多的語句。
2.1 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有效備課。備課是教學五環(huán)節(jié)中的第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備課的質量,直接決定一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常規(guī)的備課方式采用的是備課本的固定格式,以條列式呈現,項目齊全,但缺乏整體與各部分之間關系的整體呈現及梳理,教師的思路局限于流程。筆者嘗試用思維導圖整體呈現備課中的各要素,既對教學知識從綱領、實踐的不同角度全面關注,又對學生的學情、學習的資源深入探究與挖掘,同時對不同的課設置不同的教學活動、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提前預案。思維導圖在輔助教師備課的過程中,幫助教師建立整體框架,清晰構建整體教學結構,理清深層關系、明確教學思路及預設教學問題應變,大大提高了備課效率和備課效果。
口語交際活動的課型,雖然有核心交際的主題,但是可使用的詞匯多、語言結構多,相對于其他課型來說,學練內容較散亂,且最終的課堂教育效果以口語表達的形式呈現,可預見性有限,難以形成范圍或架構。如果教師對口語課教學認識不足、準備不夠充分,很容易出現口語課堂“失控”,主題偏離或完全達不到練習的目的。筆者在進行口語交際課備課時,采用思維導圖,對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思路整理,并著重對教材知識及拓展資源展開信息預備,為課堂教學做好整體建構與充分預設。
2.2 運用思維導圖,達成有效導入。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英語課堂教學,成功的導入,會讓后續(xù)的語言學習與練習事半功倍。在口語課堂教學剛開始時,設計抓住主題、目標明確且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思維活躍、積極表達,主動融入用英語與同學、老師交流的活動中。
教學中,筆者經常遇到有一些與課堂核心學練活動相關的信息需要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傳達給學生,如果單純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往往會令學生感覺索然無味,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于字里行間。然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則可以有效地提取主要信息進行呈現,結合線條、圖片與色彩,增加對學生視覺的沖擊力,充分激發(fā)學生左右腦共同參與學習與思考,提高導入信息的有效性。
2.3 運用思維導圖,輔助課堂學練。語言教學的課堂中,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是語言的建構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起到教學的組織者的作用,以啟發(fā)和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建構語言的知識體系,特別是在口語表達活動中,教師設計并組織學生展開有主題的交流或表達,激發(fā)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動手操作,以達到口語綜合表達的豐富及提升。思維導圖,是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幫助師生順利開展相應教學活動的一個非常適合的工具。
2.4 運用思維導圖,形成全面小結。英語語言課堂教學是否能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讓學生有所收獲,過程的開展很重要,是否能畫龍點睛地進行課堂小結也至關重要。課堂小結決定著課堂內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是否在課后能較好地延展,口語表達的教學更是如此。在常規(guī)的口語表達課堂活動中,學生因大量地對知識進行復現、整理、運用,且接受來自同學或老師的一些新的思維信息,很容易陷入熱鬧參與、冷清收獲的尷尬局面。教師在一節(jié)口語課即將結束時,留出幾分鐘的時間,與學生共同梳理課堂中的關鍵信息,展現師生間的思維碰撞與交流,讓所有學生能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綜合他人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更全面地理解和吸收課堂口語交流主題相關的信息,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課外及生活中運用所學習的詞句進行口語綜合表達。
筆者擬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學校內進行分享,希望有更多的老師加入到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口語表達教學活動的研究中來,推而廣之,讓這項研究可以得到更多人的關注,不斷地完善;并嘗試將口語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一些成功經驗進行遷移,應用于英語教學中的其他的課型,將本研究的價值面進一步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