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秀蓮
(滁州市特殊教育中專學校 安徽 滁州 239200)
我國培智學校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具有基本的社會公德的公民,同時確保學生具備閱讀、表達以及計算方面的初步能力,著重發(fā)展學生身心技能并矯正其動作缺陷,培養(yǎng)他們良好生活習慣并掌握簡單勞動技能。在智障兒童的教育中,由于智障兒童的學習能力有限,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會簡化教育內容,降低教育目標,然而學生對于教師的教育引導卻經常表現(xiàn)出退縮、拒絕,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致也不高,導致教育效果一般,為了提高智障兒童的教育質量,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效能感來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因此在智障兒童的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轉變教育的傳統(tǒng)觀念,對智障兒童的群體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智障兒童有基本的受教育權利,教育者要根據教育要求開展教育活動。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首先要有自信心,要讓學生能夠積累學習經驗,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教育過程中切忌因為學生的特殊性而放棄教育原則,在教育過程中,合理地調整教育內容,在教育中采用由淺到深、從易到難的教育理念開展教育活動,耐心教育學生,對于學生的成長要及時給予相應的評價與指導,而不是為了對學生的特殊照顧而一味放棄教育原則,通過鼓勵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來增強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質量。一名語文老師在課堂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洗、潔、清這三個字,首先通過吃飯前先洗手這個生活習慣為例,讓學生了解了“洗”的概念,又通過青菜經過水洗過之后便變得干凈讓學生理解了“清潔”的概念,通過生活中的常識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中對學習內容印象深刻,對漢字的學習與掌握也很快地接受了。
智障兒童由于生理障礙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相對于來說較為低下,因此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必須采用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結合教育內容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教育計劃,為了促使智障兒童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理解學習內容可以先將學習內容拆分,為學生設立不同時間的小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實現(xiàn)小目標,一方面增強智障兒童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又保證智障兒童在學習新知識時不會產生抗拒、退縮的心理,提高智障兒童的自我效能感。制定合理地培養(yǎng)計劃能夠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適量的學習內容會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舒緩的心理狀態(tài),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必然也會提高自我效能感。一名語文老師在講授《春曉》古詩詞時,為了使學生理解春雨的概念,通過播放春雨的動漫短片,讓學生明白春雨的作用,通過對自身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分析,也讓學生學到了相應的自然知識。
智障兒童作為特殊的學習群體,在一般課程中,教師的教育方法較為單一,課堂教學效果一般,甚至課堂中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現(xiàn)象,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教育情景,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自主回答問題。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除了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更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授給學生知識時,同時要教授學習課堂內容的學習方法,并通過課下指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與技能,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先自主學習,再進行課堂學習。比如在培智語文中一名老師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父愛的含義,組織了以“我的爸爸”為主題的討論活動,通過老師同學分享自己父親的形象來總結父愛的含義,讓學生理解了“父愛如山”詞語的含義。
我班的小麗同學,是一名嚴重的弱智的孩子。她大多數(shù)時間只能說一些語氣的詞語。但是,她看到我的時候就會說:“媽媽……”,可能是我長得有點像她媽的原因。所以,我就適當適時地給予她正面的引導和肯定、贊賞與鼓勵,漸漸的大大加強了孩子說的興趣和欲望。
本文通過對智障兒童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指出了影響智障兒童自我效能感的培養(yǎng)的因素,這就要求培智學校的語文老師從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方式,來提高培智學校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只要我們能樹立孩子的信心、方法恰當、熱情指導、積極鼓勵,他們最后一定能和普通的孩子正常進行交往和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