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宇
(上海市寶山區(qū)石洞口小學,上海 200942)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如今社會越來越注重教育,也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講解關于“圓”的數學知識時,一些教師采取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沒有真正引導學生認識圓的本質,且教學方式較為僵化,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另外,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依賴教材,沒有在教學中融入自己的主觀意識,導致教學內容與課堂的銜接比較突兀,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深度剖析教材內容,引導學生認識與理解圓。另外,教師還要優(yōu)化課堂導入,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遷移,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構建高效教學課堂,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盡管新課程改革提出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改革,應用全新的教學觀念與思想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講解關于“圓”的知識時,沒有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導致學生認為圓的知識過于抽象、深奧,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2]。
另外,一些教師沒有合理利用教材,沒有為學生全面剖析教材內容,而是過于依賴教材,開展呆板式教學,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是簡單地用教材上的概念為學生講解有關“圓”的知識,沒有引導學生認清圓的本質,導致學生對“圓”的認識模棱兩可。學生思維受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只能解決類似的習題,對于存在變動與改變的習題,學生便無法解答,沒有實現教學知識的遷移。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式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無法使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實質,引導學生探索相應的教學知識。圓是平面內到定點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這是圓的本質,其中涉及平面與集合的概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度剖析平面與集合的相關知識,為學生認識、理解圓的相關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可以合理利用教材上關于“圓”的概念,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認識圓形,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與學習圓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全面掌握“圓”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折圓紙,并將折痕用鉛筆畫出來,從而引入圓的半徑、直徑、圓心等概念,并通過折紙的次數引導學生了解圓有無數條半徑。
課堂導入方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良好的課堂導入方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在以往圓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平鋪直敘,缺乏教學新意,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法激發(fā)學生對圓的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優(yōu)化課堂導入方式,創(chuàng)新課堂導入,為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奠定基礎。問題導入可以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對將要講解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讓學生樂于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問題導入法,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相關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開始時,教師為合理引入有關圓的知識,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車輪的形狀都是相同的?同學們能說出車輪的形狀是什么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開始回顧生活中見到的輪子,從而在腦海中產生圓形的畫面。然后,教師繼續(xù)提問:那大家知道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形嗎?其他形狀可以嗎?三角形與長方形可以嗎?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在頭腦中對比三角形、長方形與圓形的不同之處,思考為什么車輪都是圓形的問題。在這里教師為后續(xù)課程埋下伏筆,從而調動學生參與教學課堂的積極性。隨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在數學上,我們如何表示圓呢?車輪設計成圓形是利用了圓的哪些特性呢?這正是今天我們要學習與探討的內容。這時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主動參與對知識的學習,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遷移不能自然發(fā)生和完成,學生從教學教材和教學課堂上汲取到的教學知識基本屬于不可遷移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不會應用。為此,教師應深入研究知識遷移的機制和條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知識遷移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滲透與學生實際生活有關的數學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圓”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為知識遷移奠定基礎。例如,教師通過多媒體引入問題:“一頭牛被拴在圓柱上,繩子長2米,牛能吃到草的最遠位置在哪呢?牛能吃到草的最遠位置的所有點可以構成一個什么圖形?”這一情境讓學生觀察圓的動態(tài)形成過程,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引入生活現象,組織學生做游戲,通過游戲引導學生認識圓,從而加深學生對圓的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引入現實生活中的圓形事物,如向日葵、奧運五環(huán)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激發(fā)學生對圓的興趣。例如,為促使學生對圓心和半徑有更加直觀和清晰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模擬“奪寶游戲”,讓學生比較站成什么形狀游戲才會更加公平。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嘗試畫圓、剪圓,使學生領悟用圓規(guī)畫圓的要領,讓學生感受到圓是曲線圖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并通過課前的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等大量操作活動和課中的交流討論、質疑補充,讓學生發(fā)現圓的特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手操作、空間想象和探究新知等能力。
總而言之,圓的相關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剖析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圓的本質,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課堂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此外,教師要注重知識遷移,增強學生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