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鉦
狄更斯是英國19世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是其晚年創(chuàng)作后期的作品,也是他思想上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小說以主人公匹普(Pip)為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講述了一個孤兒從鐵匠理想轉(zhuǎn)變成為上等人理想,最終理想破滅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故事發(fā)生背景再現(xiàn)了那個時代英國社會的真實情況,同時和狄更斯所涉及的其他孤兒題材一樣,書中以充滿同情和細致入微的筆觸塑造了人物形象,這些源自現(xiàn)實生活的人物原型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新中國成立后掀起一波接一波的翻譯浪潮,因此,現(xiàn)存的《Great Expectations》中文譯本很多,但最受歡迎的應是王科一版的譯本。文章將通過例證分析,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重復的翻譯策略、歸化的翻譯策略三個方面入手,分析王科一的譯本的Chapter 4,5,13的譯文,以期探討譯作的經(jīng)典之處。
在原文文化負載詞翻譯過程中,由于中英文化內(nèi)涵和社會背景的差異,英語原文中一些文化特征并未能在漢語中映射出來。但為了保證原文中的洋氣,首先采取直譯法,保持了文化負載詞特征。如果直譯法未能與不同的漢語文化喻體“一脈相承”(Panou,2018),可根據(jù)語境彌補文化喻體缺失,并采取文化喻體直譯內(nèi)涵“解”譯的策略。
例 1:原文:...when I and my conscience showed ourselves
王譯:我懷著鬼胎回到了家。
“Conscience”即“良知,良心”的意思。此處直譯為“我和我的良知都顯露出自己”不太妥當。王譯本翻譯成鬼胎,表明了主人公Pip當時心里的不踏實,與上文Pip做了虧心事偷了東西產(chǎn)生呼應??坍嬃酥魅斯屏肌⒗蠈嵉谋拘?,恰當?shù)挠迷~在無形之中把主人公的內(nèi)心活動展現(xiàn)出來。
例 2:原文:...invitingly extended towards them in his right hand.
王譯:仿佛要請他們戴上這玩意似的。
Invitingly是invite的副詞形式,王譯本把它翻譯動詞,不僅描寫了當時巡官一一打量的夸張神情,又凸顯出了他顯擺的動作,加大了諷刺人物的效果。
例3:原文:as to a man whose appreciative powers justified the inference that he was equal to the time.
王譯:似乎拿準了潘博趣先生既然眼力過人,要知道時間也只有問他才是沒問錯人。
說話者明顯帶有挖苦聽話者的語氣,反話正說。“Justified”意為“使合理,使公正”。一個愚蠢的判斷卻用“拿準”一詞,在對比中產(chǎn)生諷刺的效果,與后文的事實再次對比,巧妙的文化負載詞拿捏用詞。
例 4:原文:smack his lips
王譯:砸巴著嘴唇
Smack一詞為“to press together and open(the lips)quickly and noisily, as in eating or tasting,”翻譯成“咂嘴”。對此行為的描述刻畫出古代巡官吃相之難看,與人物的地位身份十分不符。將英文帶有消極意義描述為原本是屬于下等階級的個人習慣行為問題,轉(zhuǎn)化成通俗易懂的動詞,形象地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對于描寫人物鄙夷的情感色彩。
例 5:原文:...never be a worse judge of the right sort than you are at the present moment of your life.
王譯:一輩子都像現(xiàn)在這樣識得好歹。
“right sort”翻譯為“識得好歹”,帶有貶義的色彩。聯(lián)系上下文,講話者正是要譏諷聽者,“識得好歹”不僅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而且更加貼近中國人生活用語,使讀者能夠體會到其諷刺中的貶義批評。
通過以上例子,在王譯本中涉及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時,譯者追求文化負載詞翻譯完成后,英語譯文的喻體意象能夠在漢語讀者的思維中“映射”。首先采取直譯的方法,直接翻譯可以轉(zhuǎn)達作者意思的語句,同時要使讀者明白文化負載詞背后的含義。且大部分文章在閱讀下文后,便可知道前文文化負載詞的內(nèi)涵(Wilson,1985)。采取直譯能使讀者以自己的認知角度來看待作品,保證譯者在翻譯時不添加自己的情感去影響讀者理解。但有些文化負載詞為外國國家文化背景下的特有內(nèi)涵,如直接翻譯,讀者則無法理解其背后的含義,此時的翻譯應結(jié)合當下的社會背景和歷史的知識,對喻體的指代加以查證,也可以搜索此文化負載詞在別處的意思進行意思遷移。譯者在直譯和內(nèi)涵解譯對比兩種翻譯方法的靈活結(jié)合時,最好能夠在保留其文化特色的原則上,傳遞出作者的真實意圖。在譯出喻體本意的同時,不忘凸顯出反諷的效果,增加了小說語言的幽默感。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王科一在翻譯《遠大前程》時,對于小說語言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的處理,較多地采取了歸化的翻譯策略。歸化法要求譯者向目的語讀者靠攏,采取目的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為讀者著想,替讀者掃除語言文化上的障礙。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歸化策略是譯者在處理外來文化現(xiàn)象時共同的選擇,通常采取的做法就是在中國文化中找到與之接近或?qū)Φ鹊奈幕F(xiàn)象來替代外國的文化現(xiàn)象。
例 6:原文:O Heavens, it had come at last!
王譯:老天爺啊,禍事到底臨頭啦!
例 7:原文:his Majesty's service
王譯:皇家的公事
“Heaven”本意是“天,天堂”,對應指代上帝,王譯成老天爺,符合中國人的口頭表達習慣。而后半句“it had come at last.”并沒有直譯成“它最終還是來了”,而是用了中國的一個成語“禍事臨頭”。不僅將背后的含義解釋出來,而且更容易讓中國讀者理解此時情況的糟糕以及嚴重性?!癕ajesty”在原作中指代“英國國王或女王”,在中國則對應的是“皇家”?!皊ervice”一詞本意是“為王室效命”,而翻譯成“公事”后,不但渲染說話者夸耀的成分,更表達出他自己僅僅是把這件事當成一個要去完成的任務,不帶任何的個人情感。
例 8:原文:...his Majesty's health and Compliments of the Season.
王譯:他祝過皇上健康,祝過佳節(jié)愉快之后。
例 9:原文:...all the credit of handing it.
王譯:拿出東道主的氣派
“Season”原本是季節(jié),在這里翻譯成“佳節(jié)”是考慮了中國人口頭上祝賀的常用語。原本直譯是對四季的贊美,在改變?yōu)榧压?jié)時,其所對應的固定搭配也應改變?yōu)椤凹压?jié)愉快”?!癮ll the credit of”掌握著所有(舉辦)權(quán)的人,則對應著中國的東道主,這樣的翻譯形象具體,用專有的詞來概括一段的描述。
The overall completion rate for the second FIT test was 11.4% (Figure 1). Only 24 of the 40 employees who received the second test kit returned it for evaluation;5% with family history of colonic polyps and 34% without (P = 0.06).
例 10:原文:...enjoy themselves too much...
王譯:興高采烈
例 11:原文:the entertainment was brightened with the excitement.
王譯:興致勃勃
例 12:原文:I treasonably whispered to...
王譯:我忽然起了個大逆不道的想頭。
以上三個例子,王譯本都采用了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三個四字成語進行的翻譯?!癳njoy themselves”-享受自我,高興的樣子。而后面添加了修飾詞too much,為了強調(diào)高興的程度,選擇了一個表示開心程度較高的成語。興致:興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興趣很濃厚,情緒很高的樣子,直接將“entertainment”和“excitement”兩個詞的高興、愉悅感情色彩精煉的濃縮到一個詞中?!皌reasonably”為“謀反地,叛逆地”,此處譯為“大逆不道”,不僅夸張化了主人公對于自己想法上的認知,還有吸引了讀者往下閱讀的興趣。總體上說王科一譯本文學色彩較濃,對于四字詞的成語的翻譯占了絕大部分的主體。
重復也是狄更斯作品的一大特色,他常使用帶平行結(jié)構(gòu)的首語重復以示強調(diào)。在原文中,不僅僅有詞的重復,還有句式上的重復。在翻譯重復的詞語時,王譯本巧用詞語的倒置和近義詞,在句式上的重復,保持句式的不變,而改變其中的重要詞語。王譯本對于重復的翻譯,靈活而不生硬,同時突出了重復的強調(diào)作用??芍^是存味而無痕。
例 13:原文:My sister went for the stone bottle,came back with the stone bottle.
王譯:姐姐走過去拿著酒壇走回來。
“stone bottle”被翻譯被酒壇,采取了歸化的翻譯策略,符合上下語境,貼近目的語讀者的生活。對于后一個“stone bottle”,王譯本采取省譯的方法,避免了語言上的累贅。但在后一個動詞的選擇上是與前一個的譯詞是一致的,使整個句子凝練,而又簡單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動作過程。
例 14:原文:...will you throw your eye over them?
Joe threw his eye over them.
王譯:請你替我們看一下好嗎?
喬檢查了一下
同樣是用的“throw one's eye over”這個詞組,對于不同的說話者的不同語境
翻譯不能簡單地將兩個詞譯成同一詞匯。在第一句請求時,是說出來的話,比較的偏向口語化,用一個“看”字足已。而根據(jù)人物的性格特點和上下文的語境,第二個短語被譯成“檢查”,體現(xiàn)了人物的動作及態(tài)度。重復的詞匯在翻譯時使用同義詞替換,本質(zhì)上的意思相似,但有時還應注意到對人物描寫的褒貶,來進行詞語的選擇。
例 15:原文:Then Joe began to hammer and clink,hammer and clink.
王譯:喬動手丁丁當當、當當丁丁地敲打起來。
王譯本巧妙地將“hammer、click”兩個動詞翻譯成擬聲詞,而當“hammer and clink”重復時,譯者巧妙地將兩個擬聲詞倒置。將動作的場景形象、生動化而又未改變原句的句式構(gòu)造。
例 16:原文:The top of mine to the foot of yours-the foot of yours to the top of mine.
王譯:咱們杯頂碰杯底,杯底碰杯頂。
原文的句式結(jié)構(gòu)保持完全的一致,只是將詞語的位置對調(diào)。王譯本現(xiàn)將兩個物主代詞提出來“mine,yours”放在一起,同置于開頭,翻譯為咱們。將“杯”字補譯出來,在譯文中呼應原文的結(jié)構(gòu)相同,同樣采用相同的句式結(jié)構(gòu)。
例 17:原文:I could see none, I could hear none.
王譯:哪里有一點影蹤,哪里有一點動靜。
“see”和“hear”本來是做動詞成分,為了保持句式的一致,將動詞弱化成名詞。選用的名詞也是根據(jù)原文的動詞一一對應的,“see看”的便是影蹤,而“hear聽”的是動靜,選用名詞時,譯者都注意到了搭配問題。
通過以上例子,在翻譯詞匯的重復時,王譯本選用相似詞、近義詞,避免了選用相同詞語的單調(diào)性。在翻譯短語的重復時,王譯本靈活地將詞語倒置。原文想通過重復起到強調(diào)的作用,王譯本的選詞技巧沒有減少所渲染的畫面,而是將場景更加形象、生動。在翻譯句式的重復時,王譯本保持了原文句式結(jié)構(gòu)上的重復,通過詞性的改變,如將某些動詞弱化成名詞,力求達到句子的通順,為讀者帶來地道的美文閱讀體驗。總體而言,無論是重復的單詞、短語還是句式,王譯本都很大程度上了保留了原文的重復之處,忠實于原文。
《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一本讀者可以學習英國時代背景和文化的典范書籍,譯本不僅要再現(xiàn)原著的精華所在,還應該考慮到目的語讀者對譯本的理解以及譯本所產(chǎn)生的思維影響。王科一先生的譯本大受歡迎的原因有很多,通過對王科一譯本的Chapter 4,5,13三章的舉例分析,從文化負載詞、重復和歸化三個方面的翻譯策略入手,可以得出:由于中英文化內(nèi)涵、社會背景的差異和思維上的差異,英語原作中的文化特征并未在漢語中映射出來。王譯本為了保證原文中的洋氣,首先采取直譯法,保持了文化負載詞特征。有些文化負載詞為外語國家文化背景下的特有現(xiàn)象,譯者便采用恰當?shù)膬?nèi)涵解譯法。在直譯和內(nèi)涵解譯方法的結(jié)合下,譯者在保留作者的寫作風格的同時,也再現(xiàn)了文字想要表達的情感效果。對于英文原著中的特有文化詞匯,王譯本在翻譯時采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大多采用國人所熟悉的同等概念詞語來替換。而四字成語的連用更是其翻譯的一大特色,使譯文更加貼近于讀者,增加了小說的文學效果。在處理原著中重復內(nèi)容時,王譯本盡可能地保留了重復的方式,無論是詞、短語還是句式。通過詞性轉(zhuǎn)換、詞序?qū)φ{(diào)、同義詞替換等靈活手法,將原文重復手法所起到的文學效果再現(xiàn),詞句凝練,增強讀者閱讀的文學體驗感。